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金或將按工齡調整

養老金或將按工齡調整

發布時間:2023-02-19 00:47:37

『壹』 上海2023年養老金增加

養老金上調新政策2023
從2005年以來,我國職工養老金已經連續上漲了18年,不少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已經上漲到比較可觀的水平。不過,回顧18年來的漲幅,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一開始養老金上漲時,漲幅高達10%,而最近幾年,漲幅卻逐年下調,從2018年-2020年的5%,下降到2021年的4.5%,今年再次下降到4%,因此,不少退休人員擔心,明年養老金是否還能繼續上漲?如果上調,養老金高的退休人員將多漲錢,是真的嗎?下面,我們依次來看。
第一,2023年養老金還能上漲嗎?
首先,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2023年職工養老金大概率會繼續上漲,實現19年連漲。主要有三個信號已經釋放。
一是我國《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二是養老基金收支有保障。近日,人社部回應了大家最關切的養老基金收支問題,表示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具備堅實的物質基礎,2021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基金收入4.4萬億元,基金支出4.1萬億元,當期收支總體平衡,略有結余,今年以來,基金仍保持平穩運行態勢。同時,當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5.1萬億元,有較強的保障能力。按照養老金調整盡力而為,量入為出的原則,養老金大概率會繼續上漲。
三是經濟發展、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和物價上漲等表現情況比較樂觀,都處於增長狀態。所以種種跡象表明,2023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大概率還會繼續調整。
第二,養老金高的人將多漲錢,是真的嗎?
這里明確告訴大家,不是真的,養老金高的人不一定多漲錢!養老金調整的多少是因人而異的。主要是因為養老金上漲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不是簡單以基礎養老金乘上漲幅,大多數人所想像的養老金高的人多漲錢,主要是因為他們誤以為養老金調整的計算方式是這樣的:若總體漲幅為4%,養老金3000元的上漲3000×4=120元,養老金6000元的上漲6000×4%=240元,若這樣計算,養老金高的確實能夠多漲,調整差距將越來越大。但是,這種計算方式是錯誤的。
養老金調整一般採取三種方式,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定額調整是給同一地區的退休人員上漲相同錢數;掛鉤調整分別掛鉤基礎養老金和繳費年限,體現「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的激勵原則;傾斜調整是向高齡老人、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企業退休軍轉幹部等群體傾斜照顧,額外多漲一筆養老金。因此,退休人員能漲多少養老金,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退休人員所在地區、繳費年限、基礎養老金、年齡等。比如李爺爺上漲了190元,那麼可能是由所在地區的定額調整50元,掛鉤繳費年限調整50元,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40元,高齡傾斜調整40元,艱苦邊遠地區傾斜調整10元構成的。
按照政策的延續性,2023年養老金調整時,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三步走的方式仍然會保持不變。假設某地2023年養老金調整方案如下:定額調整40元;掛鉤繳費年限調整,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基本養老金1元;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比例1%;高齡傾斜70-80周歲的增加40元,80周歲以上(含80周歲)的增加80元。
養老金高的退休人員不一定多漲錢,主要分以下兩種情況,我們具體來看看,並舉例驗證。
第一種:養老金高的退休人員多漲錢的情況。
假設老李基礎養老金6280元,繳費年限40年,年齡65歲,上漲的養老金為:定額調整40元,掛鉤繳費年限調整40元,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62.8元,總的上漲了142.8元。
假設老張基礎養老金2800元,繳費年限25年,年齡67歲,上漲的養老金為:定額調整40元,掛鉤繳費年限調整25元,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28元,總的上漲了93元。
可以看出,養老金高的老李由於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和掛鉤繳費年限均佔有優勢,加上兩人年齡均未達到高齡傾斜條件,所以養老金高的老李比養老金低的老張多漲了49.8元。
第二種:養老金高的退休人員少漲錢的情況。
假設老李基礎養老金6280元,繳費年限40年,年齡65歲,上漲的養老金為:定額調整40元,掛鉤繳費年限調整40元,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62.8元,總的上漲了142.8元。
假設張爺爺基礎養老金2800元,繳費年限25年,年齡80歲,上漲的養老金為:定額調整40元,掛鉤繳費年限調整25元,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28元,高齡傾斜調整80元,總的上漲了173元。
可以看出,養老金高的老李由於年齡未滿高齡傾斜調整年齡門檻,所以總的比高齡老人張爺爺少漲了30.2元。
綜上所述,2023年養老金大概率會繼續上漲,養老金高的人多漲錢,不是真的,主要是因為養老金調整不僅僅和基礎養老金有關,還受到退休人員所在地區、繳費年限、年齡等因素影響。
2023年養老金怎麼調
馬上即將迎來2023年,養老保險會有四項待遇會提高。參加養老保險,實際上就參加了整個社會的保障,只要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養老保險的待遇也會一起提高。這一次能夠提高的四項待遇,主要是2023年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養老金計發基數的提高、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待遇。
一,2023年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
按照社會保險法,第18條明確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會根據職工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從2005年到2022年,我們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經歷了18年連續調整,相信今年也不會例外。2023年養老金調整受益的老人,主要是2022年12月31日前辦理退休手續並領取養老金待遇的老人。
