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帮忙推荐好听的越剧唱段
学知网的越剧免费唱段下载:
《藜斋残梦》选段
伴奏
洞房悄悄静幽幽
访谈
久违茅威涛
李敏
南京越剧团
僧尼还俗(章瑞虹,张永梅)
天高地阔路绵长
王志萍
五女拜寿(团庆版)
徐标新唱段选
浙百唱段
浙百小班《陆游与唐琬》
[音频]张也 钗头凤(普通话版).mp3[0] 1.8MB 下载页
0-舞台版 五女拜寿-前拜寿.mp3[0] 13.5MB 下载页
4.3胜利剧院肖雅加唱.WAV[0] 1.9MB 下载页
D_早期清唱葬花.mp3[0] 915KB 下载页
newlyym02_mwt.rm[0] 313.7KB 下载页
春风送暖万物新(萧雅).mp3[0] 566.6KB 下载页
第二版题诗壁.mp3[0] 54.7MB 下载页
何文秀-算命(萧雅).mp3[0] 2MB 下载页
何英访谈下载(1).ram[0] 545.6KB 下载页
何英访谈下载(2).ram[0] 1.5MB 下载页
何英访谈下载(3).ram[0] 276KB 下载页
何英访谈下载(4).ram[0] 901.5KB 下载页
何英访谈下载(5).ram[0] 178.9KB 下载页
梁祝@七艺节开幕式(茅威涛、何赛飞).mp3[0] 5.5MB 下载页
前游庵(王君安).mp3[0] 16.9MB 下载页
情探·行路(何英).rm[0] 1.4MB 下载页
王清专题.rm[0] 3.8MB 下载页
吴凤花等 《黑暗家庭》选段.wav[0] 9.8MB 下载页
西厢记·惊艳.rm[0] 866.4KB 下载页
小百花新生代(张淑娜 张聿 熊琦 徐静儿 章益清 宋兰芳 李霄雯 )联唱 .wma[0] 2.5MB 下载页
忆良人.rm[0] 875.2KB 下载页
浙百访美前采访录音.rm[0] 5MB 下载页
《藏》选段
毕春芳
陈飞专场
慈母恩师梨园情(戚派名曲卡拉OK)
电子相册
东方戏剧频道-周末聊天室
方亚芬
根植沃土花满园·纪念上越建院50周年演唱会
金静
老艺术家早期演唱会录像片段
茅威涛专场
名段欣赏
七艺节
齐春雷
上海与越剧-纪念越剧走进上海八十周年演唱会
绍兴小百花折子戏专场
生活真开心-“越剧十大名票大奖赛”
陶慧敏艺术专场
同一台戏_上海越剧院50周年专题(南京路演出专场)
吴凤花
戏曲红茶坊
夏赛丽
萧雅
徐铭
徐玉兰艺术集锦
一代风华
艺苑芬芳——戏曲名家演唱会,现场录象
音配像
越女印象
浙百满庭芳——越剧名曲演唱会
浙百折子戏
浙江卫视选场1
专题,采访
(小楼)何英-许杰-情探.rmvb[0] 7.1MB 下载页
[视频]《少儿戏曲联唱》(91春晚).wmv[0] 57.6MB 下载页
[视频]1995春节晚会-金陵十二钗.wmv[0] 22.8MB 下载页
[视频]方雪雯《汉宫怨·叹月》(早期舞台版).rmvb[0] 9.1MB 下载页
[视频]韩再芬、陈雪萍 十八相送.wmv[0] 11.5MB 下载页
[视频]七艺节开幕 戏曲版.wmv[0] 136.5MB 下载页
[视频]戚派联唱怀念曲(雅歌满江南戚派演唱会).rmvb[0] 12.8MB 下载页
[视频]青衫,红袍(1) .rm[0] 11.1MB 下载页
[视频]上越小班_春节越剧流派联唱.rmvb[0] 48.5MB 下载页
[视频]王志萍-葬花(1986年上录杯比赛).rmvb[0] 10.2MB 下载页
[视频]吴彩虹、丁小蛙-合钵 .rmvb[0] 9.6MB 下载页
[视频]小白菜(陶慧敏).rmvb[0] 6MB 下载页
[视频]音配像—借红灯.rm[0] 10.2MB 下载页
[视频]越乡古戏台.rmvb[0] 26MB 下载页
[视频]张琳 张羽煮海.mpg[0] 50MB 下载页
[视频]张宇峰 前见姑.wmv[0] 107MB 下载页
[视频]赵志刚 沙漠王子·算命(84年比赛清唱录象).rmvb[0] 11.3MB 下载页
[视频伴奏]尹派-红楼梦-金玉良缘.rmvb[0] 6.6MB 下载页
{视频}萧雅 桑园访妻(84年比赛录象).rmvb[0] 10.1MB 下载页
《李娃传·堕鞭》·.rmvb[0] 6.7MB 下载页
《明月重圆夜》.rmvb[0] 19MB 下载页
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之新五女拜寿.rmvb[0] 177.3MB 下载页
flashfxp.exe.lnk[0] .4KB 下载页
rain.swf[0] 209.9KB 下载页
xbx-xw.rm[0] 6.5MB 下载页
春香传(051118于上海)-王志萍00.rmvb[0] 39.4MB 下载页
春香传.爱歌(伴奏).dat[0] 36.1MB 下载页
春香传--爱歌 王志萍陈娜君.rm[0] 10.1MB 下载页
单仰萍-桑园访妻(反串).rmvb[0] 21MB 下载页
东方戏剧之星-陶琪专辑 吴凤花、陶琪《梁红玉》选段.rmvb[0] 32MB 下载页
东方戏剧之星-徐标新专场 王清 清唱《何文秀》选段.rmvb[0] 16.4MB 下载页
方雪文_MTV人去楼空(与惜别离连一块了).WMV[0] 35.3MB 下载页
凤花访录.rm[0] 33.2MB 下载页
浮生六记1.陈颖,张薇.rm[0] 18.8MB 下载页
浮生六记2.陈颖,张薇.rm[0] 9MB 下载页
何赛飞、夏赛丽 《化蝶》.rmvb[0] 15MB 下载页
华怡菁 夸夫.rmvb[0] 0KB 下载页
教身段(摘花).rmvb[0] 1.1MB 下载页
绝版赏析(尹桂芳)2.avi[0] 47.9MB 下载页
绝版赏析尹桂芳之三.avi[0] 51.3MB 下载页
梁祝@七艺节开幕式(茅威涛、何赛飞).asf[0] 10.2MB 下载页
梁祝短片.rmvb[0] 4.6MB 下载页
鲁迅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大型越剧《越女印象》.wmv[0] 582.4MB 下载页
骂堂.DAT[0] 90.7MB 下载页
孟丽君 书房会(杨魏文).rm[0] 84.6MB 下载页
青越大赛选段.MPG[0] 268.9MB 下载页
上越经典剧目越剧故乡行新闻.rmvb[0] 3.1MB 下载页
十一郎-洞房.rm[0] 29.9MB 下载页
视频 “上越鼎”落成.rmvb[0] 7MB 下载页
视频:☆☆★上越香港演出专题短片.rmvb[0] 17.7MB 下载页
送凤冠.dat[0] 51.9MB 下载页
汤丽芳 康王告状.asf[0] 20.5MB 下载页
天仙配@七艺节开幕式(韩再芬、黄新德).asf[0] 4.8MB 下载页
王文娟徐玉兰说《追鱼》.rmvb[0] 65.6MB 下载页
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片断(钱惠丽单仰萍茅善玉王惠).rmvb[0] 117.1MB 下载页
舞台版越剧花为媒之花园会.rmvb[0] 46.1MB 下载页
相爷堂内把话传.dat[0] 50.1MB 下载页
祥林嫂相关新闻.rmvb[0] 15.4MB 下载页
谢群英-祥林嫂.mpg[0] 43.7MB 下载页
艺术人生(王文娟_徐玉兰) .rmvb[0] 98.7MB 下载页
袁派专场02.rmvb[0] 352KB 下载页
袁雪芬的舞台情缘.wmv[0] 69.4MB 下载页
越歌-陈飞.rm[0] 2.4MB 下载页
章瑞虹 清唱《孔雀东南飞》选段.rmvb[0] 12.2MB 下载页
章瑞虹:沈园绝唱-我奶奶把您唱叨念.rmvb[0] 4MB 下载页
竺小招、方亚芬03南京演出湖滨惜别.rm[0] 5.3MB 下载页
② 金采风的活动年表
1955年6月19日,农历乙未年四月廿九日: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
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团长许广平,副团长张东川,秘书长王志成,副秘书长胡野檎,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和吴琛、刘如曾、顾振遐、苏石风、幸熙等。
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顿等地演出《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观看了《西厢记》的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7月24日,为驻德苏军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镯》、《楼台会》等剧目。
1955年7月30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二日:中国越剧团赴苏联访问演出
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离开柏林,赴苏联访问演出,团长许广平,副团长张东川,秘书长王志成,副秘书长胡野檎,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和吴琛、刘如曾、顾振遐、苏石风、幸熙等。
