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區的生存認證有一定差異,認證辦法和認證時間、地點可以電話咨詢社保內服務電話:12333。
一容、認證對象:凡已辦理領取基本養老金手續的參保企業離退休及個體退休人員均屬於認證對象。
二、認證時間:每年一次:5月1日至6月30日(法定節假日除外),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3:00-5:30。(有的省市規定在認證者生日當月,可順延2月)
❷ 河南社保養老金認證
國家規定退休人員每年到當地的社保局進行一次生存認證,即證明領取養老金的老回年居民還健在、符合繼續領取答養老金的條件。國家規定凡是在社保領取養老金的企、事業退休人員及生活補助人員每年都要到當地的社保局進行至少一次的生存認證;其目的在於堵住養老金流失的"黑洞",避免冒領養老金行為的發生。
認證實行常年認證,每12個月辦理一次認證,超期未認證暫停發放待遇,補認證後的次月25日左右恢復並補發待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❸ 養老金發放每年要認證到哪認證
現在居住地社區均已開辦了刷臉認證的網上認證辦法,可以到社區咨詢相關政策。供參考。
❹ 20丨6年鄭州市離退休人員養老金資格認證地方a 〈
各地區的生存認證的辦法和時間有一定差異,可以電話咨詢社保服務電話:專12333。
一、認證對屬象:凡已辦理領取基本養老金手續的參保企業離退休及個體退休人員均屬於認證對象。
二、認證時間:每年一次:5月1日至6月30日(法定節假日除外),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3:00-5:30。
(有的省市規定退休者生日當月進行認證,可順延2月。)
對於未按期反饋認證結果人員,社保經辦機構將在逾期兩個月後暫停支付其社保待遇。
❺ 鄭州市中牟縣異地養老保險認證在哪裡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退休人員生存認證是否有手機回認證可以咨答詢社保熱線12333.
按月領取養老金的退休人員,每年都需要到鎮街進行領取社保待遇資格認證。異地認證需要到參保退休地的社保機構進行登記,領取表格或者在網上下載異地認證表格,再到居住地的社保機構認證,最後返回參保退休地的社保機構。具體的操作流程可以咨詢12333社保服務熱線。
目前已經開通異地認證的有北京、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重慶、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雲南、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全部地區和河北石家莊、秦皇島、廊坊,貴州貴陽,甘肅定西、臨夏,寧夏銀川等21個省區市。
跨省異地居住在上述省區市的退休人員,需要先到原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申請開通異地認證功能,待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將退休人員有關信息上傳到全國異地資格協助認證信息系統後,退休人員就可以憑有效身份證明到居住地就近的社保經辦機構進行認證了。
人社局提醒異地居住退休人員,跨省異地居住退休人員資格認證時間全國統一為每年的4-6月,與各省市自己規定的資格認證時間有差異。此外,如果本人的居住地址、通訊方式變化要及時通知社保經辦機構更改。
❻ 怎麼進入養老金身份認證
1、進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門戶網」拖到最下面「在線經辦」找到「養老金身份認證」點擊進入。
❼ 鄭州退休職工需要養老金認證嗎
退休職工到了
退休年齡就可以
安照國家規定辦理
退休手續了
❽ 養老金身份認證怎樣進行操作
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根據個人情況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認證,主要包括以下5種認證途徑:
1、社保經辦機構認證
退休人員可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前往就近的社保經辦機構、街道社區服務點、社保自助一體機辦理認證。
2、社保官網認證
登錄參保地的人資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方網站,進入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系統,按照要求注冊並登錄,依據上面的提示進行操作即可(退休人員需要另外准備攝像頭進行人像識別)。
3、手機認證
手機下載當地官方社保APP,綁定自己的身份證和手機號,進入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板塊,按照上面的提示進行操作即可。
4、預約認證服務
對於特殊退休人員(身殘、高齡、孤寡、患病)可由他人幫忙申請並與社區協商,預約社保工作人員上門進行認證。
5、出境或外地居住退休人員認證
對於在外地居住的退休人員,可攜帶有效證件到當地街道(鄉鎮)或以上級別的社保機構,由當地社保部門協助認證蓋章,寄回參保地的社保經辦機構即可。若參保人在境外可在大使館的幫助下進行確認。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❾ 老人辦養老保險認證為何被要求舉報紙拍照
2008年,鄭州市啟動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樣一項惠民的好政策,卻讓一些老人有了煩惱。
觀點藉助志願者力量,把認證變「溫情」
采訪中,有老人家屬提到:舉報紙拍照,會對老人心理上造成創傷。對此,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鄧波認為,生活中遇到較為嚴重的傷害事件,才會造成心理創傷,「舉報紙拍照這件事兒,不同的老人感受和反應不同,一般而言,是不會對老人構成心理創傷的」。
不過,鄧波仍建議,社區如果想把好事做得更好,應該從不同角度著手把工作做得更到位,比如可以多傾聽老人的心聲和訴求,並根據老人的合理化建議把工作做得更人性化,「另一方面,老人及其家人也需要多理解政府政策的善意,心存感恩和珍惜,並對因人手不夠等原因,給老人造成的不便多一些包容」。
「政策值得肯定,需待商榷的是,其落實方式及賦予的意義。」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靳育輝認為,對於上了年紀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人,表面上看是無法接受「拍照證明」的方式,但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喚醒了老人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到了一定年紀,有些老人不喜歡拍照,每拍一張他們都會覺得這是留在世間的最後一張照片。」
靳育輝說,若社區人手不夠,不妨藉助社區志願者的力量,如專業的社工、心理工作者等,由他們組成志願者團隊,在集中的時間內幫助社區工作人員入戶開展工作,確認完善資料。同時,還可以把認證工作做得更溫情,比如社區可以策劃一個「讓愛回家」的主題活動,在每年認證期間,以這樣一個理由讓全家團聚並拍張全家福,「在溫情的相處中,也達到了認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