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送父母去养老院就是不孝吗
个人认为送父母去养老院不是不孝。
现在的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中年人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让父母和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可现在多数老人不愿跟孩子一起住,而子女又没有时间照顾老人,所以只能将老人送进养老院。
有些老人年事已高,已经失去了自理能力,甚至出现屎尿失禁的现象,而养老院有看护人员照顾老人,其实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些年迈的老人,已经失去了老伴的陪伴,所以晚年生活只能独自一个人过,如果留他独自在家,老人内心会十分孤独。针对这种情况,倒不如送老人去养老院,那里有很多年龄相同的老人,可能父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平时跟其他老人一起下下棋、聊聊天,也能调节一下枯燥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养老机构的健全和完善,老人进养老机构养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把老人送进养老机构不是不孝的表现,反而是为老人考虑的一种孝道。我们不应当将其斥之为不孝,而应该正确地认识、慢慢地接受这种方式。
毕竟,孝顺是要让老人快乐,舒心,真正的孝顺,不是挂在嘴边、不是旁人眼中,而是要尊重老人的意愿,选择一种真正合适老人且老人也愿意的生活方式。
(1)要送父母去敬老院么扩展阅读
选择养老院的注意事项:
1、看医疗保健服务
人到晚年,或多或少都有些疾病或存在突发疾病的可能,所以选择养老院一定要看该养老院是否设有医务室,配设有专职医生,备有足够的医疗设备和物资。养老院是否具备在院内或就近及时诊疗老人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性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
2、护理照料服务
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查看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是否具有上级主管部分颁发的从业资格。要求能够按照合理的时间间隔,为老人提供洗澡、理发、剪指甲、换洗床单被套、衣服等起居照顾服务。
3、心理和社会交往服务
既然是颐养的场所,丰富的娱乐社交活动就必不可少,所以需要看养老院是否给老人提供这样的空间和平台,比如:兴趣小组、活动团体等,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孤寡老人情感上的交流,给老人带去心理上的慰藉。
4、膳食服务
是否设有单独的老人食堂,能够根据老人喜好以及医疗、保健上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食谱。是否考虑到不同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是否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具体考察当中,可询问并查看该养老院以往的食谱,看其是否符合老人要求,有无整体计划。
5、环境设施
考察该养老机构是否有供老人进行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专用场地,有符合老人身心特征及需要的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用品、设施、设备,比如:健身房、图书与电脑、棋牌室等。
『贰』 为什么子女会选择送父母去养老院
子女会选择送父母去养老院主要有以下的原因: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的老人、平时老人生活孤独、看好养老院的专业性。
1、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的老人
养老院会接受完全生活能够自理、老年性痴呆、精神病、柏金森、造瘘术、偏瘫、完全卧床、长期注射胰岛素、插尿管,胃管,气管切开。处于生活半自理或者不能自理的状态下的老人最好选择入住养老院。有不少老人80岁还能够生活自理,有的人50多岁就偏瘫了,总之需要精心照料的老人可送到养老院。当然,老人住养老院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2、平时老人生活孤独
平时老人生活比较孤独的,入住养老院是个很好的选择。有些老人喜欢热闹,有个老年群体,聊聊天,打打牌,会使这些老人感到快乐。还有独生子女夫妻,或者儿女确实没有时间照顾的老人,与其一人在家独居不如送到养老院齐乐乐。
3、看好养老院的专业性
身边确实有不错的养老院,比如管理正规、收费合适、护理专业等,把老人送到这里,比在家里强,养老护理员都受过专业的训练,护理工作都有规范,还有人检查工作,如果在家里,有专业护理技能的保姆费用高,没有专业技能的护理不好,在家工作还没人管,既花钱还没有安全感。
(2)要送父母去敬老院么扩展阅读
不是非要亲力亲为的照顾才是孝顺
现代社会,年轻人压力大,时间少,越来越多人发现自己能为父母做的真的太少了,这份愧疚直到父母高龄,自己退休了才有机会选择默默亲力亲为的照顾父母起居来弥补,这些都是孝顺的体现。
但这并不代表着那些不能亲力亲为的照顾父母就是不孝顺了,时代在改变,就如现在产妇坐月子,都会请月嫂照顾新生儿和产妇,但这不代表家人们不爱产妇和新生儿,反而是因为更爱她们,才想让她们享受最专业的服务。同样,子女把父母送到养老院,不能亲力亲为的照顾也是想给父母最好的照护,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这当然也不是不孝。
『叁』 敬老院如何父母去敬老院好吗
敬老院
楼主,我觉得看个人情况吧,如果是本身你工作就忙,我觉得还回不如找一个好一点的敬老答院,在里面老人有专人照顾,肯定比在家养老好。我爸妈就在广东樟木头真情敬老院养老,两老在那边住的还挺开心的,想孙子的时候就回家住几天。敬老院那边环境好,条件好,护理人员也专业,还有很多精彩的老人活动,老人在敬老院里面生活不会寂寞的。
『肆』 到底应不应该送父母进养老院
不知道题主这个问题是站在什么角度来问的。
如果是子女,这个问题要看子女能不能给老人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生活照顾,一般父母刚退休,60-75岁时,身体非常健康,基本是不需要去养老院的,甚至很多还会承担“保姆”的角色,去照顾子女和孙辈。当老人年纪更大时,独立生活出现困难,子女又无法全职的陪伴左右,又不愿请保姆,老人的生活质量就会急剧下降,发生意外的几率也会成倍增长,这时候处于老人安全的考虑也应该让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或者社区养老。