中国越剧团在苏联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8月15日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米高扬、别尔乌辛等,观看了《梁祝》的演出,观后在剧场休息室接见了剧团的同志,伏罗希洛夫还亲手把一束束鲜花分送给被接见的剧团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毕《西厢记》后,苏方将“惊艳”一场摄成电影。9月10日,离开新西伯利亚回国。
1959年2月17日,农历己亥年正月初十日:中国越剧团首次赴越南访问演出
2月17日至4月3日,根据中越文化合作协定,由上海越剧院组建的中国越剧团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在河内、海防等9个省市演出28场,观众逾20万人次,演出剧目有《红楼梦》、《追鱼》、《党员登记表》、《打金枝》、《断桥》、《风雪摆渡》、《拾玉镯》、《盘夫》、《评雪辨踪》等。徐平羽任团长,吴琛任副团长兼艺术指导。主要演员有徐玉兰、王文娟、吴小楼、金采风等。胡志明主席两次接见全团人员并合影,授予剧团越南民主共和国一级劳动勋章和一面“团结和友谊”的锦旗。
1960年12月23日,农历庚子年十一月初六日:上海越剧院首次赴香港演出
上海越剧院以上海越剧团的名义,首次赴香港演出。团长白彦、副团长袁雪芬,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及男演员史济华、刘觉、张国华等。
1961年1月26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初十日:上海越剧院首次赴香港演出结束
上海越剧院以上海越剧团的名义,首次赴香港演出结束。团长白彦、副团长袁雪芬,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及男演员史济华、刘觉、张国华等。共演出剧目计有大戏《西厢记》、《红楼梦》、《碧玉簪》、《金山战鼓》、《追鱼》,小戏《打金枝》、《阳告》、《行路》、《断桥》、《拾玉镯》、《做文章》、《评雪辨踪》、《盘夫》等。
1961年7月20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初八日:周恩来、陈云、陈毅观看越剧《则天皇帝》
由上海市委招待处主办,上海越剧院金采风主演的《则天皇帝》,在锦江小礼堂演出,周恩来总理和陈云、陈毅副总理出席观看。
1961年9月8日,农历辛丑年七月廿九日:中国上海越剧团赴朝鲜访问演出
9月8日至10月18日,应金日成首相邀请,上海越剧院二团以“中国上海越剧团”名义,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演出。朱光任团长,袁雪芬任副团长,章力挥任秘书长。演出剧目有《红楼梦》、《西厢记》、《春香传》、《打金枝》、《盘夫》、《挡马》等。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陆锦花等。《红楼梦》特为庆祝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作了演出。金日成、崔庸健等朝鲜党政领导和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以科兹洛夫为首的苏共中央代表团,观看了演出。
1961年10月,农历辛丑年,下旬:中国上海越剧团访朝演出归来受到接见
中国上海越剧团访朝演出归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团人员,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陆锦花等。又偕同齐燕铭、王昆仑,陪同剧团同志参观北京清朝恭王府遗址。刘少奇、周总理均看了汇报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合影留念。
1964年3月15日,农历甲辰年二月初二日:上海越剧院演出现代小戏招待朝鲜贵宾
由上海警备区主办,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现代小戏《柜台》(丁赛君、金采风主演)和《打金枝》(范瑞娟、张桂凤等主演),在锦江小礼堂招待朝鲜贵宾。
1964年7月15日,农历甲辰年六月初七日:上海越剧院一团上演《不准出生的人》
上海越剧院一团在瑞金剧场上演《不准出生的人》,由吴兆芬、平梅芳改编,章琴导演,范瑞娟、金采风、丁赛君、金艳芳主演。该剧连演5个多月。2005年8月29日,农历乙酉年七月廿五日:庆祝上海越剧院建院50周年庆专场演出举办
“同唱一台戏——庆祝上海越剧院建院50周年庆专场演出”在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上演,就此拉开上海越剧院建院50周年系列演出的序幕。而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和金采风的到来更是让现场气氛到达高潮。金采风当即为观众演唱了自己拿手的选段——《红楼梦》中的《黛玉进府》,风采神韵都不减当年,而傅全香更是带着大家唱起了生日歌,为越剧庆生。专场齐集了越坛名家名角,赵志刚、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陈颖、华怡青、王志萍、张咏梅、许杰等逐一亮相。整个演出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戏迷,其中还有从深圳特意赶来的,整个广场座无虚席。
2005年9月24日,农历乙酉年八月廿一日,14时:越剧电视连续剧《西厢记》VCD签售
《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并称为上海越剧院的四大经典剧目,深受戏迷喜爱,屡演不衰。为配合上海越剧院建院五十周年庆贺活动,中唱上海公司重新制作了拍摄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越剧电视连续剧《西厢记》,并出版发行了该节目的VCD。9月24日下午2点,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吕瑞英、刘觉在福州路上海书城六楼戏曲音像馆进行《西厢记》VCD的签名销售活动。
2006年3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
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
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领军人物茅威涛、吴凤花、陈飞、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此外,晚会现场还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尚长荣、绍剧名家六龄童父子、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严顺开、音乐家何占豪、影视明星李玲玉等倾情参与,共襄盛举。上海本地其它剧种的艺术家们更是当仁不让,粉墨登场,淮剧名家马秀英、昆剧名家梁谷音、沪剧名家马莉莉、茅善玉、影视明星杨昆等都将反串越剧流派大联唱,祝贺越剧百岁。见证了越剧百年发展的老艺人——94岁的“小歌班”艺人张荣标老先生还亲临晚会现场为观众们献唱一段。
2006年7月1日,农历丙戌年六月初六日:百年越剧名家名曲演唱会(中)举办
为纪念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百年越剧名家名曲演唱会(中)”于红星剧院上演。这次演唱会是将越剧百年来所有的精华唱段集中。参加演出的有周宝奎、金采风、张小巧、金艳芳、方亚芬、赵志刚、单仰萍等。
2006年12月6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十六日,上午:杭州越剧二团建团56周年座谈会举行
杭州越剧二团(原桐庐越剧团)迎来傅全香、金采风,杭州越剧院国家一级编剧包朝赞,桐庐籍越剧演员单仰萍、谢群英和陈雪萍。在越剧百年华诞、杭越二团建团56周年之际,这些越剧界名人重回故土,与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有关领导及杭越二团演员们齐聚一堂,讨论关于如何建设、发展杭越二团的话题。
