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彭祖活了800岁是真的吗
是的,舜的时候,他从师尹寿子,学得真道,遂隐居武夷山。到商代末年,已有767岁(一说有800余岁),尽管这么大年纪,可他仍不显衰老。他自幼喜好恬静,不追求名誉,不汲汲于世事,不刻意打扮自己,终日以养生修身为事。
商王请他作大夫,他推托不了,只好应诺,却常常以有病为由,不上朝听政。他精通补导之术;常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平日沉默寡言,从不夸耀自己有道,也从不作一些诡惑变化鬼怪之事,以博取名誉。
(1)古人长寿怪方扩展阅读
几千年前,武夷山开山鼻祖———彭祖就在武夷山下繁衍生息,并深得养生之道。彭祖养生术,内容丰富,流传久远,有些方法,今天仍有现实的意义。
在传说中,彭祖养生之道,主要是通过自我修炼以抵御疾病达到长生,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内容之一。彭祖注重生命本身,讲究养生之道,故以长寿而著称于世。所以诸子百家及史籍中,留下了其方国养生术记载,其精神内涵都是一脉相承的。彭祖养生术中,表现了中国人原始的生命哲学。
不仅有中国古老的气功健身法,而且彭祖还是懂烹调术的高手,比如“雉羹”,其做法如下,以野雉(今多用家鸡)、稷米(今用脱皮麦仁或薏苡米)入水,文火熬煮,待雉骨脱落肉化为细丝,稷米溶化为汁,再以二十四味佐料调味,鲜美喷香可口。
据传,当年乾隆皇帝巡视徐州时,喝了此汤连连称赞:“好汤!不愧是天下第一羹。”相传,彭祖调制的雉羹,进献给尧帝,帝尧大悦,封于宝地,名曰彭城。
② 生日晚上能吃面条吗
生日晚上能吃面条,过生日当天吃的是长寿面。
过生日吃面条的寓意是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故生日吃面条也称之为吃"长寿面"。生日那天吃面条的习俗起源于唐朝,并从唐朝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信在过生日的时候你的亲人都有煮过面条给你吃,那你知道过生日吃面条有什么特殊寓意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脸即面,"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种做法又演化为生日(节日)吃面条的习惯,称之为吃"长寿面"。
吃长寿面时还要配上鸡蛋,鸡蛋能孵出小鸡,是生命的象征,与长长的面条配合起来,蕴涵着人们对长寿的期盼和祝愿。有些地方吃鸡蛋时,把鸡蛋煮熟剥了皮,在脸上滚一滚,然后才吃,这叫“滚运”,象征着在新的一岁里好运滚滚而来。
由于生日主人要吃长寿面,所以亲友们也把长寿面作为生日馈赠的常选礼品。一些富裕人家凡遇亲友大寿,则派人送去一大筐寿面。
寿面的长度多在三尺以上,一般要凑成双数。摆放寿面时先要将寿面装成一圈圈的面束,盘成高高的塔形,给人以高耸的感觉,然后在顶上插上寿字,外面再罩以红绿缕纸拉花,隐喻做寿者福星高照,寿运绵长。
习俗:
过生日的前天晚上要吃面条这个习俗源于西汉年间,其实说起来还是误会所致。据民间相传,汉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与众大臣聊天,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时,汉武帝说:“《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
若人中1寸长,就可以活到100岁。”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听后就大笑起来,众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对皇帝无礼。
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解释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脸长就长寿,人瘦就脸长,可知彭祖一定是个瘦子了。人中长一寸,可活一百岁,彭祖活了八百岁,他的人中想必有八寸之长了。”众人闻之也大笑起来。
然而此事传到宫外,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了。竟有人把东方朔的“冷面滑稽”真当一回事了,而且把“脸”传成“面”,把“瘦”传成“寿”。
于是“脸长人瘦”就成了“面长人寿”。于是古人便以面条“亦长亦寿(瘦)”的特点,作为长寿的象征,称之为“长寿面”,由此演绎吃长寿面的习俗,并且一直沿袭至今。
③ 古人相信可以长生不老,那长生不老的人存在吗
从古至今,我相信人类都一直在追寻着长生不老之法,尤其是那些帝王将相,更是有这方面的追求,比较有知名度的应该就是秦始皇,话说当年秦始皇派了2000童男童女,到东方神秘岛屿去寻求长生不老的办法。
