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问了个问题,家长不懂,该如何回答呢
引言:孩子问了个问题,家长不懂,这个情况下可以直接告诉孩子,说这个问题,我也不是很理解,我们两个可以共同去寻找答案,然后找出可以查询答案的工具,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如何正确的和孩子说家里的家境
孩子越长大,对身边的事物就会越好奇。如果有一天,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或者是“我们家穷吗?”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回答他呢?我想大多数父母可能会敷衍了事,觉得小孩子不懂那么多,就算跟他说了也是白说。但是如果家长能正面地回答孩子这个问题的话,不仅能给他树立金钱观,还能培养他的理财能力。所以家长在面对这个“经济问题”时,一定要先了解“隐瞒”的坏处。
隐瞒家境有哪些坏处
在和孩子谈家里经济情况的时候,有一部分家长是会隐瞒的,觉得孩子如果觉得家里有钱的话,会在学校炫耀,殊不知,隐瞒的方式只会给孩子带来坏处。首先,这种隐瞒的方式会让孩子不懂价值,就像之前网上爆出的一个例子,一个9岁的小男孩,砸坏了教室的玻璃,老师让他赔偿,他却选择了自杀。一块玻璃能值多少钱,可是对于不懂金钱价值的孩子来说,一块玻璃竟然让他拿命来偿还,这都是因为孩子不懂价值所造成的悲剧。
其次,有些家庭本来就不富裕,但是却跟孩子说家里有钱,这就会让他养成“炫富”的性格,最后吃苦的还是父母。同样有些富裕的家庭,害怕孩子“炫富”,就一直给他灌输“家里穷”的思想,这就导致孩子变得自卑,甚至特别“节省”。这样的隐瞒对孩子来说,除了坏处之外,没有一丁点的好处。
公布家境有什么好处
如果家长能告诉孩子真相,这不仅能让他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且还能让孩子更加的安心。就拿那个打碎玻璃自杀的孩子来说,如果他的父母能告诉他家里的经济情况,让他对金钱有一定的认知,那他就不会觉得自己的生命会如此的“廉价”,也不会导致悲剧的发生了。所以家长应该跟孩子公布自家的经济状况。
如何跟孩子谈家里的财政状况
虽说要和孩子正面谈家里的财政状况,但是有很多家长却不知道该如何跟他说。其实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比如家庭的收入和支出,都是要跟孩子讲解清楚的。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说自己每个月挣了多少,其实意义并不大,甚至还会让孩子感到困惑。所以在跟孩子说之前,家长先要跟他说一说自己的钱是怎么挣的,告诉他,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回报。
其次家长要告诉他钱是怎么花的,比如日常开支、额外支出、预留支出等,让他知道钱都用到了那里,这样就能教会他正确的理财。最后就是要告诉他,这些钱都是谁的,家长一定要明确的划分好“边界”,比如父母的钱是父母的,孩子的钱是孩子的,这样就不会让他觉得父母的东西都是他的,自己也会变得有上进心。
如果孩子问到关于家里经济情况时,与其逃避问题,还不如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跟他谈谈金钱,让他不要把父母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同样也能从小培养他的价值观,对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3. 过年被亲戚问收入,收入不高怎么回答更体面
过年回家被亲戚问到收入有关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如果你有着不错的收入,那么直接说出来可能也无妨。但是如果收入不高,说出来可能就会受到对方的“轻视”。那么怎么回答才能够更加体面呢?我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看法。
还有对那些嫉妒心比较重的亲戚朋友,我建议你这么和对方说,“收入也还行,但是和你不能比,我们是为了温饱,而你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总之一句话,尽可能不要得罪他,因为俗语有曰“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过年总会被问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对于亲戚们的发问,我基本都是能回答就回答,不想回答或者不能回答的都是一笑而过,转身离开。我很少会和他们争执,不是胆小,而是觉得没有任何的必要。
4. 孩子抱怨父母如何化解
抱怨,是一种不良情绪的发泄,自己心里不满意,数落别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好。抱怨父母,大多是孩子对父母不理解,不宽容,不爱戴,甚至不孝敬。对父母说怪话,发牢骚,表达不满情绪。
行为表现
1、抱怨父母钱少、家穷。小斌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习虽然一般,但对家庭生活条件特别在意。看到有的同学穿着时尚的服装,有的背着高档双肩包,有的同学妈妈开着宝马车接送……自己特别眼馋。回到家里就抱怨父母:看看人家吃的什么饭,穿的什么衣,坐的什么车?再看看咱家呢?
2、抱怨父母没文化、没地位。小霞的班里开家长会,老师要求家长发言,很多家长都讲了意见和建议,自己的爸爸却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小霞知道爸爸没文化,不会发言,但自己觉得很没面子,回到家里就抱怨爸爸:“同样是家长,你为什么不发言?为什么没文化?我学习不好,就怨你!”
