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父母课程相关的教养难题有哪些

父母课程相关的教养难题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4-08 02:48:16

1.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包括

一、一般研究者把家庭的教养方式分成三类,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

1.权威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儿童的一切都是由父母来控制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甚至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2.放纵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对儿童过于溺爱,让儿童随心所欲,对儿童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

3.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儿童处在一种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与儿童处在一种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尊重儿童,给儿童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能够使儿童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研究也发现,在这种民主、尊重的教养方式下,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显著偏低。

二、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性和反应性。要求性是指家长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是指对孩子和蔼接受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四类,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溺爱型)和忽视型。

1.权威型

一般而言,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但这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设立适当的目标,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虽然严格但是民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2.专制型

专制型的特点则是严格但不民主。专制型的家长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虽然有时家长为孩子设立的目标和标准很高,甚至不近情理,但是孩子不可以反抗。这种教养方式的家长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地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但他们在学校中可能会有较好的表现,比较听话、守纪律等。

3.放纵型(溺爱型)

放纵型的家长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往往会表现出哭闹等行为。对于家长,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

4.忽视型

忽视型的家长对孩子不很关心,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2. 正面管教、OK教养、卓越父母,这些父母课程,是否有比较

正面管教:三十年前源于美国,它是基于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家长教育课程。

3. 父母的哪些教养方式,容易让孩子养成自卑的性格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养育出来的孩子阳光、自信。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对于自己的情绪控制,是父母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课程。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一定要学会情绪控制。

李玫瑾教授说:

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

父母的这四种教养方式,容易让孩子自卑,而自卑的孩子长大后,很难获得成功,如果你的教育方式也在其中,务必要改正过来。

4. 有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这方面的资料也较多,
1,标题: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1年z1期
作者:刘潇潇
2,标题:
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
期刊:《心理科学》-2001年5期
作者:万明钢
王亚鹏
王舟
3,标题:祖父母教养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作者:
裴丽颖
2005
-
山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
等等。就这些吧,需要的话,可以编辑写作。希望我们的答复能够帮到你。

5. 家长学习哪些教养方式,可以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以下几种教养方式,更容易带出来心理健康的孩子:

1、家长的情绪稳定

几年前,我们好友小聚,小青带着她十岁的女儿,孩子不想吃饭,要吃膨化食品。小青一巴掌抡过去,打在了孩子的眼睛上,孩子哇哇大哭,朋友纷纷指责小青的简单粗暴。我问她:“你总是以这种态度对待你家宝宝吗?”小青说:“那要看心情,如果哪天心情好,孩子有些小麻烦是可以忽略的。”后来小青说她老公因为工作忙,回家也是阴晴不定的。

怪不得,我看看她家宝宝飘忽的小眼神,不断地啃着指甲,这个可怜的孩子也监测不出什么时候家里就会狂风暴雨,什么时候又会艳阳高照,所以,面对不预知的未来,让她对家和父母充满了恐惧。

家长如果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简直是灭顶之灾。


6、家长的规则意识更有力量

亚力士多德曾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人合作、遵守规则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王道。在当今这样一个强调信息共享,合作共赢的时代,我们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管教孩子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树立规矩。

相比暴力应对孩子的错误,制定规则反而是更有效的。规则让孩子有对自己言行评判的标准,能够知道好坏、对错,这对于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能够更好的教育孩子。

7、家风教育,生活目标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家风对每个人都有着潜移默化而重要的影响。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不在于一时的富有,也不在于财产的多少,而在于家风的好坏。家风靠的是家教,把良好的家风融化在一家人的心灵和血液之中,才是最重要的。

6. 父母常见的错误教养方式有哪些

5种父母常见错误教养方式

1.过分严格

有些爸爸妈妈对宝贝的教育很严厉,有时甚至达到残酷的程度,他们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稍不顺心或宝贝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就斥责甚至打骂孩子。

后果: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宝贝形成自卑、懦弱、冷漠等消极情绪,或产生不能克制的逆反、攻击和冲动行为,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2.过度溺爱

