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朝最长寿的嫔妃:原是内务府宫女,58岁才被册封为嫔,活到97岁了吗
可能是因为清朝的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较前朝好很多,清朝不少人的寿命都是比较长的,尤其是皇室的人。例如康熙有一个妃子活了97岁,成为清朝妃子中最长寿的一个,堪称有清一代后妃之冠。
雍正年间,定妃就住在自己儿子胤祹的履亲王府里养老,享受着天伦之乐。乾隆年间,每到各种节日的时候,乾隆都会邀请定妃入宫,赋诗献寿,是当时的一件盛事。定妃90大寿时,乾隆还亲自去府里拜寿,尽自己的孝心。
或许清心寡欲之人命更长吧?定妃一生活了97岁,直到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日才离世,成为清朝最长寿的妃子。
㈡ 乾隆的生母活了85岁,成为清朝最长寿的皇后她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孝圣宪皇后出身满洲镶黄旗钮祜禄氏,父亲是个职务不高的四品典仪官。虽然钮祜禄氏是满洲大姓,但是这样的出身却算不得高贵。因此,十三岁进入雍亲王府时,她只是一个侍妾。
钮祜禄氏与儿子乾隆帝相伴近七十年。这在我国古代是非常少见的。乾隆四十四年,八十六岁钮祜禄氏病逝,此时乾隆帝已经是年近七十的老人了。钮祜禄氏的一生完整的经历了康雍乾盛世,他的儿子乾隆帝是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帝,她也是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太后她一生想尽荣华,看遍美景,最终又高寿辞世。这样的福气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㈢ 谁是清朝后宫最长寿的妃子,虽不得宠,但以九十七岁高龄得到善终
她是康熙皇帝的嫔妃——定妃,因为她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没有参与后宫的恩恩怨怨,也没有参与夺嫡之争,所以她能够在后宫中安稳的生活下去,雍正即位的时候就将她封为皇考定妃,到乾隆继位的时候,对她也是非常的尊重,定妃终年97岁,是清朝后宫中最长寿的一位嫔妃。
直到她58岁的时候,才被封为嫔妃,而且还是康熙念在她多年的功劳册封的,封她为定妃,而她仍旧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并不参与后宫的纷争,也没有鼓动她的儿子争夺太子之位,最后活了下来。后来,康熙皇帝过世之后,雍正皇帝即位尊封她为皇考定妃,让她在王府中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乾隆皇帝继位之后,对她就更加尊重了,甚至在她90岁生日的时候,乾隆皇帝还亲自到府中庆贺。
㈣ 清朝皇帝中为什么乾隆最长寿
乾隆皇帝长寿秘决
1928年,逊帝溥仪派来重殓尸骨的陈毅在他的《东陵纪事诗》中写道:高宗圣寿七十以后,自称“古稀天子”,又自称“十全老人”,乃宾天百三十年,竟婴此奇惨,凡有血气,孰不感伤!
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死后100多年后,自己的尸骨竟然落了一个不全,而与其他后妃尸骨放在了一起,直至今天也还是与4个后妃共同睡在一个棺椁里,令人感到悲叹不已。
乾隆皇帝生前先后两次平定准噶尔叛乱,一次回部叛乱,大小金川叛乱两次,镇压了一次林爽文领导的台湾人民起义,与廓尔喀(今尼泊尔)作战两次,与缅甸、安南(今越南)作战各一次,结果都以交战邻国上表纳贡而结束。乾隆帝因此志骄意满,夸耀“十全武功”,并自称“十全老人”,“十全”,意思是完美无缺。然而乾隆最得意的一个美称则是“古稀天子”,以致“古稀天子”之印是乾隆晚年最得意的御宝。因为乾隆认为大清帝国“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皆为自己之功绩。
“古稀天子”这一称号是怎样来的呢?原来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时,工部尚书彭元瑞做了一篇题为《古稀之九颂》的奏折,阿谀奉承乾隆,其中引用了唐朝大诗人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赞颂乾隆皇帝为“古稀天子”。乾隆帝十分欣赏,认为“用意新而遣词雅”,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几位年过七旬的皇帝,但他们的业绩却无法与自己相比。他为此做了一篇《古稀说》:
余以今年登七秩,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三代以上弗论点,三代以下,为天子而登古稀者才得六人,已见之近作矣。至夫得国之正,护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虽非大当,可谓小康。且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即所谓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礼乐政刑有未遑焉。其余四帝,予所不足为法,而其时其政,亦岂有若今日哉?是诚古稀而已矣……
