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禁用七十种药

老年人禁用七十种药

发布时间:2023-10-30 08:59:53

❶ 老人吃药十大禁忌有哪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听说过这个俗语“是药三分毒”。因为,在生活中,很多的老人们吃药总是按照自己经验习惯来吃,殊不知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危险,错把药物吃成毒药。关于老年人吃药应该要注意的事项,作为家人一定要认真谨慎对待。我们一定要时刻注意老人吃药的习惯,不能由着他们自己的方法来吃药。那么老人吃药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老人吃药十大禁忌有哪些?

吃药凭自己经验

或许“久病成良医”,或许积累了一些用药常识,很多老年人认为服药只要根据自己不适感觉或者医学理论上的“指点”,就可以自己到药店配药。有人甚至到医院向医生点名开药。其实,这种做法不妥。对于感冒之类的常见病,自我药疗未尝不可,但自己充任医生,任何病都凭经验服药,弄不好会延误病情。因此,最好经过医生诊断,对症下药。

吃药跟着广告走

老年人非常容易被广告忽悠,也容易听信别人的介绍,把购买药品、保健食品、保健器械当作身体的灵丹妙药。我有位邻居患白内障,在一份广告中看到由某制药厂生产的纯中药制剂,能够有效逆转白内障,就按图索骥邮购了几千元的所谓“妙药”,结果两个疗程下来,没有一点效果。后来,医生告诉他,这种“药”根本没有药品批准文号。

另一位邻居,迷信经销商的宣传,天天去某家医疗器械免费体验厅体验,听信能治百病的宣传,买回昂贵的温热理疗牀和一大堆治疗高血压的保健品,停用了降压药,结果导致血压骤升,引发脑卒中。

稍有不适就用药

有时候身体不适,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因为这些不适是年龄增长引起的器官、组织退行性改变,一般是不可逆的,服用药物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所以,老年人不要因为身体稍有不适就立即服药,即使要服药,也要去医院诊治。

新药贵药即好药

很多老年人认为,药价越贵疗效越好。实际上,药价贵贱与疗效好坏没有必然联系。药价的贵贱,不是根据药物对某一疾病的疗效而定,而是根据其原料成本、工艺过程、销售环节等因素决定的。因此,如果用老药没有禁忌症或者不良反应,那就可以选择便宜的老药。实际上,一些价格较贵的新药面市此正铅不久,医生还缺少临牀经验,药师缺乏用药经验,所以病人不能一味依靠新药治疗。

多家药房去买药

有老人感到挂号麻烦,就去药房买药,还有人喜欢到不同的药房买药,或选择品种或比较价格。但是,买药尤其是买多种药时,最好固定到一家药房。这样药师能够注意到你所购买的药物之间是否可能产生副作用。如果去多家药房买药,药师可能因为没看到要买的全部药物清单,就忽视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多种药物一起吃

张大妈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多种病,每天需要服用20多种药。这么多的药,有的需要饭前服,有的则需要饭后服。张大妈面对这么多的药,为了服用方便,更重要的是不漏服,每次把需要服用的药物装在药盒里,在饭后一起服下。其实,张大妈这样的服药方法会造成不良后果。因为药品混用时,一种药品可能会对抗另一种药品的功效。因此,有些药物需要隔开一段时间服用。

另外,有的药物必须在规定时间服用,如果不按照规定,药品起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如治疗糖尿病的优降糖应饭前半小时服用,二甲双胍应饭后服用,拜糖平应在吃第一口饭时服用。其他药物也有饭前、饭后、空腹、睡前等服用时间的规定。

体检之前不用药

有些老人为了让体检能够真实反映身体健康状况,在体检前就停止服用必须每天服用的药品。有个王老伯患有高血压病,在体检那天和前一天都没有服用降压药,到了体检结束时分,他感到天旋地转。好在一旁医生紧急救助,叫来120急救车送往医院,让脑溢血的王老伯保住了性命。因此,必须每天服用的药品,没有医生的嘱咐,不能随意停止服用。

