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机构养老弊端

机构养老弊端

发布时间:2020-12-01 11:41:02

1. 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优缺点

社区养老让老人既享有家庭温暖、又能体会同龄人认同,一种“双赢”策略。另外,像社区老年大学这样的机构,还提供“老有所为”的机会,让老人比有儿女相伴更有价值感。
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院,集中供养,集中居住,由养老院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的养老服务,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子女的负担,还可以避免因生活习惯等问题而引发老人与子女的冲突。其次,这种养老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家庭的养老风险分散,实现集体成员养老资源的共济和共享,在一定范围内使得风险得到化解。但是,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敬老院基本上普及不了,即使普及了,老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也很少会选择入住。

2. 就我国的目前情况而言,社区养老有那些弊端

个人意见,社保是为了维护最基本大多数人利益的,利与弊要从宏观上面考虑。 商业保险就是商业化,利益化的产品。

3. 社会养老保险有什么利弊

社保是国家政策性保险,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有国家补助在内,社保有一定福利性的,特别在年老以后的保障方面,商业保险是无法比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4. 西方国家在养老问题上存在哪些弊端

世界各国主要的养老保险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1、福利型养老保障模式源于英国,其理论依据源自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这种养老保险模式倡导“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民保障,凡是达到一定年龄的退休国民,都可以定期地从政府手中领取到养老金。福利型养老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体现了社会公平性,使所有居民均能享受到较好的福利;二是实行政府统一管理养老保险事务,实现了低成本管理和高资源利用率。这种面向全民的福利型养老模式也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一是政府财政负担重;二是不利于激发和调动社会成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制增加就业;三是企业承担了过重的养老保险费,增加了人工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2、保险型养老保障模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选择的模式。它强调社会保障是个人的事情,采用自保为主、国家资助为辅的模式。
保险型养老保障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养老保险层次性多,保障性高;二是由国家立法作后盾,保证了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三是基金筹资方式灵活多样,既可采用现收现付制,也可采用完全积累制,还可采用部分积累制。但筹资的责任主体还是企业和个人,国家只承担补贴或资助责任;四是在社会保障机构实行多层次管理。

其主要缺陷是:大部分社会保障资金来自雇员和雇主一起缴纳的保险税,导致税率问题十分敏感;保障模式的多层次性使得管理难度较大,管理成本偏高。
3、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以强制储蓄为核心,实际上是一种由政府强制推行的自我养老制度。该模式强调自我保障,减轻了政府负担,增加了透明度,能很好地监督资金的使用,具有很强的社会激励作用。

但是,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它把国家应该承担的资金责任全部或大部分转嫁给个人,强调效率,忽视了公平,互助互济和再分配作用较弱。此外,养老金账户的管理成本较高,资金贬值的风险也较大。

5. 养老社会化仍存在什么弊端

你问的问题都很专业,建议你找专业的书籍找寻答案。你只有在专业书籍上找些资料,然后别人才能帮你的忙,估计这是一篇硕士论文吧!

6. 社会养老保险有什么利弊

社保是国家信用福利性质没有利润,他可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回通胀的增长答而增长,是你老来的真正的生活保障。商业保险是企业信用,按合同规定执行你的退休金,和社保没有可比性,社保的转移,要求原社保机构提供你的缴费凭证,再把缴费凭证交给你现在的单位就可以了。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有不明白的可以继续问我

7. 我国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弊端有哪些

(1)养老保险与单位就业相互融合为一体,极大地阻碍了劳动力流动。劳动者通过政府部门分配进入国有单位或集体单位就业,并成为正式的固定工,也就同时可享有养老保障。一旦劳动者辞职或被开除离开原有单位,养老保险的待遇也就随之丧失。这种养老保险与劳动就业高度相关的制度,极不利于劳动力流动。
(2)养老保险覆盖的范围极其狭窄。在养老保险随着劳动保险建立而建立之初,覆盖的范围尚包括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合作社等单位,但后来在极左思想指导下,私营公司失去了合法地位而走向没落。只有国有公司和部分集体公司的正规员工才能享受退休后领取养老金(退休费)的待遇。改革开放后,不少的地区出现了新办的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单位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但这些人员均不属于传统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范围。显然,这种养老保险制度不能适应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需要。
(3)保障层次单一,只有按国家规定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险,公司内部没有为员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也无个人养老储蓄保险。由于保障层次单一,一方面造成国家负担过重,另一方面保障水平较低,公司员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水平有较大降低,一旦通货膨胀加剧,退休人员极易陷入贫困。
(4)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很低,缺乏社会共济性。原有的制度是以国家保障方式建立的,本应以全社会之力来分担养老风险,即应具有较强的社会互济性,但由于走向了单位自保,社会共济性很差。在原有的经济体制下,员工吃公司“大锅饭”,公司吃国家“大锅饭”,尽管是单位自保,因为在该体制下单位几乎没有市场风险,往往“长生不死”,仍能维持运营。经济体制改革后,随着公司自主性的增强,公司之间养老负担很不均衡。许多老公司退休人员所占比重大,加上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大量公司破产、倒闭,靠单位来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已难以为继。
(5)资金来源渠道少,没有资金积累。筹资渠道是现收现付制,且员工不需直接缴费,所有公司按员工工资的3%提取。从筹资形式上,表现为在职员工负责退休员工的养老金,即“下一代人养上一代人”。在制度建立之初,退休人员少,支付能力尚能保证,但无资金积累。随着退休人员的迅速增加,支付缺口迅速扩大已不可避免。

8. 急用!!!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有什么弊端,能分点列举么。谢谢

家庭养老的弊端:
子女有工作都忙,有的还有下一代要照顾,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时时陪伴老人,很多时候会让老人独自在家.这样会导致以下3种弊端:
1 对老人的身体来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老人通常年迈易病)
2 对老人的心理来说,老人独自在家也会让老人产生孤独感.
3 对子女来说,可能会导致生活压力过大.(像是一对夫妻可能要照顾4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这就是所谓的"421家庭")

机构养老的弊端:
1 老人通常觉得被送去养老院是遭到遗弃,会产生心理上的排斥.
2 如今养老院的制度还未十分完善,如老人的饮食,起居只能保证合格的标准,但可能不能让老人感到舒心和满意.
3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家庭养老的方式,如果老人身体不是有严重的疾病,子女把老人送如养老院可能被指不孝,对子女的名誉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9. 目前,居家养老作为大多数老年的人首选,存在哪些弊端

相较于老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子女更加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从而忽略潜伏一些病理

阅读全文

与机构养老弊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三清 浏览:926
孝顺的品质的词语 浏览:583
社保关系转移退休前多久 浏览:20
岳飞孝敬母亲的故事 浏览:236
老人肺心衰竭脚底发紫还能活多久 浏览:6
云和县老年大学画图班 浏览:533
安徽颍上建颍乡孝敬父母劳动模范 浏览:867
养生馆如何做外卖 浏览:179
水利部老年大学电话6 浏览:450
台湾安心养老院 浏览:666
贵州交3000农村养老保险领多少 浏览:449
70岁以上老人日本 浏览:692
钦州市老年大学电话地址 浏览:46
有多少父母对孩子很不好的 浏览:637
80岁瘫痪老人政府有补贴吗 浏览:522
冬至在养生方面注意什么 浏览:968
离婚后如何处理父母的关系 浏览:395
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待遇节假日奖金 浏览:823
孝文帝孝顺的故事 浏览:188
养老院意见箱内容怎么填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