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端午传统习俗蕴含哪些养生之道
粽叶飘香、龙舟赛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要到了。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按照传统习俗,在这天会吃粽子,小孩会戴上香囊,门前挂上艾叶,河里去赛龙舟……细细品味,几乎每个习俗都可以找到健康的根源。让我们来一起细数端午传统习俗蕴含哪些养生之道——
吃粽子,有讲究
一提到端午节,最直接的联系莫过于粽子了。粽子含有丰富的配料,配上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是让人食欲大开的节日美味。中医认为,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食用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但粽子属于高热量不易消化的食品,食用时要注意量的控制,过量进食易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不可贪食。对于脾胃阳虚、虚寒的人来说,亦不宜多吃粽子。另外,吃粽子时最好搭配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
熏艾叶,驱蚊虫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作为中医常用到的中草药,性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同时,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研究表明,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且对人无害。除了熏制,将艾叶捣成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需要提醒的是,有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要慎熏艾叶,以免引起过敏而使病症加重。
❷ 端午节吃什么
粽籺: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在《易经·乾卦》的爻辞中有阐发,仲夏端午苍龙运行至正南中天,对应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在《易经》中,以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
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端午节
❸ 端午节时节养生吃什么
1、吃咸鸭蛋
端午节吃咸鸭蛋也是一大习俗,俗话有云:“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过后预示着炎热的夏天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2、吃茄子
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还有清退癌热的作用,因此尤其适合夏季食用。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3、吃鳝鱼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形似长蛇,是一种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和稻田中的鱼类。黄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鳝肉中含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还含有磷、钙、铁、维生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食品,更是病后体虚、身体羸弱、营养不良者的上好滋补品。
4、荔枝
端午假期,正是吃荔枝的好时机。荔枝味甘性温,入肝脾两经,最益肝脾精血,可以说是最适合“职场精英”食用的水果。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5、甜瓜
甜瓜含有丰富的苹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C等。据测定,与西瓜相比,甜瓜水分和蛋白质含量较少,但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明显高于西瓜。夏天吃甜瓜能消暑热,解烦渴,还有利于人体肝脏及肠道系统。
6、吃樱桃
“先百果而熟”,樱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也含有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铁的含量,每百克高达6—8毫克,比苹果、桔子、梨高20—30倍,维生素A的含量比苹果、桔子、葡萄高4—5倍,食用樱桃具有促进血红蛋白再生及防癌的功效。
❹ 端午节要吃什么喝什么
端午节应该吃:粽子、打糕、喝药根汤、五黄餐。
1、粽子:吃粽子是一项流传很久的习俗,传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吃粽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小看外面这一层厚厚的外皮,无论是用荷叶还是竹叶,都具有非常优秀的清热解毒功效。在端午节吃粽子,不但可以起到滋补养生的效果,还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对身体有很好的养生价值。
2、打糕:在我国吉林省延边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同胞。延边朝鲜族的朋友,很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就是打糕。在端午节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用艾蒿与糯米饭放置在大木槽中;
用长柄的木槌反复敲打制成一种具有强力弹性的米糕,这样做成的打糕,可以蘸红豆沙,也可以在外面包裹一层炒好的黄豆面,口感非常的筋道,而且还带有浓浓的豆香味,非常的好吃。
3、药根汤:在我国的云南地区,当地的人民非常擅长用各种中药来做料理的。即便是普通家庭,在炖煮的时候,也会选择一些药材放入水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补效果。在端午节的时候,云南人过端午节,会选择喝一些药根汤。
