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十多岁老人学习二胡是一种什么精神
一、形成良好心态
二胡音色柔美,表现力丰富,接近人声歌唱,但拉不好就很难听,较难掌握,是完全凭头脑的感觉、耳朵的听觉、左右手的配合、手指的触感来演奏的拉弦乐器。二胡的音准和技巧在客观上比其他乐器都难掌握,故民间有“千日胡琴百日箫(笛)”之说。人到老年,听觉会自然衰退,对音准、音色的灵敏度降低,这就增加了学二胡的难度。所以,老年人练习二胡时会更加认真投入,慢慢就容易形成良好的心态。
二、有助于延缓衰老
拉二胡需要左右手一起动作,是一种十分高级的脑眼耳手等多种器官协调配合的运动,俗话说“十指连心”,所以,拉二胡有助于中老年人防止大脑萎缩,延缓衰老,对预防老年痴呆,心脑疾病有一定的作用;同时,由于呼吸及音乐节奏的和谐把握,心肺功能也能得到锻炼。古代医书记载:“脾好音乐,丝竹才闻,脾即磨矣。”可见脾胃也喜欢听音乐。柔美的二胡曲声,能有效促进消化腺分泌增加,帮助消化。
三、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
老年人练习二胡还能丰富精神生活,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业余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是老年人生活幸福的标志,也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老年人学艺的过程本身就是“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内容之一,而通过练习二胡所产生的愉悦感和精神享受,正是“老有所乐”的具体体现。老年人生活得开心了,子女们就可以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家庭、社会就会和谐。
⑵ 作文拉二胡的老人
我几乎每天都会经过路边的住宅楼,我总可以听到老人拉二胡的声音。
那悠扬、动听的二胡声在高楼间自由地回荡着。仿佛所有的事物都随之舞动起来,我也常常被这二胡声所吸引,而陶醉在二胡奏起的优美的意境中。
拉二胡的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老人白发中夹着几丝黑发,每当他拉二胡的时候,几缕银发就会随风飘飘然;老人脸上、手上布满了皱纹,每当他拉二胡的时候,那些皱纹就会慢慢舒展开来。老人拉二胡时,眼睛半眯着,嘴角浮起一丝淡淡的微笑,是安祥的笑,是满意的笑。
每当听到他那悠扬的二胡声,我心中的不愉快就会抹去很多。我也常常想,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不呆在家里享清福,在外面弄这玩意儿。是没事干吗?还是厌倦了太悠闲的生活?我想老人是不想让时间白白流去,给自己的一生留下更多有意义的回忆。是啊,有又多少老人能平静的度过晚年呢?甚至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说说笑笑。
又看到了拉二胡的老人。我看见他拉着拉着,突然筋脉突兀的手松开了紧握的二胡。一阵抽筋后,老人连忙捡起掉在地上的二胡,轻轻抚去灰尘后,悠扬、和谐的二胡声立刻又在我耳边响起。那曲调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清脆,时而雄浑……一个个曲调仿佛变成了轻纱般飘动的云朵,变成了艳丽夺目的彩带,突然又像一股清泉从高而陡的大山上落入水潭……老人好像正坐在水潭边如痴如醉地拉着二胡。
我知道老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二胡了,是为了自己能置身于乐曲优美的意境,是为了让自己在有生之年多做些事。老人不仅仅是喜欢二胡,他也是在用心去演奏二胡,每一个旋律都装满了老人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心情。
拉二胡的老人拉出的旋律常常在我心中响起……
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
⑶ 中老年人怎样学二胡
中老年人学二胡从坐姿,持弓,持琴三方面入手:
1、坐姿
身体中线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体的左侧。后背立直,端坐于凳子三分之一处。
2、持弓
持弓位置不应过于靠近弓头或过于靠近中弓。弓子过于深入虎口底部,会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灵活运动。
持弓时手指稍稍向下“耷拉”,演奏外弦时,中指和无名指从弓杆与弓毛之间拿出来,到演奏内弦时再伸进去。
3、持琴
琴筒要放在左腿根部靠紧小腹的位置上。琴杆不能过于左斜或右斜或过于前倾或内收。第一把位时左手虎口离千斤不能太远。左臂要有支撑力。
二胡的保养:
1、琴皮
二胡琴皮的保养对保持二胡的音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位二胡演奏者最关心的。二胡琴皮如能得到精心保养的话,会有很长的使用寿命。我们见到的琴皮已损坏的二胡大多是由于存放不当、不经常使用而引起的。
经常使用的二胡,它的琴皮就会保持一定的弹性,二胡的发音质量也较稳定。二胡的音色是在不断的使用中,慢慢拉出来的,平时经常使用二胡就是对二胡的一种很好的维护和保养。
2、琴弓
在弓子的使用过程中,不要用手碰弓毛,以免日久之后弓毛上沾上油污而影响演奏。一旦发现弓毛上油污较多而影响演奏时,可将弓子卸下,用肥皂将弓毛在清水中洗净,晾干后重新擦上松香再使用。
每次拉完琴后,应将弓毛放松,使弓杆恢复到正常的形态,否则日久后会使弓杆变形,影响弓子的使用性能。如弓子长期不用放在琴箱里,要在琴箱里放一些防蛀剂,以免弓毛被蛀虫咬断。
⑷ 为何不会看乐谱的老人能拉二胡这是天赋吗
二胡是一种非常出名的民间乐器,有很多人对于这项乐器也是特别的喜欢,但是在很多民间艺人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人并不是乐谱,甚至很多二胡艺人都是盲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演奏的音乐仍然是非常不错的,让大家感觉到特别的感动,正因如此,所以有很多人都感觉到特别的好奇,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够学会拉二胡,难不成这是因为天赋吗?
