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有哪些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是人类的天性。家庭之所以得以稳定,这两代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历史上一般把这两代人之间的礼仪称为“父子之礼”。父子之礼又可分成两层。子女对父母,主要是“孝”;父母对子女,则是“慈严”“教”这些内容。这两层之中,历来更强调的是“孝”。
先说“孝”。父母养育了子女,子女长大之后要报答父母的恩惠,对父母尊重并且在父母年迈时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来,这就是“孝”。显然,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面传统家礼所强调的“孝”,也有许多过头的地方。我们知道,历来在”孝”的后面一般总还要连着一个“顺”字的。何谓“顺”?《论语,为政)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学而》云:“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也就是说,要一切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办而不管这些意愿是对是错;甚至父亲死了三年,做儿子的也还不可违背父亲的意愿。父亲犯了罪,儿子要替他隐瞒。这就是“顺”。用今天的观念去评判,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传统家礼对做子女的行为有种种约束,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尊重父母,顺从父母。传统家庭有家长,一般由父亲或祖父担任。家长在,家中小辈凡事均不可擅自作主,一概要请示家长。小辈还不可有私有财产,不可私设小灶等等。不过这一条后世也多有突破,比如在近代的江南农村,小辈不可有私有的房产、田产,但可以有私房钱。一些大家庭,虽然同住一个大宅,却各房分灶;村 中一些公共事务,不以家宅为户,而以灶为户,称为“灶户”。这正是大家庭向小家变迁的一种过渡形式。家中卧室分配,父母住最好的,小辈不可僭越。座位,同样有尊卑高下之分。
走路,小辈不可挡道,要自觉靠边、落后。小辈出门要禀告,回家也要禀告。父母吩附办的事要用心记下,不时检查是否办妥。办不了的要婉言解释,一般情况下即使父母的吩咐有所不妥,也得曲从,一概照办。父母有过错,小辈不可指责,要劝说也得低声下气。反过来,父母发怒要打骂子女,那是家常便饭,做小辈的自然不可顶撞。有个民间故事说,舜小时候,他的后娘常打他,他从不喊痛,也不哭。有一次,舜却哭了。后娘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娘平常打我都很痛,今天打上去一点也不痛。我哭娘年纪大了,打不动了,都是儿子不孝之故。”所以传统社会里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有过错,子女要帮着隐瞒,更不可在外人面前非议父母。
在子女的婚姻大事上,历来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成规。不是自由恋爱,而是父母包办。父母喜欢的子女就得喜欢,父母不喜欢的子女就得不喜欢。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他的妻子刘氏的悲剧,南宋大诗人陆游和他的妻子唐豌的悲剧,都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他们夫妻相爱,就是因为父母不喜欢这个媳妇,才把他们拆散了。这样的例子在传统社会里是举不胜举的。
昏定晨省,也是一种重要的传统家礼。天刚亮,小辈要先起床,穿戴整齐,到父母卧室去问安。有时还得为父母按摩搔痒,并帮助老人起床,侍候他们洗、饮食然后才可以退下来自己吃早饭。傍晚,又要为父母安顿好床铺。
父母生了病,又有侍疾之礼。做子女的在父母生病期间要少喝酒吃肉,不可弹琴唱歌,更不可放声大笑,一举一动都得有忧心仲的样子。子女要把别的事都暂时搁在一边,自己一直陪在父母病榻边上,为之请医生治病,做到衣不解带,亲尝汤药尽可能满足病人的要求。“二十四孝”中就说到了许多这样的故事,诸如王样卧冰“孟宗哭竹都是说孝子为了给病中的父母弄吃的,而居然感动上,出现了奇迹,发展到后来,亚有孝子为了给父母治病面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来给父母当药吃的,就更加有些荒唐了。
父仇子报,是传统家礼中的特殊内容。《礼记·曲礼上》云:“父之仇,弗与共载天、”通常所说的不共藏天之仇,起初指的就是杀父之仇。春秋战国时候,子报父 仇的事例特别多。著名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就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国权臣屠岸贾残杀赵盾全家,还要斩草除根,四处搜捕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要和公孙杵日冒死定计救出赵武,抚养成人。后来由赵武报了这杀父之仇。又如,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背逃到吴国,带兵伐楚,占领了楚国都城。这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背还要挖开坟墓,鞭尸三百,这又是一个子报父仇的故事。历代统治者为了提倡拳道,在法律上也开了口子,认为孝子杀死了杀父的仇人,应该表扬而可以不定罪,这就更加助长了这种风气。传统社会里宗族之间的械斗,也常是与此有关的冤冤相报,世代不绝,又成为一种弊端。此外,礼书上对父子之道还有许多繁绸的要求,比如说:父母在,为子的不可远游,外出不可登高,不可临渊,不可走小路,乘小舟,不能在暗处办事,更不能为朋友卖命。之所以有这些要求,据说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一则,子女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不可轻易受伤,受伤了就对不起父母;二则,如果做了丑事,会给父母丢脸;三则,自己有了三长两短,今后谁来侍候父母?古代,父母把家族香火的延续寄托在儿子身上,做儿子如果不生男孩,就等于绝了种,断了根。所以不生男孩就是最大的不孝,比损毁自己的身体还要严重,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孙绰也说:“三千之责,莫大无后。总面言之,那时候的孝道一切都是为父母这一方考虑的。发展到极端,父母杀死了子女,居然也不算犯法;而如果子女杀死父母,那当然是大逆不道,非但要判以极刑,社会论也是会大加挞伐的。父母恩深,儿女情长。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处理欠当,就有可能留下终生的遗憾与父母相处,有一些基本礼仪是必须遵循的
❷ 子女与父母相处需要注意哪些礼仪
父母与子女之间相处不需要太过客套讲究,不过,有一些是为人子女必须做到的。如:
不要轻易挑战父母的权威,即便有时候他们做得过火,也不要在公众场所顶撞他们,应在私底下与他们平心静气交流;
吃饭时主动帮父母摆碗筷,添饭;
早上起床不要吵到他们,夜晚熬夜也尽可能别打搅他们;
在母亲节、父亲节、生日送上那个祝福
·····很多,都是从细小处着手,注意一下就行了,亲人之间最要紧还是相处得愉快自然~
❸ 双方父母见面需要注意哪些礼仪
小仙女们平时天不怕地不怕,打的了怪兽下的了火海!但是,唯一让你闻风丧胆的消息便是:明天要见未来的公公婆婆!
