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养父母的智慧有哪些

养父母的智慧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2-14 04:18:10

① 有个城府深的养父母怎么办

养父母的城府很深
那么在处理问题上
可能会考虑的更多一些
更全面一些
如果你认为这种情况很纠结的
那么也没有必要较真
因为
改变不了病人如何去做
最好的办法就是正确面对

② 我是如何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以及如何长养父母智慧的呢

孩子,你在忧虑什么?不是亲生又如何?至少你的养父母也养育你至今,何必耿耿于所谓的事实真相呢?人心是相通的,只要你的心起了隔阂,你的养父母不会一点感应都没有的;你若能真诚坦诚相待,事之如亲父母,相信他们总会感动的,想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或许,是你的养父母认为时机不到;或许,认为告诉事实真相会造成对你的伤害;或许,他们本来就不知道有什么“真相”。你的疑心很重,你知道吗?又是“非亲生”,又是“利用”,又是“遗弃”,还有“又生了男孩”,这些都是你自己给自己加的锁链,让你活在痛苦之中。不打却这些疑心,你的毛病就好不了。也难怪你,你从小受到的伤害太深了!从心理学来讲,在一岁前就被父母抛弃了的小孩,长大后大都有这个问题,从潜意识里就不信任人,不相信人。这些毛病,不太好治,可以去看心理医生。当然,若自己意志够坚强,能够收放自如,看了我下面这些话也就足够了。我的办法如下:真诚、阳光、微笑、慈悲、智慧、清明。

③ 论语中关于养父母和敬父母的句子都有哪些

④ 孝养父母之身,语出于哪部书或者谁的言语,后面还有中孝养父母之心。 大孝:养父母之志。 至孝:养父母之慧

出自《孟子来*离娄章句上》:自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这是最初的来源。
养父母之慧是后人的发挥,其出处得自于佛经教学理念:对父母究竟圆满的孝是帮助父母摆脱六道轮回的苦海,使父母生生世世不再受苦!

⑤ 智慧法语:为什么要孝养父母

净空法师---菩萨是什么意思,『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干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是菩萨众。前面介绍过,声闻众介绍了十六位大阿罗汉,主要是表信。菩萨众只列了四位,文殊、弥勒劝愿,干陀诃提、常精进劝行,和前面十六位尊者劝信。「信、愿、行」是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重要的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不行,一定要具足。所以全经无论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我们统统都看到劝信劝愿劝行。经文虽然不长,它的章法结构,思想体系,非常精密圆满具备,我们在这里面要认真的学习。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单,菩提那个尾音省略掉,萨埵那个埵也省略掉,菩提萨埵我们称「菩萨」。『摩诃萨』是大菩萨,摩诃是大,菩萨跟大菩萨。大菩萨通常是称地上菩萨,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称大菩萨,称「摩诃萨」。这个前面,前面有三十个位次,如果加上信位就四十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统称菩萨。「菩萨摩诃萨」就从初信位到等觉全都包括。

梵语「菩提萨埵」,中国翻经的时候,古时候翻作「大道心众生」,蕅益大师注解里头还用古译的,「大道心成就有情」。菩萨还是有情,不像佛,佛是情完全变成智慧了。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我还记得,我曾经向章嘉大师请教:菩萨跟佛差别在哪里?章嘉大师给我做了一个比喻说,因为那个时候客厅里挂的钟表,都还要上发条的,没有用电的,要上发条。这个我们都知道,这个常识都知道。发条是一根钢条卷起来的,它有弹性,你把它转紧,它慢慢向外扩张,这个力量就推动这个摆动。你完全打开的时候,它还是卷起来的,它不是完全铺的很平。章嘉大师用这个做比喻给我说,菩萨就像发条一样,虽然把它松开,还是有一点卷卷的,它不是很平的。佛这个发条展开之后它是平的,用这个比喻告诉我,意思就是说菩萨的情没有能百分之百的转变成智慧。