另外相较于乐谱出现的时间来说,二虎出现的时间更为悠久,在之前没有乐谱的时候,大家在学习二胡等各种乐器的时候,也都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即便是没有乐谱也不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
正是由于这多种原因的综合影响,所以最终导致了很多艺人不认识乐谱,但是仍然能够演奏出非常多优秀的音乐。
⑸ 描述几位老人在悠闲的拉二胡
阿炳遭围观
⑹ 老人自学三种乐器同奏,他身上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71岁老人王明佐自学了三种乐器,他一个人就是一个乐队。这个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我们不禁感叹老人的才华和能力。那么,在这位老师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呢?
⑺ 对于71岁老人自学三种乐器同奏一事,你怎么看
在云南有一位71岁的大爷,可以同时用三种乐器,自己独立演奏同一首歌曲,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一种乐器的学习,就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的甚至是从小就开始练习,有专门的老师或者培训学校去教,才可以独立完成演凑,但是这位大爷是如何做到学会三种乐器,并且同时演奏的呢?
弹奏乐器作为爱好,真的只是作为爱好,大爷并没有想过三种乐器合奏学成后去做什么,只是觉得自己这样做很开心,就是兴趣所在。人们看着大爷脸上乐呵呵的笑容,相信都会受到感染吧,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自己钻研自己的爱好,学会了可以自娱自乐,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真的让人非常敬佩和羡慕。
你觉得大爷能三种乐器同时演奏的技能是不是非常厉害呢?
⑻ 六年级作文学爷爷教我拉二胡
二胡是表现力极强的一种乐器,二胡,一张马尾弓,拉起来真美极了,悦耳动听,节奏舒情,节奏快的时候,激情奔放的时候,能表现万马奔腾,奔驰在大草原那种情景,让人耳目一新,心情快乐,如痴如醉,二胡是我国独有的特色乐器,能表现喜怒哀乐,之所以能流传几千年,就是因为它表现人生情感多面化,舒发情感,舒发内心世界的惆怅,人是感情东西,音乐的表现就是旋律交流人生的感悟。让知音人用心去感受,体味,理解。
有人善于言谈,用语言去表达感情,人有善于唱歌,用歌声去表达情感,有人爱开车,用车技表达自己的人生情感,生活中的行行技能都是在展示自己的才华,舒发自己的人生灵感感受,当然二胡也是如此,二胡是用温柔的旋律表现的,美妙的二胡琴声,可以让人醉在空灵的世界,随着琴声的旋律看见美丽的大草原,波澜壮阔的大海,还有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它的表现力可以说丰富多彩,一曲“二泉映月”胡琴独奏,可以让你醉在它乡。
二胡的琴声,它的旋律不仅仅是琴旋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共鸣,而是心灵深处在经历了人生坎坷之后,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心灵深处产生的共鸣,可以被知心人理解和懂得说些什么明白的和很多。
二胡这种乐器,人人可以欣赏,但要学会这种还在一种天赋和缘分,不要以为这种乐器很简单,真正要学好,还真是不容易,懂音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苦练,没有扎实的基本训练,想拉好这种乐器是不容易的,,甭看二胡只两根弦,它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要掌握好它的技能,要把它学好,要懂得文化,懂得古今的文化,懂得音乐,懂得古今的音乐,要看很多的文化知识,倾听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得靠老师的严传身教,有些技巧,得需要老师的启发,还要自己静下心来,在练习中琢磨,悟道。
不要看舞台上的人拉二胡拉的那么好,那么动听,不就两根弦罢了,真正要在舞台拉出水平,拉出台下人的掌声,没有十年的苦练,是表现不出那种能力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个好的二胡琴师,就如挑飞行员一样难,有时候比飞行员还难挑选,难在了音乐这种东西需要悟,悟性还要好,不信你打听一下,每年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很多,就二胡这种专业的人才,有几个人能把二胡拉的入神出化,几乎是凤毛麟角,很少。要想用琴声吃一碗饭,那要比那些开山挖石的苦还要艰难,学好二胡那是要用一颗跳动的心去学,稍有怠慢,就没有了前途,那真是要苦其心志,老其筋骨的一项事业。
当然一个人付出了就会有回报,你只要把二胡拉好了,名利自然就会降给你的,就会有人认可你,就会有人邀请你,成为坐上宾,成为生活中的人物。
社会在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人们对精彩文化格外需求,需要听音乐,需要享受高雅的音乐,需要提高自己的人生档次,需要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需要表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社会的物质丰富之后,人们需要的就是精神食粮,所以音乐就是推动社会的动力,真好,当你坐在大剧院的时候,欣赏一曲“赛马”或“二泉映月”时,你真的觉得自己的人生品格升华了。自己对人生有了一个特殊的理解,对生活有了一个特殊的认识,对生活的认识眼界忽然开阔了许多,没有想到生活中的音乐还这么的有滋有味,富有张彰扬的表现力。