即便是蓝孩纸,到了双方父母会面地点,也会略显紧张啊!
一百姐跟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舍友小A,是一个看起来很乖的女孩子,平时穿着比较休闲,即便是一个乖宝宝也没能躲过这一劫,有一次陪未来婆婆逛街就问她,你平时都不穿裙子的吗?还有你那手毛怎么那么多?也不会做饭啊?
讲这些话题,我的小A舍友全程都是翻着大白眼,不是说未来岳父岳母有多可怕,而是我们应该要多注意一些细节,给对方父母留下好印象!
见面谈论话题
双方父母见面,无非就是定一下子女的婚事,很多事情一定要商讨好,但不要单刀直入,直接进入主题,父母可以先谈谈各自的子女,唠唠家常,接着就进入主题,哪些问题需要讨论解决?
结婚日期:要选择黄道吉日,这是未来你们值得纪念的日子。同时根据需要,考虑季节问题,以及两家的工作和日程安排,确定婚期。
费用支出:男方需要彩礼,女方需要准备嫁妆,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但也都需要商量
婚房选址:为了方便以后照顾双方父母,尽可能选择离两家近的。
婚宴会场:是户外还是酒店,这都要提前商量好,当然,更重要的是新人的个人意愿较多,但也要看看双方家人是否同意,包括双方家里的老人家。
不管怎么样,表面上重头戏是父母,是父母商量的多,其实更多的是子女,要负责调解两家分歧,跟双方父母表达你们的意愿和想法,毕竟一辈子的大事,自己满意很重要哦!
❹ 和长辈在一起要注意什么礼仪
应在老人身后走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可是生活中现代人讲文明讲礼仪有时就要放弃争先后,尤其是和老人、长辈在一起时。无论是骑车出行还是步行,作为年轻晚辈,我们都应该注意不要走在老人、长辈的前面,这样有失尊敬。如果步履缓慢的陌生老人挡住你的去路,应该客气地向老人道歉后,再借路而过。
点菜时先问老人口味
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在饭店吃顿大餐,可是在点菜时很多人不注意规矩,老人还没说话,自己就抱着菜谱跟服务员招呼上了:“来个辣子鸡!”殊不知这种行为非常不礼貌。首先,任何时候都应该先让老人开口,等老人点菜完毕后自己再点菜。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多询问老人是否忌口,“能不能辣,能不能吃甜”。
在老人面前少提“老”
有的人在长者面前很不注意,常以“老”自称,叫自己“老王”、“老李”,或者感叹“岁月不饶人”,这样会引得年长者为自己的年老体衰而感到伤感,有失礼节。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有多数老年人也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老人们在心态上最喜欢别人觉得自己依然正当年,所以称呼老人也要慎用“老”字。
❺ 尊敬父母的礼仪有哪些
道德把敬重父母列入规范,法律把赡养父母定为准绳,舆论将虐待父母作为谴责对象。那么,尊重父母应讲究哪些礼仪呢?以下几点是必须遵循的:
1.孝敬父母
首先要尊敬孝顺。每一个人都是父母从小拉扯大的,都倾注了父母的大量心血,父母到了晚年,做儿女不仅要有物质上的赡养,还要有精神上的安慰。
如逢年过节,在向同学、亲友祝福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的生日,以及父亲节、母亲节之际,应送上一件有意义的小礼物,献上深切的祝福,让父母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品味到人生的天伦之乐。
2.关心父母
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是为了将来子女如何报答自己。但是,和其他人一样,父母也需要关心,尤其需要子女的关心。谁都有衰老的一天,谁都有需要子女关心的日子。人一辈子有两件大事:生儿育女,养老送终。这是社会的规律,谁都不应该回避。
关心体贴父母,尤其要留心老人的健康状况,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关心。疾病是老年人最大的麻烦,越是身体不好的人,越需要子女的关心。对有病的父母,一定要悉心照料他们的衣食起居,随时嘘寒问暖,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成年的子女,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要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为父母分忧,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享受一下清闲。
3.体谅父母
父母为了事业和家庭,为了子女而辛勤地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逐渐衰老,可能就没有过多精力关注自身的穿着修饰,或许还会产生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作为晚辈,要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考虑,充分理解和体谅父母,时时注意关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
