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不主动与人打招呼

老年人不主动与人打招呼

发布时间:2023-07-23 06:49:11

1. 影响与老年人沟通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耳廓软骨和软骨膜的弹性减退,凹窝变浅,耳道的神经末梢及听神经功能逐渐减退,导致声波的收集和传导发生障碍,使老年人听力逐渐丧失而易导致老年性耳聋,而听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口头语言沟通的传递与理解。

2、视力下降

佰佰安全网发现老年人随着视网膜的老化,会出现老年性黄斑变性,而老年人血管硬化变性,影响眼的血液供给,使视力显著下降。由于视力下降,老年人接受信息的能力减弱和变慢,从而使与老年人的沟通也存在困难。

3、记忆力下降

随着脑血管的退行性变,脑血流量的减少及耗氧量的降低,大脑功能衰退,老年人思维活动功能减退,理解力和表达力减退,记忆力不集中和下降,从而影响老年人对信息的记忆和回忆,间接影响沟通。

4、反应变慢

因听力、视力、记忆力等的改变,老年人接受信息能力减弱和对外界事物的灵敏度下降,导致沟通困难。

5、言语表达困难

佰佰安全网研究得出老年人唾液腺萎缩,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粘膜萎缩易于角化,常导致口干和说话不畅,当老年人生病,尤其是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沟通表现的尤为困难。

6、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步入老年期,人的各种生理功能都逐渐进入衰退阶段。研究表明,老年期的心理变化随着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衰老。同时有些老年人在面对和适应社会角色的改变、丧偶等生活事件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变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沟通。如老年人离退休后,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社会角色改变,生活易简单乏味,加之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感,可表现为沉默寡言,不易沟通。

7、老年人的个人因素

老人文化水平和生活阅历不同,对谈话方式和词语选择的要求也不同[2],增加了沟通的难度,有时甚至产生代沟现象。老年人容易坚持己见,时缺乏客观冷静地听取他人意见的心态。

2. 老年人长时间不爱与人说话会不会得脑萎缩

这个一般几率很小的。
从脑萎缩的临床表现来分析,大致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大脑机能衰退,二是痴呆等智能减退。大脑机能的衰退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手足发麻、情绪抑郁等;智能减退表现为认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障碍,如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能力的减退,以至发生痴呆。

(1)性格行为的改变性格改变常为本病的早期症状,病人变得落落寡合,不喜与人交往,或表现为没有理想、欲望、对子女亲人缺乏感情;生活习惯刻板怪异,性格急躁,言语增多,或啰嗦重复;或多疑自私,对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别关注,常因一些微小的不适而纠缠不清。所有的患者的高级情感活动-----羞耻感、责任感、光荣感和道德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亦可出现睡眠节律的改变。

(2)记忆障碍近事记忆缺损发生较早,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已应诺的事等。随着病情发展,渐至记忆力完全丧失。

(3)智能减退、痴呆表现为理解、判断、计算能力等智力活动全面下降,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胜任工作及家务;渐至不能正确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进食不知饥饱,出门后不识归途,收集废纸杂物视为珍宝。病致后期,终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不别亲疏,大小便失禁,发言含糊,口齿不清,杂言无章,终至完全痴呆。

(4)全身症状病变早期,病人常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发麻,耳鸣耳聋;渐至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喃喃自语,答非所问。在躯体方面,常表现为老态龙钟,发白齿落,皮肤干燥,色素增生,甚或可见偏瘫、癫痫,或共济失调,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
脑萎缩患者建议您服用益智康脑丸更多详见网络益智康脑丸 或强寿药业

3. 老人性格古怪不理人怎么办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大家所关心的,但是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忽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那么老人性格古怪不理人怎么办?下面我为您介绍。

