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所谓叛逆的孩子往往是遭遇了较强势的父母,小时候特别乖顺,父母没来得及适应孩子青春期的快速变化。有的孩子叛逆了没多久就偃旗息鼓了!因为父母太强大了!有的孩子仍然能量充沛,和父母对抗着,以至于彼此进入“你死我活”的痛苦死缠烂打模式。如果是这样的“特别强烈”,建议家长寻找专业的经验丰富的第三方协助你们度过这个非常时期,各自进退,让孩子顺利成长快速退出“叛逆期”吧!其实,越纠缠处理得当,未来亲子关系就越亲密和谐,所谓“不打不相识”嘛!
② 父母应该怎样去教育叛逆的孩子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出发,孩子的叛逆期是孩子个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进化的客观选择。这是个孩子身心发展,个性独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家长不要妖魔化叛逆,全盘否认叛逆,悦纳孩子很重要,需要陪伴信任放手,让孩子独立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让他们敲开幸福的大门。
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假装是通晓万事的佛祖,我们要低下我们高傲的脑袋,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自家孩子。或许有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给孩子下达命令,而是奉孩子口令行事。
做宝妈宝爸的育儿教练,教你三分钟搞定小祖宗。请关注:小丸子爸爸教练堂
③ 身为父母的你,是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叛逆期的
我初高中学生的叛逆期是很多家长所困惑的,大部分的家长都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叛逆期,你们都知道在叛逆期的时候,家长说一些话,所以情都不会被孩子所理解,而且还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并且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拒绝与家长进行沟通,今天小编就来跟各位家长说一说如何解决这个现象。
孩子是自己生下来的,再把孩子生下来之后,也应该要学会爱孩子,不是说像生出一个玩具一样丢在一旁。如果说我们没有想好该如何对待一个孩子的话,就不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受罪孩子的叛逆期跟家长是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一定要知道,这其中的一些缘由。
④ 父母该怎样教育叛逆地孩子
孩子叛逆,家长要先自省 教育孩子的一个原则是,不要只紧盯着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寻找并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不过,在通过电话采访张琳的时候,我感觉她明显违背了这个原则,她为儿子的问题而焦虑,却没有去关注问题背后的原因。 我问张琳:“你觉得儿子抽烟喝酒打牌和上网这些行为很糟糕吗?” “是很糟糕,我很担心。”她说。 “你很希望他改掉这些行为?”我问。 “是的,我对他说过,他应该把精力放到学习上去。”她说。但是,她儿子在年级已经名列前茅了,而且成绩一贯还非常稳定。这种情况下,她如果对儿子说,希望你放弃那些行为,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去,显然不会有说服力。 我继续问她,是否想过,她儿子已进入青春期了,而青春期的孩子会和以前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的。她回答说,她知道儿子进入青春期了,但不明白我说的改变是什么。 “叛逆!”我用很坚决的语气对她说。 接下来,我向她解释,叛逆是青春期最大的特点。不过,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并非是一定要和父母对着干,而是为了尝试自己的力量,试着自己为自己的事情做主。他们不愿意继续做“乖孩子”,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频频向孩子发号施令,期望孩子按照他们设计的“正确路线”发展,那么孩子会用叛逆行为来向父母说“不”。 “叛逆期的孩子仿佛故意和父母过不去,他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给自己争取独立空间。”我对她说,“如果父母尊重他们,一开始就给了他们独立的空间,那么他们的叛逆行为会大大减少。” 抽烟喝酒是最典型的、最常见的叛逆行为,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做父母的不要急着去谴责孩子,甚至强迫孩子改变,因为那常常会激发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心,从而更频繁地抽烟喝酒。相反,做父母的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对孩子的干涉太多了,或者自己对孩子的某些方式不对。
言行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 听我说了这些道理后,张琳想了想,给儿子的叛逆行为找了一个答案:爷爷奶奶太唠叨了。 她说,暑假期间,她接儿子到广州待了一个多月。临走的时候,孩子求爸爸妈妈让他留下来,因为爷爷奶奶整天对着他唠叨,让他烦透了。 “我们劝他说,爷爷奶奶唠叨也是为了你好,你要听话。”张琳说,“当时他立即就沉默了下来,一声不吭了。” “他当然要沉默,因为他觉得,你们根本不理解他,他说什么都是白说,那就不如不说。”我向她解释,“他会觉得,好孤独啊,为什么所有的亲人都不能理解我的痛苦呢?” 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典型的错误的沟通方式了。孩子不仅是在描述一件事情“爷爷奶奶整天对着他唠叨”,更是在表达他的感受“烦透了”,但做父母的只对这件事情给予了回应,却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既然正常的说发挥不了作用,那么孩子只好用惊人的语言来表达不满,这就是他为什么对父母说对爷爷奶奶“动了杀心”。其实,他使用这种语言,只是为了让父母明白,爷爷奶奶的唠叨让他多么难受,他多么想摆脱。 儿子的这种惊人之语吓坏了张琳,但她仍然没有考虑儿子的感受,而是立即给儿子贴了一个标签:道德糟糕。她儿子当然会感受到妈妈的这种评判,从而会觉得更加孤独,更加得不到理解,于是也会变得更叛逆。 听完我的分析,张琳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若有所思地说:“的确,我没有考虑过儿子的感受……我现在明白了,那我是不是要立即把儿子接过来,不让他继续跟着爷爷奶奶?” “不要急着做决定。”我强调说,“更重要的是先理解你儿子的感受。他觉得爷爷奶奶太唠叨了,如果唠叨这一点改变了,他这个要求相应也会放弃。”