宋朝的皇帝特别喜欢炼丹,一般来说,在宋朝的皇帝宫殿的后院都有一个炼丹房,宋朝也是比较推崇道教的朝代。所以宋代的皇帝们,没有一个超过50岁的年纪。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长生不老之法,那么这个地球早就因为人口拥挤,而变得无法生存。人死如灯灭,就像尘土一样,也没有轮回转世之说。
④ 古代人60岁就要处死,这件事是否纯属子虚乌有
并不是被处死的,而是被饿死的。在宋元时期经常发生。
在古代有一种坟,被称为瓦罐坟,也就是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父亲安置在村外的预先建好的坟中,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待360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
这种坟文化反应了古代人民生活水平极端低下,无法养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因此形成了一种习俗,就是将年过六十的老人慢慢活埋。
这种习俗虽然残忍,却反应一个事实,那就是种族的延续大于文明的要求。小螳螂永远看不到它的父亲,因此它还没有生下来时,父亲就被母亲吃掉了。
相传老人过了六十岁就必须死,要么活埋,要么处死,子女不活埋超过六十岁的父母则罪死不赦。大家口耳相传,这道皇命是千古第一暴君秦始皇嬴政下的,这黑锅秦始皇想不背都不行。
秦国以法治国,对内的重点在于治理疲民,所谓疲民就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坑蒙拐骗的不良百姓,或者纨绔子弟。秦国治理疲民的手段就是强制劳动,强制劳动的内容就是服徭役,服徭役就可以吃牢饭;不愿意接受强制劳动则贬为奴隶,或者处死。
秦国不开仓,不济灾,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无功无过者不赏不罚,因此被视为暴政的典型。秦国重拳处理疲民,被儒家扩大化为六十岁以后的老人必死,因为六十岁的老人失去了劳动力,属于“疲民”。但是秦始皇并没有下达这么荒唐而弱智的命令,都是后世为黑而黑编造出来的。
韩信少时以打柴为生,他经常接济邻居老地仙,使得老地仙得以延命。老地仙告诉韩信:我们后山上有一处龙脉风水宝地。如果我死在你老母前面,你将我葬在那龙口里的话,你今生将大富大发,一生荣华富贵;如果你老母死在前面,你将她葬在那龙口里的话,你今生会出将入相,位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老地仙死前,韩信的母亲还很健康,为了出将入相,韩信提前将母亲葬在龙口。老地仙知道后说韩信天理难容,必然不得善终,不得好死。韩信助刘邦取得天下后,给刘邦说了这件事,刘邦为了保全功臣,允下了五不杀之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光不杀,见君不杀,见铁不杀!
最终韩信被吕后设计杀死,趁刘邦外出征战,装在布袋中不见天地,被宫女以木棒击杀!这正应了老地仙说的不得好死。仔细一想,这是吕后为了杀韩信命文人骚客编辑出来的故事,吕后还编辑了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的事,好为她吕氏代刘作舆论准备呢。
反应了人们在物资匮乏年代为了种族生存不得不做的事,反应了生存大于文明的天道,反应了强者生存的人道。游牧民族物资比农耕民族少,他们的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为了种族的延续,游牧民族在迁移时会抛弃老人,让他们自生自灭。
除了抛弃老人外,他们还可以娶庶母,娶寡嫂和弟媳;人类的葬礼除了土葬、水葬、天葬、火葬外,还有食葬,也就是亲人死后,他的尸体会被活着的亲人吃掉;这一切只是为了种族生存下去,这些事做得自然而然,虽有违现代文明。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文明与礼仪才会产生,才会有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人伦秩序。天道早于人道产生,有些天道跟人道完全是两码事,比如天道无私弱肉强食,但是人道却要求照顾弱小,体恤孤寡。
古人将60岁称为花甲之年的原因:
第一种说法是,在古代,没有日历的时候,就以天干地支来计算历法。以10天干和12地支来组合,进行历法和时间的计算。
天干和地支两两组合之后,轮完一次,正好是六十年。其中,天干中排在最先的是“甲”,地支中排第一的是“子”,以“甲子”为第一个单位,所以也称为一个甲子。又因为干和支之间是相互错杂的,所以也称为花甲。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所以后来花甲也成了六十岁的代称。
第二种说法主要是和人的身体机能有关。通常,在人的指甲根部会出现一道道白色的痕迹,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开始衰老,等到了六十岁的时候,身体的代谢机能在逐渐下降,这道指甲上的白痕也逐渐消失。所以,六十岁也被称为“花甲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