3、抱怨父母说话啰嗦。每天上学前,家长都要嘱咐孩子: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别打架,注意安全……有的孩子听了点点头,而有的孩子却抱怨家长说话啰嗦:“哎呀!我知道了,你烦不烦?”
形成原因
1、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家情教育。有的家长没把家庭的实际情况,包括父母的工作、经济收入、主要资产等情况告诉孩子,而是碍于面子,家庭条件不好也不说差。还鼓着劲说:“面包会有的,大房子、好汽车也会有的。别人家有的,咱家都会有。”
2、孩子攀比心理太强。学生的主业是学习,由于引导不利,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了物质生活条件上。给别人攀比的不是学习进步,而是生活享受。
3、给孩子的困难体验教育不够。家长打拼创业的艰辛,不让孩子不知道;生活的坎坷艰难,也不告诉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家长更不让孩子参与;一切都是家长扛着、包着。孩子没有体验,自然也不理解家长。
潜在危害
一是孩子攀比心理太强,特别是错位的攀比心理,往往会导致心理的扭曲,事事只在客观讲条件,不在自身找不足。心态不阳光,满腹牢骚,怨天尤人。
二是孩子抱怨过多,不利于培养亲情孝心。孩子不体谅父母的艰难,不理解包容父母的低能,亲情淡漠,很难孝敬父母。
解决办法
1、耐心对待孩子的抱怨 。当孩子抱怨时,家长应该耐心一些,先不要着急,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语,了解孩子的想法后再慢慢和孩子讲道理。如果家长急躁了,对孩子进行训斥,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厌烦情绪。
2.帮助孩子分析并解决问题。 家长弄清了孩子是为什么事情而抱怨,合理且能解决的,立即帮孩子解决。不合理或暂时不能解决的,讲清道理。鼓励孩子自立自强,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解决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
3.鼓励孩子客观全面地看问题。父母就是就是这样的水平,家庭就是这样的状况。要教育孩子面对客观现实,不要和别人比吃穿、比条件,要和他们比志气、比学习。靠自己的努力改变面貌才是真本事。
4.多沟通,培养孝心和亲情。告诉孩子:“孩儿不嫌母丑,狗儿不嫌家贫”,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虽然能力平平,家里虽然不如大款富裕,但父母给了你生命,用心血把你养大。这是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恩情和亲情。”让孩子从小知道父(母)爱如山的道理。
5. 测试你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你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怎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能够给家庭带来什么样的贡献。有的人带来钱财,有的人带来快乐,有的人什么都没有带过来。那么你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呢? 测试 一下就知道答案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 趣味测试 吧!
测试答案:
A、你是全家的希望
你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相当的高,这是因为你一直都是全家的骄傲跟希望。你很争气,不管是学习还是在工作上,你一直都是绝对的佼佼者,父母每次跟别人提及你,都是很骄傲知足的。所以他们对你唯命是从,反而会听你的话。
B、你只要健康快乐就可以了
你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挺高的,虽然你没有很高的收入,工作也一般,但是父母依然把你当成是手心里的包在呵护。你是他们的孩子,父母之希望你能够幸福快乐健康,所以他们对你其他方面,完全就是无所求的,不会给你任何的压力的。
C、你本应该可以更好的
你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一般般,他们一直都认为你本应该可以更好的。那就是那种知足常乐的人,所以当一切都还比较平稳的时候,你会不喜欢再继续去进步了。而父母会希望你让他们更有面子一些,但是他们也知道,自己根本管不了你太多。
6. 爸爸的家庭地位有多重要
爸爸的家庭地位,如果一个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明确,并占统治地位的时候,不仅容易对孩子建立权威意识,成大后还容易与自己生活的上级、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孩子通过了解家庭结构,完成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体验来学习的。
当一个孩子降临以后,从社会、伦理上看,各人的辈分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孩子角度看,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人。但是,孩子出生后,隔代亲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没有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父亲自然是家庭中老大,你有正确的家庭位置,在孩子眼里,父亲是家庭的第一等级,这对影响孩子教育较小。
(6)孩子问父母收入多少地位怎么回答扩展阅读: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生活中的证据证明,父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平均来说,结了婚的父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未婚父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要多得多。
一个男人结了婚之后会变得工作比以前更努力。无数的研究证明,生活在父母双全的家庭里的孩子要比失去父亲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优秀。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一个从小就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男孩比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男孩犯罪的概率高2倍;而一个与未婚或离婚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女孩,比起与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十几岁就做妈妈的概率要高5倍。
同样,生活在单亲家庭或与继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青少年比与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问题。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认为:“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男孩永远不会走上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