譬如等觉菩萨,他九十九分是智,还有一分情。它摆在那个地方好像是平了,仔细观察还差一点儿,不像如来果地百分之百的转识成智。所以智跟情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觉的时候称它作智,迷的时候称它作情;情是迷情,智是觉智。等觉菩萨还有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还是情。那一品无明要是破尽了,智慧就究竟圆满。

所以菩萨翻作「大道心成就有情」。大道心,就是后来玄奘大师翻译,他不用大道心,他翻作「觉有情」。我们把新旧这两种说法合起来看,意思就更明显。什么是大道心?觉悟就是大道心,觉心是大道心,觉而不迷。玄奘大师把菩提萨埵翻作「觉悟的有情众生」,古时候翻的是「大道心成就有情」,这两个合起来看,意思我们就明了。

菩萨地位愈高智慧愈大,情执愈少。凡夫完全不觉,说凡夫有觉悟了、聪明、他有智慧,在佛法里面讲他那个觉是相似的,他不是真的,不是正觉。正觉的标准是什么?见思烦恼断了才叫正觉,所以六道凡夫见思烦恼没有断,用《金刚经》上的话来讲,这个标准来讲的话,六道众生,他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要四相具足,没有觉。就是很聪明,很有智慧,在佛法叫相似觉,不是正觉,相似的。

正觉必须四相破了,四见破了,人的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才叫菩萨。为什么六道众生不能称正觉?六道众生只要有我,有我就有私念,就有自私。换句话说,起心动念头一个问题,他会想到「我的利益」。只顾我的利益,不顾别人利益,所以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

实在讲,好人、恶人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好人,损人利已这个念头跟行为淡一点、少一点;不善人,损人利己的念头很重,造的这个事很多,差别在此地。不像菩萨,菩萨完全没有自私自利。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到这个世间来是度众生的。什么叫度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的。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如果他还有一点自己的利益在里头的话,怎么能帮众生觉悟?这个道理要懂!世间跟出世间差别就在此地,这一念之差。

什么叫出世间?无私无我为一切大众服务,不管你是什么身分,男女老少,是哪一个行业,统统是菩萨。如果还有一念自私自利,还有一念为自己,你就是住在寺庙里头,住在深山里面,住在宝刹里面,你还是在世间,你没有出世间。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菩萨比前面声闻高得多!声闻是「相」出世间,「心」不见得出世间。你看很多出家人(古人所讲,穿的是圆领大袖,圆领大袖现在代表出家人),「身出心不出」,心里面还是人我是非,还是贪瞋痴慢,念念还是照顾自己的利益,「心」没有出!身好像像一个样子,出家人,心没有出。

菩萨多半示现在家,他是「心出身不出」,比声闻高!看他是个在家的样子,有妻子儿女,他从事於各种行业,跟世间人过的日子没有两样。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不自私自利。他在商界,他是商人,他是菩萨商人;他是工人,他是菩萨工人;他要是个公务员,作官的,宰官,他是菩萨宰官。无论在哪一个行业,菩萨!

⑥ 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我国《收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根据该条款的规定,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形成了法律拟制的直系血亲关系,养子女取得与婚生子女完全相同的法律地位。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产生了与亲父母子女间相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具体如下:

养父母对养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养父母应当从物质生活上对养子女进行抚育和照料,从思想品德和知识上对养子女全面培育和正确引导,直到养子女独立生活为止。如果养父母未履行其应尽的抚养义务,养子女有权要求养父母给付抚养费。该义务不因养父母的离婚而解除,即使双方离婚,不抚养子女的一方也要依法给付抚养费。

养父母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养子女的权利与义务

养父母既要依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对养子女进行管理、教育和必要的约束,又要保护养子女免受他人的不法侵害。如果未成年的养子女实施侵权行为而对国家、集体和他人造成损害时,养父母须承担赔偿经济损失的责任。

养子女对养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已独立生活的成年养子女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的和生活困难的养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与扶助和照料,直至养父母死亡时为止。对养子女不履行赡养扶助义务的,养父母有要求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必要时,可以通过起诉,强制养子女给付。

