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考考生家长有什么特点
转自《高考全攻略》——中国教育网
一、家长必读: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要做的十件事
家长情绪力求稳定。在高考前,特别是孩子在家备考期间,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的干扰,经常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高考前,家长也会对高考的各种动态有所反应,但是,要冷静对待,要有分析地对待,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给孩子。
家长心情要愉快。高考前,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好,就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备考是很有好处的。
有些家长在高考前担心孩子考不好,整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其实,孩子一看就知道父母紧张,父母害怕,而这种情绪或多或少会传染给孩子。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因为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温馨的心理气氛将融化孩子心中的抑郁、苦闷、焦虑,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对孩子高考复习是有帮助的。为了使高考前家庭保持一个温馨的气氛,父母之间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不要发生口角,确实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也要等到高考后再说。父母少一分争论就会给孩子多一分温馨。
只要尽力就行了。父母在高考前是如何要求考生的,很多高考状元的父母只说了一句话:只要尽力就行了。
父母说了这句话自己感觉有定心丸,自己肯定会尽力的,这样减少了不少心理压力,就会从容地应对高考。但也有些家长高考前唠唠叨叨,反复嘱咐孩子,考试要认真,不要马虎,一分之差,千人之后,你一定要改变马虎的习惯,现在可不能丢分了,你可要注意呀。其实,这样的话家长已经讲了多少遍,在高考前再讲、反复地讲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高考前,孩子和父母发生口角对情绪的稳定会起很大的破坏作用,这对考试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吵闹的复习环境将使孩子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复习效果。在这里我特别提示家长,在孩子高考备考阶段尽量少会客,最好不会客,如果实在不得不会客则最好在家庭以外进行,不要在家里进行。在这个时间家长尽量不要与外界通电话,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非打不可,也要简明一点,说起话来简单扼要,不要无边无际地拉家常、聊闲天。
督促孩子娱乐与运动。高考前夕孩子在家复习大都是非常用功的,一做题就是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或是一个晚上,有时搞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复习效率。在这种时候,家长就要适当地提醒孩子做必要的轻度运动,例如,做俯卧撑,跳跳绳,打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孩子消除疲劳,焕发精力。也可以提醒孩子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里轻松的节目,也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消除疲劳。在高考前夕提示孩子不要看武打片,不要看那些电视连续剧,分散孩子的精力。
确保孩子健康。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加强营养,给孩子吃大鱼大肉。其实那没有必要,孩子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孩子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孩子食欲好,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营养都会得到满足,关键是要做到营养平衡,合理。不在于说给孩子增加什么蛋白质就能提高什么记忆能力,这种增加蛋白质和提高记忆力的关系我们暂且不说,就算真的吃了富含蛋白质的东西短期内也不可能提高记忆力。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建议在高考前家长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当然,高考前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沟通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能是孩子正在复习功课时进去就聊上几句,要在孩子休息的时候,他比较放松的时候去做,要见机行事。不过聊天的内容不要过多涉及高考,找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去谈,这样,有助于放松孩子的心情。