1~3季度,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增長了5.1%,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了2.0%。剛剛過去的10月份,我們的廣義貨幣(M2)增長了11.8%。
從以上客觀因素來講,2023年養老金會繼續增長的。
不過,2015年以來,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調整總體水平是呈下降趨勢的。養老金調整幅度由2015年的10%下降至2022年的4%,近三年來的調整幅度分別是5%、4.5%和4%。根據物價和工資增長情況,預計2023年的養老金總體調整幅度會在3%~4%之間。
二,2023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
養老金計發基數,最終的目標是要過渡到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3季度我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為15678元,佔全部可支配收入的56.7%,同比增長了5.1%。預計明年全國各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會在4%~8%的速度增長。
不過,相應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計發基數要綜合考慮到養老金的增長速度和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2021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長9.7%,城鎮私營單位工資增長8.9%。但是我們的養老金計發基數,2022年的平均增長速度只有4%~6%,不過上海達到了10.2%。
總體來說,明年各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增長速度預計會在3%~6%左右。
養老金計發基數提高受益的老人,是2023年1月1日以後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養老金待遇的退休人員,正好跟養老金調整的受益人員實現無縫銜接。
三,喪葬補助金。
從2021年9月份開始,人社部公布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暫行辦法》正式實施,在全國統一了有關的遺屬待遇標准。
有關喪葬補助金標准,是按照參保人員死亡時本省上年度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倍計算。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字,2022年1~3季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482元,同比增長4.3%。按照這一趨勢,明年的有關待遇情況肯定會繼續增長。受益的人群實際上是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去世人員的遺屬,這項待遇能夠用於減輕他們安葬老人時的家庭負擔。
第四,撫恤金待遇。
撫恤金待遇也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暫行辦法》規定的,同樣也是跟去世上年度所在省份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掛鉤,會跟喪葬補助金同比例增長。
這一部分待遇主要是幫助參保人的遺屬,盡快適應參保人去世後的生活。退休職工能夠領取到的最高待遇是9~24個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方能達到十五六萬元呢。
法律依據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暫行辦法》
第一條為保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及其遺屬的合法權益,依據社會保險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包括在職人員和退休人員,以下簡稱參保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合稱遺屬待遇)。
第三條遺屬待遇為一次性待遇,所需資金從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中列支。
第四條喪葬補助金的標准,按照參保人員死亡時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本省)上一年度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計算。
第五條撫恤金標准按以下辦法確定:
(一)在職人員(含靈活就業等以個人身份參保人員),以死亡時本省上一年度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基數,根據本人的繳費年限(包括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確定發放月數。
繳費年限不滿5年的,發放月數為3個月;
繳費年限滿5年不滿10年的,發放月數為6個月;
繳費年限滿10年不超過15年(含15年)的,發放月數為9個月;
繳費年限15年以上的,每多繳費1年,發放月數增加1個月。繳費年限30年以上的,按照30年計算,發放月數最高為24個月。
(二)退休人員(含退職人員),以死亡時本省上一年度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基數,根據本人在職時的繳費年限確定最高發放月數(計算方法與在職人員相同),每領取1年基本養老金減少1個月,發放月數最低為9個月。
本條所述繳費年限和領取基本養老金時間計算到月。
第六條參保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累計繳費年限不足5年的,其遺屬待遇標准不得超過其個人繳費之和(靈活就業等以個人身份參保人員以記入個人賬戶部分計算)。
第七條在職參保人員死亡的遺屬待遇領取地為其最後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含臨時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賬戶所在地),由最後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核定參保人員繳費年限等相關信息,並支付遺屬待遇。退休人員死亡的遺屬待遇領取地為其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領取地。
第八條參保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同時符合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條件的,由其遺屬選擇其中一種領取。已辦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手續並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後死亡的,其遺屬不再享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
