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月1日以後退休的,退休工資有何變化
1.這是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周期的原因造成的,一般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周期是上年的7月1日--當年的6約30日;退休時計算養老金和當是的社會平均工資有直接的聯系,7月1日後辦理退休執行新的社會平均工資,一般比6月30日前辦理,待遇要多;
2.國務院2005年12月3日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2005〕38號)文件規定:相應調整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實施後參加工作、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實施後參加工作、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本決定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待遇水平合理銜接、新老政策平穩過渡的原則,在認真測算的基礎上,制訂具體的過渡辦法,並報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備案。
本決定實施後到達退休年齡但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人員,不發給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本決定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待遇水平合理銜接、新老政策平穩過渡的原則,在認真測算的基礎上,制訂具體的過渡辦法,並報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備案。
本決定實施後到達退休年齡但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人員,不發給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
2. 2020年7月1日社保新政策
近期北京市發布了新的社保規定,決定從2020年7月1日起,個人存檔人員和超齡人員不得再補交基本的養老金。具體為以下兩類人員:
1、個人存檔人員: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個人名義存檔人員補繳取消。此次發布的政策也規范了參保繳費政策,提高了社保繳納意識,同時也迫使更多企業推進社保的合規性。
2、超齡人員:在2005年9月30日前已經超過了規定的勞動年齡,卻無法領取養老金,享受養老待遇。可以按照規定申請補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現如今這項規定也將要被淘汰。在7月份起,這類超齡人員也無法補交基本的養老保險。
(2)養老金最新政策7月1日執行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單位從職工工資中直接代扣代繳的各項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和個調稅等,應納入繳費基數。
2、單位以現金或銀行存款形式支付給職工個人的交通補貼、電話補貼、午餐補貼、過節費以及支付高溫、高空、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崗位的津貼,應納入繳費基數。
3、單位通過稅後利潤提成或分紅的辦法支付給職工個人的工資,應納入繳費基數。
4、實行底薪制的職工,根據營業額或經營業績提成取得的收入,應納入繳費基數。
5、實行業務承包或費用包干,單位不再報銷差旅費用的職工,其承包收入中的60%應納入繳費基數。
3. 7月1日出台的農村養老保險有什麼新政策
對我市新農保享受對象、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集、養老保險待遇、組織管理和監督等方面均作出詳細規定。凡具有我市戶籍,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均可在戶籍地參加新農保。參保人年滿60周歲,可按月領取養老金。《辦法》明確新農保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其中個人繳費標准目前設為每年100元、300元、600元、900元、1800元、2700元6個檔次。參保人可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市政府將對參保人參保給予補貼,繳費檔次為100元~600元的補貼標准為每人每年30元,繳費檔次為900元~2700元的補貼標准為每人每年180元。對農村低保戶、重度殘疾人繳費困難的群體,市財政為其代繳最低繳費標準的50%。
同時,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市新農保政策調整為我市2008年政策加省政府2009年新政策「1+1」的模式,既與前面政策接軌,又與上級新政策接軌,確保參保人員的待遇逐步提高。具體內容為:一、參保財政補貼不變,仍按上年農民人均收入的20%補貼;二、享受待遇提高,年滿60周歲的老年農民每人每月統一加發基礎養老金60元;三、城鎮無保障老年居民參照執行。根據新政策,今後,我市60周歲以上的農村居民每人每年至少可增加收入720元。
4. 湖北省7月1號後有提前退休政策嗎
2020提前退休是什麼?哪些身份能提前退休?
就在今年月份。很多省份公布了提前退休的條件,(目前已查證有山西和河北),從7月1號開始實行,提前退休的政策真的要來了。
今年實行的提前退休政策涉及到3類人,也就是說這3種人可以提前享受提前退休的優惠政策。按照政策要求,這3類人可按照自己實際條件和單位的要求申請辦理提前退休。
公務員可申請提前退休
就在2019年6月1號正式實行的《公務員法》明確指出了,公務員現在可以選擇兩種退休方式。第一種是法定退休的辦法,也就是到達了法定的退休年齡,由相關社保單位為其辦理退休手續,正常領取養老金,一般法定的退休年齡,男性60歲,女性55歲(女性幹部);第二種情況是自願退休,當到達一定條件下可以申請自願退休。
包括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50周歲,並且在單位工作的年限超過20年;
工作年滿30年,職工本人確定自願退休。這樣按照工齡退休,就可以使一部分工齡非常長,但是還沒有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的人提前退休領取養老金。
企業職工和事業單位編制人員
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當企業職工或事業單位編制人員累積繳納養老保險滿15年,男性年滿50歲,女性年滿45歲,在法定的勞動能力鑒定機構鑒定為1到4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這部分人是已經沒有勞動能力了,國家可以讓他們提前退休。這個程序是先要社保局對申請人進行初步審查,社保機構會安排申請人到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去鑒定申請人的勞動能力,並以報告的形式上報申報單位和職工。如果報告符合條件,那麼就可以辦理提前退休
特殊工種的提前退休
對於特殊工種的退休政策,一直都是大家非常關注,例如井下作業,高溫作業,高處作業,在有毒有害環境下工作的職工等等,這部分人的退休也必須符合3個條件。
1、第一是基本養老保險繳納滿15年;
2、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50周歲;
3、從事特殊工種必須有一定的年限,如果從事繁重體力勞動要滿10年;從事一些井下作業,或者是高溫作業累計滿9年,從事有毒有害氣體環境的作業必須滿8年。
滿足上面3個條件,這部分人可以提前申請退休。
5. 2021年7月1日社保新政策補繳
2021年7月1日社保補繳新政策如下:
1、以個人名義參保的,只有由單位原因造成的漏繳才能夠進行補繳,並且補繳五險。如果單位沒有做申報(沒有給開戶)的只能補繳養老。繳納一段時間後,中斷想補繳地可以找代理公司補繳-廣州鼎徽社保代繳;
2、繳費單位(不含個體、自由職業者)漏繳職工養老保險費的,應帶:職工檔案和養老保險手冊、《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申請表》、勞動合同、工資發放明細表等及其他相關材料。到各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基本養老保險費個案補繳。
社保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保險,它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而提供的一種收入和補償制度。社會保險具體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工傷保險制度、工傷保險制度、生育保險制度等五項,人們統稱為五險。
社保的特徵如下:
1、社會保險的客觀基礎,是勞動領域中存在的風險,保險的標的是勞動者的人身;
2、社會保險的主體是特定的。包括勞動者(含其親屬)與用人單位;
3、社會保險屬於強制性保險;
4、社會保險的目的是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
5、保險基金來源於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繳費及財政的支持。保險對象范圍限於職工,不包括其他社會成員。保險內容範圍限於勞動風險中的各種風險,不包括此外的財產、經濟等風險。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