不按要求清镇去服药

老年人有时有惧怕服药的心理,认为用药剂量或品种多有害健康,就自作主张减少药品剂量或者品种,也有老人根据身体状况时停时服。实际上,服药有个依从性问题。有森好的药品不能随意减少剂量或者随意停服,否则会降低疗效或者使病情反弹。老人减少药品剂量或者停止服药,应该事先听取医生的意见。

中药可以随意用

一般而言,中药副作用要比西药小,但并不是说中药就没有副作用,有的中药本身或者服用不当,副作用也很大,还有危及性命的可能。传统医药从来就不否定中药具有毒性,而且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比较深刻。在国家药典中,除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外,还把有毒的药物按三级划分,分别注明“小毒”、“中毒”、“大毒”,有些药物还注明了其肾毒性、肝毒性等等。

喝酒之后用药物

旧事新提仍有意义。1977年12月,幽默大师卓别林在参加一个盛大酒会后长眠不醒了。“凶手”是谁?经检测,方知是酒和安眠药。有读者疑问:酒和安眠药能致人死亡?还真是。尽管酒和药是“亲家”,农民也会酒泡中药活血祛风,而且繁体字“医”字都离不开酒,但是很多药却同酒不太“和睦”,有的还大唱反调。

常用的安眠药如安眠酮、常可眠、本巴比妥等酒前酒后服用,都可引起中毒后果。精神安定剂氯丙嗪等,酒前酒后服用也会产生药物与乙醇的毒副作用,轻者使人昏昏欲睡,重者造成血压下降,呼吸抑制而死亡。除外,服用阿司匹林、抗心绞痛药、降压药、降血糖药、抗过敏药及利福平等也应忌酒,以免产生胃出血、血压过度降低或血压骤升、肾损害、肝中毒等现象。由于酒精有一个代谢过程,所以喝酒的人应在服上述药物前的1~2日禁酒,在停药后3~4日内也不要饮酒。

老年人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不用或少用药物老年人除急症或有器质性病变外,应尽量少用药物。用药原则是应用最少药物和最低有效剂量来治疗。一般合用的药物应控制在3~4种,否则易产生不良反应。需长期应用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治疗反应和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剂量。在更换或加用另一种药物前,尝试将已经应用的药物加至治疗剂量。联合用药要谨慎,在联合用药前,应先将每种药物加至治疗剂量。避免应用一种药物去治疗另一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能判断是哪种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停掉这种药是最好的治疗。尽可能减少用药种类,如尽量用一种药物去治疗两种或更多的疾病。要和其他医生沟通,避免重复开药,尽量减少用药品种。

合理选择药物对肾与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的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应尽量不用,更不可联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尽量不用,更不能长期大剂量使用,如必须应用须加钙剂及维生素D。解热镇痛药长期服用弊多利少,要尽量少用。噻嗪类利尿剂不宜用于糖尿病和痛风患者,因为它们易引起血糖升高和痛风发作。噻嗪类利尿剂还易引发 *** 性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用药时应注意观察血压变化,不能降得太低或过快。

选择适当的剂量初始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合适的剂量。为了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可以采取减少每次给药剂量、延长每次给药间隔时间等办法。

药物治疗要适度患急性疾病的老年人,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停药,不要长期用药。

注意药物对老年人其他疾病的影响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如同时患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中枢神经疾患。在老年人中枢神经疾患的药物治疗中,有不少药物具有抗胆碱作用,如不加注意,可引起尿潴留和青光眼恶化。

提高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老年人理解力、记忆力差,视力不佳,听力减退,同时应用多种药物,特别是外形相似的药物,常常造成服错药,而且用药品种越多,依从性越差,因此医生和患者家人都应该格外关照他们。

老人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一旦遇上感冒等“小病”,服药的种类更多。一项临牀研究表明,联合用5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服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超过10种,则高达24%以上。