第九條參保人員因下落不明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以人民法院宣告的死亡日期作為其死亡時間,其遺屬可以領取遺屬待遇。被宣告死亡參保人員再次出現的,已領取的遺屬待遇應予退還。
第十條本辦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對在社會保險法實施後至本辦法施行前死亡參保人員的遺屬尚未享受遺屬待遇的,由各省妥善予以處理。
2023年1月起 養老金要上漲是真的嗎?
隨著時間進入到10月中旬,2022年也將要結束,不少退休人員開始期待明年的養老金上漲,因為大家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過去18年來養老金始終保持著上漲,讓一些退休人員潛意識里認定每年養老金都會上調。那麼,2023年的養老金還會繼續上漲嗎?如果上漲的話,是不是養老金水平高的人,漲得會更多呢?
一、2023年養老金上漲的可能性比較大,有望實現19年連續上漲
養老金作為大多數退休人員的唯一經濟來源,其水平直接關繫到退休生活的質量,目前領取職工養老金的人數超過了1.3億,人數眾多。通過不斷提高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是改善民生、增進幸福感,促進我國養老事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社保法中也有明確規定,根據物價上漲、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等因素來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今年物價上漲的情況,相信大家也有所感受了。而社保繳費基數今年也普遍有所上調,社保基金的收入也會增加。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社保基金運行穩健、成熟,不僅是累計結余資金龐大,比如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超過了5.2萬億,而且通過市場化投資運營,可以獲得相對不錯的收益,年平均收益率達到了6.49%,再加上制度的完善,通過中央調劑、國有股權劃轉等方式,也在夯實基金的家底。
因此,2023年養老金繼續上漲,是有很大概率的,不過敬歷閉在上漲比例上有可能會相比今年有所下調。
二、2023年養老金如果上漲,是不是養老金水平越高的人,漲得更多呢?
經過過去18年的連續上漲,企業退休人員的人均養老金也在2021年達到了2987元,同時退休人員之間也有一定的養老金差距,那麼如果2023年繼續上漲養老金,是不是養老金水平越高的人,上漲的錢數越多呢?
答案是未必。因為根據以往的養老金上漲方式,養老金上漲並不是直接按照個人的養老金乘以上漲比例來計算的,比如今年養老金上漲4%,個人的養老金為5000元,那麼並不是直接按照5000*4%=200來計算的,而是通過定額調整、掛鉤調整以及傾斜調整來計算,這就看你會出現養老金高的人,上漲的錢數可能要比養老金低的人少一些。
舉例來說明。假設工齡40年的一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老張,養老金6000元;工齡30年的一位企業退休人員老李,養老金3500元。前者62歲,後者81歲。
如果說該地的養老金上漲方案是這樣的:定額調整為42元;掛亮裂鉤調整部分,一是跟工齡掛鉤,每滿1年,養老金增發0.9元;一是跟養老金水平掛鉤,漲幅為1.2%;高齡傾斜調整部分,70歲不滿75歲的,增發20元,75歲不滿80歲的增發40元,80歲以上增加60元。
那麼老張可以上漲的養老金就是42+40*0.9+6000*1.2%=150元。
老李可以上漲的養老金就是42+30*0.9+3500*1.2%+60=171元,要比老張的150元還要高21元。
綜上所述
2023年養老金有希望繼續保持上漲,到時在2022年12月底之前辦理退休且領取了養老金的人員,就可以參與到這次的養老金上漲。按照慣例,養老金上漲爛亮還是會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的方式來進行,養老金水平越高,未必上漲的錢數就更多。因為還是要看個人的情況,如果在同等條件下,養老金水平高的人,漲錢會越多一些,否則也會出現漲錢不如養老金低的人的情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2023年養老金上調大約多少
馬上即將迎來2023年,養老保險會有四項待遇會提高。參加養老保險,實際上就參加了整個社會的保障,只要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養老保險的待遇也會一起提高。這一次能夠提高的四項待遇,主要是2023年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養老金計發基數的提高、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待遇。
第一,2023年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
按照社會保險法,第18條明確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會根據職工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總體來說,明年各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增長速度預計會在3%~6%左右。
養老金計發基數提高受益的老人,是2023年1月1日以後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養老金待遇的退休人員,正好跟養老金調整的受益人員實現無縫銜接。
第三,喪葬補助金。
從2021年9月份開始,人社部公布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暫行辦法》正式實施,在全國統一了有關的遺屬待遇標准。
有關喪葬補助金標准,是按照參保人員死亡時本省上年度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倍計算。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字,2022年1~3季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482元,同比增長4.3%。按照這一趨勢,明年的有關待遇情況肯定會繼續增長。受益的人群實際上是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去世人員的遺屬,這項待遇能夠用於減輕他們安葬老人時的家庭負擔。
第四,撫恤金待遇。
撫恤金待遇也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暫行辦法》規定的,同樣也是跟去世上年度所在省份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掛鉤,會跟喪葬補助金同比例增長。
這一部分待遇主要是幫助參保人的遺屬,盡快適應參保人去世後的生活。退休職工能夠領取到的最高待遇是9~24個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方能達到十五六萬元呢。
 

