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農村421家庭養老

農村421家庭養老

發布時間:2022-08-01 17:30:11

Ⅰ 在421家庭模式父母誰來贍養

家庭成員減少對於父母的最直接影響是:在他們的晚年無法得到那麼多支持和支撐。一旦唯一的兒女「不孝」,他們的晚年就會面臨巨大的贍養風險。其實,「421」結構的家庭模式中,在贍養父母的問題上,對子女提出了更高的經濟要求和道德要求。

孫義群則認為,造成目前養老困境的不僅是獨生子女問題,事實上這一危機在中國於改革開放後就已經開始顯現:是工業化大潮動搖了「養兒防老」的觀念基礎。

工業社會的生產特點對老年人的地位造成了一定意義上的沖擊。中國傳統社會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家庭或者說家族是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老年人從年輕時開始積累的農業生產技能,會不斷傳給下一輩。作為一家之長的老年人往往也是家庭經濟生活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擁有很高的權威地位。

在工業社會,老人的優勢似乎不存在了。在廣大農村,孩子們到大城市打工,老人們留守在家裡,處於完全被動的狀態。

即使對於那些和父母身處同一城市的子女來講,如何照看家長的生活也是一個問題。這也往往需要錢來解決。

無論如何,讓老人們快樂生活、體面離世,對誰來說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中國原來一直是家庭養老。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對養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他們有自己的養老需求。同時,家裡子女數量卻在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家庭養老弱化,提高社會養老水平成了一個基本潮流。」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姚遠對本刊記者說,中國的社會化養老自1949年就開始了,並不是一個新鮮詞。

「五保戶、榮譽軍人、特別貧困的殘障人等特殊人群都是由國家承擔贍養責任的。只不過原來局限於特定的老年群體,現在的社會化養老是要面對全社會的老年人。」姚遠說,在過去的社會養老中,既包括經濟保障,又包括生活服務,「現在的政策把這兩部分分開了,經濟保障叫養老保障,社會服務叫養老服務。」

總體來說,自1949年以來,社會養老在制度建設上不斷完善並向系統化發展。改革開放是一個分水嶺。

改革開放以前,經濟保障水平比較低,國家將建立養老退休金制度作為社會養老的基本目標。80年代以來,隨著養老保險制度的逐步建立,過去現收現付的制度開始轉變為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

「現收現付制度是現在的年輕人來贍養老年人。但是改革所實行的基金積累制,是一個人從工作開始自己積累,到老了返還養老金供他養活自己,這種改革能大大減少政府的負擔。」 他分析說。

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正是過渡期的典型:他們在工作時處於老的制度下,沒有為自己進行積累;進入晚年後,又無法享受原有制度的保障。這一人群的范圍,至少還涉及上下10年內的父母們。

不過孫義群認為,擁有超過2億老人的中國,恐怕無法完全轉變為社會養老,「未來老人數量會更大,光靠社會養老是根本不行的。尤其是在我們國家的社會承受能力和經濟實力還沒有達到那麼高水平的時候。」

姚遠也認為,在養老問題上,中國不適合照搬西方的社會養老模式。

「中國有家庭養老的傳統,有些國家沒有這個傳統。從家庭養老過渡到社會養老不只是時間問題,還需要一定的條件:第一是老年人的養老觀念;第二是老年人養老的經濟水平;第三是社會所能提供的養老環境。」他說,「從現在看,我們的社會養老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所以還是應該基本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化養老制度還在建設和完善中,這需要一個過程。」

Ⅱ 「421家庭」中帶娃的老人,最後會怎樣

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下,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會請求老人幫忙帶娃,然而在老人帶娃這件事上,人們總是有很多話題可以討論。當然,每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也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心在,就讓我們看看,網友們對老人帶娃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吧。