老人吃药注意事项: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全球有1/7老年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不良反应报告占19.9%。我们在临牀上发现,很多老人因为用错药出现了新的健康问题。其中以下五点需要特别注意。

代谢减慢,应注意观察副作用。 药物大多需要通过胃肠道吸收,经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老人的各器官功能逐渐减弱,一般而言服用同样剂量的药物,老人对其有效成分的吸收可能减少,代谢时间延长,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此经常服药的老人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服药种类多,要当心相互作用。 老人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一旦遇上感冒等“小病”,服药的种类更多。一项临牀研究表明,联合用5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服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超过10种,则高达24%以上。很多老人将需服的药物一起吃,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建议老人看病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尽量避免处方中有相互影响的药。用药前也可咨询药师。服药种类较多时,最好不要再同时服用保健品,以免增大相互作用的风险。

记性变差,列好清单可防漏服。 老人的记忆力下降,服药种类多,很容易漏服,影响治疗效果。漏服降压药、降糖药后,不仅血压、血糖会升高,还可能促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建议家人帮助老人给需要服用的药物建立一个“档案”,列出一段时间内需要服药的时间、种类、注意事项等,必要时通过设闹钟、将药物分装在小药盒的方法记住服药。万一漏服药物,应计算错过的时间,多数情况下,如果漏服的时间处于两次用药时间一半内,可按原剂量补服,否则不必补服,后续正常服用即可。但如果服用的是降压药、降糖药等慢性病药物,建议咨询医生。

长期吃药,注意定期复查,必要时调整用药。 很多老人认为自己“遵医嘱”了,一直坚持吃药,但由于没有定期复查,不仅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好,还可能伤害其他器官。例如服他汀类降脂药,需定期监测肝肾等功能;长期服降压药后效果不好,不仅会损伤心脑肾等靶器官,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果发现用药效果不好时,应当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一些药物对老人的伤害更大,应尽量避开。例如安定等安眠药可能引起“宿醉”症状,即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走路不稳,像喝醉酒一样。老人服安定后容易发生跌倒,引起骨折等不良后果;很多复方感冒药含抗过敏成分扑尔敏,能缓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状,但前列腺增生或便秘的老人服用含此成分的药物,可能加重排尿、排便困难;布洛芬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胃肠功能不好、患有某些心脏疾病的老人应慎用。

❷ 科普丨这四种抗菌药,老人慎用!(抗菌药物科普五)

点击“重庆药品监管” 可以订阅哦!

导语

人吃五谷杂粮,怎能不得病?生病后,大家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服用药物。被视为“万能药”的抗菌药,总在患者的首选药品名单之列。但是,抗菌药真的可以“包治百病”吗?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指出,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对人类 健康 造成严重威胁。目前,防止抗菌药滥用,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帮助公众树立科学用药、合理用药观念非常必要。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免疫功能日渐衰退,身体抵抗力随之下降,老年人更易出现细菌感染,使用抗菌药的几率要高于年轻人。与此同时,老年人又存在脏器功能衰退的情况,对抗菌药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均降低,相比年轻人更易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

老年人在使用抗菌药时

慎之又慎

必须提醒 的是,老年人不可擅自使用抗菌药,若病情需要必须用药,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不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并按疗程服药。

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观察身体不适症状,必要时停药观察;用药时还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糖尿病患者禁用加替沙星。

4种抗菌药,老年人要慎用!

《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中明确列出,老年人 不适当 用药涉及 13 个大类的 72 种药物,其中的 28 种为高风险药物, 44 种为低风险药物。这些存在风险的药物中有4种抗菌药, 包括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加替沙星、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 ,老年人使用时应密切监测药物的潜在风险。这几种药的风险表现如下: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包括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依替米星、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链霉素,其潜在风险包括肾损伤和耳毒性,肾损伤时可出现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耳毒性表现在听力明显下降,甚至发生耳聋。

2

加替沙星

潜在风险包括血糖异常(高血糖或低血糖),神经异常(头晕、抽搐、晕厥、意识模糊、癫痫等),心脏异常(心悸、心动过缓等)。

3

克林霉素

潜在风险包括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高热、寒战、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以及泌尿系统问题(血尿、急性肾损伤等)。

4

万古霉素

潜在风险包括中毒性表皮坏死症、剥脱性皮炎、肝损伤、肾损伤、休克、过敏症等。

老年人应谨慎使用上述抗菌药,宜选用潜在风险小的抗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老年人使用抗菌药,记住4个字!