『貳』 養老金升級是怎麼回事

最近有小夥伴私信問我,說今年的養老金調整,真是按照「工齡每滿五年、就升一檔」的方案來調整的么?實際上這樣的說法,不能算對的,但也不能說完全是錯的,為什麼這么說呢?要知道我們的養老金調整啊,主要分三個步驟來調整的,分別是定額調整,掛鉤調整以及適當傾斜調整,這三種辦法相結合的方式。
其中掛鉤調整中的與繳費年限相掛鉤的部分,就與工齡密切相關了。我們的工齡越長,那麼我們的養老金待遇水平也會跟著增加,就比如說山東省,就是按照工齡在15年以下,每滿一年就增加1元的基本養老金,而工齡在15年以上的這部分,按照每五年升一個檔次來增加養老金。
說到這,看起來似乎確實是按工齡每五年來進一檔、調整養老金的,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多看幾個省份,就會發現其他省份,並不完全是按照工齡每滿五年進一檔的原則。
就比如說四川省的養老金調整方案,就是繳費年限在15年及以下的部分,每滿一年增加元養老金,而繳費年限超出15年的部分,每滿一年增加元養老金。
這樣來看的話,我們開頭提到的,按工齡每滿五年進一檔的原則、來調整養老金的這句話,就不成立了,實際上除了像四川這樣的調整辦法外,還有的省份,是按照每滿十年進一檔的原則、來調整養老金,因此開頭的說法,只能說是在個別省份地區才適用。
而另外兩種調整方法中,定額調整是所有人統一上調相同的一個數額的養老金,是養老金增加最多的步驟,也體現了一個公平性。
適當傾斜調整呢,主要是針對那些高齡老人、以及邊遠艱苦地區的退休人員的一種傾斜照顧,雖說不少地方在高齡老人傾斜調整這部分,也有按照每五年升一個檔次的原則,但是這里養老金增長,是根據自然年齡來劃分的,而非工齡。
由此可見,不管是定額調整,還是適當傾斜調整,都不是我們個人努力,就能改變和影響的,而我們的養老金,之所以能夠拉開差距,主要還是因為掛鉤調整,所以大家在年輕時多繳費幾年,未來養老金領取時,就比別人有優勢一些了。