养父母与养子女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养子女与婚生子女一样,都是养父母遗产的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双方享有同等的继承权。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千方百计阻挠养子女继承养父母的遗产,或随意减少养子女的继承份额,这些都是违法的。同样,养父母对养子女的遗产也享有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权。

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形成拟制直系或旁系血亲关系

依照我国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范围,包括孙子女、外孙子女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因此,养子女与养父母的父母之间形成法律拟制的养祖孙、养外祖孙的近亲属关系,他们产生了附加条件的抚养、赡养义务。养子女死亡时,养(外)祖父母可作为其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如果养父母先于养(外)祖父母去世,当养(外)祖父母逝世时,养(外)孙子女可以代位继承养(外)祖父母的遗产。养子女与养父母的婚生子女及其他养子女之间形成法律拟制的养兄弟姐妹的近亲属关系,产生了附直条件的扶养义务。养兄弟姐妹之间可互为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

⑦ 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慧,什么意思

侍奉父母: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婚礼的意义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除了教育好下一代,我们还要尽心尽力侍奉父母,“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思考、来用心,从哪几个角度?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还有养父母的智慧。养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在古书当中记载,差不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要把他当小孩一样关怀、照顾。老人在晚年比较容易觉得孤寂、孤独,身体也比较虚弱,所以我们要能够常常体恤父母的身体状况,尽这一份孝心,给我们的孩子当好榜样。比如说春秋之际,温度变化特别大,这个时候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就应该打一通电话问问父母有没有御寒的衣服,棉被够不够。这通电话一打,你的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觉到你处处关怀父母的身体,他能感受到你的孝心。

父母的健康要时时能够去关怀,而关怀父母的健康还要有正确的知识才行。我们来思考一下,父母假如生病了怎么办?直觉反应都是看医生。看什么医生?其实中国人最重视的是治未病,而不是治已病。所以中国人特别注重的是养生,绝对不要等到生病了才去看医生,那就很辛苦。我们思考一下,有哪一个人高血压送到医院去,然后高血压好了?有没有哪一个糖尿病患者去看西医,然后看到最后糖尿病好了?

有没有哪一个癌症病患去看西医后来说癌症好了?西医都是把你的症状解除掉。比方说高血压,高血压因为血管塞住了很不舒服,所以药一吃下去,血管马上扩张,血流就稍微畅通了。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心脏病患者一发病都怎么样?赶快拿药来。药吃下去是症状解除了,但是血管一天一天松弛。假如你四五十岁就开始吃西药,药要吃多久?要吃一辈子。所以很多老人家出去旅游的时候,包里面会放什么?东一包、西一包都是西药。当我们的父母晚年都是伴随着这些药物在生活,日子好不好过?不好过。所以我们应该去研究更多正确的养生之道,让父母的身体不需要依靠这些西药,这才是正确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咛父母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然后让他了解要多吃蔬菜水果,健康的身体是弱碱性的状态,而肉类食物都是酸性的,摄入过多,久而久之体质就酸化。有一句话叫“酸性体质是万病的根源”,所以我们应该引导父母正确的养生之道,让身体慢慢趋于弱碱性,身体状况才会好。不然,所有的内脏都泡在酸的液体里面会怎么样?很快就会退化掉。所以父母这些养身的正确观念,也要通过我们点点滴滴的引导,他们才懂得如何养身。在看医生方面,我个人比较赞成看中医,中医是治本,不只有治标。但现在这个时代人都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去看一个中医,他把你的脉把完之后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告诉你要调养半年才能够把身体调好。很多人一听半年,怎么样?我哪有这么多的时间来调养!结果西医告诉他一针打下去马上舒服,他很高兴,但是往后他就必须依靠针、依靠药来过日子,而且副作用特别大。所以我们自己要有正确的知识才能够让自己健康,也才能够让父母身体健康。