老年人胃肠道蠕动减缓,体弱抵抗力差,肠道十分敏感,一旦使用抗菌药物或使用时间过长就会 引起药源性腹泻 。目前,引起抗菌药相关性腹泻的主要有 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等,服用前要记住以下4个字。

患者就诊时应主动向医生毫无保留诉说自己的病情、用药,以及有无药物过敏史,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病情确实需要使用抗菌药的患者,最好先做个 抗菌素药物敏感试验 ,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使用,以及选出最合适的抗菌药。

服用抗菌药物时,从剂量、时间及疗程一定要 遵医嘱 ,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以确保用药安全。

在家用药时,患者应注意观察自己的大便变化情况,有条件者可写个用药日记,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尤其是出现长时间腹泻应尽快就诊。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重庆市药监局四个检查局挂牌成立国家药监局部署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重点针对这些违法行为重庆一男子吃了盘香椿炒蛋,竟多器官衰竭!这些菜吃前要焯水!

❸ 老年人应慎用哪些药

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什么?
答:老年人因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内尤其容是一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抗菌药物在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脏和肾脏解毒、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需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瘀积,产生中毒和过敏反应。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的。

❹ 老年人不宜服用哪些药物

老年人不宜服药酒

有的老年人为了补养身体,把党参、人参、五味子、枸杞子、蛤蚧、天麻、海马等一些名贵中药泡酒常喝,认为这样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其实,药浸泡在酒里,虽然能把药品某些成分浸出,但每次饮进药酒中的有桥宽效成分还是有限的。如果药酒饮入过量,酒精的危害要远比药效大许多。酒精能导致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进而使肠道对钙、维生素D的吸收下降,会出现急躁、记忆力敏乎亮减退、心肌收缩无力等。

对有支气管哮喘的老年人,更不能饮用药酒。漂白制酒时使用的防腐剂亚硫酸类,在水中容易释放出二氧化硫,引起哮喘发作。因此,老年人应避免服药酒。

老年人不宜多服维生素A

美国波士顿一所大学的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吸收维生素A的功能降低,如果通过大量服用维生素A丸来弥补人体内维生素A的不足,这会使肝脏受到损害,并导致其他一些疾病。科学家们通过对562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检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在血液中产生了引起高血压的有害物——维生素A醛酯。因此,科学家们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要多用维生素A,而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水果和蔬菜。

老年便秘不宜用泻药

老年人便秘是常见病。多由于老年人肾气虚、肾主二便功能失调,加之运动量少、蔬菜水果食用少而引起。老年人滥用泻药往往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长期服用番泻叶会引起食欲减低、胃痛不舒、四肢无力等。因为番泻叶有较强的泻热通便功效,同时能增加体内钾的排泄,机体缺少钾会造成一系列功能紊乱,引起神经与肌肉的传导性能变化,导致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和反应迟钝。

由此可见,老年人便秘时千万不可长时间服用番泻叶之类的泻药,应注意通过多活动、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加以防治。

老年人不宜服用减肥药物

当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时,顷配即为肥胖。老年人由于活动较少,饮食习惯和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等原因,使肥胖者比例升高。据统计,60~70岁的人中肥胖者占21%左右,老年妇女肥胖者更多一些。

肥胖者多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且伴有高脂血症、甘油和胆固醇增高症状。这些人的血管内膜有类脂质沉着、增生、退化和凹凸不平,易造成管腔狭窄,引起脏器缺血缺氧。为了减少上述症状,许多老年肥胖者希望通过减肥药物(包括冲剂、茶类等),达到减肥目的。其实,这对老年人身体是不利的。