『叄』 2023年養老金按工齡上調

導語
在我們國家,對於養老方面的問題還是比較重視的。而且我們國家老年人也是比較多的,所以在這個階段,國家也必須要談論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不過,國家部門也有規定,那就是退休的老人是能夠獲得養老金的,這樣就能保證老年人在晚年的時候衣食無憂。
不過,現在國家政策對於養老金這方面也得到了一些調整,根據業內人士的分析來看,我們國家在2023年的時候,養老金上漲的方式已經確定。而且很有可能以工齡為依據計算,並且通過這三種方式來進行調整。
與交納社保掛鉤
其實有很多普通的老百姓都已經清楚的了解到了交納社保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養老保險。如果我們想要在晚年的時候擁有著更好的經濟保障,那麼就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多交養老保險。而且現在很多退休的老人都已經了解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不想給自己的子女增加負擔,於是就會早早的為自己做好打算。
這樣一來,就能夠讓自己的子女沒有任何壓力,自己也不會成為子女眼中的累贅。當然,讓老年人積極交社保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良好的轉變,他們也在不斷的思考著自己是否應該為晚年生活負責。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就不願意去讓子女受苦了。
再加上最近這幾年養老金在不斷的上漲著,所以很多參保的老年人對於未來的生活也充滿了希望。今年我們國家的養老金已經實現了18次上漲,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年還會繼續上漲的。
2023年養老金增長或成定局
根據目前的局面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在職員工是非常願意交納社保的,因為社保能夠給晚年生活帶來一絲保障,只要能夠積極的交社保,就能夠使得自身的養老基金變得越來越多。更何況,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養老金一直都在上漲著,如果今年突然下降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導致一部分人不適應。
畢竟現如今的物價在飛速的增長著,貨幣也在不斷的貶值著,如果不能夠給退休老人更多的退休金,他們無法度過晚年生活。當然,對於這次養老金的發放,在具體的漲幅上還是有著一定的區別的,一般來說,工齡比較長的老人可能會獲得更多的養老金。
當然,這也不排除每個人的工作性質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工作狀況也是有著差異的,所以交納社保的過程當中,有的人就會交納很長期限的社保,因此就會獲得更多的養老金。基於這樣的原因,所以很多參保人員也在熱情的等待著養老金高漲的那一天。
如果說年輕的時候投入的不算很多的話,那麼退休之後獲得的經濟收益就會很少,所以只要大家能夠交夠年限或者是繳納的基數比較高,那麼在退休的時候就能夠獲得更多的保障。而在2023年養老金上調這件事情上,也會考慮到退休員工的工齡。
對於那些工作時間比較長的老年人來說,獲得的漲幅就會比較高。如果說一位退休老人原有的退休金在5000元,那麼在上漲之後,他們的退休金很有可能達到5250元。當然,我們國家目前養老金的調整主要分三種方式,分別是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相比較前者,我們沒有必要去過多的關注,因為這是統一部門調控的事情,我們只需要被動接受就可以了。
而掛鉤調整跟我們的工作年齡有著很大的關聯,交納年限越長的老年人獲得的利潤也就會變得越高。最後一個就是針對於各個地區的高齡老人,年齡越大,他們獲得的補貼也就會變得越多,雖然說這些補貼也只不過是幾百塊錢而已,但這也算是有關部門的一片心意。通常來說,只要老年人的年齡達到65歲之後,就可以獲得這筆補貼金了。
其實通過這個角度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一次養老金的調整力度還是比較大的,這也是為了讓老年人過上更加美好的日子,所以才會做出一系列的調整。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只有得到了保障,他們才能夠變得快樂。
結語
當然,年輕人如果想要在晚年的時候獲得更多的收入,那麼就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多去交社保。不要等到晚年了之後才恍然大悟,如果在那個時候才清醒的話,那麼就顯得有一些晚了。

