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送父亲到敬老院

送父亲到敬老院

发布时间:2023-06-26 04:35:17

❶ 朋友,送父母去养老院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有的养老复院真挺好的,价钱高点制,但老人得到很好的照顾,我老娘96了,原自己在家,坚决不请保姆,不跟儿女住,每天年近七旬的儿女们轮流去做饭伺候,各种难无法述说。后老人骨折手术后考察了养老院,直接送去,原担心她会哭闹,结果挺好的,在那快乐着,护理员专业,设施先进,我们轮着送营养汤补充,96岁看似70多。各种好,不要用老眼光看养老院,还是有好的。以后会更好的,还是存点钱,自己去吧,不要拖累孩子,

❷ 为什么要把老爸送去养老院

这位知复友,送父亲到养老院是一个制好选择,养老院里有很多活动,比家里自己待着有意思多了。吃住有人照顾。就是个观念问题,确实早晚我们都是走这条路。
当前,类似父亲这种独居的老人群体日益庞大,预计2030年,60岁以上老人为“空巢家庭/类空巢老人”将高达两亿,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因为独居,他们一旦身患疾病或者发生意外,很难获得及时救助,甚至导致悲剧。有人说,老人送进养老院之类的托管服务机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目前,城区公办的住不进,城里民办的住不起,郊区民办的不愿去,而且照顾得好不好,适不适应、是否受社会谴责等问题,也让不少老人和子女望而却步,最终老人不得不选择居家养老方式。
其实,仅仅借助养老院这一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空巢养老”问题,或许您需要这样一款智能硬件能让老人仍旧在“巢”,但却监测家中其睡眠、呼吸、心率等基本的生命体征,而子女通过查看手机便能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或许子女们心生宽慰更放心地在家护理老人,同时满足父母不进养老院,在家享天伦之乐的愿望。

❸ 如何看待将父母送往养老院的问题

父母老了,行为能力受到限制,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了,有许多的家庭就选择把父母送到养老院,也有许多的父母要求去养老院,对于这个问题,我来讲讲我的看法吧!

听了他的故事,我真的有很多感触,其实谁不想在父母身边尽孝呢?可是生活的压力确实是太大了,往往让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心力去承受这么多。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请不要埋怨他把父亲送去了养老院,因为他的心也可能是很痛的。只要经常的探望,对父母心存关怀,我们应该体谅的。但我还是希望,如果可以,还是把父母留在身边吧!毕竟你才是他们最亲的人,你的照顾才能是最无微不至的。

❹ 自己没时间照顾父母,把父母送去养老院真的好吗

把年迈的父母送敬老院,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啊!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父母终有一天会慢慢老去的。

有些人觉得把父母送进敬老院是“孝”。有些觉得不孝。当然,这肯定要根据具体情况以及生活方面来看,也要尊重父母的意思,如果强制就不好了。

❺ 爸爸住在我家老闹事我受不了,把他送到养老院我又很自责,该怎么办

这肯定是因为生活习惯等的原因造成的,你可以主动和爸爸多交流,多和爸爸一起互动会好很多。

❻ 年收入上亿的黄渤居然把生病父亲送去养老院,称无能为力 ,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明星给父亲找的养老院肯定条件不会差,黄渤解释过父母不想雇保姆。所以选择了养老院。

有一次,有记者问黄渤:“年收入上亿,被列入福布斯名人榜。你为什么把生病的父亲送到养老院?你不怕别人说你吗?话音刚落,观众就批评他。黄渤泪流满面地说:“我没办法。”

黄渤之所以参加这个综艺节目,是因为他想用自己的力量感化更多的人,照顾他们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母和家人,你同意黄渤把父亲送到养老院的做法吗?

❼ 送父母去养老院就是不孝吗

个人认为送父母去养老院不是不孝

现在的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中年人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让父母和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可现在多数老人不愿跟孩子一起住,而子女又没有时间照顾老人,所以只能将老人送进养老院。

有些老人年事已高,已经失去了自理能力,甚至出现屎尿失禁的现象,而养老院有看护人员照顾老人,其实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些年迈的老人,已经失去了老伴的陪伴,所以晚年生活只能独自一个人过,如果留他独自在家,老人内心会十分孤独。针对这种情况,倒不如送老人去养老院,那里有很多年龄相同的老人,可能父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平时跟其他老人一起下下棋、聊聊天,也能调节一下枯燥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养老机构的健全和完善,老人进养老机构养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把老人送进养老机构不是不孝的表现,反而是为老人考虑的一种孝道。我们不应当将其斥之为不孝,而应该正确地认识、慢慢地接受这种方式。