这是因为,减肥药物的作用不外乎是进少出多,即进食少,排出多。如长期服用减肥药,则会造成食欲减退、恶心和腹泻等,以致引起营养不良、贫血、骨折、胃肠功能紊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长期服用药物减肥,还可能造成肝肾功能受损。体内药物的积蓄,也会加重原发疾病。

因此,老年肥胖者以不服用减肥药物为好,应通过适当控制饮食、合理搭配饮食、戒烟戒酒、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及体育活动,来达到减轻体重、增进健康的目的。

❺ 老年患者慎用这三类药

特约专家、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小衡

在临床上,老年患者应慎用以下三类药物。

1

复方氨基比林

目前在基层医院仍有不少医生喜欢用见效快的退烧针(如复方氨基比林和安乃近)来治疗老人急性发热,殊不知这种做法对老年人身体危害极大。

就复方氨基比林来说,该药组方中氨基比林可引起白细胞抗原结构的改变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其发生率远高于氯霉素。如在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易致急性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对某些患者来说,退烧针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有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发生皮疹、荨麻疹,甚至剥脱性皮炎。

此外,注射退烧针剂量过大会使老人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甚至发生休克。因此,专家强调,老年患者发高烧时禁用退烧针,需要退烧时首选药物是扑热息痛制剂(代表药为泰诺林或 百服咛 )或布洛芬制剂(代表药为托恩)。

2

氨基糖甙类药物

氨基糖甙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该类药物属于杀菌药,单用治疗某些细菌(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结核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新近调查表明,老年人庆大霉素肾毒性的发生率为12.5%,比非老年人高一倍,事实上,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有肾毒性和耳毒性,尤其是老年人,有时可造成不可逆的毒副作用。耳毒性副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前庭功能受损,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另一类为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严重者致耳聋。耳聋常发生在耳鸣之后,可在用药期间出现,也可在用药后数月乃至半年后才出现。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体质虚弱,常患有多种疾病,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后清除减慢且易积蓄,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因此,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时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应慎之又慎,尽可能选用其他类抗生素来取代氨基糖甙类药物。

3

强效利尿药

70多岁的退休干部刘大爷患风湿性心脏病已二十多年,近期因“感冒”引发心功能不全,双下肢出现浮肿,在附近医院就诊时,值班医生给刘大爷注射了一支“速尿”,用药半小时后刘大爷感到下腹胀痛难忍,且一直没有排尿。经检查证实为急性尿潴留,医生立即给予导尿处置后,刘大爷腹胀、腹痛症状就消失了。

刘大爷已年过7旬,患有前列腺肥大症多年,本身就有些排尿不畅,而“速尿”属于速效利尿剂,用药后由肾脏生成的尿液增加并大量进入膀胱,但肥大的前列腺阻碍了膀胱排尿,尿液便在膀胱内积聚,从而形成急性尿潴留。

有鉴于此,老年人要慎用速效利尿剂,如速尿和利尿酸等。一般情况下,最好选用中效或弱效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安体舒通,并注意补钾。

文字:医药星期三

图片:网络

“ 健康 杏林”是《医药星期三》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医药星期三》报是全国邮发的,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的,刊发医药保健、 健康 养生 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开设有“中华医药””中医精粹“”民族医药“”药膳食疗“等中医专版。全国邮发代号47-66。

❻ 老年人高血压并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选择及哪些药不能用(禁用)

您好!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6大类一线降血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药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滞剂等,β受体阻滞剂禁用,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药最好不用,可以选择含有利尿剂成分的降压药比较好。 要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戒烟酒,规律饮食,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多吃蔬菜水果,低盐低脂饮食
感谢您关注问病网,祝您健康!