網友1:還是外婆帶娃好,自己的媽媽帶孩子比較讓人放心,如果讓婆婆帶的話,很容易和婆婆鬧矛盾。

網友2:我婆婆不願意幫我帶娃,反正我也不會給她養老。

網友3:我就是婆婆,覺得很心寒,想要替孩子分擔一些,讓孩子們能夠多出去闖盪闖盪,但是兒媳婦不領情不說還都是埋怨。哎以後你們做了婆婆,不一定比我們強。


而老人正在幫忙帶孩子的家庭,作為年輕人應該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付出,感謝父母願意分擔你的壓力和繁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出現生活差異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和父母進行有效溝通。現在年輕人也許在外面的時候,說話的態度很好,但是回家和父母說話的時候,就變得口無遮攔。但實際上,那種口無遮攔雖然不能讓家人遠離你,但是卻會深深地傷害了最疼愛你的他們。其實父母也需要關懷,需要子女們的愛和擁抱,如果可以,建議年輕的父母們可以定期地帶著老人孩,子一起聚會一起外出,一家人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Ⅲ 421家庭模式的社會影響

據調查,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佔了總人口的10.2%。按照現行的生育政策,到本世紀30年代中期,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將高達23%。與此同時,上世紀70年代後期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後出生的獨生子女一代,已經陸續進入婚育年齡,兩個孩子同時要贍養四位老人。而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甚至可能出現「8421」的家庭。據人口專家預測,未來10年,包括獨生子女與獨生子女、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組成的「421」家庭的「獨生父母」在我國至少會達到上千萬個,並將成為社會主流。我國的家庭結構將因此發生變化。這些「獨生父母」多是昔日家中的「小皇帝」,現在卻要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責任人」。這種「角色轉換」成為令人矚目的社會現象。一方面是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一方面是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子女們將為了工作和家庭疲於奔命。
「421」家庭引發的一個最主要的社會問題就是養老壓力。據最近一項京滬穗城市居民的調查顯示,35%的家庭要贍養4位老人,49%的家庭要贍養2到3位老人。而從贍養費看,35.6%的家庭每年花費超過1萬元。出於對醫療保險體系的擔憂,家庭積極儲蓄,不敢增加消費支出,是現在中年人的普遍心態。針對「421」家庭問題,專家建議,應建立起一個既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又體現家庭服務社會化的公共養老服務體系,並通過法規政策,實現養老的社會化。
「421」家庭引發的一個社會問題就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隔代撫養、過分溺愛、早期教育過度等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憂慮。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楊雄所長指出,「由於工作繁忙、壓力大等原因,許多獨生子女夫妻將孩子交給父母親照顧,『隔代撫養』非常普遍,『421家庭』要特別警惕子女『精神留守』現象。」

Ⅳ 在農村,是如何養老的

一、我國農村養老方式的現狀

(一)家庭養老

家庭養老就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由家庭成員或家庭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養老模式,主要是從經濟、生活、精神三個方面對老人進行照料。從根本性質分析,家庭養老是指由家庭各個成員提供養老資源的養老形式和養老制度。因為農村經濟不發達,傳統的分配方式比較單一,導致老人的老年生活缺少保障,對家庭形成很大的依賴性,於是「養兒防老」成為農村老人根深蒂固的思想,甚至成為我國老人的傳統觀念。迄今為止,家庭養老仍然占我國養老方式的主體地位,盡管有多種現象違背家庭養老的理念,比如老人遭到子女毆打甚至遺棄,這種違背倫理道德的行為遭到媒體曝光後,必然引起了社會各種人士的議論,然後通過社會輿論的力量控制此類事件的發生,將家庭養老的發展推向正常的軌道,這不僅說明了家庭養老能促進道德倫理的規范性,更能體現出家庭養老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機構養老