如果是社会舆论,把老人送养老院是不是不孝的讨论其实已经很多了,根结在于人们的养老观念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养儿防老”的养老理念是否还适用于现在小型化的家庭结构,根据调查答案是否定的,新型的养老方式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与时俱进。我国现在还是90-7-3的养老结构,可见大部分人还是需要在家中养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养老院就是“最后的选择”。
如果是老人,老人有完全行为能力,入住养老院与否,最终是需要老人来决定的。如果可以在家里养老,并且得到妥善的照顾,这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情况。但要避免高龄空巢老人的出现,并且适当的改造家庭环境,比如在走道、洗手间等处安装扶手等。如果老人选择入住养老院,则需要仔细的考察养老院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条件,以免老人在养老院生活不习惯
『伍』 送父母到养老院养老是不孝吗
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养老防老传统老观念,一方面是固守“养儿防老”老观念的老人,一方面是被工作、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子女。计划生育之后典型的中国式“421”家庭模式,让当下的养老问题避无可避。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老人仍将以‘家庭养老’为主。这不单是思想意识问题,更是经济发展水平问题。现在的老年人不肯去养老院,一方面是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另一方面则与目前养老院的条件设施有关。传统观念一般认为老人唯有跟子女住在一起,四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才是幸福。此外,人到了年老的时候,反倒像个小孩,爱凑热闹,爱粘人,孤独感也很重。如果被送到养老院,在陌生的环境里,很多老人会有自己被抛弃了的感觉,不能适应。于是开始赌气、耍脾气,甚至说瞎话,希望得到重视和关心。目前一些养老院的条件设施和服务跟不上,老人在那里得不到悉心照顾和温暖,自然更加排斥。 案例一:市民周女士近来十分苦恼。今年,80多岁的公公又轮到到她家住了。他的丈夫程先生兄弟三个,每家一年一轮照顾父亲。周女士是名会计,去年退休后又被公司返聘。程先生今年被调到外地上班,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夫妻俩照顾老人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周女士。“我中午都在公司吃工作餐,晚上很晚才回家。可有老人在家,我必须每天按时赶回家做饭。丈夫又不在家,大小事情都落我头上,我也50多岁的人了,实在觉得累。”没办法,周女士和程先生只得商量起送老爷子去养老院。 “听说养老院的环境还不错,老人的衣食起居都有专人照顾。而且老人们住在一起可以聊天、打牌,总比老是一人在家闷着好。”可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老爷子的强烈反对。后来老爷子虽勉强同意去了养老院,可到了那里却不肯吃喝,还到处向周围的人诉苦。结果等周女士去看望老爷子的时候,被养老院里的其他人指着鼻子骂“不孝”。结果,老爷子只在养老院里呆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周女士夫妇接了出来 大部分老人大都表示“死也不愿去养老院”。“养老院都是些无依无靠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去的。”71岁的陈老先生说,自己听说养老院的条件不好,还不能随意外出。“这不跟坐牢一样吗?去了是交钱遭罪!”中国敬老院网发现在这些老人的眼中,养老院似乎就是个与世隔绝、吃喝等死的地方,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踏进那座“牢笼”。而不少年轻人也抱着同样的态度。30出头的小敏认为,本来人老了就没有安全感,去了养老院,看见一堆跟自己一样的人,还要经常目睹一些生离死别,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最难报,父母恩。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一辈子,将他们扔在养老院里,我们于心何忍?” 一方面是固守“养儿防老”老观念的老人,一方面是被工作、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子女。“等到了一定岁数,我们就自己上养老院去!”今年刚刚退休的吴阿姨说。“我和丈夫都能理解孩子们的苦处。现在的社会,工作、生活压力这么大,别说让他们照顾了,到现在我们为他们也没少操心。反正我和老伴都有退休金,什么都不要孩子负担,只要他们有空来看看我们就行了。”不少50~60岁年龄段的人和吴阿姨持有相同看法。主动走进养老院,,主要是出于担心自己给子女带来负担和麻烦。 在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模式下,如果再继续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意味着一个独生子女要承担起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养老责任,传统的家庭式养老,显然会遭遇重大的挑战,发展社会养老将成为必然选择。
『陆』 有必要间或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吗
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我并不觉得把父母送去老人院就是抛弃了他们,也并不觉得父母去老人院了会过的不开心不舒适。在我看来,老人院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老年人与后辈沟通不畅及生活方式的不同。
代沟这种东西,是永远存在的,我一直认为谁都不可能改变谁的生活习惯,在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其实给出一片空间任其倒腾也许是更为尊重和迁就的方式,如果一定要勉强老年人按照你的方式去生活,他们过得也不一定快乐。
从子女的角度来说:要清楚送老人院不代表责任的放弃,老人院只是暂时帮你照顾父母,而不是永远帮你照顾父母。
要有足够的责任感,要像对待一件工作任务来看待他,事前有准备、事后有归纳总结,不能轻率的做出决定。
送父母去老人院,是为了让他们能过得更好,你要抱着这样的目的去准备这样一件事情,也要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要求你自己,还要抱着这个信念接受别人的评点。
『柒』 送父母去敬老院的好处有哪些
还可以提供定期体检,慰问等!
