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在造謠養老金的缺口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解決養老金短缺的問題,對於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來說,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正在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開始面臨養老金短缺的問題了。中國社會與勞動保障部透露,目前中國養老金缺口總計達到了2.5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社會統籌金,也就是由國家和企業每年按一定比例拿出一部分錢,來支付養老金;另一部分是個人賬戶,參加養老保險的人開設一個個人銀行戶頭,每月交納一定的保費存入個人帳戶,到退休後再支取。據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的數字,從1997年開始中國養老金出現缺口,到2004年,這一缺口並沒有被堵上,還在繼續擴大,這就意味著可能將來有些老人會面臨養老金領取減少的困境。如何能讓老年人足額領取到養老金安度晚年養老金因何短缺? 中國的養老金制度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初,中國政府制定了統一的養老待遇,養老金由國家承擔,並由國家統一以退休金的形式發放。但其保障對象是城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職工,其他人沒有納入養老金範圍。 上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經濟體制發生了變化,國家統一包辦並承擔的養老金體系被打破。1991年中國開始要求所有職工個人都要為養老金繳費,不管是國有單位還是私營企業。養老金由國家出一部分,企業出一部分,職工出一部分,交納的具體數額根據各地經濟狀況決定。養老金的發放實行現收現付制,即用當前收取的養老保險繳納金支付已經退休人員的養老金。 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各地交納的養老金標准也不一樣。1997年,中國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和規范了企業和個人的繳費比例。企業繳費比例一般不超過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工資的8%,但個人賬戶一律按個人工資的11%記錄,差額的3%由國家承擔。 個人領取的基本養老保險金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基礎養老金,數額是當地平均工資的20%,從企業交納的費用和國家承擔的費用中支付,凡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都可以享受這項待遇;另一部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每月領取的金額按退休時個人賬戶上資金的總額除以120計算。 復旦大學經濟學系主任袁志剛認為,這一變革對中國養老保險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最大的成功就是在中國全面建立了養老保險體系,所有的人都可以參加養老保險,而不再局限於城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職工。可以說,從1997年以來的近8年中,中國養老保險發展很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數字顯示,中國養老保險參加人數,從1997年前的不到5000萬,發展到了目前的近2億人。而且這一變革減輕了過去國家財政背負的巨額養老金支付的負擔,養老保險實現了由國家包辦向社會化和市場化的轉變。 目前,國家要求養老金的發放要從現收現付制向個人部分積累制過渡,也就是說,現在收繳的養老金不能全發放出去,個人交納的錢必須在個人帳戶中留存並積累下來。 復旦大學經濟學系主任袁志剛介紹,由於中國政府以前並沒有相應的養老保險資金的積累,在由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過渡過程中,養老保險資金的籌集與支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目前省級養老保險金缺口約占省級全部財政收入的2.5%-3%。而在這次養老保險的變革中,中央政府又沒有把存在的養老金缺口由誰負責處理明確化,更沒有設定一個解決方案,甚至沒有估算出它的規模,於是在具體施行中,中國所有的省份在支付養老金的時候,都還和以前一樣實行現收現付,把個人賬戶中的繳費,用來支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以彌補目前養老保險金的資金缺口,這就造成了個人賬戶的普遍空賬。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一位官員透露,現在每年籌集的三千多億元的養老保險基金,只能保證現有的近4100萬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發放,養老保險金部分積累很困難,因此養老金短缺的問題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消除的。 老齡人口增加考驗養老制度 與養老金短缺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老年人口在不斷增加。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基金監管司司長陳良介紹,目前中國平均壽命男性是69.8歲,女性是73.3歲,比1950年增長19.4歲。