傅全香首先发话。她看了桐庐县纪念越剧百年专场晚会后,激动得一夜未眠。“因为我看见的都是一朵朵‘梅花’朵儿,真的非常高兴。”浙江是越剧的发源地,傅老师声称自己是浙江的女儿。她以自己从艺70多年的心得勉励桐庐的年轻越剧演员们,不要心浮气躁,下个百年要走奉献之路。只有真正热爱这门艺术,才能不求回报、不求名誉,献身这门艺术,也只有这样,越剧之花才能开得更美、更灿烂。金采风说:“青年就是未来,希望越剧界年轻的‘花儿’越开越鲜艳,越开越灿烂,越开越茂盛。但是要做到这三点,既要自身努力、干一行爱一行,还要坚定不移,同时也要有浇花人,这样花儿才能培育得好。我早年到桐庐越剧团时,剧团朴实的艺术风格、严谨的舞台作风、执着的探索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演越剧不但要有基础,还要扬长避短,发挥越剧的长处。”金老师特别指出:“越剧专场晚会让我们这些越剧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我很高兴看到桐庐有这么多后起之秀,希望领导们要多多重视培养青年,剧团要出名、出戏、出明星,明星越多,剧团声誉才会越高。”国家一级编剧包朝赞对纪念越剧百年专场晚会上青年演员们出色的表演感到非常振奋,他说:“桐庐是我的再生之地,虽然我不是桐庐人,但我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留给了桐庐。不管我身在何处,我始终觉得我的根在桐庐。金奖银奖不及观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观众口碑。一个戏的成功,不在于其中的演员得了什么奖,剧目本身得了什么奖,而在于观众喜不喜欢。让观众看了掉眼泪,且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启发,就是好戏,就会经久不衰。杭越二团是个非常有希望、有朝气的团队,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各方优势,今后应该多排一些群众欢迎的好戏,这样剧团才会越办越好。”
2006年12月17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廿七日:“越剧流芳香溢金陵——2006中国越剧名家名段南京演唱会
”举行
在越剧百年诞辰之际,恰逢南京市越剧团建团50周年。由南京市文化局和南京市文联等单位主办、南京市戏剧家协会和南京市越剧团承办的“越剧流芳香溢金陵——2006中国越剧名家名段南京演唱会”在南京电视台举行。演唱会由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主持。越剧“十姐妹”之一的傅全香、王文娟、金采风、毕春芳、周宝奎等曾经影响了越剧发展史的众多老艺术家逐一亮相,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越剧之路。而中青年越剧演员竺小招、钱惠丽、赵志刚、吴风花、陶琪等纷纷登台,为观众献上了《碧玉簪》、《西厢记》、《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真假女驸马》等剧目中的经典片段。澳大利亚悉尼越剧团团长秦梦等越剧名票也远道而来,献演了拿手节目。
2006年12月23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四日,下午:《名家名段任你点》举办2006年岁末大联欢
十几位京昆越沪淮的戏曲名家在上海豫园戏苑古戏台汇聚一堂,与观众举行了2006年岁末大联欢。这一由沪上戏曲电视品牌节目《名家名段任你点》主办的活动,同样吸引了各个剧种的众多戏迷,联欢现场笑声掌声不断。
由于《名家名段任你点》“戏曲名家与观众零距离”的一贯原则,联欢中许多节目都是名家与戏迷的同台演出。赵志刚、华雯和汪华忠等都与戏迷一起表演了各自的代表作,李军更是亲自操琴为复旦大学的一位研究生票友伴奏,而徐标新与一位4岁的小戏迷合作的《送花楼会》,更是博得全场叫好。除此之外,许多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也来到现场并表演了节目。评话表演艺术家吴君玉就用评话的形式盘点了今年沪上的剧坛大喜事,久未登台的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则演唱了《红楼梦》的选段。杨飞飞、筱文艳等老艺术家还登台为一些观众颁发了剧组特别设立的奖项。
2007年12月19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初十日,19时15分:徐标新2007年越剧专场第一场
本日逸夫舞台举办“越苑青春风、舞台嘉年华”上海越剧院10位优秀青年演员专场之徐标新越剧专场。特邀嘉宾:毕春芳、金采风、赵志刚、钱惠丽、许杰、陈飞。
演出剧目
《盘夫索夫·盘夫》(徐标新,王志萍(嘉宾))
《啼笑因缘·约会》(徐标新,方亚芬(嘉宾))
《彩楼记·评雪辨踪》(徐标新,樊婷婷)《真情无界》(徐标新,邓华蔚)
2008年5月23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十九日,13时30分:四川汶川地震“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举行
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主办,SMG综艺部、SMG广播文艺中心、上海兰生越剧发展基金、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协办,上海越剧院、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联合承办的“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在上海逸夫舞台举行,义演专场的票房全部收入和现场募集捐款送达灾区。此次义演,活跃在越剧舞台上的一批知名的中青年明星演员如章瑞虹、许杰、张承好、孙智君、王志萍、郑国凤、金静、韩婷婷、傅幸文参演;浙、闽在沪的越剧演员如王君安、赵海英等加盟登台;老一辈艺术家王文娟、金采风、毕春芳、周宝奎、孟莉英、范瑞娟、徐玉兰、尹小芳等获悉消息后也上台与大家一起表达老一辈艺术家们抗震救灾的情怀。在整台演出的最后,这些老艺术家和所有演员一起,共同进行配乐朗诵《坐标》。
演出在盛舒杨演唱的歌曲《祈祷》中开场,何赛飞演唱一段评弹开篇《蝶恋花》,赵志刚清唱《一封来自灾区前线的信》。
义演活动得到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大力支持,SMG文艺中心将义演作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星期广播音乐会”特别节目直播。
③ 毕春芳演员有几岁了
毕春芳,
毕派越剧小生流派创始人。
籍贯宁波,生于上海
④ 越剧艺术家毕春芳还健在吗
感觉是要帮毕老的专场演唱会,但方式不厚道。。。。好怪好偏
⑤ 毕春芳什么时候逝世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于2016年8月14日上午在徐汇中心医院去世,享年90岁。
⑥ 前妻回家彩梦饰演者李梅的更多信息在哪里找到
李梅,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共青团十四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青联委员,被文化部授予优秀专家称号,96年被评为陕西十大新闻人物,现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副团长。
李梅1980年考入本院演员训练班,学习戏曲表演,坐科7年,毕业后留院青年团任演员,主工正、小旦。多年来,先后在《杨七娘》、《鬼怨杀生》、《隔门贤》、《留下真情》、《蔡伦》、《迟开的玫瑰》中担任主演,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艺术形象。她谙熟秦腔、眉户、碗碗腔,人称"三门抱"。戏路宽绰,能文能武。既擅长演古装戏,又在现代戏的表演中具有突出才能。嗓音甜润,声情并茂,表演细腻,艺术感觉好,善于通过内心刻画人物。《西湖遗恨》的唱做、《杨七娘》的唱打,都颇显功力,尤其在《留下真情》一剧中塑造的现代妇女刘姐的形象,深得专家和观众的赞赏,一举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她参加过省内外以及全国性的许多重大艺术活动和赛事,如第一、二、三、四届中国戏剧节,亚洲传统戏剧国际研讨会的演出,香港后的首届戏剧艺术节,陕西省第一、二、三届艺术节,以及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春节戏曲晚会,为众人所瞩目。赴香港以及欧洲各国演出《鬼怨杀生》时,李梅扮演的李慧娘,以委婉动听的唱腔和吹火绝技,成功的塑造了身虽死、情未了的复仇女神的形象,名噪香江,享誉欧洲,被誉为"美丽的东方复仇女神"、"世界人民的飞天"。
李梅荣获过国家及省级十多项大奖,如90年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优秀奖,9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春兰杯"三等奖、全国梆子戏新剧目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陕西省"新百名秦腔演员优秀唱段"评选活动特等奖,中国戏剧"金三角"表演一等奖,陕西省第一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主演《迟开的玫瑰》荣获第九届文华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等。