❼ 老年人,这七大类药物可能会增加跌倒风险

秋冬季来临,因跌倒而就医的老年人逐渐增多。跌倒是老年人的常见伤害,可造成老年人骨折、头部损伤等,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 健康 和生活质量。

跌倒的原因千千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老人跌倒,有可能是药物引起的呢?让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刘娟来给大家讲讲这些药。

镇静催眠药

这就是常说的“安眠药”,镇静催眠药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大类是苯二氮卓类,如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地西泮、阿普唑仑等。第二大类是非苯二氮卓类,如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唑吡坦等。

镇静催眠药可能会引起老年人嗜睡、头晕和反应慢,从而引起跌倒。为预防镇静催眠药引起的跌倒,治疗老年人的失眠,建议首选非药物治疗的方式。

两大类镇静催眠药相比,苯二氮卓类药物引起跌倒的风险相对更高。如果必须用药,建议优先选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避免长期使用,最好在晚上上床后服用药物。镇静催眠药发生跌倒的时间一般在更换药物、改变剂量、晚上上厕所及早晨下床时,因此在以上时间段老年人应特别注意,警惕跌倒的风险。

抗抑郁药

研究表明,服用抗抑郁药患者出现反复跌倒的几率比未服用者高一半!

这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比如镇静、头晕、直立性低哗晌血压、运动迟缓等容易引发跌倒。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抗抑郁药中,阿米替林和米氮平引发跌倒的风险比较高,老年人尽量不要选择这两个药物。所有的抗抑郁药都需要缓慢调整剂量,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并在睡前给药。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比较多,每一种药物引起跌倒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氟哌啶醇会引发类似帕金森病症状、迟发性运动障碍,而奥氮平和氯氮平容易产生镇静。老年人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时候需要使用最小剂量,同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个体化选择药物。

抗癫痫药

癫痫疾病本身容易导致跌倒发生,而抗癫痫药会引起思维混乱、视物模糊、步态不稳、眩晕、嗜睡、困倦等不良反应,增加跌倒风险。

另外抗癫痫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发生骨质丢失,进一步增加了跌倒甚至是骨折的风险,家里有使用抗癫痫药的老人,需要定期监测骨密度,防治骨质疏松。

地高辛

地高辛可通过引起突发心律失常、头晕、精神障碍等不良反应增加跌倒风险。老年人对地高辛的耐受性较低,需要注意减少使用剂量。为预防跌倒,建议老年人每天使用地高辛的剂量不要超过0.125mg。

降压药

降压药引起跌倒主要是因为低血压,尤其是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快速站立的时候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

所以在降压药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好血压,尤其是在更换或调整降压药种类或剂量的2周内,因为2周内引发跌倒的风险最大。为避免直立性低血压发生,老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慢慢改变体位,比如起床时先在床上坐一会再站起来。

降糖药

降糖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乱袜锋血糖,从而导致跌倒,尤其是使用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药名中含有“格列”字样,好明如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服用降糖药期间,要经常监测血糖,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的剂量,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建议随身备些糖果或者巧克力。

总之,老年人服用以上药品时,务必遵从医嘱,合理用药,了解各类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最大程度减少跌倒的风险。

责任编辑 杨林雨

来源 浦东发布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禁用七十种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帮老人代办银行卡需要什么 浏览:137
体检建议追查什么意思 浏览:998
老年人爱咬人是怎么回事 浏览:100
阆中市养老保险处 浏览:853
退休工人长不长工资吗 浏览:797
长寿少吃什么东西 浏览:204
不能动老人养老院价格每月多少 浏览:293
三周岁宝宝凝血值70 浏览:756
2岁90公分长大多高 浏览:635
父母纳入黑名单子女有什么影响 浏览:596
养老金转移单怎么算 浏览:12
四川退休人员涨工资2014 浏览:574
父母不同意异地恋怎么办 浏览:643
判缓刑期间能缴养老金吗 浏览:468
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关于敬老院 浏览:709
社保退休一定要本人吗 浏览:613
哪个专家说有宅基地就能养老 浏览:620
体现协调的政策养老金 浏览:61
如何让老年人活得有意义 浏览:999
老人家的脚现在没有了不 浏览: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