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父母在教育小孩时,要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节,因为在教育的路上是充满着未知数的。现在父母工作压力大回到家后还要不断地教育孩子,所以有时候情绪可能会稍微难以控制,那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❷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转移注意力。看看自己,问问自己,我强烈的情感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让自己冷静下来,试着深呼吸,确定自己能和孩子心平气和地交流,然后坦诚地告诉我们我们的感受。例如我妈妈对你的所作所为非常生气.前面我们说过,妈妈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如此重要,没有孩子会希望妈妈难过。如果忍不住责骂孩子,可以先离开现场,让自己出去走走,或者看电影,让父亲和孩子交流。我们应该明确我们的教育目标。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生孩子的气,都会让孩子充满恐惧。父母往往会对自己的情绪失去控制,这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孩子。
真正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认知、看法和评价,有时甚至只是我们的情绪。要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父母首先要做自己的情绪主人。当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时,我们就不会用“你真让我生气”、“你真让我失望”这样的话来批评孩子,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孩子,别看你。你才3岁,30岁就要对妈妈的情绪负责。”一个真正能为自己负责的家长,会把自己当成情绪的主词:“我觉得很生气”“我有点失望”。
❸ 正面管教父母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教育子女的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的是以身作则、言出必行、诚实守信、干净整洁、礼貌待人......往往处在社会中的我们经常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生活中的压力让我们很是疲惫,威胁、谩骂、责备、问罪、警告、挖苦等等的一些行为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想和孩子一起快乐的成长、经历,那么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吧。
改掉动不动就责备、兴师问罪的坏习惯。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孩子自己的想法在里面,虽然有些事情是错误的。当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上来就把孩子定性为“犯错者”,而是先听一听孩子对这件事情怎么说,然后在给出自己的判断。一开始就毫无根据的责备,不仅不会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变得复杂化,失去了与孩子沟通的良好机会,这是不可取的。
彻底的抛弃谩骂与威胁。这两种行为真的是无可救药了,所以果断的抛弃掉。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怎么这么蠢啊,这都做不好”、“你简直笨蛋透顶”、“你再碰电,你会被电死的”、“我数十下,你还没穿好衣服,我就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看,这些都是多么残忍的话,孩子是我们爱的结晶,对爱说出这样的话其实就是对爱的亵渎、不尊重。所以,掌握好说话的度,也是一种爱。
你不是将军,请不要随便下命令。我们经常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让孩子听从我们的命令与指挥。孩子一旦不听话,就会变得气急败坏,觉得孩子不懂事,不乖,不听话。每个孩子都有一套自己活着的规律,不要因为你的“霸道”,人为地扼杀了孩子的天真和自由,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剥夺。所以放弃“命令”式的说话口气,让自己变得温暖起来。
不要对孩子讲大道理。孩子很小,思维意识的形成还不完善,好与坏、对与错的区分还没有那么明确。讲太多的道理,特别是大道理,孩子不但听得似是而非,而且对自己的判断会产生负面作用。讲太多的道理,会激起孩子强烈的反抗情绪,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且会适得其反。学者说一些简单易懂的话,做一个适当的引导,比说一堆的道理强得多。
不能随意的对孩子进行比较。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成长的经历也千差万别,做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好与坏只是表面的一个现象。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你看那XX,什么都好,学习好,体育好,绘画钢琴什么都会,你再看看你...","你看你哥哥就比你强得多,什么事情他都会提前做好准备,你怎么不能学学他呢?”等等的一些比较。每每听到这些,都觉孩子好冤枉啊,我就是我,我为什么要跟别人一样呢,我有自己的长处,我比他们强的地方也有很多......少比较,多鼓励,多观察,多发现。
孩子不是我们的仇人,他是我们的爱,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的,所以不要去讽刺挖苦孩子们。“慢吞吞”、“好忘事”、“没条理”等等这些每个孩子都会经历,那么就不要因为孩子的这些情况而挖苦他们了。参加中考那一年,到同学家送笔记,刚进门就听到他的爸爸说“还有一周就考试了,现在才开始学习,你可真用功啊”,后面同学对我说他恨死爸爸的那句话了。所以,在孩子表现的跟平时不一样时,还是多多的体会孩子吧,孩子也需要关心与肯定。
❹ 在教育不听话的孩子时,父母要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父母最头疼的是孩子不听话。普通的培训教学是不行的,但是不忍心打骂。毕竟是骨肉,疼。但如果任其发展,孩子会越来越差,未来的管教也要升级,导致父母更加痛苦,陷入无限循环。他身边有一个10岁的男孩。他性格古怪,从小就喜欢捣乱。他身边的大人不喜欢他,孩子也不想和他玩。被排除在外后,这个男孩的性格变得更加乖张,现在他已经成为方圆十英里范围内一个著名的问题儿童。孩子不听话就应该这样教育,但是如果父母不会“蹲”,就会陷入无限循环。
久而久之,他会下意识地避免犯类似的错误。错误少了,孩子自然会表现得更听话。最后,顺从不是评判孩子好坏的金标准,甚至不是值得提倡的标准。因为成功往往是建立在“质疑”的基础上的,一个太听话的孩子必然缺乏质疑能力,这对他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管教子女是重要的,但我们不应过度行使父母的权力,也不应训练子女成为诺诺的奴隶。
❺ 家长应该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一个合格的父母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棍棒底下出孝子”一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尤其是老一辈父母始终秉持这一观点。
虽说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打在孩子身上,哪个父母不心疼呢?但我们都是普通人,面对孩子犯的许多不可理解的错误,脾气再好的人也难免会情绪失控,对孩子大打出手,不打一顿实在难解心头之气。
至今仍然有不少父母坚信,孩子犯了错,就必须要打,不打不长记性,只有打才能让孩子记住教训,从此不敢再犯。不仅提升了父母的威慑力,更利于将来的管教。
3)把犯错误转变成教育的好时机
做到了以上两点,就可以抓住孩子犯错误的机会,使其转变成教会孩子正确做法的好时机。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曾经在读书会演讲中讲到,有一次儿子在屋子里玩球,打碎了妈妈最爱的瓷器,儿子很害怕很紧张,但是樊登只是帮助儿子一起收拾好残渣,并问他以后这种情况怎么办?儿子说以后一定不能在屋子里玩球。于是父子俩达成共识,儿子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
不打不骂,也可以把孩子从错误中拉回正轨,让孩子自己思考问题出在哪儿,应该怎么解决,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才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引导方式。
福建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写的小诗《挑妈妈》,令人感动——
挑妈妈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孩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的肚子里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的礼物,他挑选了你做父母,就请给他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些接纳和关怀。只有健康的亲子关系,才能塑造出人格健全,性格优良的孩子。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觉得今天的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