再来,养父母之心。就是你时时能够关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说妈妈打一通电话给你,然后东聊西聊,你也听出来母亲是在想念我们,这个时候不等母亲开口,应该主动回家去看看。有一些老人家不只是想念自己的孩子而已,还想念小孙子,这个时候我们要能够体恤到父母的这一份心。

我们有一个老师,听了中国文化的课程,她非常欢喜,我每一次看她在上课的时候都是非常专注,只要讲到一些圣贤的故事,她马上奋笔疾书把它记下来。三个月之后,有一天她走向前来,跟我请教了一个问题。我就问她:“您听课三个月了,怎么从来没跟我谈过话?”她说:“蔡老师,我看您太忙、太辛苦了,我不想打扰您。”我一听很感动,她的心时时能体恤别人。她说她听了三个月,自己还有家庭很受益,她觉得不能只有她家里的人受益,还希望能够回到故乡去教一些失学的孩子,也让他们有学习圣贤智慧的机会。

我们一听很高兴,也很随喜她的这份发心,所以我马上拿了很多教材,像德育课本七百多个故事赶快送给她,然后很多老师了解到她这种存心,也把他们很宝贵的教学经验告诉她,所以她很快就教得很顺畅,教到目前为止也已经八个月了。有一次她的父亲打电话给她说:“女儿,你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高兴,你的行为父亲觉得很光荣。”一个父亲讲出这样的话,代表父亲对她回馈乡里的这个行为很认同,而且我相信她的父亲也有这个志向想要利益社会,女儿做出来之后他觉得很欢喜也很欣慰。这也是我们继父母的志向去回馈社会。

有一次,这位老师教孩子《弟子规》中的一句:“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位老师非常用心,她先买了一大袋的荔枝带回去。教完这一句教诲,她引导孩子说,我们学完“入则孝”,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侍奉父母;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劳,同样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也有付出,所以任何一个人的父母也都值得我们尊敬、孝敬。讲完之后,这位老师就说,我们学完之后就要马上去做到,所以就让小孩拿着荔枝到乡里去送给一些长者。一群孩子在乡里跑得不亦乐乎,每个长辈接到这些孩子送的水果,内心都非常欢喜,所以那一天整个乡里面这种敬老尊贤的风气达到了一个顶点。隔天她父亲又打了一通电话给这个老师,告诉她乡里面很多的长辈打电话到家里来。这些长辈讲了一句话,说我们乡里面从来没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这么样关心自己的家乡。她父亲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心情非常地高兴、欢喜;女儿听到父亲这么讲,心里也很欣慰。

诸位朋友,她父亲这个欢喜跟买一件新衣服给他一不一样?不一样!买一件新衣服快乐一下,女儿的行为让他觉得光荣,可以欢喜、欣慰一辈子。《孝经》里面说“立身行道”,用自己的德行去帮助这个社会,让所有人感受到某某人的父母养育出这么好的孩子,这个孩子才这么有成就,为社会付出,所以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当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德行让父母感受到光荣的时候,那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所以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够因你自己的成就来让社会肯定父母对你的教诲,这就是养父母之心,也是养父母之志。

最后我们提到的是养父母的智慧。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纵使有钱也不见得快乐。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钱,但是每天在那边想有一千万、想要两千万,有了一千万看看别人一千二百万,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烦恼当中。孔夫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戒,有三件事情要特别谨慎。第一件事是少者(年轻人)最忌讳的,“戒之在色”。《弟子规》说“非圣书,屏勿视”,结果现在很多的媒体都是暴力跟色情,孩子受污染之后心性就很难清澈。父母要懂得替孩子抵挡这些污染,电视节目也要替孩子选择,不能让他接触太多暴力色情的东西。“壮者戒之在斗”,年轻力壮,很容易跟人家竞争起冲突,所以这个时候切忌跟人在工作上,甚至在肢体上产生一种敌对状况。当然我们假如从小告诉孩子懂得处处替人着想,懂得扩宽自己的心量,他就不容易犯这些过失。