对于她的艺术成就,《人民日报》、《中国戏剧》、《中国文化报》、《中国演员报》和上海《新民晚报》、香港《文汇报》以及欧洲的一些报刊都有评价,认为她既有影视演员的逼真,又有歌唱演员的声乐素质,更有戏曲演员的表演才能,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被誉为"秦腔一枝梅"。1997年被陕西省文化厅、省文联、省剧协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
活动年表
2001年1月2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九日:2001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序曲:《世纪第一春》(李东桥、李梅、田敏、冷明宇、吴亚玲、余顺、孙静、萧雅、阎学晶、董宝贵、李欣、李胜素)
2004年12月22日,农历甲申年十一月十一日,晚:第1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揭晓。李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户戏《迟开的玫瑰》,秦腔《西湖遗恨》中乔雪梅、李慧娘扮演者)获得戏曲主角奖。
2005年2月23日,农历乙酉年正月十五日,晚: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评选揭晓
西北数家主流媒体共同主办的“中国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评选活动”在西安新城剧场落下帷幕。本次“中国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评选活动”历时数月,在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十家主流媒体的组织下,数百秦腔爱好者及在职演员参加了评选,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32人参加了最后的复赛和决赛。当晚,最后剩下的16名选手(8名四大名旦选手和8名四小名旦选手)进行了最后的角逐。经过来自专家、媒体、观众等共同组成的评委团现场打分,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最终获得“四大名旦”称号,各获得5万元现金;李军梅、袁丫丫、刘颖、梁少琴获得“四小名旦”称号,各获得奖金2万元。
获得“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称号的演员日后不久巡演大西北。
2005年2月27日,农历乙酉年正月十九日,下午: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参加甘肃戏迷联谊会及“2005秦腔盛典”专题晚会
刚刚荣膺中国秦腔“四大名旦”称号的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及“四小名旦”称号的李君梅、袁丫丫、刘颖、梁少勤首次集中亮相金城兰州甘的肃省广电中心大厅,向观众们零距离展示她们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在下午举行的“好戏连台迎春纳福”新春戏曲演出活动现场,8名秦腔名旦展才献艺,参加了甘肃戏迷联谊会,并在随后举行的“2005秦腔盛典”专题晚会上一展才艺,共同演绎秦腔经典唱段,给广大观众及戏迷朋友们送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秦腔表演。
2005年3月16日,农历乙酉年二月初六日: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参加“演唱大西北”巡回演出活动
本年新评选出的秦腔四大名旦: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副团长李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艺术指导李娟、西安市五一剧团青衣演员齐爱云、银川市秦腔剧团团长柳萍以及秦腔四小名旦:毕业于陕西省艺术学校的青年团演员李军梅、天水市秦剧团演员袁丫丫、青海省西宁市秦剧团演员刘颖、兰州市秦剧团演员梁少琴参加西北五省(自治区)联办的“演唱大西北”巡回展演活动,于3月16日、3月17日在宁夏人民会堂举行专场演出。
2005年4月23日,农历乙酉年三月十五日:“大秦之声——‘秦腔四大名旦’晋京汇报演出”举行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文化厅等举办的“大秦之声——‘秦腔四大名旦’晋京汇报演出”在中国政协礼堂正式拉开帷幕。这也是秦腔1958年进京和13省巡演之后47年的又一次出征。
此次演出汇集了西北5省区的12家院团200多名演员,以及52人的管弦乐队。演出以“秦腔四大名旦”的表演为主体,为观众展现秦腔独有的风采。“秦腔四大名旦”是当年元宵节由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联合评选出的秦腔艺术领军人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李梅、李鹃,西安五一剧团的齐爱云,宁夏银川市秦剧团的柳萍,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四大名旦”称号。四人曾分别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5年8月25日,农历乙酉年七月廿一日,晚:第三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开幕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省文化厅、省文联、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在兰州开幕。
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开幕式在近水广场举行,李东桥、李梅、周桦、朱衡等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在开幕式上各展绝活。
本届秦腔艺术节参演剧目以秦腔为主,同时兼顾西北五省区的优秀地方戏曲剧种。
2006年5月6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初九日,下午:神农杯纪念越剧百年毕派专场第一场
神农杯纪念越剧百年毕派专场在谦祥益文苑开演。
举办这次专场是津门越坛推出的第一个流派专场。开演前,主持人简要地介绍了毕春芳的艺术人生和毕派特色。然后由天津市尖山百花越剧团、谦祥益青年越剧团、天津越友会、大港石化公司越剧团、马场街天马越剧团、河西文化馆越剧艺术研究会的越友们,分别演出毕派精彩折子戏《三笑·点秋香》、《玉蜻蜓·认子》、《血手印·法场祭夫》、《王老虎抢亲·寄闺》和清唱毕派经典唱段《卖油郎·叹五更》、《王老虎抢亲·寄闺》、《城隍庙》、《血手印·三杯酒》。
当演出折子戏《王老虎抢亲·寄闺》时,这次毕派专场的赞助人、宁波神农戏剧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惠春突然坐到台口,手举手机,把毕派演员李梅的演唱传给在上海的毕派创始人毕春芳。毕春芳在家里举着电话听后高兴地对张惠春说:“唱得很像,说白也好,乐队也好。”然后似乎有点疑惑地问:“她是天津人?”回答:“是天津人。”毕春芳赞叹说:“真不容易。”演出结束时,张惠春把这个情况向观众作了介绍,观众这才明白刚才她的举动,顿时爆发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喜出望外地互相庆贺,为天津越友的表现得到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的首肯而感到无比的欢乐。
演出结束后,谦祥益文苑向张惠春赠送了特为毕派专场订做的纪念品——景德镇瓷盘,瓷盘正中是毕春芳大幅彩色剧照,上方字样是:神农杯纪念越剧百年毕派专场;下方字样是:天津越友演出于谦祥益文苑。张惠春向谦祥益文苑赠送了毕春芳签名的大型画册《毕春芳舞台人生》。
2006年5月16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十九日,下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赴港演出第一场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应邀来港演出,共有四十名成员,包括李梅、李娟、任小蕾等共七位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四位。他们下午在大会堂剧院示范了各项绝技如飞剑入鞘、水袖、髯口、长绸、枪花及转手绢等。
2006年5月17日,农历丙戌年四月二十日,19时30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赴港演出第二场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应邀来港演出,共有四十名成员,包括李梅、李娟、任小蕾等共七位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四位。