現如今,農村閑置土地越來越多,農村老人雖在家耕種一定的土地,由於其勞動力隨著年齡的上漲而減少,老人薄弱的勞動力僅能支持他們耕種小部分的土地,相比那些年輕人的勞動力,老人已經無法通過耕種大片土地來獲得農產品,只能種植面積較少的土地解決基本的生活需求,以此為他們的日常吃、喝提供資源。但是假如某一年的土地產出量變少,老人獲得的回報就會相應降低,甚至形成入不敷出的局面,土地對養老的作用就會變得很微弱。另外,老人的子女?m不在身邊,卻也很有可能給老人帶來負擔,比如家中孫子輩的孩子一般會被留在家裡由老人撫養,家裡的整個經濟來源會依靠老人的子女,子女既要撫養下一代,又要贍養老人,更會使他們力不從心。如果家庭將重心放在小孩的身上,那麼老人必定會是受到忽視的一方,家庭養老的作用就會顯得更加微弱,因此土地養老的功能牽制到家庭養老的功能,如果土地養老得不到很好地發展,那麼也會對家庭養老形成很大的沖擊。

四、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對策

(一)結合社會各種力量,分擔家庭養老負擔

1.明確職責

雖然社會、政府、家庭及個人都是養老服務的提供者,但養老問題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家庭、政府、社會三種角色的相互配合與協調,倡導一種以家庭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支柱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首先,子女個人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及時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在生活和精神上幫助老人,然後,政府及村委會應做好監督職責,分別對農村老人經濟生活方面及精神方面提供幫助,聯合鄉鎮政府和村委會,對不贍養老人的子女進行說服教育,必要時,採取相關的法律手段保護老人的基本權利。最後,社會的力量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宣傳的力量,通過社會文化的傳播,令子女應主動贍養老人的思想深入人心,為每個家庭的養老創造一種積極的氛圍,另一方面則是社會輿論的力量,這樣一來,虐待老人、拋棄老人的家庭就會受到社會大眾的譴責,大部分子女因受不了輿論的壓力,便會重視養老,重視老人,社會監督著家庭養老的同時,也促進了家庭養老的發展。

2.保障家庭經濟收入

農村養老一直是整個國家及社會關注的問題,即使農村家庭經濟負擔重,國家財力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投入巨資進行養老,於是我們更應該關注農村家庭的基本生存能力。實際上,大部分的農村家庭屬於中低收入的家庭,這類家庭的子女為了生存而選擇外出打工,子女每年外出打工掙得的錢用於老人小孩的日常開銷、小孩的學業費等等,餘下來的錢也是所剩無幾,如果這個家庭里有人遭遇到疾病,那麼這個家庭的抗疾病能力會很低,若無法保障這類人的生活、健康,勢必會引起整個社會乃至國家的不穩定。因此,政府一方面應分析農村每個家庭的經濟收入,協調財政投入的資金,多用於保障中低收入甚至家庭成員較多的家庭,另一方面國家應調節對農村家庭的稅收制度:我們通常所說的窮人與富人的稅收制度是一樣的,而在發達國家,低收入群體與高收入群體的稅收制度的區別征稅制度是非常健全的,他們將從富人身上征來的稅用於中低收入家庭,保證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需要和發展。因此,我國應該逐步完善稅收制度,揚長避短,使農村家庭能節約出一筆資金,用於家庭養老的發展。(二)多方面推行機構養老

近幾年,在政府的宣傳與鼓勵下,養老機構開始出現在農村老人的視野中,政府宣傳模式卻僅限於橫幅、公告等方式,導致老人對機構的服務、運營情況了解頗少,再加上老人受「養兒防老」傳統觀念的影響,對進入機構養老產生抵觸心理。於是我們可以利用志願者的身份讓老人深入了解機構養老、接受機構養老。志願者可以從大學的志願者服務團里挑選,藉助學生純真的身份是為了避免老人出現害怕受騙的思想,高校志願者通過志願者服務團定期進入養老院,給老人們帶去關懷與愛心,結合志願者的力量讓老人們相信養老機構,另一方面養老機構給予老人一天的時間,讓老人免費體驗養老機構的真實生活,消除老人心中的種種疑惑與擔憂,為養老機構的發展打下基礎。在發展機構養老的同時,政府應加強對機構的管理,努力提高機構的服務質量,加大對機構養老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制定規范的管理體制和監督措施,極大程度地刺激機構養老的發展。