最后一条是“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讳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实说白一点,就是贪,贪心,贪这个、贪那个,别人的孙子又怎么样,我们又没有,常常就在这种情绪当中,很难快乐,很难知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机会,趁父母心情比较好,引导他这一些执着要懂得放下来。告诉父母,钱够花就好,家财万贯每天吃多少?还不就吃三餐。纵使你有很多间房子,躺下去之后睡多少?还不就躺六尺而已。

所以人生要知足常乐,让父母一些贪念能够慢慢放下来。更重要的,引导父母接受圣贤教诲,让他们的心能够安住在圣人的引导下,晚年就会愈走愈清净,愈走愈自在。当父母的晚年能如此的话,我们的孝道就做得更圆满。

在中国几千年的孝道中,最遗憾的一件事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你真正想奉养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了。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子路很孝顺,常常走到百里之外把米扛回来让他的父母吃。后来他当了大官,每天吃得非常丰盛,都很多道菜,结果子路反而吃不下。人家就问他这么样的山珍海味,你为什么吃不下?子路说,这一些饭菜比不上我去帮父母扛了一百里的白米香,而且我的父母现在也没有机会吃这么丰盛的菜肴。他能够替父母分忧,能够奉养父母,这种日子他觉得非常踏实、非常欢喜。所以行孝一定要实时去做,人生在报恩、在行孝当中,你会走得很踏实。

⑧ 在家修行如何孝养父母以及孝顺的果报

净空法师---怎样孝养孝顺父母?

第一个是讲"孝养父母",善导大师在批注里面注得很多,诸位自己看可以做参考,我们这个批注的本子都赠送给诸位,大家细细去看。父母对我们的恩德,现在人知道的不多。我们也可以说学佛的同修比一般人知道要多一点,为什么?现在社会教育已经不讲孝道,孝道、师道都不讲了。常常听佛经,这佛经里面还是常常讲孝道、师道,常常劝我们修学,所以学佛的同修对于这方面比较有一点印象。虽有印象,这印象不深刻,何以说不深刻?你的修行没有进步,从这个地方看,就是看你所知道的不深刻。假如你真正知道,你会勇猛精进,为什么?出家了。

有很多人问我,出家怎样孝养父母?你们想想看出家怎样孝养父母?出家人修行证果就是孝养父母。你没有修好,你没有开悟,你没有证果,你对你父母对不起,叫大不孝。所以这个孝养里头,包括的范围就非常之广。我们不但要养父母之身,父母的身体我们要照顾到,生活起居要照顾到,这是物质生活;除物质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叫父母生活得很快乐。物质上样样都照顾了,父母心里有忧虑,不快乐,这个不孝。

怎样能叫父母快乐?那里面这个因素就很多。我们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兄弟要和睦,父母欢喜;兄弟不和,父母伤心、忧虑;兄弟和了,妯娌不和,父母又头痛。换句话说,一家老少和睦,父母才欢喜、才开心,这是你家里没有问题了。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家里,你总要踏进社会去工作。你踏进社会去工作,譬如你在公司上班,你跟老板两个不合作,这父母又伤心。你在公司里跟一些同事们不能和睦相处,这又麻烦了,父母一天到晚提心吊胆。你才明了,不但家和,社会要和谐,国家要和谐,天下要太平,这父母高兴。我们能做到吗?能做到,尽心尽力向这个目标去做。这个孝不是单纯我们父母照顾到就行,哪有那么简单!除此之外,这是从事相上说,使父母在这一些事相上面忧虑没有了。另外精神生活,你的道德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增进?你的学术技能是不是一天比一天进步?不进则退。退,父母就又牵挂,就又有忧虑。这些统统都在孝道里头。然后才知道这一个孝道包括我们生活的全部,不是某一部分,是全部。全部,那一定是包括虚空法界、过去未来,这才是全部,真的!