演出剧目
眉户戏《五更鸟》
眉户戏《放饭》
秦腔《合钵》
秦腔《烙碗记》
碗碗腔《借水》
2006年5月18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廿一日,19时30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赴港演出第三场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应邀来港演出,共有四十名成员,包括李梅、李娟、任小蕾等共七位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四位。
演出剧目
眉户戏《订亲》
秦腔《鬼怨》
秦腔《杀庙》
秦腔《活捉三郎》
秦腔《断桥》
2006年8月29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初六日,晚:中央电视台2006陕西戏曲展播周直播秦腔传统折子戏专场
“中央电视台2006陕西戏曲展播周”的一场重头戏——秦腔传统折子戏专场于在西安人民剧院上演,本场演出由有“西北戏曲最高学府”之称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中青年秦腔表演佼佼者担纲主演,而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也对这场颇具专业水准的秦腔演出进行了现场直播。
“梅花奖”得主云集,李娟、李东桥、李小锋、李梅这四朵“梅花”,在任小蕾、王新仓、丁良生、穆小朋、张蓓等人的“烘云托月”下,依次绽放。剧情扣人心弦,观众掌声如潮,众“梅花”大秀秦腔传统绝技,令人拍案叫绝。
“月黑风冷星黯淡”,大漠关塞间,李娟饰演的杨七娘,身披靠旗,英姿飒爽,一杆杆花枪合围掷来之时,她或用靠旗灵巧挑回,或双脚跃起同时踢出,雉尾拂动,全场掌声雷动。而当她将城楼上所挂红灯射灭之后,双方短兵相接,一通好战。“狂风吹动了长江浪”,随着一声唱腔,李东桥登场,将那位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江东周郎演绎得是惟妙惟肖,他怒发冲冠,翎子缓缓竖起,把借荆州的“刘皇叔”逼得涕泪交流,言语间英气十足,一段道白念来更是气势轩昂。《烙碗计》里,“文武小生”李小锋扮演14岁的小定生,冰天雪地间,一句“小定生前院里泪如泉涌”便迎来了个碰头彩,一段“滚堂甩发”绝技,使人眼花缭乱。就在参加展播周之前,李小锋还四易其稿重排了《劈山救母》,自己“一赶三”,扮演小生、老生、武生,可谓是文武双全、昆乱不挡。压轴戏是李梅的一折《鬼怨·杀生》,使全场演出达到了高潮,所吐出的那一团团火焰,有幽怨,有愤怒,有希冀。
2006年8月30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初七日,晚:中央电视台2006陕西戏曲展播周第三天
“中央电视台2006陕西戏曲展播周”第三天,播出秦腔《游西湖》,由李梅、齐爱云、柳萍、任小蕾等主演。另外,今日下午播出的《杜甫》,曾经获得第三届秦腔节头奖的剧目,李东桥饰演杜甫。
2007年2月11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廿四日,15时:慰问在京陕西乡党大型戏曲专场演出举行
陕西省市20多位秦腔名家赴京,在首都民族文化宫举行慰问在京陕西乡党大型戏曲专场演出。
此次活动由陕西省政府驻京办主办,中国剧协和省秦腔艺术协会协办。为了让在京工作的陕西乡党感受到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让他们在新年到来之际听到渴盼已久的秦腔,20多位秦腔名家赶排了精彩节目。参加演出的有马友仙、李东桥、侯红琴、张涛、齐爱云、丁良生、张保卫、王新仓、李淑芳、刘随社、胡林焕、李梅、李娟、李小锋等,他们除清唱拿手唱段外,还演出折子戏《打柴劝弟》、《表花》、《虎口缘》、《藏舟》、《三滴血》等。
2007年2月21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四日:梅花映湖城·首届贺新春秦腔名家演出周举行
由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主办的“梅花映湖城·首届贺新春秦腔名家演出周”活动于2月21日至2月27日在宁夏人民会堂举办。
此次活动演出6台本戏,1台折子戏。特邀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国秦腔四大名旦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戏剧梅花奖得主谭建勋、李小锋、陕西省秦腔名家刘随社、胡林焕等,与市秦腔剧团演员联袂上演传统戏《周仁回府》、《金沙滩》、《六月雪》、《秦香莲》、《游西湖》,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折子戏《鬼怨》、《武松杀嫂》、《打神告庙》、《杀狗劝妻》等。
2007年2月27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十日,14时:梅花映湖城·首届贺新春秦腔名家演出周第七天,在宁夏人民会堂举行。
演出剧目《鬼怨》(李梅)
2007年4月9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廿二日:第13期“金城之春”秦腔演出周举行
第13期“金城之春”秦腔演出周举行,由兰州歌舞剧院主办。本日以清唱专场开场,李小锋、李娟、李梅、孙存蝶、任小蕾等参加演出。
2007年7月28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五日,晚:“2007和谐发展·军民共建新陕西”戏曲综合演唱会举行
为庆祝建军80周年,一台名为“2007和谐发展·军民共建新陕西”的戏曲综合演唱会在易俗大剧院举行。演唱会由陈爱美、张晓斌主持,马友仙、李东桥、李梅、李小锋、米东风、张新尚、刘随社等登台献艺,演出秦腔清唱《洪湖赤卫队》、《智取威虎山》等选段、眉户清唱《迟开的玫瑰》选段、独唱《我和我的祖国》、《当你需要的时候》,以及独角戏、喜剧小品等。
⑦ 茅善玉的主要作品
1985年,农历乙丑年: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
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此奖前身为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后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
戏曲演员获奖名单
茅威涛(浙江越剧撔“倩”演出团)
茅善玉(上海沪剧院)
洪雪飞(北京市北方昆曲剧院)
杨淑蕊(北京京剧院)
刘萍(中国评剧院)
迟小秋(辽宁省阜新市京剧团)
尚长荣(陕西省京剧团)
孙毓敏(北京京剧院)
张学津(北京京剧院)
侯少奎(北京市北方昆曲剧院)
2005年12月28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廿八日,19时15分:纪念袁滨忠先生逝世38周年“风雨送春”沪剧演唱会举办
纪念沪剧袁派创始人袁滨忠的“风雨送春”沪剧演唱会在上海逸夫舞台举办,自12月28日至12月30日,举办三场。
由于袁滨忠英年早逝,门下弟子人丁并不兴旺,但这次沪剧界“总动员”,沪剧界名家名角和优秀青年演员悉数登场,使得这台名为“风雨送春”的演唱会阵容可观,越剧演员赵志刚、方亚芬等也登台亮相。
演出剧目
《拔兰花·赠花》(程臻,黄爱忠)
《谁是母亲·贵人相助》(王珊妹,钱思剑,李建华)
《苗家儿女·小桥相会》(孙徐春,方亚芬)
《少奶奶的扇子·赞扇》(洪立勇)
《红色娘子军·分界岭》(金玉明)
《红珊瑚·岛遇》(张杏生)
《年青一代·读遗书》(徐伯涛)
《恩仇记·竹楼相会》(张爱华)
《桃李颂·党啊,我的母亲》(吴斌)
《父子恨·饮鸩》(赵志刚,汪华忠)
《红灯记》(茅善玉,马莉莉,钱思剑)
独唱:徐蓉,沈惠中,钱思剑
2006年1月20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一日,晚:“钱程似金”滑稽演唱会举行
1月20和1月21日晚,“钱程似金”滑稽演唱会于美琪大戏院举行。在钱程从艺25周年时,为了展示25年来的艺术成长过程,钱程特地选择了个人演唱会的形式,并邀请了何赛飞、茅善玉、张达发、李九松、嫩娘、黄静慧等名家加盟。
演唱会上,钱程与诸位名家分别合作表演独角戏、沪剧、锡剧、滑稽戏、淮剧、甬剧、越剧、说唱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唱段。此外,他还与妻子孙勤圆登台合作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演唱会的最后以歌舞小品《前程似锦》结束。
2006年1月29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19时:2006南北演艺名家迎春戏曲大反串晚会播出