对于乾隆皇帝来说,的确政绩显著,功勋赫赫,但从乾隆后期来看,政治开始腐败下去了,这与乾隆的好大喜功、南巡北猎、连年用兵等有直接的关系,国力日渐衰弱,到嘉庆皇帝即位时,已是国库空虚、民穷财尽了。但就乾隆的长寿来说,“古稀”二字是当之无愧的。在中国历史上的230多个皇帝中,短命的多,长寿的少,而活到89岁高龄的却只有乾隆皇帝一人,他经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寿呢?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乾隆皇帝有一套养生秘诀。原来在乾隆当皇子时,他最敬仰的是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康熙皇帝8岁登极,当了61年的皇帝,活了69岁,是清代一位较长寿的皇帝。
康熙把养生之道分为养身和养心(或称为养神、养性)两方面。养身是指节饮食、慎起居、戒烟、戒酒、戒贪得、适当活动、勤身力行、重节敛、生活淡泊。养心是指文艺、道德、思想、品性等精神生活。
康熙皇帝对于养身的精辟见解为:“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节饮食”,“身体微有不豫,即当节减饮食”,并“视其病由,从容调理,量进饮食,使血气增长”。并举例说,有的老人“苟于饮食禁之太过,惟任诸凡补药,鲜能资补气血而令人充足”,因而是不足取的。“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慎起居”,就是讲卫生,夏天不贪凉,冬天先增衣。“人平日洁净,则清气着身,若近污秽,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蔽矣”。“朕于夏月盛暑,不开窗、不纳风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此正古人所谓但能心静,即身凉也。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在)深秋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若寻常居家,偶尔出行,忽感寒气者有之,宜常防范”,“未(至)寒冷,即增衣服”,“朕冬月衣服过于厚,却不用火炉。所以然者,盖为近火(炉)则衣必薄,出行外走必致感寒。与其感寒而加服,何如未寒而先进衣乎?”“戒酒戒烟”,“朕自幼不喜饮酒,然能饮而不饮”,“是为诚不饮者”,“大抵嗜酒,则心志为其所乱而昏昧,或致疾病,实非有益于人之物”,“好饮酒,乐酒无厌,心恒狂乱,遂至形骸颠倒,礼法丧失,其为败德,何可胜言?”“戒贪得,重节敛”,孔子说“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朕今年高,亦当以圣人之言为戒,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则可以致寿”,“君子勤修不敢惰,致欲不敢纵,节乐不敢极,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僭”。康熙又说,“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荀子曰,身劳而心安为之。朕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既不能堪也’”。
养心则是指“学六艺,多读书”等。“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人与我国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寿考而身强健。复有能画汉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绝人者,皆寿至七八十,身体强健,画作如常”,“朕自幼好书,今年老虽极匆忙时,必书几行字,一日亦未间断,是以犹未至荒废”。“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近世之人以不食肉为持斋,岂知古人之斋必与戒并行”,“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也。所谓戒者,戒其心(生)妄念也”。康熙皇帝还酷爱手工艺品。康熙养心得所涉及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立意高尚,对于后世的乾隆有着深刻的影响,以致后来乾隆先后26次至康熙帝景陵时,留下大量缅怀性诗句,表达了乾隆皇帝对一生以文治武功著称的祖父康熙大帝的终身怀念与孺慕。其中,嘉庆元年(1796年)85岁的太上皇乾隆在《恭谒景陵》诗中写道:
昨叩六旬年,今携子位传。
未能定犹我,深感赐由天。
祖有福超训,新殷冰与渊。
明楼九拜毕,悲忆鉴忻然。