尤其是在云南普洱,端午节的时候,市场上会弥漫草药的香味。每家每户都要做药根汤,将十数种草根搭配到一起,用来炖排骨和鸡肉,这样制作成的肉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可以起到滋补身体的效果。
4、五黄餐:在我国的某些地区,端午节的时候会吃五黄餐。端午节的桌上一定少不了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的身影。中医认为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在这一天的中午吃这些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驱除邪气,提升自己的精力。
(4)端午养生注意什么扩展阅读:
粽子的主料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也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粽叶中含有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通过蒸制时可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粽叶的提取物还具有抗癌作用。
由于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若主料能以部分的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等取代,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还更有益于健康。
❺ 端午节养生食物有哪些
粽子。一天只吃半个或一个,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也就是半个或1个。尤其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贪多贪凉,最好分小块多次食用。有些商家卖的迷你粽就是不错的选择。
❻ 端午传统习俗蕴含哪些养生之道
1、吃粽子,有讲究
端午划龙舟是民间最为传统的习俗之一,不仅有趣好玩,极具观赏性,而且锻炼身体的效果非常好,尤其对久坐不动的上班一族更有益。专家认为,划龙舟对久坐族改善腰肌劳损、肌肉僵硬,以及椎间盘等健康问题,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端午习俗中的养生之道
❼ 节日说:端午节适合的养生运动有哪些
端午话养生:注意五个方面 端午节前后有季节转换的特点,长江流域将进入梅雨时节,暑气加湿气容易对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带来影响,也是比较容易生病的季节。从人与自然协调相适应的角度而言,应该注意科学养生,避免一些有害致病因素的侵袭。
❽ 端午节饮食习俗有哪些
1、吃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将粽子加热后再吃,既安全卫生,又减轻消化负担。
2、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有吃豆腐的习俗。
3、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4、喝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一般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
一般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5、吃油糕
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还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做成的馅,下油锅炸。表皮松泡,馅心甜美,外形美观。
6、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❾ 端午节不能吃什么:端午节饮食禁忌有哪些
即将来临的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在端午节,市民不仅会进行划龙舟和挂艾草等节日活动,还会食用粽子、打糕、雄黄酒等节庆食物。每逢过年过节,因为饮食问题(包括饮食不洁、饮食过量)而导致胃肠不适的患者就会增多,因饮食问题就医的患者在端午及中秋尤其多。在端午节期间,较为常见的病种有急性胃肠炎(多由于吃蒸熟后放置时间长或保存不当粽子引起)、急性胰腺炎(多由于大量饮酒及暴食引起)、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因风俗或传言误服有毒的饮食引起,如雄黄酒)以及消化道出血(平时有溃疡病史,节日暴饮暴食引起出血)。
端午吃粽子有哪些好处
从中医角度看,端午吃粽子,实际包含中医养生及治未病的理念。端午时节气候转热,雨水多,人体易产生湿热,包粽子用的棕叶有清热利湿的作用;而少量糯米蒸熟则有养胃气的作用。因此适量吃粽子有养脾胃、清湿热的作用。这符合中医养脾胃治未病的思想。但是也要注意,一方面大量吃糯米伤胃,另一方面,现在粽子种类繁多,有加肉、加红豆、加糖等,要根据自身体质选吃粽子。糖尿病患者不宜吃加糖的粽子,肠胃胀气的人则不宜吃含豆类的粽子,血脂高、血压高的人则尽量不吃含肥肉的粽子。
雄黄切勿乱饮
因为传说雄黄酒能避鬼邪、杀百毒,因而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雄黄四硫化四砷(As4S4)含砷,是有毒化学物质,中医认为有燥湿除疮的作用,但一般外用。雄黄容易氧化变成三氧化二砷,就是我们说的砒霜,有剧毒,因此不提倡饮雄黄酒,尤其是小孩。
端午节食品 安全小贴士
1购买节庆食物请至正规商店购买,注意观察保质日期,不要食用过期食品。
2吃粽子忌未熟先吃。按照标识的储存方式保存。吃时亦要再次加热。
3喝雄黄酒容易引发中毒,儿童切勿饮用雄黄酒。
❿ 端午避五毒是哪五毒当天该如何养生
我国法定假期并不多,端午节是一个,在2021年它也是唯一一个不用调休的假期。端午节大家可以度假,也可以选择和家人或者朋友团聚,更可以选择一个人度过安静的假期,我们还可以在端午节吃美味的粽子。而端午节正是初夏时节,是夏至前期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非常热,也是养生的重要时间段。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指五种动物,分别是蛇、蝎、蜈蚣、蟾蜍、壁虎,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它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虽然夏天温度很高,但是人们也应该注意不要经常食用冰冷、生鲜食物。如果人们经常居住在空调屋里面,也应该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