为满足人个的物质需要,文化需要,音乐事业也有了大发展,因为更多的人需要文化这种精神物质充实自己,单位的物质追求,让自己走出粗陋,让自己走出愚昧,走入艺术的殿堂,能显出自己君子的文雅气质,人们爱好了音乐。爱好音乐的人多了,能开发潜力的音乐人才也多了,一下了生活充满了缤纷多采。
拉二胡,不但学习了文化,继承了文化,推动了文化,更多的是学到了一门技术,获得了名,获得了利,一个铁饭碗就打好了。有些从事二胡事业的人,以前只在专业团体,靠国家的奉薪养活自己,成家立业,尽管活的衣食不愁,但活的很渺小,活的不被人所认识,大不了不就是一个拉二胡的,当社会发展,人们爱上二胡这项事业,这种行业时,过去那些拉二胡的人就成了香饽饽,一下子就红火了起来,拜师学艺的徒弟一大片,现在这个社会,礼上往来,我的技术也是经过了几十年的人生钻研和苦学得来的,能随便授与他人吗?好,收经费,授课费,逢年过节的礼品,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一个名不经传的拉二胡的,经过风雨的炼磨,一旦成为了师傅,成了特殊的老师,甭看你这个老板,那个老师的,开丰田宝马 ,人五人六的,就凭二胡的技能,用心血去挣钱,二胡声一响,拉出了小车,拉出了房子,拉出了社会关系,拉出了漂亮的媳妇,什么都有了。生活表现一下子多样化了。
拉二胡,学好了,一曲订终身,身价连城,一下子就火爆了,过去投资十万元,学成功了就是百万千万,自己表演,自己还收徒弟,还去应邀讲课,一本万利的财源滚滚而来。
坐在拉二胡的音乐人群中,你忽然发现,生活真是多面性的,音乐人对生活的理解,更富有人情味,他们的表现力很文雅,他们理解人生用眼神用听力,他们在生活中谈论的文化很多,他们不学习,可能就无法教好音乐,不学习就无法理解音乐的特性,他们每天面对的就是旋律和对文化的理解,所以说不要看他们只会拉二胡,他们对人生的理解都却是很全面的。
首发散文网:http://www.sanwen.net/subject/3781247/
⑼ 描写人物拉二胡时的神态.动作
下面对于拉二胡的人物主要从面部表情和动作方面进行描写,具体如下:
拉二胡的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老人白发中夹着几丝黑发,每当他拉二胡的时候,几缕银发就会随风飘飘然;老人脸上、手上布满了皱纹,每当他拉二胡的时候,那些皱纹就会慢慢舒展开来。老人拉二胡时,眼睛半眯着,嘴角浮起一丝淡淡的微笑,是安详的笑,是满意的'笑。
每当听到他那悠扬的二胡声,我心中的不愉快就会抹去很多。我也常常想,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不待在家里享清福,在外面弄这玩意儿。是没事干吗?还是厌倦了太悠闲的生活?我想老人是不想让时间白白流去,给自己的一生留下更多有意义的回忆。是啊,又有多少老人能平静地度过晚年呢?甚至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说说笑笑。
(9)如何形容老人学二胡扩展阅读:
动作描写的时候,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动作描写同样要求生动、具体、细致。要完整地描绘每一动作的前因和后果,表现动作发生、发展乃至结束的过程,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印象。
⑽ 一老人坐方登上拉二胡猜三个成语
高山流水,解释:高山流水是著名的古曲,被多种乐器演奏包括二胡。
自得其乐,解释:老人一个人在演奏,自己陶醉在音乐的乐趣里。
老当益壮,解释:虽然已经老了,但是能拉二胡,干劲更足。
1、高山流水
读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白话释义: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好啊,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洋洋啊好像江河。’
2、自得其乐
读音:zì dé qí lè
解释: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
白话释义:白翎雀生在乌桓沙漠的土地,雌雄和鸣叫,从中得到快乐。
3、老当益壮
读音:lǎo dāng yì zhuàng
解释: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白话释义:大丈夫立志;贫穷会更加坚定;年纪虽老,心当犹壮。
(10)如何形容老人学二胡扩展阅读
老当益壮近义词:白首之心、宝刀未老
1、白首之心
读音:bái shǒu zhī xīn
解释:老年时的壮志。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白话释义:年纪虽老,心当犹壮,哪能在白首之年改变初衷?穷困时更应坚定,决不可丧失高尚的志趣。
2、宝刀未老
读音:bǎo dāo wèi lǎo
解释: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出处:元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白话释义:于忠发怒说:‘小子欺负我年老!我手中宝刀却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