『肆』 2023年按工齡漲養老金,15年漲200,30年漲300,可行嗎

我國從2005年開始每年給退休人員上調養老金,到2022年,養老金已經實現了18連漲。退休人員的平均工資也從之前的714元,漲到了2022年的2940元,漲幅超過了4倍。預計到2023年,我國養老金還會實現再次上調,完成19連漲。這主要與各地職工平均工資、物價上漲、養老保險基金盈虧等這幾大因素有關。
針對我國將在2023年大概率還會繼續上調養老金。於是,就有網友提出一種新的調整建議,即按照工齡進行養老金調整。例如,15年漲200,30年漲300,35年漲500。而這個建議一經提出,就獲得了很多退休老人的贊同,他們認為,按照工齡漲養老金,這樣才是最為公平的,這樣一來,退休人員工齡越長,養老金就漲得越多。
不過,我們則認為,按工齡漲養老金,這樣的提議並不可行,主要有以下5個原因:第一,我國是從1993年之後才開始實行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多數人繳納養老保險都沒能達到20年,就更別提繳納30年的養老保險了。如果按照15年工齡漲200,30年漲300,35年漲500,就只能讓工作年限較長,且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不長的老人獲利,而對於那些長期繳納養老金,但工齡較短的老人是一種不公平。
第二,如果按照工齡漲養老金,而不是按照「多繳多得」的原則來漲養老金,那會嚴重挫傷長期頂格繳納養老金的人的積極性。屆時,大家都不願意多繳納養老保險,最終養老基金的收入會越來越少,甚至難以為繼。顯然,按照工齡漲養老金不符合我國養老保險一直秉承的「多繳多得」的原則。
第三,我國養老金發放會面臨困局。目前,我國養老基金發放不成問題,但長遠來看,隨著我國養老金的水平在不斷上調,以及每年都有大量老職工要退休。預計在未來5-10年的期間,我國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將會有5-10萬億的缺口,屆時養老金發放很可能會面臨困境,所以,我國才要實行延遲退休政策。而如果按照15年工齡漲200,30年漲300,35年漲500來上調養老金,這只會加快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進程。
第四,按工齡漲養老金,會對靈活就業人員、私企職工、較晚參加工作群體的一種不公。靈活就業人員的工齡很難統計得出來,如果少算工齡的話,靈活就業人員就很吃虧。而私企職工經常要換工作,有時還要失業在家,工齡也不好統計。而像醫生、科研人員等參加工作時間也比較晚,如果按工齡漲養老金,這類群體也是很吃虧的。
第五,不同的地區對養老金漲幅的標准也不同。像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退休老人的生活成本比較大,即使漲個2-300元,也沒什麼太大的感覺。而像在中小城市的退休人員,由於物價水平比較低,如果能漲個2-300元,甚至漲個500元養老金,那這個生活水平就有極大的改善了。所以,不同地區對養老金漲幅的標准也不一樣,按工齡進行一刀切式的漲養老金顯然是不妥當的。
近期,有網友提出2023年按工齡漲養老金,總體上是工齡越長,養老金漲得越多。不過,這個提案是行不通的,主要是這么做會有損養老保險發放的公平性,影響到養老保險基金的長遠發展。此外,不同的地區對養老金上調的標准也不一樣,而且現在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發放也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所以,按照工齡漲養老金是行不通的。

『伍』 養老金按工齡調整新辦法

2023年養老金調整即將來了。每一年的養老金調整都是從1月1日開始實施。按照往年的慣例,政府工作報告會公布養老金調整的確切消息。四月份底前後,人社部、財政部會公布養老金調整的通知。六月底前後,各地會陸續公布養老金調整方案。七月底以前養老金會徹底補發到位。
養老金調整的方式,這些年來一直是按照
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來進行的,國家已經基本實現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調整方法的統一。定額調整,是增加相同的養老金;掛鉤調整,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作用;適當傾斜是對高齡老人和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的傾斜照顧。
養老金調整的方法,掛鉤調整是最重要的調整方式,其中與工齡掛鉤每一個省份都會有不同的調整方式。不過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統一工齡調整標准。
這種調整方式,一般採取每年工齡增加一定錢數養老金的模式。比如說湖南省的2022年養老金調整方案,是按照本人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
繳費年限每滿一年增加基本養老金元。
這種情況相對計算簡單,繳費年限15年,可以增加基本養老金18元。繳費年限40年,增加基本養老金48元。
第二,提供最低工齡保底政策。
一般來說,各個省份會對繳費年限低於10年或者低於15年的人群統一按照10年或15年來進行調整。
比如說,青海省2022年養老金調整方案,繳費年限15年以下的,每人每月增加基本養老金30元。繳費年限15年以上的部分,每增加一年繳費年限,在30元基礎上再增加基本養老金兩元。其實還是相當於每年繳費年限增加基本養老金兩元,只不過
繳費年限15年以下的人群有保底。
上海市2022年養老金調整方案,是繳費年限每滿一年增加基本養老金一元,增加額度不足15元的,補足到15元。
第三,繳費年限越長,工齡調整標准越高。
繳費年限越長,工齡調整的養老金標准越高,這種情況在很多省份都常見。比如說山東省、四川省、江蘇省、吉林省等等。
山東省2022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繳費年限15年及以下的部分、16年以上至25年的部分、26年以上至35年的部分、36年以上至45年的部分、46年以上的部分,繳費年限每滿一年增加基本養老金分別是
元、元、元、元和元。
四川省的增加標准差異更大。繳費年限15年以下的,每滿一年增加基本養老金元,而超過15年的部分,每滿一年增加基本養老金元,接近三倍。
第四,符合特定繳費年限,額外增加一定額度養老金。
北京市一直有這樣的特殊調整政策,比如說2022年養老金調整方案中,每年繳費年限增加基本養老金三元。但是跟其他省份不一樣,增加標準是具體到月的,每月增加元。
另外,
對於繳費年限超過30年的,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養老金5元。
第五,取消工齡調整,採取按養老金水平模式。
這種調整模式,近年來只有上海市出現過一次。2021年養老金調整的時候,上海市沒有設置按繳費年限調整,而是統一採取跟本人的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由於退休老人的養老金水平,本身已經
能夠體現繳費年限的養老金高低。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水平越高。所以,上海市這次大膽嘗試也是有道理的。不過,2022年調整方式回歸了繳費年限。
按照往年的慣例來說,2023年的養老金調整,大概率還是繼續以上五種方法,不會有太多的變化的。