家长应该先学会聆听和感同身受 很多时候,我们向别人倒苦水时,其实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并不是去寻求那个人的帮助。如果那个人只是倾听,并表达出对我们的理解,这就够了。但假如那个人连珠炮似的给我们提出一系列建议,那么不管那些建议多么好,我们都会觉得孤独,甚至还有受伤害的感觉,于是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孩子们也一样。这时,你不要和他们一样也变成孩子,和他们一起急。相反,做父母的应该静下心来,耐心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先理解他们的感受,然后再和他们一起决定该怎么做。 也在这两天,一个亲戚给我打电话说,她正上初二的儿子拒绝上学,家长们怎么也劝不动。最后,她百般逼问,儿子才告诉她,他英语成绩很差,英语老师又脾气火暴,经常当着全班人训他,让他觉得很没面子,所以他不想去上学。就因为这点理由就不想去上学?她觉得啼笑皆非,但她已没有办法再说服儿子了,于是打电话给我。 “你有没有对儿子说,老师训你是为了你好。”我问她。 “说过,我知道老师这样做是为了我儿子好。”她说。 这就是问题的来源了。她这样说中规中矩,看上去很符合道理,但这一样是让她儿子觉得不被理解,于是变得更固执。 这种说法也是我们的习惯,但同时却是对孩子的严重不尊重。如果撇开习俗,只看问题本身,那么在这件事情上,显然是老师不对,他自以为可以用当众训斥的方法给这个孩子施加压力,从而逼他努力学习,但实际上他这种做法只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最终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 最后,由我给她儿子打了一个不到十分钟的电话,让他先说了一遍老师是如何训斥他的。然后,我对他说,你英语不好,这是你的问题,但他发脾气,那是他的问题。仅就发脾气这件事上,并不是你不对,而是他不对,你不必因此而自责…… 我说完了这番话后,他很快就对我说:“我知道了,我去上学。”
成熟的父母先了解孩子的感受 表面上这个孩子不想上学,但实际上,他只是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假如家长理解他的这种感受,并帮他分辨真正的是非,而不是发表“大人永远是为了你好”这种谬论,那么当他感受到自己被理解时,自然而然地会放弃自己那些极端的行为。相反,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情绪,而是把焦点集中在孩子的不理智行为上,就难以做通孩子的工作,甚至会促使孩子变得越来越极端。 很多孩子没有学会直接表达感受,尤其在青春期,因为他们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搞定。但遇到了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麻烦,怎么办?他们通常的办法是,做一些有点过分的事情,用这种方式告诉大人,他们遇到了一些麻烦。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乘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 换句话说,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的,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假如父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孩子就没必要做过分的举动,而张琳的儿子自然也不会再拿出“动了杀心”这种说法。
⑤ 家长如何引导叛逆期的孩子
家里的氛围尽量轻松点,多跟孩子交流,不能一味地教导!孩子的情况跟自身心理有关,跟生理有关,跟家庭有关。主要是后两点,他现在就是叛逆期,是不可逆的,也是较难抑制的,建议家长多说些鼓励的话,尝试减少介入孩子的私人生活,尝试以朋友的方式谈心。我理解这种无奈,我孩子去年就是这样,他爸爸也要放弃他了,一度要休学,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坚持下来了。
⑥ 父母该如何应对叛逆期的孩子
1.
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当家长遇到孩子叛逆、不听话、不配合、不沟通时,一定不要认为孩子叛逆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而要承认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他们成长的表现,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
2.
以叛逆为契机,调整教养角色和教养方式 叛逆意味着孩子长大了,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角色,应该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孩子成长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着以孩子为主,父母处于非主导地位;意味着一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
⑦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青春期提前了,叛逆期也来得要早一些。家长会发现,以前乖巧听话的孩子慢慢变得不怎么听话了,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和父母顶嘴,吵架。让父母亲大伤脑筋。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说明孩子正在长大,想要和父母平等对话,而不是一味地顺从父母。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有自身的特点,更容易受同学或者小伙伴的影响。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叛逆期的额,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面对孩子的叛逆期,作为家长的千万不能用恶劣的态度去和自己的孩子对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交流,把自己心里话说出来,有什么问题一起去解决,心平气和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