2006南北演艺名家迎春戏曲大反串晚会在东视文艺频道播出。
节目有京剧演员马长礼的白派京韵大鼓以及他和李炳淑演唱的黄梅戏经典唱段“天仙配”,上海滑稽表演艺术家周柏春的评弹《小飞蛾自叹》,黄豆豆、吴昊、陈琳、李颖的京剧《四杰村》,南北话剧名家严翔与雷恪生的京剧联唱,倪琳、马晓晖、小荷的沪剧联唱,张达发、张咏梅、萧雅的淮剧联唱,蔡正仁、晓林的真人秀,计一彪、朱俭、朱桢分别用苏州话、上海话、东北话演绎的喜剧小品《拾玉镯》。参加越剧旦角流派联唱的,有唱王派的史依弘,唱吕派的沈籦丽,唱袁派的倪迎春等。唱傅派的方佩华;茅善玉演唱的周派《送凤冠》;还有反串四大名旦的京剧老生范永亮和李军,古稀高龄的评弹名家赵开生将荀派的经典形象红娘学得维妙维肖。李家耀、谭义存的评话《武松打店》,盛小云的唐明皇和张军的杨贵妃;秦建国、孙徐春、关栋天三人扮演的帕瓦洛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一曲《饮酒歌》,马秀英的沪剧《罗汉钱》,孙小梅的豫剧《花木兰》,余红仙的京剧《珠帘寨》,孙正阳的扬州《空城计》等。
2006年3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
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
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领军人物茅威涛、吴凤花、陈飞、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此外,晚会现场还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尚长荣、绍剧名家六龄童父子、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严顺开、音乐家何占豪、影视明星李玲玉等倾情参与,共襄盛举。上海本地其它剧种的艺术家们更是当仁不让,粉墨登场,淮剧名家马秀英、昆剧名家梁谷音、沪剧名家马莉莉、茅善玉、影视明星杨昆等都将反串越剧流派大联唱,祝贺越剧百岁。见证了越剧百年发展的老艺人——94岁的“小歌班”艺人张荣标老先生还亲临晚会现场为观众们献唱一段。
2006年4月8日,农历丙戌年三月十一日:茅善玉、马莉莉、万智卿提议紫竹调为上海城市标志曲
沪剧演员茅善玉、马莉莉和沪剧作曲家万智卿在“东方讲坛·经典沪剧音乐艺术系列赏析”讲座上一起提议,希望优美动听的“紫竹调”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曲。一位名叫潘妙根的花甲老人上台呼应,宣读了一份倡议书,许多听众当场签名,共同推荐。
茅善玉说,轻柔婉转的“紫竹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既有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又有海派文化的奔放而不失内敛、含蓄,不仅悦耳动听,并且歌唱性很强,民间流传广泛,上海的地方戏沪剧和滑稽也都将“紫竹调”作为基本调。
2006年6月10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十五日:六代沪剧演员录制首个文化遗产日庆祝晚会
为庆祝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六代沪剧名家在上海电视台高清演播室录制了一台“同唱一台戏”的庆祝晚会。此次演出是上海沪剧界的一次难得的盛会。沪剧老艺术家代表邵滨孙、杨飞飞、王盘声悉数到场。中青年演员茅善玉、马莉莉、陈瑜、孙徐春、陈苏萍、华雯等献上了诸多沪剧经典。昆曲表演艺术家计镇华、京剧演员张达发、越剧演员王志萍、淮剧演员梁伟平也客串了一把沪剧。与沪剧一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江南丝竹和锣鼓书的艺术家们也参加了现场展示。
2006年6月14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十九日: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发展座谈会举办
“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同时,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等近30位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将他们珍藏的个人音像资料捐赠给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该院《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的永久收藏。
中国艺术研究院公布的“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显示,中国戏曲剧种剧团发展面临四大困境:
国营剧团负担重,生存艰难。国营戏曲剧团大多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后,原先的政府财政全额拨款改为差额拨款,许多院团经费紧张,难以改善艺术生产和演职人员生活条件,创排新戏更是力不从心。于是,经营差的院团纷纷解散,能维持下去的也是困难重重。
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由于剧团经济状况拮据,在职人员基本工资都很难保证,常年下乡演出生活条件又十分艰苦,不少演职人员难安其业,很多人另谋出路。艺术学校的状况也不景气,国营院团的萧条和艺校的高额学费严重影响生源。
戏曲遗产有失传的危险。中国现存戏曲剧种267种,比新中国成立初减少上百种。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仅福建发掘的传统剧目就有15600多种,曲牌100多种。这些剧目和曲牌,只有少数整理、编印出来,相当一部分或存放于老艺人的箱子里被虫蛀,或存于老艺人的记忆中,或流散在外,因缺乏经费而无法征集、收购,进行妥善保护。
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获奖剧目得不到普及推广。许多投资几十万元人民币、上百万元的“梅花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剧目在大城市受到专家好评,但在基层演出市场却备受冷落。
2006年6月28日,农历丙戌年六月初三日:上海沪剧院首演《生死对话》
上海沪剧院创作的现代戏《生死对话》首演。作为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祝贺剧目,改编自20世纪50年代王愿坚小说《党费》的《生死对话》,并尝试在沪剧舞台上用影视剧的手法叙事抒情。
《生死对话》由赵化南改编,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出演女主角黄英,女儿妞妞由陈丹妮饰演。
2006年11月25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初五日:上海沪剧院首演《舞龙人》
现代沪剧《舞龙人》在逸夫舞台首演,该剧以三林镇一支舞龙队崛起的经历为题材,再现当地人为世博园区动迁顾全大局的精神。三林镇的舞龙队曾多次在国内重大舞龙赛中夺冠,沪剧《舞龙人》讲述了舞龙队借申博成功的东风再度崛起的故事。该剧由孙徐春、茅善玉主演。
2007年5月12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六日,19时15分:《春色2007——孙徐春沪剧金曲演唱会》举行
《春色2007——孙徐春沪剧金曲演唱会》月5月12日、5月13日在逸夫舞台举行。
节目单
一、《昨夜情》系列
“为你打开一扇窗”、“思柳”、“沿竹林”、“月光似水”、“读信”(孙徐春,倪幸佳)
二、《金曲经典》系列
《碧海青天夜夜心》“赠玉兔”(钱思剑,赵隽晴)
《小巷之花》“向往”(孙徐春)
《东京三丽》“闻义卖”(孙徐春)
《血染姐妹花》“海滩诀别”(孙徐春,吕贤丽)
《小镇之恋》(孙徐春)
《田园梦》(孙徐春,华雯)
《今日梦圆》“雨中情”(孙徐春,王丽君)
《石榴裙下》第四场(朱俭,吉燕萍)
三、《家》系列
“洞房”、“别梅”、“诀别”(孙徐春,茅善玉,程臻)
2007年5月14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八日,上午:上海沪剧院2007年集体拜师收徒仪式举行
上海沪剧院集体拜师收徒仪式在上海沪剧院排练厅举行。王丽君拜杨飞飞为师,吉燕萍、赵隽晴拜茅善玉为师,程臻拜马莉莉为师,朱俭拜孙徐春为师,徐蓉、王嫣拜陈瑜为师,滕一茗拜韩玉敏为师,吴争光拜汪华忠为师。王盘声、小筱月珍等出席。
2007年7月8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四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8日演出