中国这个"孝"字,这个字就造得好。在我们中国这个造字,造字是有六个原则,叫六书,它这个属于会意,叫你看到这个符号,想它的意思,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现在世间人讲,现在有所谓代沟,代沟是什么?代沟就是不孝,孝没有了。这个字没有代沟,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是一不是二。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这才叫尽孝。所以这个孝字真正做到圆满、做到究竟,给诸位说,只有一个人,成佛才能做到。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尽,那就是孝道还有一个缺陷,还不能圆满。所以这个孝道做到圆圆满满是成佛。

所以我们出家了,在家学佛也是一样的,我们的道业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是尽孝。何况俗语说:一子成佛,九祖升天。这是不是真的?真的。什么个道理?是因为他的儿孙当中有一个作佛的。他儿孙作佛,他作不了佛,为什么?作佛是要自己修的,佛的这个功德不能分给你,但是福德可以分给你,佛有福报。一听说这是哪一尊佛的父母,那还得了,诸天鬼神都恭敬,他就得占这个便宜。所以纵然堕落在恶道,这恶道里头阎罗王也恭敬他,不敢把他放在恶道,请他到天上去享福去。这个天到哪一层天?到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不行了。上面去什么?上面去要你修行的功夫,你没有功夫,你只有福报。只有福报,最高的到忉利天,忉利天、四王天,再往上去一定要修定功,刚才讲的未到定,他虽然定没修得成功,他有定,就是心地比一般人比较上要清净,这才能往上面提升。自己完全没有功夫,凭福报是到忉利天。这我们俗话讲沾光。是这么一回事情。可见得我们世法里头人情关系,在六道里头都有,六道里头都有人情关系。

由此可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不能够尽心尽力,常常犯过错,全都是不孝,这一个范围包括的是非常非常的广大。这一个字如果要用佛法的观点来看,那就是经典上所讲的「大总持法门」,总持就是纲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说个什么?就说一个孝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都不能出这一个字的范围,所有一切经教法门是这一个字圆满的相状。把它摆在第一句叫大根大本,从这里下手,到最后还是圆满孝道,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始终不离孝道。

⑨ 养父母与养子女也有四种因缘吗佛教

每个人来这世间都是来:了业、了缘、了愿的。而且还有四种缘分:讨@债、还@债

、报@恩、抱@怨。而报恩的少,其他的多!

⑩ 养女对养父母是否有赡养的义务

养子女对养父母有赡养义务,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不因其是养子女而与亲生子女有所区别。在收养关系成立后,生父母对养子女没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相应的养子女对生父母也没有赡养抚助的义务。在法律上主要还是看养子与生父母是否形成了抚养教育关系。如果养子不支付赡养费可通过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要求样子支付赡养费。当然您也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维护您的合法权益:第一、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所以,如果您符合法律的规定,那么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该养女支付赡养费。第二、收养人与该养女关系恶化,确实无法共同生活,您可以与其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另外,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根据该法的规定,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六条【收养关系】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二十三条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阅读全文

与养父母的智慧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瞒着父母去上班的孩子怎么办 浏览:363
老人家的宅基地没有房怎么办 浏览:339
福建省2017年养老金 浏览:574
昆虫记里什么叫长寿 浏览:135
二级建造师养老保险证明 浏览:246
孝顺爷爷奶奶是家风吗 浏览:408
广东养老机构公建民营 浏览:739
在家没有养老金怎么办 浏览:395
第一次做父母需要什么 浏览:723
扁桃体检查正常结果怎么写 浏览:633
长寿花这个季节还有黄叶什么原因 浏览:541
市客运站重阳节到敬老院 浏览:137
老年痴呆初期症状嘴角抽搐 浏览:842
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笨的父母 浏览:868
国外农村养老哪个地方好 浏览:547
浙江社工面试完一般多久体检 浏览:714
刘文正60岁 浏览:940
西安航天保安入职体检多少钱 浏览:243
找一篇宣传敬老院文章 浏览:879
玉溪市江川区社保养老保险电话 浏览: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