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高考前,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在那复习功课时一会儿过去给孩子冲杯热牛奶,再一会儿过去给孩子送块西瓜,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心想,一旦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对我的关心。
准备一个小药箱。高考前,孩子在家备课期间有可能身体上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的不适等。孩子复习很忙,这些小毛病他顾不得上医院去看。其实,只要家里准备一个小药箱,孩子一旦出现什么身体上的不适,服点药就可以解决了,没有必要往医院里跑。
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物质准备。高考前几天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的物质准备,把橡皮、小刀、格尺等准备好,把准考证等准备好,最好都放在一个口袋里。而且要督促孩子看看考场,讨论一下一旦在去考场的路上发生交通堵塞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二、要当好高三考生家长 帮孩子搜集四类重点信息
如今,高考已经不是一个考生的事情,而是“全家总动员”。如何在关键时刻帮孩子一把,是许多家长急于了解的问题。一名高中老师说,除帮孩子加强营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外,搜集高考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要重点搜集四类信息。一是权威信息。现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上都有招生考试信息,家长一定要加以甄别,选择那些最权威的信息。二是准确信息。家长在搜集各类信息时要注意发布信息的部门,力求准确。三是最新信息。各类信息都有更新的问题,家长要注意信息的变化,采用最新的信息,而不要用过时的信息。四是有用信息。像高考试题解析、大学和专业介绍、志愿填报指导等材料,也是考生所需要的。
在搜集信息的同时,家长们要给自己定好位,扮演好该扮演的角色。作为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学习,更不能代替孩子选择。家长要多服务,多给孩子提供有用信息,同时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对于学校、专业的选择,家长的意见只能是个参考。
同高考有关的信息,像文体特长生、高校自主招生等,都有特定的时间限制,考生一旦错过就无法参加。高三生忙于紧张的学习,没时间也没精力去一一了解。这时就要发挥家长阅历多、交际广的优势,帮助孩子搜集有关信息,经过筛选把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孩子。
㈡ 孩子准备高考时,父母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呢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参加高考是他们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学习了12年就是为了参加高考以后可以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这样的话对于以后进入社会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家长肯定也是非常希望孩子在准备高考的时候,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还是准备高考的时候,父母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呢?
有些孩子他没有完整的学习方法,都是学到哪算到哪,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方法。高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些孩子再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后,成绩突飞猛进。
㈢ 高考前父母对孩子说些什么
父母表现的越轻松越好,考试的事情也不是说只字不提,应该恰当少提一点,比如经常对孩子说“不要紧张,放轻松”这类的话也适当就好,多了反而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像平常一样就好,“早点休息”之类就行,简单一句话就是,平时怎么样就还怎么样,还有,出发前,替孩子检查一遍考试带,以免落下什么~
㈣ 高考前家长应注意什么