毕竟,孝顺是要让老人快乐,舒心,真正的孝顺,不是挂在嘴边、不是旁人眼中,而是要尊重老人的意愿,选择一种真正合适老人且老人也愿意的生活方式。

(7)送父亲到敬老院扩展阅读

选择养老院的注意事项:

1、看医疗保健服务

人到晚年,或多或少都有些疾病或存在突发疾病的可能,所以选择养老院一定要看该养老院是否设有医务室,配设有专职医生,备有足够的医疗设备和物资。养老院是否具备在院内或就近及时诊疗老人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性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

2、护理照料服务

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查看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是否具有上级主管部分颁发的从业资格。要求能够按照合理的时间间隔,为老人提供洗澡、理发、剪指甲、换洗床单被套、衣服等起居照顾服务。

3、心理和社会交往服务

既然是颐养的场所,丰富的娱乐社交活动就必不可少,所以需要看养老院是否给老人提供这样的空间和平台,比如:兴趣小组、活动团体等,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孤寡老人情感上的交流,给老人带去心理上的慰藉。

4、膳食服务

是否设有单独的老人食堂,能够根据老人喜好以及医疗、保健上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食谱。是否考虑到不同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是否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具体考察当中,可询问并查看该养老院以往的食谱,看其是否符合老人要求,有无整体计划。

5、环境设施

考察该养老机构是否有供老人进行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专用场地,有符合老人身心特征及需要的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用品、设施、设备,比如:健身房、图书与电脑、棋牌室等。

❽ 中秋节,我把老年痴呆的父亲送进了养老院

各位朋友,请先不要说这孩子真不孝顺,慢慢听我把话说完。

中秋佳节,本该是团圆的日子,但在经历一年多的居家护理后,小亮(化名)还是选择在这个中秋假期把老年痴呆的父亲, 送到专业的养老院去 。

对于老年痴呆的患者来说,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活着面对将要来临的病痛。

更痛苦的是老年痴呆症的家属们, 他们所面临的经济和精神负担都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一纸诊断书,父亲被确诊老年痴呆

“我当时以为爸爸是因为妈妈走了,心情不好。没想到那时就是得病了,如果早知道,应该当时就带他去看医生的。”

小亮是家里的独生子,3年前,他的母亲去世了,走得十分突然,只留下小亮和父亲相依为命。

在母亲去世后,才60岁不到的父亲,一夜之间头发白了大半。

我和父亲同住,我忙于事业应酬,总是不能回家吃饭。每次晚回家后,父亲总忍不住因为多煮了晚饭太浪费的问题,而唠叨不停,我们父子二人总是争执不断。

有一次,我早早给父亲打电话告知不能回来吃饭。可那天晚上,当我回到家里时,却发现父亲还坐在饭桌前等我吃饭。

对于之前和我通电话的事情,父亲竟然毫无印象。 后面父亲又有过好几次“说完就忘”的情况,我以为他是上年纪“老糊涂”了,一直没放在心上。

但随着时间推移,父亲的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失眠,还出现健忘的情况。

我也劝过父亲去看看中医,但是情况并没有改善。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父亲竟然出现大小便失禁,才终于意识到:父亲的情况不对劲。

去年病情变化很大,从疫情期间偶尔可以聊天,可以正常地生活自理到现在人比较木讷,话语变少,也说不清话了,没有办法说出完整的话语。

在我带父亲去医院检查一番后,医院的一纸诊断书告诉我,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医生和我说, 早期老年痴呆主要是记忆力衰退、健忘,还会让老年人精神和行为异常,例如变得焦虑不安,易为一点小事发脾气,也可能会表现为情感冷淡。

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还会出现不知饥饱、无法自理卫生(大小便失禁)等生活能力下降情况。

回头想想,之前父亲记忆力下降、事情说完就忘其实就是典型的记忆障碍征兆。

父亲现在可以说智力已经不如三岁小孩了。

总是找不到厕所,每次都需要人指,如果没人盯着会在客厅、阳台垃圾桶里小便,甚至直接在客厅地板上小便。

偶尔会拉裤子,随地吐痰。会不停地剥眼前的东西,以至于常常水果都不敢放桌上,怕他一直剥一直剥,剥了也吃不完就放坏了。

上厕所也不会关门,当着我的面小便也不会感到不妥,当然也不会冲厕所。

真的很难过,一个年轻时能干聪慧的人变成了现在这样。

两个病人,老年痴呆患者与家属

“有时我在想,如果父亲不在了,我是不是就能过得更好呢?”

