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站不稳往后仰

老年人站不稳往后仰

发布时间:2023-07-14 18:49:00

老年人走路不稳,总往前倾,易摔倒,是什么原因

在神经系统解剖结构中,与走路不稳关系密切的部位有前庭、小脑、脊髓后索、基底节、大脑皮层等,即这些部位如果有病变都可能出现走路不稳的症状。最好看一下医生!

❷ 老年人走路不稳的原因

老人上了年纪,容易腿脚不灵便,走路不稳也常有发生,为什么老年人走路不稳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造成老人走路不稳的原因及老年人的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老年人走路不稳的原因

第一:缺乏维生素B族

个体缺乏维生素B12容易出现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等症状。不少老年 人常由于不适当的饮食习惯导致维生素B12缺乏,比如饮食过于清 淡,不吃荤腥,过于素食等。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是肝脏、鱼类、牛 奶,还可以通过维生素B12的片剂补充。

第二:缺钾

低血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四肢酸软无力,下肢最明显。豆类、蔬菜、水 果吃得少,夏天大量出汗都容易导致缺钾,建议老年人少吃过甜、过咸 的东西,不要长期喝纯净水,以保证水中矿物质的补充。

第三:脑梗塞

走路不稳、经常头晕也是脑梗的前期症状,所以,当高血压、高血 脂、糖尿病患者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最好能去神经内科就诊检查。

老年人走路不稳要去看什么

1.走路身体前倾,无法自行停止,可能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慌张步”是许多帕金森患者典型的症状之一。帕金森病人容易关节、肌肉的僵硬,导致走路起步困难,一旦开始行走,又会身体前倾,步伐小而且越走越快,好像“刹不住车”。此时,家人最好及时带老人到神经科就诊。

2.动作不协调,走路笨拙,可能是共济失调,到神经科看看。

共济失调的表现包括动作笨拙和不协调,步态蹒跚,行走不稳,走路时两腿分得很宽,甚至不能走直线,呈“Z”形前进。引发老年人共济失调的疾病很多,如脑血管病,颅内、脊髓的占位压迫病变,内耳疾病,周围神经病变,多系统萎缩,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3.走路颤颤巍巍,经常感到眩晕,到耳鼻喉科就诊。

当耳朵出问题,尤其是内耳,就容易失去平衡感,走路也容易摔倒。如果同时还出现频繁眩晕,可以去耳鼻喉科做检查,一般来说,耳朵问题引起的眩晕和失去平衡感主要是耳石病和美尼尔氏病。

4.曾患过膝关节、腰椎、颈椎疾病,先去骨科复查。

因为骨科问题直接影响老人行走,特别是有骨科病史的老人家,有可能是旧病复发。此外,上下楼梯经常腿发软,也可能是髌骨软化症。

老年人的养生知识

1.规律饮食,养胃生津

老年人大多五脏功能逐渐转弱,肠胃较为薄弱,如果饮食不注意温热、有节制,饥饱无规律,容易伤胃犯病。因此,秋季时节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少吃多餐的饮食节奏,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饭食。

2.放松身心,乐观愉悦

秋风萧瑟,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心理方面的保健,可适当选择看书下棋、品评书画、养花赏鸟等 文化 活动,以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的目的。

3.增加锻炼,强身健体

秋季,云淡风轻,天高气爽,正是室外运动的好时节,老年朋友们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4.提高耐寒能力,预防感冒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天气渐凉,也不必过于着急添衣,适当的冻一冻自己,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冬天。俗话说“春捂秋冻”,遵循一下“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但秋冻也不能过头,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旧病复发。秋季气候转变的特点,导致人们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如果老年人能做到以上四个方面,那么在 立秋 转凉时节,可以保持基本的健康。

5.补养肾气,坚持秋养

从 白露 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尿频、乏力等症状,中医讲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从白露开始,可以经常给肾“打打气”,即补养肾气。

每天晚上坚持热水泡脚,水刚没过脚腕最好,泡15—30分钟,待到身体发热效果更好。还可以搓揉腰部和耳朵,肾开窍于耳,耳朵上有密集的反射区,对应着全身各个器官。

冷热交替的季节,也是一些疾病的多发季节,这时可以通过吃一些时令的、常见的,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来预防。例如:防治感冒可以吃葱白、生姜、香菜;预防白喉可以用白萝卜煎汁;适当食用荔枝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等。

