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养老机构的类型有哪些
1、福利性养老院:包括老年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
2、政府和社会合办的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和老年公寓
A: 养老院和老年社会福利院均属于机构养老性质,设施和管理大体相同。
B:老年公寓这类养老机构是政府和社会力量按照市场原则兴建的专供老年人居住的单元楼,为有一定经济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或老年夫妇提供住宅服务。
3、民营养老机构是有社会力量按照市场原则承办和管理,为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普通老年人提供住宅服务的社会养老机构。
❷ 什么是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备的形式获得经济来源,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等,统一为老年人提供有偿或无偿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以保障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养老方式。
国内外机构养老模式
国内机构养老模式
1、“公办民营”模式
政府出资兴办养老机构,然后由社会团体或个人经营,政府只起到监督作用。养老机构可采用“以房养房”的办法,利用入住者手中的房产,与入住者达成协议,由养老机构方一次性买断入住者住房或帮助入住者经营住房,使老年人有经济能力来承担自己的开销,又使养老机构的经营者能够获取一部分利润,对养老机构进行再投入。
2、互助养老模式
其运作模式是政府支持、多方参与、民间操作,在老人家中和社区两个层而建立互助养老点和互助养老中心,形成以老人家庭为基础的家庭式互助养老和以社区养老设施为依托的社区式互助养老;在该模式中,由政府负责为互助养老点购买娱乐设施、补贴水电费等,并加强引导扶持、组织开展活动,条件宽裕的老人家庭提供活动场所,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闲置场所或提供赞助,有效整合了政府、社会和家庭资源。
3、机构式专业养老模式—老年社区
该模式通过对老年生活社区的整体开发而较全而地解决养老问题,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完关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该模式中,老人以户为单位入住生活社区,完全是居家的概念;同时,老人置身于社区内,又可获得专业化的照料服务,并参与人际互动,有效地解决了老人的孤独与衰老感。可以说,老年社区代表了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口前上海市第一家老年社区亲和源老年公寓即将投入运营。
4、异地养老模式
实质是移地养老,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互动式异地养老、度假养老、回原籍养老等方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谓“互动式异地养老”,是指各地养老机构通过有效的机制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网络,将老年人的市场需求资源和养老机构闲置资源整合起来,进行的交换性服务,相互交换客户资源,让老人在没有增加很多费用的情况下,可以享受来自不同养老机构的多样化的服务。
5、社区老年公寓
“社区老年公寓”就是在社区医院附近建立老年公寓,将社区医院和老年公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能够将社区医院和老年公寓的优势互补,而且还具有以家庭为中心的老年护理模式的优势。
6、新型老年公寓
在经营管理上,有两种模式:一是与政府脱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二是国家控股,吸纳社会资金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新型老年公寓分为养老区(健康老人)、康复区(患病老人)、特护区(临终老人)、托老所(短期托管)、休闲养老区(异地养老)等不同区位,满足不同状况的养老需要。公寓内娱乐、健身、阅读、配餐等设施一律对外开放,组建而向社会的老年休闲俱乐部,广泛吸纳会员。
7、护理学院经营老人公寓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医院式管理、专业技术优势、教育研究优势。医院式管理:以护理为主的医院管理服务,是其特有管理模式。专业技术优势:护理学院的医疗护理知识资源丰富;老年护理专科人才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更能够了解老人的需要。教育研究优势:护理学院经营老年公寓,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得到锻炼,又可以为老年公寓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是一种双赢行为。
8、香港的老年照护体系
该体系由五部分组成:(1)医院老年专科:主要收治急性期或病情较重的老年人;(2)老年日间中心:白天开放、晚上休息的医疗机构;(3)老年人服务社区:经过医院老年专科病房治疗或日间中心康复后的老年人可转入社区;(4)安老院:香港的安老院多由私人承办,主要对家人无法照)顷又无自理能力的老人进行日常生活照顾,不进行护理、治疗等活动;(5)宁养中心:提供临终服务。
国外机构养老机构模式
1、瑞典的福利型养老模式
瑞典是北欧福利型模式的创始者。该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人人享有福利权利,并以国家税收作为福利基金的来源,社会津贴水平高。其老年福利机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入户服务公寓:入住老年人租住,由市政府社会工作部门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各项入户服务;二是老年公寓:收住生活无法完全自理并需要经常性照料的老年人;三是疗养院:配备护士专门照料患老年痴呆症、晚期重症以及需要经常性医疗护理的老年人;四是类家庭:主要收住存在认知障碍的老年人。为降低支出,提高效率,瑞典引入竞争机制,议会批准了老年护理机构实行商业化经营的建议;一些大城市还建立了“城市医疗保健服务有限公司”,私营老年服务为收入较高的老人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
2、美国的产业化养老
在美国,要求养老机构全天必须有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值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受过培训并持有证书,但诸如人力不足和员工流失率高等问题仍然存在。美国的太阳城中心是世界闻名的老年人专业社区,它接纳5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标准的老年人乐园。那里不仅有独立的邮局、超市、医疗机构、银行、教堂,还有各种室内外游泳池、网球场、高尔夫球场、保龄球场、健身娱乐中心等,成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基地。
3、日本的多元化养老
和欧洲国家一样,日本也支持“属地养老”的原则,即生理或心理有障碍的老人,在自己家中接受照料,或者尽可能地在靠近他们自己社区的、类似老年之家的机构中接受照顾LJ。日本的养老机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元化服务:老年公寓、康复保健机构、特别养护之家、疗养院(包括老年医院、老年病房等)、痴呆老人生活小组、静养关怀、日间托管服务等。其中,痴呆老人生活小组一般由数名痴呆老人组成,每人都有家庭角色。
4、澳大利亚的分层机构养老
澳大利亚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有两类:一类是院所照料,另一类是社区照料。院所照料由机构提供服务,主要分为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提供较低水平的照料,对象是需要一定医疗保健、生活照料服务的,但有一定自理能力,不需要24h监护的老年人口,其开支纳入政府预算,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并根据服务强度和照料等级拨款;老年护理院提供住所的高水平照料,如医院手术的照料、临终关怀等,对象大都是一些失去自理能力,有特殊医疗、生理和心理保健需要的脆弱老年群体,护理院要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护理院的开支昂贵,消耗了大部分的联邦和政府预算。