『陸』 2022年養老金不再按工齡上漲了

2022年養老金上漲可能性很大,那麼2022年會如何調整呢?
有人提出,2022年養老金調整有大變化,不再按工齡調整了,工齡長的朋友就很著急了,擔心工齡長沒有優勢了。
實際上,我國養老金上漲從來都不只是按工齡上漲的,工齡只是其中一個參考因素,但也不是工齡長就完全沒有優勢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養老金調整有三種方式,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
定額調整,顧名思義,就是每個符合調整條件的退休人員都調整相同的數額。
掛鉤調整則分掛鉤繳費年限和掛鉤基礎養老金兩種情況,所以這里就體現出工齡的價值。
傾斜調整,是國家在調整時,為了照顧到一部分特殊人群的做法,大致向兩類人傾斜,一是高齡老人,二是艱苦邊遠地區人員。
之所以有人說2022年養老金上漲不再按工齡上漲了,30年、40年工齡沒有用了。那是因為在2022年養老金上漲時,有的地區確實沒有明顯體現工齡的作用。
比如,2022年最先公布養老金上漲方案的上海,掛鉤調整部分只和基本養老金掛鉤調整3%,不和繳費年限掛鉤。所以人們認為繳費年限長沒有優勢了。
其實工齡長,繳費年限長,必然繳費金額也更多,基本養老金也更多,所以在掛鉤基礎養老金上漲的時候,也會漲更多。並非工齡沒有作用。
畢竟,我國養老金不管是計發還是調整,都遵循多交多得,長交多得,晚退多得的原則。
這具體來看,企業退休人員是長交多得,工齡長很占優勢,因為企業本身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沒有機關事業單位高,所以為了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在每年上漲的時候,很多地區會向他們傾斜照顧。
比如,山西省2022年企業退休人員按本人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2元,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按本人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1.1元。
這樣一來,同是30年工齡,二者就相差了30×2-30×1.1=27元。
總的來說,按照企業退休人員長交多得,機關事業單位多交多得的原則,工齡長的企業退休人員還是很占優勢的。即使是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相同條件下,工齡長的也比工齡短的漲得更多。

