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王阳明为何短命
王阳明被人称之为圣人,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大成者,可是生在乱世之中,一生不得志,忧国忧民,落下一身疾病,以至于最后年仅57岁就去世,要是按照古人六十为短命下限的标准来看,王阳明确实也算是短命了,可是为何他会这样呢?我们继续深入分析。
一、对自己过于苛刻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守仁(1472年—1529年),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其一生主要研究儒学、道学、佛学等,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但是这也许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思,那些玩世不恭的天才,注定被后人唾弃,只有那些真正为天下着想的天才,才能够真正流芳百世,被后人所敬仰,究竟一个人想做圣人还是被人诟病,全靠自己掌握!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贰』 王阳明为何短命
活不到多少岁算是“短命”,没有统一的说法。古人一般把60岁称为“下寿”,80岁为“中寿”,百岁以上为“上寿”。王阳明先生享年57岁,还不到下寿,说“短命”也说得过去。
贵州阳明洞前的王阳明和弟子们雕像
嘉靖六年(1527),朝廷让已经在家乡讲学6年之久的阳明复出,征讨广西田州岑猛的叛乱。当时,阳明的肺病已经很严重,他几次上疏推辞,不被批准,只得抱病前往。叛乱平定后,阳明上疏朝廷班师,但朝廷的旨意迟迟不下。他因为身体状况愈来愈差,只好不经批准就班师。在归途中,病体更加严重,还没有回到故乡,就在江西南安境内病逝。
阳明先生一生身体都不大好,他早年患有肺病,最终死于肺病。然而,他11岁就立志“成圣贤”,37岁在龙场悟道。此后20年,他立志讲学,传播心学。然而朝廷却让他做官、剿匪、平叛。他立功之后,往往得不到赏赐,还遭受小人的诬告。他是心学大师,身体不好,却有无比强大的内心;寿命不长,却做了无数长寿者做不到的事,成为中国历史上“三不朽”人物。
『叁』 王阳明号称明代第一智者,为何寿命那么短
逃脱不了官场的魔掌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很多人都熟悉,王阳明文武兼备,心学的集大成者,后世推崇,仅57岁就英年早逝难免让人感到可惜,王阳明号称明代第一智者,为何寿命那么短?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王阳明的祖母享101岁,绝对的高寿,放到当代,也是长寿高龄。王阳明的祖父活到了7,在明代是长寿的,其父亲享77岁,属于长寿。王阳明以上两代人都是长寿。王阳明57岁不算下寿,对于长寿的王家说,王阳明57岁的寿命是短寿。
特别是廷杖,对于王阳明来说伤害是更大的,在谪贬一年多里,居住条件极差,与仆人栖身山洞之中,饱受湿气,损伤健康。王阳明身处前线,1527年,王阳明拖着孱弱之躯征讨岑猛叛乱,叛乱平,朝廷未下旨班师回朝,无奈下,病痛越痛苦,自行班师回朝,于1529年病逝。
『肆』 王阳明为何短命
据后人分析,王阳明得了肺癌,这与他的学习和努力工作密切相关
这让我想起了于伯雅演琴和谢志音的钟子淇。他努力工作后英年早逝。
寒湿阻气、阻血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导致90%以上的各种疾病。你能看见在阴凉处生长的植物吗?更不用说活着的人了。
几个月后,阳明先生平息了四田的叛乱。他还杀死了数百年来一直处于困境中的断藤峡土匪。事情一办完,他就写信请他回老家休养。直到阳明先生去世,他都没有等到诏书让他回家休养。
1529年1月9日8时许,王阳明在江西省南安地区大余县青龙铺码头回家途中因病去世。在57岁的时候,阳光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好的东西。尽可能地暴露在阳光下,各种阴凉病气都会在暴晒时溶解。
『伍』 明代王守仁活了几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活了57岁,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陆』 王阳明60岁左右就离世了,为何死得这么早
心存髙远,致知格物,鞠躬尽瘁而辛劳费神也许是他短命的原因。但当时作为天下之主的正德皇帝更短寿,不到30岁就挂了,不可思议。所以他的心学只是一种思维能力,而非修行境界,若能双盘打坐4小时(连续不下座),就可以阳气十足,打通奇经八脉,自然百病全消。
现代人不吃降压药,降糖药,抗生素等,像王阳明一样的条件。有几个能超过王阳明。王阳明时代人均寿命30多,你说王阳明算不算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