乾隆皇帝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祖父康熙皇帝长寿的经验加以改进,从而总结出符合自己的:“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十六个字的养生真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是指:经常做一些深呼吸,做一些有益的大强度身体锻炼。80岁的乾隆还去行围打猎,骑马射箭。一生中六下江南,三上五台山。“十常”为: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这与现代不少的人所做的皮肤护理、按摩保健具有同等或超出的道理。“四勿”为: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适时进补”即是根据时令、身体的细微变化添减补品。以药膳为主,其中常用的有:山药鸭羹、烘鹿肉、鹿尾烧鹿肉、鹿肉丸子炖豆腐、鹿筋拆肉、八宝鸭子、八珍糕等。
乾隆好读书,善诗文。他一生通晓满、汉、蒙、藏、维吉安多(四川西部的藏语方言)五种文字。并著有大量的文赋,编成《御制文集》3集,共达1350余篇;《御制诗余集》434卷,及《乐善堂全集》等,收录约4万余首诗。他的生活饮食很有规律。每天大约6时起床,洗漱后用早膳,上午处理朝政,与大臣议事,午后游览休息。晚饭后看书习字,作文赋诗,然后就寝。他的膳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少吃肉类,并且从不过饱,不吸烟,但喜饮茶。
另外,经史学专家对于乾隆身世的考证,乾隆除了后天保健得法外,先天禀赋也好,他的先天禀赋得自于他的母亲,其母活到86岁才崩逝。
总之,由于乾隆养生有法,因此他身体健壮,年近90岁还神志清醒,活动自如。乾隆五十三年(1793年)英国特使参加了乾隆皇帝83岁生日时,英国人眼中的乾隆皇帝是这样的:动作敏捷,风度翩翩,脸上没有一点老年的痕迹,总是笑眯眯的,看上去不超过60岁。
徐鑫 摘选《点击乾隆陵地宫》
㈤ 清朝最长寿的帝王是谁,有100多个子孙,直到五世同堂才去世
自然是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咯,他足足活了八十八岁。乾隆不像他的父亲雍正那样子嗣单薄,在关于子嗣方面,他更像是他的祖父康熙,多子多孙。他连同早夭的孩子一共有27个,而其中这些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又给他繁衍了很多孙子孙女,加在一起甚至有一百多个。
于是,历史上的人们对他的争议很大,有人说他是功臣,因为他建立了乾康盛世。又有人说他是使得中国陷入百年耻辱的罪魁祸首,因为他晚年的行径太过荒唐,伤了清朝的元气。不管他是功臣也罢,祸害也罢,总之他确实是我国寿命最长的皇帝了,也是在位最久的皇帝。
㈥ 清朝最长寿的皇帝是哪五位
自清复朝正式称帝的顺治帝开始,制年龄排在前五位的是:
1、乾隆89岁;
2、道光69岁;
3、康熙68岁;
4、嘉庆61岁;
5、宣统61岁。
㈦ 她是清朝最长寿的“公主”,历经五朝,为何却得到一个可笑的封号
说起清朝最长寿的一位公主,那么她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女。其实满清对皇族女性有一种自己的称谓为格格,在后金时期,也是如此,国君和贝勒的女儿也都可称为格格,但是在皇太极建清之后,对皇帝的女儿就有了另外一种称谓,那就是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她们虽然身在高位,但是他们却并不幸福,他们享受不到常人的快乐,最后的结局也是很凄惨的。
努尔哈赤第七女活了82岁,算得上是清朝最长寿的格格。但是他的命运却很凄惨,嫁给了一个骑都尉,但是在36岁那年却成为了一个寡妇。历经五朝,却独守空房长达46年,真的是一位可怜的女性呀!
㈧ 清朝最长寿的三位妃子,都活过90岁,是哪三位
古代人的寿命普遍都不长,像乾隆这种活到89岁的,已经算是高寿中的高寿,他不少妃子和儿子,都被他给熬死了。就算像康熙这种活到69岁的,也能被称为长寿老人了。
当然,历史上比他们还长寿的也有人在,恰好他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妃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清朝最长寿的三位后妃,均活过90岁,分别为康雍乾三位皇帝的妃子。这三位的长寿,连乾隆都要自叹不如。
然而坐上嫔位之后,陈氏就在这个位置上待了46年之久。陈氏表面为一宫主位,可实际上的待遇,和贵人差不多。只有在她五十大寿时,乾隆稍微提高了一点赏赐,其余生日的赏赐,都是按常在的标准配合。由此可以看出,陈氏非常不受宠。
陈氏并不得宠,加上她没有生育子女,所以多年来得不到晋升也正常。不过在乾隆五十九年,乾隆还是将她晋封为婉妃,此时的陈氏已经78岁了。嘉庆即位后,尊陈氏为婉贵太妃,嘉庆对其还是很尊敬的。嘉庆十二年,陈氏去世,享年90岁,入葬裕陵妃园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