另外,不要干涉父母的私事。父母有自己的社会、人情、利益开支,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子女应为父母的幸福着想,支持理解他们。
礼仪精髓:
管好衣食住行就是真正的孝敬了吗?当然不是,管好衣食住行只是孝敬父母的一个方面。另外,最更要的是关心父母的内心世界,让老人快乐顺心地生活。这是一个子女对父母最重要的礼仪。
❻ 子女对待父母应当注意哪些礼仪要求
一、以敬重为先,认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与父母讲话,一定要讲礼貌。在任何场合下,晚辈的言行都不允许失敬长辈,提及父母要用尊称。二、对于父母的批评教育,子女要认真接受、服从和感激,并尽可能落实到行动上。三、父母在批评教育子女时,即使言词有些偏差,作子女的也应该理解,切不可顶撞、狡辩或扬长而去。四、要赡养孝顺老人,不可遗弃老人或置之不理,要在物质生活上帮助和照顾,在精神上慰藉。五、每天出门或回来时要与父母打招呼,如果加班或是出差,应及时打个电话。
❼ 家庭礼仪有哪些
家庭教育礼仪有:
1、向陌生人或者长辈问话的时候先说“您好,请问”。
2、别人给了自己什么东西,要说“谢谢”。
3、不要随便打断长辈们的谈话,除非真的有急事。
4、跟长辈或不熟悉的人说话前,最好先说一句“打扰了”或叫出称谓。
5、如果在做一件事前拿不定主意,先去征求父母或老师的意见。
6、一些批评言论最好只是跟朋友们说说。
7、不要对别人评头论足,当然称赞他人是必要的。
8、当别人向你问好时,记得礼貌回应,并且也问候他们。
9、在朋友家做客时要向朋友的父母表达感谢。
10、进他人房间先敲门。
11、打电话时先礼貌地讲明自己是谁,然后再找自己想要找的人。而不是一开口就问某某某在吗。
12、收到礼物后要表达感谢。
13、不要说脏话。
14、不要对人口出恶言。
15、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嘲笑别人。
16、看演出时要保持安静。家庭教育,首先是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请教给孩子这些基本礼仪
17、不小心撞到他人要说抱歉。
18、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要挡住口鼻,公共场合不要抠鼻孔。
19、进出一扇门的时候记得停一小会,帮后面的人把门开着。
20、看到父母、老师或者邻居在忙什么的时候,问一句能不能帮手。
21、帮助大人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可以从中学会一些知识。
22、得到别人的帮助,记得说谢谢,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作理所当然。
23、餐厅、电影院、飞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合,不要大声交谈。
24、不以自我为中心,要关爱他人。
25、知道最基本的餐桌礼仪、食物要大家一起分享,不剩菜剩饭,养成节约的习惯。
26、要知道“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到哪里去”。
27、喜欢阅读,并养成习惯。
28、信守承诺,自己说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
29、建立与他人的界限,“别人的东西不要随便拿,自己的东西合理支配”。
30、不要撒谎。
❽ 与父母相处需要注意哪些礼仪
与父母相处需要注意的事项:
1.礼貌待人,相互尊重。
2.互敬互爱,彼此之间相互预留一定的个人空间,任其自由发挥。
3.凡事能够做到多沟通,多商量,合理化解决问题。
4.以和为贵,以家庭为中心,创造一个美好,和谐,温馨,幸福之家。
❾ 家庭礼仪中你应该怎么做
步骤
1、夫妻间礼仪:夫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和互相谅解。
3、兄弟姐妹之间的礼仪: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各自组成家庭后,要注意处理好兄弟、妯娌之间的感情,彼此宽容,避免家庭纠纷。同时还经常相互走动,避免感情淡漠,在任何一方有困难时,应积极帮助。
4
4、邻里之间礼仪:尊老爱幼,互相帮助。不在背后议论他人,不猜疑,谈笑逗趣有分寸,尊重他人隐私。见面主动打招呼,亲切随和,主动参加一些联络邻里感情的活动。善待邻居家的小孩,不要大声喧哗和行为不当产生噪音,影响他人生活休息。看电视听音响时,考虑是否会影响左邻右舍。适时主动拜访邻居,但不要妨碍他人正常生活。孩子在住宅和大院的不妥行为,家长应及时教育、提醒。合理使用住宅的公共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