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2、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居民,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3、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4、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引導中青年農民積極參保、長期繳費,長繳多得。
一、個人養老金領取條件: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了退休手續;
2、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
3、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過渡期內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 目前,我國的企業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職工55歲;從事生產和工勤輔助工作的女職工50歲。
二、個人養老金領取所需材料:
1、居民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各一份;
2、本人的戶口;
3、本人人事檔案;
4、登記照片一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
B. 如果城市老人去農村養老,年輕人可以照顧自己的父母,這樣可行嗎
有個南京的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說她家的保姆把她母親帶到農村去居住了。她的父母早在她上中學期間就離了婚,她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
她說這在南京是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很多在城裡做保姆的農村人,不再在城裡做保姆,而是將城裡的老人帶進自己的村莊,自己的家庭,讓城裡的老人在鄉下養老,成為了一家人。
隨著對親情的重視,很多在城市裡務工的農村人開始有了「重返鄉村」的濃烈訴求,由此也延伸出了返鄉潮。在城市裡,尤其是保姆從業人員越來越緊張。有了「城市老人寄養農家」的養老模式之後,就為解決保姆人員減少的困境找到了破題之路。不僅減少了城市的養老壓力,不僅減少了子女的照顧壓力,還讓一部分農村人用「接納城市老人」的方式,實現收入的增加。既可以照顧家庭,足不出村,還能通過新的養老模式增加收入,家裡多了一口城裡來的老人,所付出的代價並不高,何樂不為?
但是要注意的是,讓城市老人進入農村家庭養老,一定要把這個行業規范起來。這些老人年紀都大了,配套的醫療保健措施必須要跟上。再一個也要對適老化改造、服務規范、收費標准和滿意度考核等作出明確規定,才能推動這一新型養老模式的健康發展。
C. 農村老年人如何養老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主要有以下幾種養老方式:
1、家庭養老
這是我國農村最主要、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孝」的集中體現,它具有其它養老方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在短時期內不會被其它養老方式取代,仍然是我們主流養老方式。但是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這種傳統的養老方式正受家庭規模縮小、人口流動、失地、老齡化等因素的挑戰,目前這種養老方式的質量有下降的趨勢。
2、集體養老
這是一種在農村很常見的養老方式,它是由集體經濟組織對年老多病、無依無靠的老人進行贍養的制度。其主要形式有五保制度和養老院制度。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部分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但是適合這種養老方式的,只是農村老年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人,並不能成為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主要形式。
3、養老保險
隨著農村老年人口數量增多及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養老保險也是一種好的養老制度來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4、儲蓄養老
這種養老方式只有少部分的農村老年人採用,他們依靠平時的積蓄用來防老,在農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場。一些農村居民對養兒防老已喪失信心,他們認為只有錢財是可靠的,因而盡可能省吃儉用,節約儲蓄以備老年需要時用。
拓展資料:
養老制度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之前,城鎮家庭的養老功能強大,家庭和單位合力使老年人的養老服務資源得到很好的發揮,盡管資源有限,但各盡其力。在農村,政府和集體合力為「五保」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而其他農村居民只有靠家庭,有時需要求助親戚和鄰里來照顧。中國社會的二元結構特徵在養老服務領域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改革開放後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介入,「單位人」演變為「社會人」,企業辦社會的現象消失了,單位的福利待遇越來越少了。很多企業在轉軌後,職工已經完全失去了享受單位福利待遇的機會,退休後實行社會化管理。迄今為止,依靠單位提供各種養老服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由社區和企業以及各種組織提供的養老服務。
綜上所述,隨著人口、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動,原有的養老服務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已經不復存在,為適應時代要求,重構養老服務體系、制度成為當務之急。
D. 農村城鎮化,沒有了土地的農村老人,住樓房用何養老
隨著我國老齡化日趨嚴重,這已經是個社會問題了,尤其是農村老人,可以說在我們國家農民的付出與回報嚴重的不成正比,農民為我國的各方面發展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國家實行城鎮化城市化都沒有問題,農民都是支持的,關鍵是農民老了喪失了基本勞動能力,子女贍養是一方面的,政府的應該建立養老康養中心集中照顧他們。老百姓要求不高只要能吃飽住暖病有所醫就滿足了,但願不要再出現因付不起醫葯費而無助回家的現象。
E. 農村隨著子女進城的老人,他們以後要如何養老
F. 農村老人與城市老人怎麼養老的
現在的農村老人與城市老人多數都是居家養老,依靠子女照顧。只有很少人在養老院養老。區別是農村的老人養老金很少,只有一百多元,城市的老人靠個人退休金養老。
G. 城裡人到農村養老,你認為這種養老方式咋樣
01
隨著城市環境的污染,交通的擁擠,食品安全等問題的出現,城市生活的吸引力大大減弱,一些城市退休的老人開始到鄉村尋求休閑型的養老生活。
尤其對於已經見慣了城市的繁華和喧囂的老年人來說,回歸田園,過寧靜祥和生活的需求,則顯得更為迫切。
城市老人回農村養老是雙贏的局面。
其一,圓城市老人田園夢。大多數老人在城裡呆久了,希望老了以後能夠回歸田園生活。而農村的房子租金便宜,環境好,滿足城市人養老的要求。
其二,增加村民的收入。城市老人到鄉村需要住所,而閑置農房出租給城市人,可以給村民帶來一筆收益,增加村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質量。
H. 農村隨子女進城的老人沒有工作,以後他們該如何養老呢
這種生活模式已沿襲多年了,最近這些年由於人口的流動性增大,農村進城的人增多,基本成為普遍現象,成為一現實問題。從「過來人」看,大多數還是要回農村養老,留在城市養老的數量不多。不多的原因:
五是要相信,既然子女在城裡,都很體面陽光,沒有扔下父母在農村不管不問的,都是很孝道孝順的,這一點還不錯。相比一些老人還是很好的,實話說農村有的老人養老真是問題,很可憐。有的80多歲了,還得自己開伙做飯,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總體看,不管哪部分人,什麼形式,農村養老仍是大問題,也是最大難題,相比於城市養老觀念、養老機構、養老方式等還是差一些的,這個問題如果解決好了,真是大快人心。不過,隨著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這個問題定能得到很好解決。
I. 據調查1.2億60歲及以上人口在農村,農村老人如何養老
引言: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已經逐步步入了老齡化社會,現在有很多的老年人。而且尤其注意的是,在農村裡面的老年人是更多的,而且也更加的明顯,現在我國已經有1.2億60歲及以上的人口是生活在農村的,那麼農村老人該如何養老呢?
其實每年的時候都可以通過鄉鎮的文化活動來選出一些敬老愛老的農村青年,然後鼓勵更多的農村青年多回家看看自己的老人。這樣的情況之下就能讓老人得到一個合理的照顧,通過榜樣的力量來鼓舞這些年輕人,多去重視自己父母的養老。
J. 有些城裡人退休後選擇去農村養老,農村養老好在哪裡呢
第一,農村養老遠離了城市的快節奏,可以享受慢生活,感受生活不一樣的魅力。第二,在農村養老時,環境舒服沒有城市喧囂。最後,在農村可以慢慢享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