在饮食方面,除了多吃当季产的食物和果蔬外,入秋时节尤其还应注意,脾胃虚寒者尽量不要生食瓜类、水果,以免引发胃肠道疾患。秋养,指的是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医药典籍《素问》中曾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应适当多饮开水、饮淡茶、喝豆浆以及牛奶等,还应多吃些红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红枣等柔润之食物。

❸ 有时头晕感觉站不稳是怎么回事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常常出现头晕等现象,有时还有点站不稳。当出现这样状况的时候,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有的时候我们休息不好,也会导致头晕站不稳,有的人是因为低血糖,很多人在蹲下之后站起来的时候都会觉得头晕眼花耳鸣,然后还有站不稳的倾向,总想往后仰,这种症状其实就是低血糖的症状。当然这种头晕,也确实应该引起一些人的重视,因为有的时候头晕,站不稳,也可能是脑部出现了一些什么问题,比如说,出现了一些脑肿瘤之类的。

因为我们身体所有的动作,都是来源于大脑,是大脑在支配身体各个零件的工作,尤其是手脚,当大脑发出指令的时候,手和脚才有能力去完成这个指令,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当我们感觉走路走不好,或者是头晕的很厉害的话,一定要去医院及时检查,以免这个病情被耽误。

❹ 我妈82岁,为啥坐不住,总往后仰

这个是老人痴呆,脑萎缩,不一定向后有时候向前还有左右,主要还是前后比较多

❺ 老人站不稳

不少老人存在这样的现象、颤动、手抖、走路不稳、动作迟缓。很多人认为这是人自然衰老后的表现,不以为意,采取不管不问、不诊不治的态度。当心,你可能是被这渐发性疾病——帕金森病盯上了!

仅有3.75%的患者初发病时意识到自己患病

什么是帕金森病?一起来看组数据了解下。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2016年北京、西安、上海三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但仅有3.75%的患者初发病时意识到自己患病,帕金森病误诊率高达23.5%。而在>40岁人群中则为0.4%。本病也可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至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帕金森病诊治形势严峻。

抗帕药物竟有“蜜月期”!

对许多帕金森患者来说,每天吃一两片抗帕金森药就能控制震颤、僵硬等症状。但有这样一位患者,每天的药量增加到了6片,却收效甚微,吃饭、穿衣都成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这种现象是个例还是普遍存在的呢?还有办法治疗吗?

帕金森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就是震颤,即手脚却不受控制地抖动.此外,患者还会感觉肌肉僵硬,手脚不灵活,拿东西、走路、转身等动作比以前缓慢许多,甚至无法顺利完成。这些症状在早期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但是药物治疗有一个有效时期,医学上称之为“蜜月期”,一般可持续3-5年。

在这个阶段,药物治疗的效果是确切的。但在这之后,大多数患者都会发现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比如早期每次药效能维持5小时,几年之后只能维持一两个小时;或者以前每次只吃半片,后来需要增加到一片才能起到相同的效果。这种现象叫做“剂末效应”,是帕金森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出现并发症怎么办?

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黑质细胞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多巴胺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这两种递质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了相应的症状。药物治疗可进行外源性的多巴胺补给,但中晚期患者除了出现“剂末效应”,还可能出现“药物异动症”、“开关现象”等并发症。如果放任病情恶化,患者最终可能生活无法自理。这对患者自身和家属都是巨大的考验。

随着现在医疗技术的发展,出现并发症的帕金森患者可以尝试外科手术治疗。现在的神经外科手术已经引进了机器人。中晚期的帕金森患者也可以通过CRAS机器人手术的方式来改善症状。