『柒』 2023年北京漲養老金政策如何

凜冽的北風似乎在告訴我們2022年已經走到了末尾,而養老金的上漲也順利地實現了18連漲,那麼2023年會是什麼情況呢?
對於養老金的上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網友認為應該按照工齡上漲,每一年工齡增加100元,也有的網友認為要按照養老金水平上漲,比如說養老金,6000元以下的漲300,其他人漲100或者不漲,這樣不可行嗎?
單純的按照工齡來上漲養老金就會忽視掉養老繳費檔次發揮的重要性,不利於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但是按照養老金水平來做加法,為什麼會說是可行的呢?原來早就有地區已經這么做了。
一,北京養老金上漲的做法。
縱觀北京養老金上漲方案,我們發現雖然他們也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三種結合。但是他們依舊發揮出了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調低控高只做加法,不做乘法。
北京2022年定額調整是36元,繳費年限掛鉤調整,滿十年及以上的每滿一年增加3元。
與養老金水平掛鉤時,北京市以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0元為基準線,養老金在6250元以上的增加20元,而養老金在6250元及以下增加50元。
通篇下來我們發現養老金調整方案中沒有乘法,只有加法做到了提低控高,既做到了認可工齡的價值,就做到了按照養老金水平上漲不同的金額,備受網友稱贊。
二,不按工齡只按養老金水平上漲可行嗎?
首先,忽視了工齡的重要性,將會迎來更大的不公平,只能讓繳費更多的人,工齡短的人反而享受到了最大的實惠,而那些工齡長繳費低的人則上漲的更少了。
其次,工齡代表著勞動時間的長短代表著對社會的貢獻,如果忽視了工齡的重要性只能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只按照養老金水平上漲,養老金高的人少漲或者不漲,養老金低的人多漲,這保護了養老金低的人的利益,但同時也打擊了養老金高水平人的繳費積極性,引發更大的不公平。
最後,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物價水平不統一,如果在養老金上漲時統一按照養老金6000元以上漲300,其他人漲100,這直接忽視了地域差異性,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物價比較低的地方,會得到相應的實惠,而經濟發展水平高,物價較高的地方就略顯不公平了。
更重要的是,現實生活中如果能領到養老金6000元以上的,都是養老金繳費基數偏高,繳費年限至少35年以上的人如果這些人的養老金少漲或者不漲,那麼將會影響其他人參保的積極性,因為違背了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總原則。
三,養老金怎麼調整最合理
養老金怎麼調整最合理呢?其實我國養老金上漲已經已經走過18個年頭.也形成了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三者相結合的養老金調整機制。
定額調整是所有人上漲同一個水平,各區域統一並非全國統一,這也做到了養老金水平低的人的一種上漲偏好。保障了他們每年養老金上漲的最低限額。
掛鉤調整一方面雨宮蓮掛鉤,一方面與養老金水平掛鉤,一共領掛鉤,就是認可工齡所存在的貢獻與養老金水平掛鉤,就是鼓勵多久多得長久多得,所以這一部分是凸顯了養老金繳費的激勵性。
而傾斜調整主要是照顧一些特殊群體,比如說高齡人員多數地區是以70歲為基點,這部分人可以多找另一部分,就是邊遠地區軍轉幹部這兩類人,因為在特殊的貢獻都會多上漲一些。
所以說,簡簡單單的養老金上漲就已經綜合了很多因素,也考慮到了不同的人群,養老金低的人群會保低,養老金高的人員會控高。
截止到2022年,只有北京養老金方案找不到做乘法的蛛絲馬跡,至於2023年會不會普及?個人覺得大概率不會,目前還是加法與乘法結合才是主流模式,你說呢?
你認為按照工齡漲合適,還是按照養老金水平做加法合適?
閱讀全文

與養老金或將按工齡調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60多歲老人頭痛一般是什麼原因 瀏覽:906
重孝的父母有多少 瀏覽:709
做個孝敬父母 瀏覽:857
公辦民辦養老機構 瀏覽:657
農村人怎麼才能有退休金 瀏覽:936
山西社保補交8年養老保險多少 瀏覽:719
職工離退休年齡 瀏覽:415
老年人家庭醫生活動記錄 瀏覽:931
蚌埠市女性自由職業者退休年齡 瀏覽:667
凍結退休金異議申請書 瀏覽:140
80歲生日祝福詞 瀏覽:774
老人過世一百天怎麼祭拜 瀏覽:269
老年人缺鉀怎麼做飯 瀏覽:414
適合中老年人群的戶外拓展活動 瀏覽:24
老年活動中心工作人員工作總結 瀏覽:214
長壽耳的圖片 瀏覽:888
為什麼要發展養老物業 瀏覽:892
企業單位愛康體檢怎麼預約 瀏覽:224
長壽花葉片有黃點怎麼回事 瀏覽:658
長葛養老保險月繳費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