逸夫舞台由上海沪剧院演出沪剧。
演出剧目
《瑞珏》(茅善玉,钱思剑,程臻,朱俭,王清,金玉明,吕贤丽,李建华,陈瑜,居峰,王惠钧,王立海,藤烨茗)
2007年7月9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五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9日演出
逸夫舞台由上海沪剧院演出沪剧。
演出剧目
《瑞珏》(茅善玉,钱思剑,程臻,朱俭,王清,金玉明,吕贤丽,李建华,陈瑜,居峰,王惠钧,王立海,藤烨茗)
2007年7月10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六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10日演出
逸夫舞台由上海沪剧院演出沪剧。
演出剧目
《瑞珏》(茅善玉,钱思剑,程臻,朱俭,王清,金玉明,吕贤丽,李建华,陈瑜,居峰,王惠钧,王立海,藤烨茗)
2007年7月11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七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11日演出
逸夫舞台由上海沪剧院演出沪剧。
演出剧目
《瑞珏》(茅善玉,钱思剑,程臻,朱俭,王清,金玉明,吕贤丽,李建华,陈瑜,居峰,王惠钧,王立海,藤烨茗)
2007年9月26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十六日,晚:上海青浦区外国友人中秋戏曲欣赏晚会举行
由上海青浦区对外经济委员会、青浦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青浦工业园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青浦区外国友人中秋戏曲欣赏晚会在上海大观园大观楼隆重举行。参加本次晚会的外国友人有部分驻沪领事、落户工业园区的欧美企业老总及其家人等50余人。
本次活动旨在结合中秋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场景——大观园,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京剧、昆剧、越剧、沪剧等文化瑰宝。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加深相互的友谊。
茅善玉、赵志刚、谷好好、唐元才等参加演出。
2007年12月28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十九日,19时15分:海上戏曲花似锦——上海六大戏曲院团迎新展演沪剧专场
海上戏曲花似锦——上海六大戏曲院团迎新展演在逸夫舞台举行,为沪剧专场,由上海沪剧院演出。
参演演员
杨飞飞携弟子王丽君
韩玉敏携弟子藤一明
陈瑜携弟子徐蓉
马莉莉携弟子程臻
茅善玉携弟子吉燕萍、赵隽晴
沈仁伟携弟子居峰
汪华忠携弟子吴争光
孙徐春携弟子朱俭
钱思剑
洪立勇
2008年6月2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廿九日,19时30分:“让我们和你在一起——上海沪剧界情系汶川大型义演”举行
由上海沪剧院、宝山沪剧团、长宁沪剧团、勤苑沪剧团等联袂推出的“让我们和你在一起——上海沪剧界情系汶川大型义演”于美琪大戏院举行。本次义演专场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上海市民政局,用于抗震救灾工作。
此次义演,上海沪剧界几乎全体出动,王盘声、杨飞飞、韩玉敏、陈瑜、马莉莉、茅善玉、陈萍、华雯、孙徐春、汪华忠、张杏声、徐伯涛、王明道、王明达、王珊妹、沈仁伟、陆敬业、沈惠中、刘银发、顾春荣、张爱华、黄爱忠、吴梅影、王勤、杨音、平雪瑛、倪幸佳、钱思剑、朱俭、程臻、赵隽晴、王丽芳等近50位沪剧老中青演员一起登台参加演出。
⑧ 茅威涛的活动年表
1985年,农历乙丑年:茅威涛第一次荣获梅花奖,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
1992年2月4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一日:199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199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晚会以“荟萃名家与精品,奉献艺术与美好”为宗旨的,具有主流的倾问,国家级的规格。其鲜明的主题、深遂的文化内涵、高雅的艺术品位对引导广大观众的欣赏走向、提高审美情趣和净化文艺舞台,起着其他任何晚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1993年4月18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七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举行4月18日至4月20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在她家乡浙江新昌举行3天,除进行艺术研讨外,还有大型演出。尹桂芳率领上海、浙江、福建的弟子尹小芳、尹瑞芳、茅威涛、赵志刚、张学芬、王君安、张丽君等演出尹派名剧。上海的中年演员张国华、朱祝芬,也参加表演尹派代表作《屈原》选场。
1994年,农历甲戌年: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茅威涛第二次荣获梅花奖,创戏曲界二度梅先例。
1994年4月18日,农历甲戌年二月廿八日参加“东方弘韵——94越剧精英大会演”。
1995年1月31日,农历乙亥年正月初一日:1995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演唱《陆游与唐琬》选段“浪迹天涯”。
2003年9月5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初九日:第一届中日戏剧友谊奖揭晓由中日两国戏剧家组成、中国戏剧家担任评委的第一届中日戏剧友谊奖在北京揭晓。该奖每年授予中国的一位越剧演员和一位小剧场戏剧主创人员(编、导、演、舞美),评选范围为上一年度演出的新创剧目,获奖者年龄不超过45岁。本届获奖越剧演员为茅威涛。
2003年11月11日,农历癸未年十月十八日: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茅威涛荣获戏曲类演员奖。
2005年10月31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廿九日: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举办第一场“中华之声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茅威涛演唱《陆游与唐琬》选段“浪迹天涯”。
2006年2月3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六日,晚:2006百花迎春戏曲晚会举办全国八大流行剧种的近二十位当红名角在北京北展剧场演出“2006百花迎春戏曲晚会”。茅威涛演唱《陆游与唐琬》选段“浪迹天涯”。
2006年3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
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领军人物茅威涛、吴凤花、陈飞、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2006年7月,农历丙戌年:杭州市西湖区率先在全社会开展了“十大普法使者”和“普法形象大使”评选活动,经媒体公示,公众评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女士当选为西湖区“普法形象大使”,这一评选活动在全国司法领域是第一次。
茅威涛当选为西湖区普法形象大使后感慨地说:“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为艺术献身是我毕生追求,而把法制融入到艺术中,使法制文化成为大众文化,让大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法的启迪和感悟,是我对社会和越剧爱好者最好的回报。”
2006年8月15日,农历丙戌年七月廿二日:百年越剧万里行活动启动21位越剧“梅花奖”得主在杭州上演传统优秀越剧选段,从而启动“百年越剧万里行”活动。
2006年9月15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三日:百年越剧万里行在上海举行“百年越剧万里行——当代中国越剧名家名段演唱会”于9月15日、9月16日在美琪大戏院举行。