又是距离高考30天,最近几个朋友私下问,剩下30天了,怎么帮助孩子复习提高分数呀,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这么点时间了,重要的是孩子只要状态正常,发挥出真实的水平就烧高香了吧,不要给孩子压力了。就好比大决战,准备了好久的战役,在总攻打响的前一点时间是要保持无线电静默的,即使一个公司要上市,在IPO前也是要静默的,孩子高考也是一样,您就静默几天吧。关注产生压力! 距离2012年高考还有30天,不长不短的一个月。 几乎每年的高考前一定时间,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关注高考的相关人士来谆谆教诲要注意什么,要怎么度过,倒计时100天、倒计时90天、倒计时80天……倒计时30天,再过几天,继续倒计时10天……其实内容就是那些,本来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时间被搞成一段一段的,本来就很紧张的学生与家长也是被这些“脉冲”似的倒计时提醒搞的越来越紧张,是否他们的压力也有一些甚至不少是来自这些“善意”的提醒与过度的关注上? 家长,都是第一次做高三家长,自己没有经验,都是通过周围的朋友与网上的信息来“速成”,真的这个时候应该特别感谢互联网,只要你愿意, 你可以学到任何知识,包括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家长。高考越来越近,孩子们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作为家长,要知道一切一切的重点是保证孩子“正常”,心态正常,发挥正常,最后一切正常,会的都做对了,不会的放弃了也没有什么懊恼的,这个就是成功的高考了。要保证孩子“正常”,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保持“正常”,至少表现的正常。 其次,家里不要主动张贴什么倒计时招牌、北大清华的校徽甚至录取通知书等更加过分的东西。不要笑,真的有这样的家长!除非孩子自己主动贴个什么励志口号,有的孩子会写一个“我行!”“相信自己!”……无所谓,只要是孩子搞的都是对的,对不对,作为家长最好视而不见,不要去议论,更不要自作聪明的夸奖孩子:孩子,你好棒!我们也相信你!最可怕的是一些脑子进水的家长再补一句:你要早这样的话,那北大清华就是你的!我知道一个家长就曾经在孩子卧室贴了一张邻居家孩子的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是被孩子一把撕碎了!这种所谓爱,实在太“暴力”了。 三.继续保持适度的锻炼。原来喜欢怎么运动还怎么运动,方式不要改变,强度也不要刻意改变,随意就好。不要以为临近高考了就不去运动,一定要保持适度的锻炼。锻炼是快速恢复脑力疲劳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缓解压力的好办法。曾经在一次家长沙龙上,一位家长朋友就说她儿子,进入高三以来,喜欢上了拳击运动,刚刚开始是一周去一次,后来是一周要去2次,现在是一周三次,这位家长想劝儿子一周去一次,怕这样太耽误学习。拜托拜托,一周爱去几次就去几次,我们应该意识到孩子的压力确实很大了!是靠拳击运动来宣泄与派遣呢,不仅不制止还要细心的观察孩子,随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四,不要因为孩子高考而请假回家,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即使你可以不去工作也不要叫孩子感觉到家长为了孩子连班也不上了,即使请教了,也照常“作息”,不留破绽,要不会是孩子有负罪感。 五,针对女孩,要注意是否在生理周期,根据医学专家的建议,一般情况不去做药物干预,专家也提醒,例假期间不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速度下降的。当然还是有一些提醒要告诉大家,女生在经期前不要吃冷饮、冲凉水澡或用凉水洗脚,保持心情愉快。如果情况比较特殊,父母可以去咨询一下医生。(问专家理解,尊重孩子选择) 那么关于学习方面呢?其实,我一直认为学习方面就按照学校老师的安排去做,特别是那些老师经验丰富的重点学校,老师的经验很有针对性的。下面只做几点提醒: 三.不要忽视“错题本”,过去半年你曾经错的题,也许还会在高考题中出现。当然,不一定就是错题本,就是把那些卷子拿出来,看看标记也是一样的效果。如果有一类问题,总是反复出现,那就很明白怎么去做了,建议看看这个问题在课本上是怎么讲的,看看那个所谓超级简单的例题,谁说高考题不会这么简单?看错题,是性价比很高的复习办法。 五 抓基础还是炸碉堡要因人而异。一般高考题的难易程度是5:3:2,就是基础题(所谓送分题)、中等难度题、难题分别占到50%、30%与20%。对于感觉基础差的成绩靠后的同学,就重点搞基础,放弃那20%的难题部分,争取在基础部分多拿分数;对于那些成绩一直不错,基础很扎实,有的甚至已经“保送”出线的同学,不妨找出几个可能干掉的“碉堡”,必考内容但自己还是没有把握的,挑几个去重点突破一下,也许就会“超常发挥”呢,但绝对不建议舍本逐末,忽略基础。 “正常”。环境正常,生活正常,作息时间正常,心态正常,考试就会正常发挥,——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 再次祝福孩子们高考成功
㈤ 你的父母在你高考前做过什么迷信的事吗
我记得快高考的那一个月,我妈每天几乎每天会去离我们家不太近的一个寺庙跪拜,因为她听说那里的菩萨很灵验,所以没什么重要的事情都会去,风雨无阻,说就希望我能考上一个好点的大学,将来出人头地,过上好一点的日子。
㈥ 高考前后,父母对你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改变
高考前父母是不停的在催促我,各种各样的东西都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高考之后他们就对我是放任自流了,就等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也不会管了。
㈦ 高考生家长有哪些焦虑表现