这些爸爸妈妈对宝贝的教养方式与上面刚好相反,他们对宝贝过分的溺爱和宽容,对宝贝的任何要求都无条件的接受。

后果:这容易使宝贝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格。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宝贝由于自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听从自己的命令。当他们接触其他小朋友或走入社会时,可能会因挫折而拒绝接触社会,因被忽视而嫉妒和仇视他人,因不能自控而与人冲突,甚至产生严重的侵犯性行为问题。

3.支配

这种情况多见于父母工作压力都比较大的家庭。这些爸爸妈妈总喜欢直接替宝贝拿主意,直接告诉宝贝做这做那,对宝贝自己的意愿漠不关心。

后果:虽然直接向宝贝发出命令可以节省许多时间,提高生活效率,但长此以往宝贝会养成过度依赖、服从的性格。由于事事都由爸爸妈妈决定,宝贝自然也无须主动的思考自己的事情,这样长大以后宝贝就会缺乏主动性,性格自闭,且对父母产生过分的依赖感。

4.不断拒绝

有些爸爸妈妈为了让宝贝长大后对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有意识的对宝贝进行过度的挫折教育,增强宝贝的“抗挫能力”。

后果:过度的“挫折教育”,对宝贝提出的任何要求都给予拒绝,又不对宝贝解释拒绝的原因,让宝贝长期生活在一种不安全的心理环境中。研究表明,当个体长期处于挫折中,会产生强烈的神经质倾向,并且会伴随反社会和侵犯性行为。“挫折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定要注意宝贝的心理卫生,在“拒绝”后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让他们有安全的感觉。

5.忽视

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爸爸妈妈的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看宝贝,宝贝的护养工作大多由保姆或亲属代劳。

后果:宝贝由于没有太多的机会与爸爸妈妈接触,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由于在情感上被忽略,宝贝会倾向于用各种问题行为来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如生病,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或其他一些奇怪的行为。

7. 父母教养方式四种类型是什么

第一、权威型

这类型的父母对孩子有所要求,且对孩子的情感也非常接纳。孩子在跟父母相处时虽然会觉得父母有时候比较严厉,但从来不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不管什么时候感觉到的都是可靠和安全。

权威型的父母虽然认为自己在孩子面前应该有身为父母的权威,但同时他对孩子也非常理解和尊重。看到孩子遇到困难了,他不会打压批评孩子,说“你怎么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也不会对孩子的求助视而不见,他会用温柔包容的方式来安抚和帮助孩子。

他们的严厉更多的是体现在奖惩分明上面,会鼓励孩子做得好的部分,孩子做错了事他们也是该批评批评。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教育方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通常独立性和自信心都比较强,他们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便偶尔受挫了也能很快恢复。

如果你的父母是这样,那一般你会具有高自尊和高自律性,在学业和工作上通常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且人缘也会很好,大家有时候还会把你当作团队核心,这都是你父母带给你的积极影响。

第二、专制型

跟上面权威型的父母不一样,专制型的父母会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设想和要求去做。他们会对你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如果你完不成或做不好,他们就会失望、发脾气,可能还会对你实施惩罚。

他们对于孩子的情感反馈是拒绝的。比方说如果你因为被同学排挤而成绩下降,他们只会要求你多努力多学习,赶紧把成绩赶上去,但不会过多关心你被同学排挤的事情,你即便跟他们说了,他们也无法真正理解你,可能还会反问“怎么同学不排挤其他人,就排挤你呢,是不是你有问题”。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因为父母的严格要求,在学校时应该会是个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学生。他们会时常感到焦虑,觉得自己不行,如果遇到挫折了会产生强大的情绪反应,很难快速调整好自己。

第三、放纵型

这类型的父母对孩子非常纵容,几乎不作任何要求,孩子想干嘛就干嘛,只要他开心,对孩子那是予取予求。孩子犯错了,他们不会去引导、教训,甚至还会包庇放纵。

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对的,是好的,而这样环境下养出来的往往是“熊孩子”。如果你的父母对你就是这么溺爱,那你的性格会非常冲动,遇到点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会发脾气,很难与别人合作,你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候还很叛逆,别人让你做什么,你就偏不做什么。