2005年,中國60歲(領取養老金的起點年齡)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45億,占總人口的11%,而且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長。 \\「這給我們的養老制度提出了挑戰。」 陳良說。 陳良介紹,到2030年,中國養老金市場資金應該在15萬億人民幣左右。面對現在每年1000億人民幣的缺口,如果養老金籌資問題不解決,不僅會威脅到中央財政的可持續性,更嚴重的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除了養老金短缺外,養老覆蓋面低下也對將來的中國社會提出考驗。清華大學的楊燕綏教授介紹,雖然參加養老保險的人與8年前相比增加了很多,但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只佔勞動人口總數的25%。目前,參加養老保險最多的還是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等,私營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並沒有像國有企業職工那樣普及。由於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企業就要交納一定的費用,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成本」,因此有些私營企業甚至抵制加入養老金體系。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基本上還沒建立起養老保險體系,覆蓋面還不到7%。這與將來中國老年人口的比例很不協調。由於社會價值的變化,以及計劃生育的影響,未來一對夫妻可能要照顧4位老人,養老保險覆蓋面如果不能提高,將會影響到未來中國家庭的生活質量。 勞動保障部:政府解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鄭斯林稱,中國目前出現的養老金缺口將由政府補齊。 \\「國家已成立一個養老基金,由專門的部門來負責。國家拿出錢來作為戰略儲備,以備將來到老齡化人口高峰的時候,如果資金不能平衡,就拿這部分錢作為戰略補充。」鄭斯林說。 鄭斯林介紹,通過政府撥款支持,2004年中國所有的離退休職工按時、足額地領到了養老金,並沒有因為養老金短缺而拖欠。目前在保證現在養老金正常發放的同時,要努力做到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有錢,這樣才能保證現在的年輕人在老了以後能領到養老金。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基金監管司司長陳良介紹,保證養老金個人賬戶有錢,東北三省已經進行了3年多的試點,效果很好。如遼寧,目前的養老金個人賬戶接近50億元。 \\「通過制度轉換,把過去當期花掉的錢積累起來,變成長期積累資金,這對應對人口老齡化有直接益處。」陳良說,\\「今後我國將在總結東北三省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在全國做到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有錢,把完全的現收現付的模式調整改造為部分積累的模式。」 陳良表示,養老金個人賬戶有錢後,為了確保其保值增值,中國政府將制定穩健的投資策略。
Ⅱ 我已在社保處辦了退休申請,單位短缺的一塊以後補,退休工資會受影響嗎
社保退休計算是要交費總額的,還要有交費年限,工齡,還有你居住地區上一內年的社會平均工資容按百分比計算,得出你的退休每月應領取的養老金,如果說單位部分沒交齊社保允許行,不會影響你的退休工資,如果不允許這個數字出不來,就無法計算你的退休工資。
Ⅲ 在老齡化的社會如何解決養老金短缺問題 求解答啊~~· 急用~~~ 財政課上要演講滴~~~~
這個問題不是單純靠錢來解決的。
舉個例子,現在發達國家的人靠先期發展積累了很多資本。對於後發展國家來說,發達國家的資本(不管是黃金還是美元或是其他虛擬貨幣)是發展進程中所必需的。其實發達國家的資本體現的是之前的技術進步所產生的剩餘價值,之所以他能夠在目前階段當物化勞動作為支付手段,就在於他可以體現物質的價值。
比如說發達國家可以生產各種不發達國家生產不了的各種消費品,不發達國家可以生產糧食,煤炭等等貨物,生產不了高級的電子產品、高精尖的武器等等。而發達國家也可以生產糧食、煤炭等,還可以生產不發達國家急需的高科技產品。
僅這一點,發達國家就佔了很大的便宜。好比說,發達國家可以買落後國家的貨物,條件是必須便宜,而不發達國家要想擁有高科技產品只能向發達國家購買,不管你價格多麼離譜。這樣一來,在國與國的交換中發達國家大大的佔便宜,就有了多得多的錢。
有了這些錢,發達國家可以從落後國家低於正常價格購買低端產品,而落後國家則不能,他需要廉價出賣勞動力高價購買各種自己生產不出的產品。不管你有多少錢,最後的結果都只能是這樣。越是落後國家,他的養老問題越不好解決,無論你之前存了多少錢。
不說國際上,只把眼光放在國內,是同樣的道理。如果貧富不均,富人的養老問題就是靠多留養老備用金即可,窮人就無論如何都解決不了。而如果貧富均等,所有的老人都要求過有尊嚴的晚年,就是說,假如我的父母我想請人幫助照顧,其他人的老人也需要請人幫助照顧,那麼究竟是多少錢能使你放棄照顧自己的父母,而去照顧別人的父母呢?或者說如果大家都是互相花錢請別人照顧父母,自己去照顧別人的父母。大家的精力都用來照顧老人,我們的社會如何發展呢?
我的經驗:一個金牌護工照顧不了一個身患重病的老人,要想患病老人有尊嚴的度過晚年,除了醫護條件以外,僅護工就需配備雙班輪換的,而且老人生病以後他的惡劣心情會直接影響照顧她的人,這中間的尊嚴問題是環環相扣的。
我的意思是:假如只是少數人享受晚年的尊嚴,個人攢夠了銀子,至少有一名孝順的子女足以。若要全民得到有尊嚴的晚年,需要我國足夠強大,科學進步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如要世界大同,全人類都享受幸福晚年,一定要科技足夠的進步,物質足夠的豐富,技術手段足夠的高明,才能有真正的有尊嚴的晚年。這僅僅靠錢是無論如何也解決不了的。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