高考前超过八成的高三家长感到压力较大或很大。家长的焦虑容易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负担,影响高考备考,这是考生和家长不愿看到的情况。
面对这种压力,家长们会有8种焦虑表现:
1.短期内体重下降。
2.对孩子身体状况过分担忧。
3.经常会下意识地提醒孩子“不要有压力”。
4.睡眠质量下降。
5.工作质量有所下降。
6.除了高考,对其他事情的关注度下降。
7.疏于照顾家庭其他成员。
8.常借故对其他家庭成员发脾气。
㈧ 高考前家长应该做什么,警惕给家长的几个小建议
对于孩子来说高考就是人生中的一道坎,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个难关,那么在高考前家长该做什么呢?有什么是高考前家长不该做什么的吗?高考前的考生心理状况是极其脆弱敏感的,只有在贴心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下,孩子才会茁壮成长,高考前家长该做什么?高考前家长不该做什么?下面由小编娓娓道来,希望引起各家长注意,认真确实贯彻高考前家长该做什么的方针。 笔者原单位一姓马的小伙子,和几个同事午饭后在写字楼下溜达,忽然一阵狂风刮来,打折了一块巨型广告牌。此时小马正好走到广告牌下,另外的几个同事离他身后百米开外的地方,看到被打折的广告牌将要砸在他的身上,情急之下喊了一声:“小马,危险!”小马忽听喊声忙一回头,稍一迟疑正好被广告牌砸中,头上被划破了一道很深的口子……此时若是没有同事的好心提醒,小马不作迟疑的反应、瞬间也就走过了广告牌,也许安然无恙。 在农村一村头玩耍的两个小男孩,其中一个爬在一口水井的井沿,伸头往井底探望。这时从不远处走来一个老妈妈,看到孩子危险的状况猛然喊出制止的声音,孩子受此惊吓一头栽进井里,一口水被呛死。若是没有这个老妈妈惊恐的呼喊,孩子也许平安无事…… 所以,处在特殊的时空点上,一切本来都在自然中的事情,由于外来的刺激导致不该发生的情况发生了,这种现象就被认为是消极的心理暗示。这一点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中屡有发生,家长或许出于一番好意,好心提醒和嘱咐,说些鼓励、安慰的话也在情理之中,但往往事与愿违,结果“帮了倒忙”。那么,大考来临,家长都有哪些“忌语”不该讲呢? 忌语一:“加油!爸爸妈妈等你成功归来!” 点拨:孩子都想考出好成绩,可高考是一种能力考试,如果家长不切实际地乱嘱咐,反倒让孩子心里更没有底气。 忌语二:“祝你成功!” 点拨:与其祝愿成功还不如换成“注意安全”“一路小心”等关心考生安全的话语,因为这样一句话传达的信息是“爸爸妈妈关心我,而不只关心我的成绩”。 忌语三:“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 点拨:过分强调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认为孩子如果考不上,或者考不到一个好的高校,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前途。 忌语四:“我们家孩子模考成绩回回棒,老师说考清华(微博)、北大没有问题!” 点拨:模考毕竟不是真枪实弹的考场。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到时候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挥。 忌语五:“把题看仔细,认真答题,千万不要有任何大的疏漏,争取多拿分。” 点拨:高考前老师已经反复叮咛了,这时家长就不要再多说什么了。因为任何一个考生都不愿意在自己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上丢分。 忌语六:“现在检验你复习好坏的时刻来了,你要好好把握。” 点拨:如今考生都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家长说这样的话,多半会让孩子那本来就容易波动的情绪更加难以平静。 忌语七:“再坚持一下,好好把试考完,你和爸妈就都解放了。” 点拨:孩子听到这话,会感觉自己是家长的负担,好像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碰到倔强、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顶撞,以至于伤害双方感情。 忌语八:“同样是人,我就不相信我家孩子比人家的差。” 点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家长喜欢拿孩子来相互攀比,一个正确的心态是,不管人家的孩子如何,只要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就应该满足。 忌语九:“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争气,要有出息。” 点拨:现在的家长为孩子付出很多,他们也希望能得到孩子的回报。很多家长都认为,在孩子没有成人之前,孩子学习优秀、自觉、求上进就是对父母悉心栽培最好的回报。 忌语十:“考不上爸爸妈妈也不会怪你,明年我们再重新复习。” 点拨:很多家长希望用这样的话来给孩子减压,帮他们宽心。其实,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非常反感,他们觉得还没有高考就说这话,就是家长对他们能力的一种否定。 以上“忌语”请家长谨记,不要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情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