Ⅰ 退休养老金计算方法
退休后养老金领取公式:每月领取总额=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成都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l%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参保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至规定退休年龄为止。参保人员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从1995年起(这个是我省的,其它省可能不是1995年)至退休上一年度本人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参保人员当年缴费工资指数为本人当年缴费工资额与当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al/Al+a2/A2+……+an/An)÷N
公式中,al、a2……an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Al、A2……An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n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系数
1998 年7 月1 日以后参加工作: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1998 年6 月30 日以前参加工作,2006 年1 月1 日以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被保险人: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本人指数化约平均缴费工资:
拓展资料:
为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经省政府批准,我省近日下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关于2018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18年1月1日起,对2017年12月31日及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将惠及我省104万企业退休人员和38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此次总体调整水平,按照2017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确定。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单独调整与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办法。
定额调整体现公平原则,全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实行相同的办法和标准;挂钩调整体现“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单独调整体现对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的特殊关爱;倾斜调整体现重点关怀,对2017年12月31日年满70周岁的高龄退休人员和1953年12月31日及以前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予以照顾。
据介绍,2017年12月31日以前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0元。再按照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和本人2017年12月基本养老金的1%予以增加。按照本人缴费年限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每满1年增加2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每满1年增加2.3元,缴费年限不足1年按1年计算。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按照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不同时间段单独调整。
按上述办法调整后,对符合下列条件的退休人员再予以倾斜调整照顾: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年满7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员,超过70周岁每满1岁增加7元;1953年12月31日及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不含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每人每月增加50元。对企业退休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中办发〔2003〕29号文件精神,2018年按照本《通知》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后,达不到2018年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从2018年1月1日起补足到平均水平。
据介绍,此次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是我省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14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是继2016年之后连续第3年统一安排、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抓好落实,确保2018年7月底前将增加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到位、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发放到位。
贵州调整基本养老金惠及142万退休人员-中国政府网
Ⅱ 2014年机关事业10月1日以后退休工资怎么计算
您好!从2014年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实行并轨。从那一天开始,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实施三种办法:(一)老人老办法;(二)新人新办法;(三)中人有10年过渡期。所谓老人老办法,就是在2014年9月30日以前(含9月30日)退休的,其退休金按照原来的标准测算;所谓新人新办法,就是指2014年10月日以后(含10月1日)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新员工,按照与企业员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样执行;所谓中人,指的是在2014年10月1日以前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人,给予10年的过渡期。但是过渡政策尚未出台。要等文件和实施细则出台后才好操作。现在连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测算养老金金额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相信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在组织工作人员草拟方案。基本思路如下:中人)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构成: (一)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三)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0%。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0% 。(最终测算办法以文件为准)谢谢阅读!
Ⅲ 重庆退休工资如何计算2014
2013年重抄庆市非私营企业在岗人员年工资已经由市统计局5月28日公布,为51015元,比12年的45392增加5623元。按照惯例,市社保局将以这个数额作为社保缴费基数和退休金计算数据。准确的数据有以社保局6月底公布为准。
在次之前的退休人员,即2014年1-7月份退休(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在7—8月补足退休金差额,(社平工资产生的差额),以后按新标准划拨退休金。2014年7月份以后退休人员,每月足额划款到退休金账户。
Ⅳ 退休工资如何计算
1、基来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自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Ⅳ 辽宁省2014年退休养老金怎么计算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内指容数
辽宁2014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细则
符合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的建国前参加工作的退休老工人,每人每月增加130元。
2.1949年1月1日至9月30日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25元。
3.1949年10月1日至1953年12月31日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20元。
4.1954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2008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18元。退职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00元。
5.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95元。退职人员每人每月增加80元。
6.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退休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5元。退职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0元。
Ⅵ 退休工资如何计算
给出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本人全部缴费年限(工龄)×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注意事项:
1、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3、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分别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基本养老金=〔职务(技术等级)工资 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国家规定的计发比例
一、退休工资的计算公式: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二、办理条件
年满60周岁,未享受退休(退职)以及《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规定的各类待遇的城乡居民,符合以下条件,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1、本政策施行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退休(退职)以及《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规定的各类待遇的城乡居民,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2、本政策施行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按年缴费养老保险的;
3、本政策施行时,距领取年龄15年以上的,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
Ⅶ 2014年退休金如何计算
养老金怎么计算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基础养老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
例如:
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去年你按1000基数缴纳,而社会当年平均工资2000那你的当年指数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来平均,很容易,到时候你自己都可以计算多少养老退休金的.
Ⅷ 退休养老金怎么计算方法
我们国家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从2014年10月开始,至今已经进行了五年。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由财政供养逐渐改变为社会供养。通过改革,破除一直让人诟病的按照职务、职级确定退休待遇的大锅饭退休待遇模式,逐渐改为按照缴费基数和工龄(缴费年限)确定养老金的方式,破除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养老体制壁垒。
这五年来,国家在不断的推动有关制度的完善工作,确保新老办法退休待遇能够实现平稳过渡。
过渡期
国家在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规定了10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要对新老办法计算出来的退休待遇进行待遇比较。老办法退休待遇高,就要按照老办法发放退休待遇;如果新办法退休待遇高,就要在老办法的退休待遇基础上,增发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的一定比例。
对于过去长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缴费年限长达三四十年,养老金待遇会明显新办法高于老办法。只有一些临近退休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才会出现老办法退休待遇高的情况。
2019年退休,如果新办法退休待遇高,就应当发放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部分的50%。
老办法退休待遇
过去的老办法退休待遇实际上就是发放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加上退休职称或级别确定的退休补贴数额。发放的比例按照工龄确定,35年以上的工龄就按照90%发放了。
过渡公式中的老办法退休待遇也是这样,但是却跟过去有较大的不同。工资使用的是2014年9月的本人基本工资表,因为2014年10月底以后基本工资表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一部分绩效工资和补贴数额被纳入了基本工资表内。后期,各地也没有出台新的退休补贴标准。为了保障老办法退休待遇的合理增长,因此国家引入了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率。
如果后期进行了级别、职称岗位的晋升,可以在当年增加相应的退休补贴差额,并参与后续年份的工资增长率增加。
新办法退休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计算办法是向企业职工靠拢的。不过为了补充养老金水平,国家专门建立了职业年金体系。因此新办法退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四部分。
相应养老金计算,主要跟缴费年限、缴费基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退休年龄等等多种因因素挂钩。
视同缴费指数,实际上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因为我们过去退休要跟岗位、职称挂钩,因此视同缴费指数在确定的时候,要考虑到退休时的岗位级别和薪级
Ⅸ 2017年公务员退休工资计算新规定2017年退休为什么按2014年退休标准算
为什么按2014年在职工资标准算帐?真搞不明白。说是将来要补,有可能人都不在了,补给阎王爷?实质上是拖欠工资,符合巜劳动法》吗?是法治政府吗?
Ⅹ 2014年10月以后退休工资怎么算
2014年10月改革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和人社部、财政部的规定,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计算办法如下:
1、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 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以上两项之和为每月领取额。注意:基本养老金每年7月根据全省统一公布的方案实施年度调整。
(10)退休工资如何计算2014扩展阅读:
所谓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是指企业或者职工个人用于计算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用此基数乘以规定的费率,就是企业或者个人应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金额。
企业一般以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一般则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在我国,缴费基数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申报,依法对其进行核定。
一般来说,职工缴费工资如果高于所在省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300%的,以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职工缴费工资低于工资所在省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40%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40%作为缴费基数。
(最高和最低缴费基数的计算比例,各城市可能不同,以各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计算比例和基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