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和父母相处越来越累怎么办
依赖型父母:需要时刻满足被陪伴的需求
这类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时刻陪伴自己,遇到事情也希望有人帮忙做主,难以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一旦与子女失去联系或者在分开的时候,就会表现出焦躁不安的状态。
泼冷水型父母:只爱理想中的人,你要么是极好要么是极坏
书中提到一个老人,对儿女满腹怨恨,和外孙却非常亲近,但因为外孙考取了其他城市的大学,老人便和外孙彻底反目,外孙打电话她不接,放假回家她也不开门。
这类父母会因为某一件事没有达到自己预期,就对他人做出非常糟糕的判断,因为他们爱的只是自己理想中的人。
自恋型父母: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不在乎他人感受和需求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然的,但凡事过度就会产生负面结果。
婆媳矛盾是很多家庭都在面对的问题,导致矛盾的一大原因就是,儿子娶妻成家后,母亲会觉得自己被忽略了,觉得儿子被别人抢走了,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母亲的自恋型人格,只从自己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
控制型父母:凡事不按照自己说的做,就会产生极端行为
书中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因为长女违逆了母亲每天打电话的要求,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母亲都没有和女儿联系,并且不允许丈夫和小女儿与长女联系,直到夫妻患病后,小女儿一个人无法承受,母亲才勉强愿意再次和长女联系。控制型父母的特点就是一旦对方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就会做出极端的表现来操纵他人。
自毁型父母:有酒精、毒品或药物成瘾,有某些强迫性举止
这种父母是最让子女担心的父母,他们容易产生抑郁情绪,或者总是做对身体有害的事情,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恐惧型父母:容易恐慌,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这一类的父母往往对很多事情都会感到恐慌,比如说整日担心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或者整日担心子女在外遇到了困难,导致他们无法正视生活中很普通的事情。
❷ 父母无能孩子真的好累
作为家里的老大,她初中都没读完,就出去打工了。因为家里的情况是真的不好,她的父母还重男轻女,生了两个女儿后,再生了一个她的弟弟。
她想读书,父母说没钱,她没办法,成绩也一般,干脆就选择不读了。
她父母的教育观就是,孩子养大了就行。这种养大,就是字面上的有饭吃有衣穿,其它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过。
她是后来出去工作以后,才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从她出去打工的那一刻,就有着诸多的限制。
她没有文凭,没有好的技术,只能做一些最简单而重复的事,日子一眼望到头,人生好像被定格。
❸ 亲弟弟好吃懒做,对父母不好,严重啃老,很讨厌,亲近不起来怎么办
亲弟弟好吃懒做是你父母惯的,对你父母不好还严重啃老就是他们惯坏的结果。至于讨厌他,亲近不起来,都是成年人了,管好自己就行了。如果他能有改变,能帮还是尽量帮他。
❹ 我觉得和母亲相处很累怎么办
作为子女和母亲之间沟通交流所站在的立场和角度不同,所以沟通相处难免会出现代沟。母亲出于对子女的关心,有些时候比较唠叨,从而相处起来就会很累。不过不用太过担心,这也是正常现象。
心平气和的耐心交流很重要
前年一度陷入焦虑,因为母亲非要逼着我去相亲,我很不喜欢这种没见过一次面的人就突然去相亲了,很不喜欢这种相亲,但是我的母亲非逼着我去。
后来我向其解释原因:我说我很不喜欢这种相亲,突然见面是很尴尬的,并且这种相亲成功率极其低。其实现在男孩子也不喜欢相亲,相亲就是走个形式罢了,我说我不想忽悠您。表面答应后期又找各种理由推辞,我也不想耽误您的时间。
在经过一番两番的解释之后我的母亲也就逐渐看开了,再也不逼着我去相亲了。
所以有些话说出来反而要好些,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增进人与人情感连接的重要方式。所以静下心来和母亲好好聊聊吧,说说心底话,打开话匣子,你会发现其实最懂你的人还是你的母亲。
尽快成长起来,成熟独立,减轻母亲的过度担忧。
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母亲总是心系子女的,所以总是会操心子女的生活工作等等。作为女儿只有成熟起来,生活中学会照顾母亲,时常打个电话让母亲放心,为人处事稳重一些,相信这样您的母亲也是会理解你的。
❺ 弟弟和爸妈相处不融洽怎么办
孔夫子观点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朋友有信,君仁,臣忠。各自做好各自的本分,比如作为父亲养儿不能为了养老,对孩子应该慈爱,孩子孝顺不孝顺是孩子的事情。作为孩子不能因为父亲不够慈爱就不孝顺,孝顺是孩子的本分,作为本分孝顺父母不能感觉有什么功劳。慈爱包括引领孩子健康的心理,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坚决制止,看不懂的事情多听多看,不能溺爱。孝顺也要分次第,低等级的孝顺是满足父母吃喝,高等级的孝顺能让父母灵魂焕然一新,能感染他们接受新事物,对他们的不良心理要沟通压制,好的心理鼓励认可,能让父母一生也能因为你的存在而更加丰满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