与此同时,因为父母把你照顾得太好了,所以你在很多方面都很依赖别人,即便自己能做或者能学会也不会去动手,做事缺乏毅力,经常是三分钟热度。

第四、忽视型

这类型的父母虽然有一个父母的身份,但却根本没尽过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生而不教说的就是他们。他对孩子完全是放养型的养育,不了解孩子的动向,不关心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行为也不做任何要求。

孩子稍微跟他说两句话,他就表现得不耐烦,他可能经常采取给钱的方式来打发你,却很少去参加你的家长会,也不会在休息时陪你参加课外活动。

他对孩子几乎没有关心,就好像孩子不是他的一样。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多数都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跟其他人很难友好相处,而且情绪起伏不定,在认知和行为上可能还会存在一些问题。

8. 中国的父母最需要的十大基本教养法则是什么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告诉孩子家庭责任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他们这个年龄段应该做什么事,遇到事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9. 当前家庭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及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

已解决问题收藏 结合材料,分析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标签:教养,结合 分析,孩子
3.父亲一次给8岁的女儿十元钱,让她帮他买东西(东西价格9元),第二天女儿便把东西买回给了父亲,但没有给余下的一元钱,吃晚饭的时候,他问女儿:“今天买东西花了多钱?”,女儿答:“9元。”“哦,女儿,我今天犯错误了,我没有告诉你帮别人买东西时,找回的余钱比你给他买回的那个东西还要重要!记住,下次帮别人买东西时,买回时,首先要告诉别人这件东西的标价和你买这东西的价格,其次要先给别人找回的余钱,最后再给你买回的东西,并请别人查验!”他刚说完,女儿便拿出了找回的一元钱,并说:“爸爸,我知道了!结合材料,分析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落在街中。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08-12-27 16:53 检举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 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 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幼儿自信心是在家庭中萌芽和发展的, 因此, 幼儿的自信心与父母的教养行为有很密切的关系。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行为及态度, 向幼儿传达父母对生活的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 父母教养方式的主要类型溺爱型。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幼儿放到特殊的地位, 一切服从、服务于幼儿, 不适当地满足幼儿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 处处迁就, 事事代劳。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 幼儿往往情绪不稳定, 自私自利, 自傲或自卑, 能力低下, 意志薄弱, 缺乏自信, 容易形成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当幼儿长大后面临迥然不同的社会竞争时, 则会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专制型。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往往强迫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办事, 不容许孩子有差错或失误, 频繁采用惩罚来强制执行。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幼儿, 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放任型。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由于父母没有给予幼儿必要的行为准则和强化, 对孩子冲动的行为缺乏约束, 致使孩子缺乏社会责任心,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同时,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 幼儿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 因而失去归属感。民主型。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信任、尊重和平等, 重视启发引导, 孩子的成长有一个自主和自由的空间。这类父母与幼儿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流, 既尊重、理解幼儿, 又对幼儿提出严格要求; 既高度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幼儿独立自主, 激励幼儿去做他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 既让幼儿敢于发表意见, 又循循善诱, 对幼儿的幼稚和错误不是无端训斥。因此, 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幼儿, 往往性格开朗, 意志坚强, 积极向上, 有自信心, 能与人和睦相处。2. 改善教养方式, 培养幼儿自信心从父母行为看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结果, 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最佳的教育模式, 值得推崇。当然, 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不同, 无论是溺爱型、专制型还是放任型的教养方式, 它们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一定是因果的关系。也就是说, 同一种管教类型对不同个性的幼儿引起的效果, 可能是各式各样的, 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幼儿的表面行为来评价某种管教类型的实际效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所有幼儿的个性心理发展都是有益的。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教育观念是整个家庭教育诸因素中的核心。父母要认识到自己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尤其是在儿童早期。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因此, 父母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教养方式, 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前提。社会、学校、家庭要三位一体, 构筑完整教育体系。父母的教养方式, 必须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才能共同营造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社会应当通过各种传播媒体, 宣传普及家教知识, 宣传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民主的教养模式。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以及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直接沟通等方式, 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10.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写