起初,我以为自己一个人,也能照顾好老年痴呆的父亲。

最开始,我也选择了在家护理老年痴呆的父亲。父亲的身体情况还算良好,除了偶尔会大小便失禁,最麻烦的也就是记忆力十分差,记不住事情。

但有一次下班回家,一进屋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煤气味,我赶紧冲进厨房把煤气阀关上。

这件事让 我 深感后怕 , 父亲必须24小时有人跟着,一不留神,就会有危险。

因此,我花了4000元在家政中心找了一个阿姨,负责煮午饭和晚饭,还有在家帮忙照顾父亲。

在我的预想里,每天早上安顿好父亲,等到家政阿姨来到家里,自己就可以安心去上班,晚上回来正好阿姨走了,自己哄好父亲睡觉,就可以结束一天。

但是在第一周里,父亲就差点走丢过一次,在家里开煤气忘记关火两次,家政阿姨和我抱怨“一个人根本看不住他”。

一个月过去了,第一个家政阿姨就就和我提出不做了,在她看来,照顾老年痴呆的父亲太辛苦了,还不如去普通家庭打扫卫生煮煮饭要舒坦。

接下来的几个月,第二、第三个、第四个家政阿姨也走了。

社区的家政中心负责人也表示实在找不到人了,普通的家政护工大部分都不愿意照顾老年痴呆老人,而且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无法在老人身体或者行为出现问题时做出相应的护理。

无奈之下我只好辞掉了工作,自己在家照顾老年痴呆的父亲。

一年的时间下来,我的生活接近崩溃,人生似乎进入了一种无序状态。

每天照顾父亲,我不能随意和朋友逛街,不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也不敢奢望感情生活。

我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的情况,常常半夜忍不住哭,人也越来越瘦,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而且一个人的体力有限,父亲在我的照料下,身体并没有变得更好。

以家庭看护为核心的传统方法,并不能最有效地解决老年痴呆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看护需求,甚至有时会成为老年痴呆患者家庭正常生活的阻碍。

一方面是因为家属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无法让老年痴呆患者在家庭护理中得到专业有效的治疗;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无法自理,而且往往行为异常,这些特殊情况也让普通家庭没办法进行有效地照料。

另一方面,没有收入一年多,每个月的生活费、父亲的医疗费、以及各种开销,之前的积蓄已经渐渐变得捉襟见肘。

父亲每月的药费就需要1000多元钱,一旦不小心因为老年痴呆导致发生意外住院,开销就更大了。

得了老年痴呆这个病,如果没有好的药物控制,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人的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

老年痴呆的父亲,逐渐成为压垮我的沉重负担。

当一个家庭成员被诊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后,其照护服务提供者很容易成为第二个病人。

我的家里有两个病人,一个是老年痴呆的父亲,一个是照顾老年痴呆病人的我。

自己一个人是无法照顾好父亲的

在父亲确诊老年痴呆后的一年,我终于明白,光靠自己一个人是无法照顾好父亲的。

这一年多照料老年痴呆父亲的经历,让我明白了,用传统的孝道观念衡量子女的孝心是愚昧的,不能自理的老人尤其是老年痴呆,在家养老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决定把父亲送到养老院后,我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并准备在附近重新租一个房子,每天可以方便去看望和照顾父亲。

目前,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进养老院,或许是很多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相信在未来随着多元养老发展成熟后,以及社会上对老年痴呆的养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进专业养护机构,得到更专业更有效的治疗养护,或许会成为很多人“何乐而不为”的更优选择。

中秋假期当自己把父亲送进养老院,办好各种入住的手续,将要离开父亲的那一瞬间,眼泪“唰”的流了下来,心好痛!但又好无奈!

也许很多人认为我是不孝的,但我真的尽力了......

不是所有的陪伴就一定是快乐的、幸福的 。

阅读全文

与送父亲到敬老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庆市长寿区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浏览:210
陕西企退人员养老金上涨的最新消息 浏览:387
长寿到焦家 浏览:300
长寿路停车场 浏览:709
养老保险中断缴费 浏览:632
孝顺爷爷奶奶的古语 浏览:848
泉州市洛江区敬老院 浏览:675
丹参与长寿 浏览:653
80后养老选农村还是三四线城市 浏览:623
老人想去超市怎么办 浏览:378
初中生父母如何给她安全感 浏览:334
为什么养生壶煮水会溢出 浏览:490
村委会退下来有退休金吗 浏览:975
八十岁老人过生日做什么菜啊 浏览:134
辽宁省退休金补发 浏览:258
马口老年大学 浏览:938
重阳节贺卡图片大全制作方法 浏览:100
九寨沟对60岁老人优惠政策 浏览:48
丽水养生商城哪里买 浏览:296
关于孝敬父母的板报稿 浏览: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