2006年10月2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十一日,晚: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首演新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经历7年漫长编排,由郭晓男导演、茅威涛主演、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新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杭州进行了全国首轮公演。
2006年12月27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八日,晚:胡梦桥、顾达昌作品名家演唱会举行“浙派越剧盛典之一——胡梦桥、顾达昌作品名家演唱会”在杭州剧院演出。
2007年1月14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廿六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2007年赴广州演出第一场茅威涛带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广州演出,演出新版《梁山泊与祝英台》。
2007年1月15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廿七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2007年赴广州演出第二场
2007年1月17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廿九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2007年赴广州演出第三场茅威涛带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广州演出,演出《春琴传》
2007年1月24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初六日:桂子飘香——纪念人民艺术家尹桂芳系列演出活动举行为纪念人民艺术家、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先生对越剧事业的卓越贡献,《桂子飘香——纪念人民艺术家尹桂芳系列演出活动》于1月24日至1月31日在上海、浙江等地隆重举行。
由上海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福建芳华越剧团、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办,浙江绍兴市演出公司承办、上海鸿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统筹的《桂子飘香——纪念人民艺术家尹桂芳系列演出活动》,整个演出活动包括《玉蜻蜓》、《赵氏孤儿》、《盘妻索妻》、《陆游与唐婉》等四台大戏的演出,这四部尹派之作一齐亮相乃前所未有。此次演出还包括主题晚会《尹桂芳流派演唱会》以及新生代演员演出的《尹派新生代精品折子戏专场》等一系列演出活动。
2007年9月20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十日:第三届中国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举行
李世济、李鸣岩、李维康、耿其昌、李经文、杨乃彭、薛亚萍、崔连润、刘玉玲、虎美玲、张建国、吴亚玲、李文、蒋建国、茅威涛、章益清、蔡浙飞等参加演出。
2007年10月13日,农历丁亥年九月初三日:“梅花朵朵向太阳”主题演唱会
尚长荣、裴艳玲、叶少兰、刘长瑜、李维康、白淑贤、茅威涛、于魁智、李胜素、袁慧琴、王蓉蓉、黄孝慈、迟小秋、杨凤一、陈晓红、吕继宏、吴凤花等来自京剧、昆曲、越剧、龙江剧等不同剧种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同台亮相。
2007年12月3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廿四日,晚: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揭晓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苏州举行颁奖典礼。茅威涛第三次荣获梅花奖。
2007年12月27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十八日:杭州剧院2007年12月27日演出
本晚杭州剧院举行尹小芳艺术专场演出。茅威涛演出剧目:
《何文秀·私访》、《西厢记·传笺》、《浪子成龙·雪地》、《沙漠王子·算命》(尹小芳,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
2008年1月7日至1月8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廿九日,参加武汉剧院举行“越剧名家演唱会”的演出。
2008年05月15日,四川汶川地震后,郭晓男、茅威涛夫妇捐款10万。并倡导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义演。
2009年08月28日,“两岸心手相连 88水灾义演”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赴台赈灾义演。
2009年10月12日至14日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新版《梁祝》,茅威涛携新生代演员章益清联袂主演。
2010年1月10日,茅威涛与章益清〈梁祝〉,演出地点:香港新光剧院。演出结束后茅威涛因心脏不适入院治疗。
2010年4月24日继香港病后第一场演出,茅威涛与章益清〈梁祝〉,演出地点:上海大剧院。
2010年5月19日至20日,小百花受邀参加德国威斯巴登国际五月艺术节,德国威斯巴登市黑森剧院,演出新版《梁祝》,茅威涛携新生代演员章益清联袂主演。随后的酒会中小百花全体演员又以祺袍亮相展示出女子越剧的独特魅力!
2010年6月8日,越剧展演闭幕式,茅威涛参加由绍兴市演出有限公司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主办的越剧明星版《五女拜寿》的演出。(演出地点:绍兴大剧院。合作演员:芳华李敏)
2010年6月18日,“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开幕式”茅威涛与章益清演出《梁祝/十八相送》。
随后茅威涛参观浙江馆并接受曹景行的专访节目。
2010年8月8日,在“杭州西湖会”茅迷为茅茅举办生日宴会,此时茅威涛艺术欣赏协会正式成立(全球茅迷协会)。
2010年9月18日,茅威涛与章益清《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出地点:瑞士日内瓦BFM剧场。
2010年9月30日,南京紫金大戏院,茅威涛与章益清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
2012年4月3日,为庆祝中韩建交20周年,中韩友好交流年开幕式演出将在韩国首尔龙剧场拉开大幕。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评弹团、韩国首尔剧团三个剧种艺术家,将共同演绎韩国古典文学名著《春香传》。剧中男女主角李梦龙、陈春香分别由茅威、陈辉玲扮演。
2012年4月30日-5月1日,《西厢记》原生代封箱巡演首站北京,茅威涛、颜恝、陈辉玲、董柯娣等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此次演出是13年后,茅威涛携原班人马再现经典之作。
2012年5月5日-5月6日,《西厢记》原生代封箱巡演第二站杭州,茅威涛、颜恝、陈辉玲、董柯娣等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演出。
2014年1月10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中,茅威涛老师畅谈自己的越剧情怀。
⑨ 毕春芳的介绍
毕春芳,毕派越剧小生流派创始人。籍贯宁波,生于上海,12岁入鸿兴舞台学戏,1927年7月14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1948年参加袁雪芬领衔的雪声剧团,后转入范瑞娟、傅全香领衔东山越艺社。1950年与戚雅仙搭档共组合作越剧团,二人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她在唱腔和表演上向范瑞娟学习,后又吸收了尹桂芳的某些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唱腔形成独自的风格,被公认为“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