❻ 身体站立不稳,不由自主向后仰是啥原因

"身体站立不稳,不由自主向后仰"应该要考虑小脑的病变版,可以行脑CT,MRI检查下权.
参考如下:
表现为
l、共济失调:由于小脑调节作用缺失,病人站立不稳,摇晃、步态不稳,为醉汉步态: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双上肢屈曲前伸如将跌倒之状。 并足站立困难。一般不能用一只足站立,但睁眼或闭眼对站立的稳定性影响不大。笔迹异常亦是臂、手共济失调的一种表现,字迹不规则,笔划震颤。一般写字过大,而震颤麻痹多为写字过小。
2.爆发语言:表现为言语缓慢,发音冲撞、单调、鼻音。有类似“延髓病变的语言”,但后者更加奇特而粗笨,且客观检查常有声带或软鄂麻痹,而小脑性言语为共济运动障碍,并无麻痹。
3.辩距不良或尺度障碍。
4.轮替动作障碍。
5.协同障碍。
6.反击征。
7.眼球震颤。
8.肌张力变化:肌张力变化较难估计。因病变部位与病变时期而有所不同,如:①一侧小脑病变(外伤、肿瘤)发生典型的同侧半身肌张力降低。②两侧对称性小脑病变者,一般无明显的肌张力改变。③某些小脑萎缩的病例可见渐进性全身肌力增高,可出现类似震颤麻痹的情况。

❼ 老年人走路不稳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走路不稳还要警惕以下三个方面。

缺乏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不仅会引起贫血,更会引起脊柱变形等脊髓疾病,从而出现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等症状。不少老年人常由于不恰当的饮食习惯而导致维生素B12缺乏,比如饮食过于清淡,或者不吃荤腥,喜欢素食等。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是肝、鱼、牛奶,老年朋友可以多摄入,另外也可以通过维生素B12的片剂补充。

缺钾。低血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四肢酸软无力,下肢最明显。豆类、蔬菜、水果吃得少,夏天大量出汗都容易导致缺钾,建议老年朋友少吃过甜、过咸的东西,平时的饮用水不要喝纯净水,以保证水中矿物质的补充。

脑梗塞。很多人认为脑梗塞就会出现偏瘫、手脚不灵活,其实,走路不稳、经常头晕也是脑梗的前期症状,所以平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最好能去神经内科就诊检查,及早发现及早诊断才能及早治疗。

❽ 为什么老年人站起来头晕向后倒站不稳是怎么回事

蹲着久了腿关节受压迫,血脉受阻不畅,(猛)站起来后血压不稳,造成脑部短暂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前一黑站立不稳。大多数人都有这种经历。

❾ 我的父亲今年六十岁。十年前就走路不稳,前倾后仰的,现在都彻底走不了路了.医生说是小脑委缩.我奶奶,

病情分析:
脑萎缩属“虚劳”、“震颤”、“痿证”、“癜证”等范畴。其病因多为脾肾亏虚、血瘀、痰阻。其病机则为虚而肢体失养、筋骨萎废;髓海失冲、神明失常;痰瘀阻络、清窍被蒙所致。
指导意见:
治疗常补肾健脾、柔肝熄风、益气养血、活血祛瘀、涤痰开窍等方法。

❿ 总老年人头总是不能往后仰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多见于大脑供血不足、颈椎病等情况。建议测量血压、查经颅多普勒超声看看。
应当及时应用神经营养剂和薯薯钙离子阻滞剂进行治疗,例如甲钴铵+尼莫地平等,同时积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把自己的注意了转移到日常工作族手枝上,放松身心,必要时可兆敏以服用丁螺环酮,氯美扎酮等药物改善。最好还是医院检查,查出真正的原因,以免引起其他疾病,延误最佳治疗时期

与老年人站不稳往后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多功能养生杯哪里有卖 浏览:318
常州省保卡如何领退休工资 浏览:392
我是孝顺的好孩子作文四百字 浏览:875
80岁膀胱癌保守治疗 浏览:477
古今孝敬父母的诗文 浏览:191
财政没给交养老保险怎么调动工作 浏览:845
社区老年大学培训班信息 浏览:796
长寿花花苞发黄怎么回事 浏览:83
延迟退休年龄论坛 浏览:175
外线通讯电工退休年龄多少 浏览:547
老年人搞笑段子 浏览:22
老人头发洗不干净怎么办 浏览:90
河j北省中人退休金何时补发 浏览:645
入职体检费是什么 浏览:699
被骗的父母喊口号怎么回事 浏览:958
成都共有多少街道社区养老 浏览:733
江苏省养老保险联网 浏览:100
2021退休金83岁老人涨多少 浏览:879
2017年退休工资是多少 浏览:562
长寿秘诀不吃肉 浏览: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