『捌』 送父母去养老院是不孝吗
对于进养老院,我们这代人并不排斥,相反,都能乐意接受。因我们这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又都有自己的收入,不需孩子来供养,老了也有社保,进养老院好。有钱人把父母送去养老院,也对啊,养老院,每个月要交钱,至少一千多,有钱人,就进更好的养老院,条件更好,待遇更好,环境更好,照顾更周到,还有医生,如果有钱肯定要选好的养老院,比老人独自在家要好得多。
有钱人,他之所以有钱,也是要去努力工作,才有钱,在家坐享其成也会成为穷光蛋的。所以,有钱人比没钱人更忙,更没有时间照顾老人,还不如给老人找个高档的养老院,既有人伺候,又不孤独,有钱人又可以安心去挣钱了。尤其是家里只有一个老人的,更应到养老院去,有人天天陪你说话,又有各种活动,又有医生,不担心什么,只需你享受生活。活动不便的老人也应去养老院,那里有人服伺你,年轻人也才能安心工作。
我有一个姑妈,姑爷早去世了,她这两年身体也不好了,煮饭都困难,本来有两个儿子,同在一城,但年轻人都要工作,中午也不回家吃饭,哪有时间给她煮饭呢?大家一商量,还是去养成老院吧,比在家里不能生活自理强多了。
年轻人也累,老年人也要替年轻人着想,所以,我们这代人以后只有进养老院了,绝不给年轻人增加负担。钱多就找个好的养老院,钱少就找个差点儿的养老院,像学生时代,人多,好耍,其乐融融,别想多了。其实现在不光是有钱人,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也有不少把父母送去养老院的,不过这个问题在有钱人身上更加突出而已。现在的人都非常忙碌,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打拼。特别是一些有钱人,每天都在忙着做生意赚钱,全国到处谈生意,甚至都要经常出国去,所以想要照顾父母似乎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好多的有钱人为了让父母得到更好的照顾,就把父母送去养老院安享晚年了。
如果倒退回解放前,这个做法就是根本行不通的,那时候的女人不用上班,每天都在家里围着老公和孩子老人以及锅台转,所以照顾老人是每个女人的主要职责。但是现在的社会已经不一样了,女人和男人一样在外面打拼工作赚钱,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专门在家照顾老人,特别是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更是没办法照顾,所以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是对自己对老人都有利的事情。我们每天都要上班,根本就没有时间在家天天陪着老人,特别是一些有慢性病的老人,如果突然在家犯病,身边没人是很危险的。但是如果老人在养老院里,如果真的犯病了,最起码还有服务员每天在老人身边。人老了之后,特别害怕孤独,如果老人在家养老的话,子女每天都要上班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赔老人,但是在养老院就不同了,因为那里有很多的老人在一起,可以互相聊聊天、打打牌、做个游戏什么的,这样对老人的身心都是大有好处的。
现在一些普通的工薪家庭,由于孩子小家长又要上班,所以就腾不出时间来照顾老人,这样的家庭也有不少的老人都去养老院了。对于有钱人来说,时间就是效益,他们每天忙着谈生意做生意赚钱,更没有时间照顾老人,而自己的经济条件又很好,所以给老人找个条件好的养老院似乎成了惯例。
老人在养老院里,有服务员每天照顾吃喝,衣服也不用自己洗,又有很多老人每天都可以在一起,所以现在有好多的老人都愿意去养老院。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老龄化非常严重,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岁的老人占总人口的7%,就是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我国这个数字达到了11.5%,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所以老人家去养老院养老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