希望各位单亲家长能够借鉴,来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1、爱而不娇

父母爱子女是一种天性,同时也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但是,要教子成才,必须爱得适度。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子女一味娇宠,把孩子培养成又笨又懒,生活难于自理的人,实在太不明智。所以,爱子女也是有学问、有讲究的,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的作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说过:“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同时,他又说:“皆见爱未必治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其他任何人的爱难以比拟的。虽然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但并不见得都能教育好子女。事实如此。爱要有利于洗刷孩子心灵上的污垢,而不能成为孩子滋生各种坏习惯的温床。鲁迅说:“一方面要真挚地爱孩子,另一方面又要严格地要求孩子。”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一定要坚持,不要屈服于孩子的眼泪和哭闹,使孩子学到生活的本领,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切忌期望值太高

缺少了配偶,不少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着过度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有些心理素质不佳者,受不了这种压力,便索性走向了反面,来个不思进取,乃至“破罐子破摔。”这种有意无意的行为就是为了让父母降低点期望,使自己能够喘口气。另一些孩子也许能坚持发奋,不让父(母)失望,但是长超负荷地运作,其潜在的心理损伤亦不容忽视。一旦超出了承受极限,便有可能走向崩溃,结果反而更遭。

“望子成龙”并没有错,但什么是“龙”则有待正确认识。据说当年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说:“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杜鲁门母亲的见解多么难得可贵。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农民,认认真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也是龙的传人的本色。

3、培养其独立性

许多单亲家庭的家长对孩子百般照顾,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一旦离开家长,便不知道如何去应付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因此,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就是教会他们如何能独立生活的人。独立生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环境的熏陶下教育培养出来的。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可要求孩子从做自我服务性劳动开始,接着是学会做家务劳动。

4、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

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对缺少父爱的子女,母亲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多看看有关表现男性优秀品质的影视片与书籍,并有意识地带他们多接触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责任的成年男子,以免因缺少父爱形成偏阴人格。此外,还有不容忽视的角色教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单亲家庭中,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以应有的适宜和影响,以保证男孩的阳刚之气和女孩的阴柔之美,以免造成两性角色上的心理与行为的偏差。另外,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这会有利于他们尽快成熟起来。

5、鼓励其融入社会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孩子与成人的关系”和“孩子与孩子的关系”两个方面。

在孩子与成人的关系上,单亲子女,特别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子女,往往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歧视和偏见,他们的性格容易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在精神上给予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鼓励他(她)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要逃避社会,主动与人交往,虚心向人家学习,培养自己开朗、乐观的性格。“以孩子教育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培养孩子社会性的有效措施。让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互相交往中得到发展,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离婚率的逐步上升,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逐年增多。由于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影响极大。因此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心理健康是人成才的一项基本素质。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基本素质形成的时期。所以幼儿心理健康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面向全体幼儿,面向幼儿的全体,面向幼儿的未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预防单亲家庭中幼儿的心理疾病,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成长过程,不仅是增长知识、发展智能、增强身体健康的过程,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表现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体现一个人如何立身做人的人格而言,其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正是这样,单亲家庭中的教养方式更不能忽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重要的。

总之,单亲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极其重大,一定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对幼儿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指导和教育,使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之中,成为有理想、有报复、意志坚强、充满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的一代。

阅读全文

与父母课程相关的教养难题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精神病人怨恨父母怎么办 浏览:11
贺卡怎么做简单又漂亮重阳节 浏览:45
北京城市户口70岁以上老人有何 浏览:270
写重阳节的作文200字 浏览:995
男性达60周岁还属于合法劳动用工吗 浏览:953
孝敬之星的自我评价 浏览:134
老人80岁送什么礼物 浏览:701
嬲小强孝顺 浏览:990
2016年退休补发工资吗 浏览:316
农村的社保是不是55周岁退休 浏览:612
重阳节活动猜谜活动反思 浏览:680
孝敬父母的图片和故事300字 浏览:938
以孝敬懂 浏览:213
21世纪如何关爱老年人 浏览:963
狗去哪里体检 浏览:734
男同志健康体检都需要查什么 浏览:673
养生堂何首乌如何乌发 浏览:609
养老地产到底有多少钱 浏览:117
亲人不认父母该怎么办 浏览:604
给80岁的老人买什么 浏览: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