参考文献
孙建萍;周雪;杨支兰;申华平.《国内外机构养老模式现状》.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07期
❸ 国内的养老模式都有哪些
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现在社会上主要的养老模式还是分为三大类:
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1、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通常是指入住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进行养老。
敬老院,主要收养对象是五保老人,有条件的敬老院,也会接受享受退休金的自费长者。
养老院,则分为一般性养老院和“医养结合”养老院。一般性养老院大多是提供基础的生活照料、生活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医养结合”养老院,主要接收失能、半失能、失智、慢病康复、安宁疗护长者,除了满足长者日常饮食、护理、娱乐社交活动外,还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可以保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并依托医院优良的医疗条件,提供慢病管理、急诊诊治、康复理疗、健康管理等多项服务,提高长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公寓,是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
机构养老的优势:很多长者选择机构养老,是考虑到机构能够提供更专业的护理,尤其是医养结合的护理院,养老带医护,生活养病两不误,还可以减轻孩子的压力。
不足:入住养老机构的老者,有部分会感到自己被孩子抛弃,也会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感到孤独。
2、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以家庭为中心,靠子女亲属养老。
《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已经审批通过,且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对于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有明确的定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村)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公益服务共同组成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庭护理、精神慰藉等内容的社会服务。
《条例》还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范围:
居家养老服务应当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孤寡、失能、重度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点优抚对象等人员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这就意味着一般的家庭老者养老,如果条件达不到享受政府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的,还是要靠子女子女亲属来照料。
居家养老的优势:长者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状态,并与家人有更多亲密和互动的时间。
不足:照顾老人是一项消耗体力和精力的任务,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这对家庭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如果老年人独自一人居住,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突发疾病或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3、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模式,则是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的养老服务。
该种模式借鉴的是俄罗斯、美国、日本流行的“托老所”模式,即早上家属把长者送到中心,晚上再把老人接回家里。
国内通俗的叫法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长者在社区照料中心会被安排丰富活动,诸如玩牌、打麻将、卡拉OK、下棋、猜谜、折纸、画画以及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等等。这些娱乐休闲活动不仅能让老人们放松身心,也有机会和更多人进行交流互动,对延缓脑力衰退也是有一定的帮助。
社区养老模式优势:这种模式既为长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又满足了长者的心理需求,使长者有稳定的生活,同时又减轻了子女的日常照顾负担。
不足:现在的国情是,大多数身体好的长者其实不太愿意去照料中心,而身体不好的老人虽然想去,可能又不会被照料中心接受,所以会出现比较尴尬的局面。
当然,社会上掀起了其它的养老方式,诸如旅游养老、抱团养老、田园养老等。
像旅游养老,也叫候鸟式养老,在身体和金钱都允许的情况下,实现了年轻时努力赚钱,退休后到各地旅游度假的梦想。
不管哪种养老,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及家庭的养老方式才是最好的。
❹ 我国的社会福利机构有哪些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主要类别是:托养福利事业单位,包括养老院、福利院、孤儿院等;康复事业单位,包括干休 所、荣军院、疗养院、休养所、伤残军人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用品供应站等;殡葬事业单位,包括殡仪馆、火葬场等;其他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其主要特征是:
1、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公众中的特殊层面,即需要给予特别帮助、救助、援助的人;
2、以国家举办、财政投入、政府管理为主,鼓励多渠道投资,社会各界资助;
3、一般按行政区划设置,划分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实行分级管理。
(4)我国社会养老机构扩展阅读
申办人申请筹办社会福利机构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2、申办人的资格证明文件;
3、拟办社会福利机构资金来源的说明;
4、拟办社会福利机构固定场所的证明文件。
申办人应当持以上材料,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民政部门进行审批。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华侨以及国外的申办人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筹办申请。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外经贸部门审核。
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根据当地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审查,作出同意筹办或者不予同意筹办的决定,并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经同意筹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具备开业条件时,应当向民政部门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