老人性格古怪不理人怎么办

1、了解老人性格古怪的原因

老人的种种“古怪”,并不是他们要存心的让人讨厌,而是由老年人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人至暮年,身体的各个机能都开始明显地老化,部分老人开始变得孤僻和消沉,则是因为自己的来日无多而想到了人生的苦短,和做人的“没意思”。膝下的儿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对老人多一分关心和体谅,反而对其有所嫌弃,就会给老人悲凉的心境多浇上一盆冷水,让他加倍地感觉到生活的残酷。

2、给予老人心理和情感的抚慰

对于“古怪”的老人,晚辈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在心理和情感上也要给予必要的抚慰。要陪老人多拉家常,多散心,并要注意多尊敬老人,千万不可随意批语和顶撞,为了养育儿女,父母的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当他们人至暮年时,别说所表现出来的“古怪”是有情可原的,就是确有无理取闹、耍小孩子脾气之处,做晚辈的也应多加隐忍,而不可在老人面前造次。

3、老人性格古怪的解决方法

3.1、主动征求老人对家庭大事的意见。

3.2、经常询问老人的身体,主动陪伴去看病。

3.3、抽出时间跟老人们聊天,多顺顺他们的心。

3.4、家里有什么活动最好邀请老人一同前往。

3.5、经常表示感激老人的养育之恩,让老人感到没有忘本。

3.6、留心多做一些老人爱吃的食物,买些老人喜欢的东西。

3.7、逢年过节过生日、出远门回家,给老人送些礼,表达孝顺之心。

3.8、教育孩子尊重老人、孝敬老人,出入有礼貌,爷爷奶奶常常叫。

3.9、老人的合理要求,必须尽可能满足。不能满足时,要多解释取得谅解。

3.10、老人情绪不佳时,要忍耐不顶撞。即使说错了,也不要当众驳老人的面子。

如果您工作稍有时间,还是建议您多陪陪老人。如果是单身老人。如果老人同意帮老人找个伴,从而帮助他改变生活。正所谓养育之恩号似海深。父母把我们教养成人不容易。让我们通过努力来让他们更好的度过余生吧。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2、抑郁: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

3、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紧张: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敏感、多疑、爱唠叨,对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生活中老人需要哪些心理要求

1、自主的心理需要:老年人大都沉着稳重,老练大方,阅历丰富,处世有方,因此干什么事都希望有自己的主张,这种心理上的自信和自主,是老年人的自主需要。

2、交往的心理需要:多层次的交往是老年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老年人为排除生活中的寂寞感,喜欢在一起聊天;为了切磋某方面的技艺,也爱找有共同爱好的人交流;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老人们也需要广交朋友。

3、求助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和健康状况等原因,生活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产生求助的愿望。如果老年人在有病的时候,晚辈若能自觉帮助他们完成日常生活无法独立完成的活动,则会使老年人感到心情舒畅。另外,老年人对社会、对群体的依赖也是一种求助心理。

4、恭敬的心理需要:老年人在从事养花、练书法、打门球、钓鱼等一切活动并取得进步后,特别希望得到晚辈的肯定、鼓励和恭敬,这样就会增添老人对生活的情趣。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不主动与人打招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孝敬长辈的榜样人物 浏览:938
养老金认知症怎么解决 浏览:528
忻州居民养老保险怎么交 浏览:449
为什么有时很讨厌自己父母 浏览:722
70岁老人干活受伤有没有误工费 浏览:455
金玲孝敬父母 浏览:284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 浏览:237
老年人活动公共用房 浏览:552
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经营范围可以有哪些 浏览:797
老寿星健康长寿子女孝顺 浏览:922
多少岁能拿到退休金 浏览:190
想买洗碗机但是父母不同意怎么办 浏览:841
长寿花落花苞是怎么回事 浏览:790
临时工交社保退休 浏览:290
膝前孝顺 浏览:426
老年人溶血的危害 浏览:318
常德有多少个养老院 浏览:865
茂名市养老保险怎么办 浏览:745
江西农村养老金怎么在手机上交 浏览:225
2017年又能涨养老金吗 浏览: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