(三)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提供部分養老金

一方面,高效地利用土地,讓土地為農村家庭提供一部分養老金。針對還擁有一定勞動力的農村老人,他們雖無法種植大規模的土地來獲得收益,卻能在政府的政策中獲得經濟收入,比如現在的鄉鎮政府鼓勵各種農業產業的發展,農業產業大多數屬於大規模種植,在種植過程中會需要一定的勞動力,於是,還擁有一定勞動力的老人可以長期做這樣的勞務,工資雖比不上外出務工的子女,但能者多勞,有多少勞動力就會得到多少的回報,這樣農業產業既得到了發展,又能為農村老人提供收入渠道。另一方面,發展這些農業產業是需要各個政府及企業之間的密切聯系與合作,因此政府應該積極引進農業產業,才能更快地解決當代農村土地閑置的問題。

Ⅳ 128421家庭模式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30

Ⅵ 什麼是421家庭結構

“421”家庭現狀,讓第一批80後倍感壓力,他們現在怎麼樣?

孤獨的童年,只有自己和玩具,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父母雙雙下崗,只能自謀職業,家中的經濟來源一下子受到了沖擊,最後沒有辦法,父母下海經商,成日忙碌。

雖然經濟穩定有升,但超越卻常年不能看到父母,只能與爺爺奶奶生活。

3)生活壓力大,上有老、下有小;

除了金錢的壓力,再就是生活的壓力,為了業績,他們頻繁應酬、送禮,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成長,沒有精力安撫相伴的妻子,更沒有多餘的空閑照顧生病的老人。

他們為了更多的收入、更穩定的工作,就像陀螺一樣,不停的旋轉,不知道路在什麼地方。

他們拼盡了所有,卻也換不來家人的多少理解,他們註定孤獨。

四十,本是不惑之年,意為對生活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可怎麼80 後卻越來越無望的向前奔著,原以為自己了解的世界觀,早已崩塌。

面對家庭的“421”模式,他們深感疲累,二胎政策放開了,但數據顯示,生育二胎的人數佔比並不大。

Ⅶ 「421」家庭模式,是什麼意思

4:是指夫妻雙方的父母
2:是指夫妻雙方
1:是指一個孩子

4:四個老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2:父母
1:子女(獨生子女)

這兩個答案本質上沒區別,都對.421指的是夫妻雙方本身都是獨生子女,(所以4才只生了2),他們又只生一個孩子,就是1,421反映的是獨生子女政策下獨生子女夫妻的家庭負擔(若不是獨生子女政策,4就不止生2,這2也就會減輕負擔)

Ⅷ 421家庭模式的婚姻家庭觀念

上個世紀8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群體陸續進入婚育期,隨著老齡化的到來和「421」家庭結構的出現,圍繞養老問題,導致的獨生子女擇偶觀念也在悄然變化。
一是婚姻當事人及其父母選擇對方家庭子女數時,獨生子女黯然失寵。年輕人婚戀或父母為孩子擇偶時,往往過多地考慮對方家庭是一個孩子,還是兩個以上孩子。如果是一個孩子,兩個獨生子女結婚,將來需照顧四個老人;如果是兩個以上孩子,就會減輕養老壓力。因此,年輕人及其父母多看中對方是兩個孩子以上的家庭,尤其本身是獨生子女家庭的,要求對方是兩個以上孩子的條件更為強烈。
二是組建新家庭時,雙方父母爭相投入,為贍養義務隱形「買單」。
在我國,家庭養老仍然是主要的養老形式,這來源於我國的特殊國情和傳統的「孝」文化,盡管老齡化和獨生子女婚配的「421」家庭結構,給家庭養老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但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仍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伴隨著不斷加快的老齡化步伐,我們應該深入研究當代婚姻觀念、家庭結構的變化趨勢,在觀念層面上為「421家庭」正確導航,努力構建和諧的家庭和社會。

Ⅸ 獨生子女面臨生活壓力:421家庭如何解決養老問題

那就是努力賺錢
好好的為老人
自己准備啊
因為
別人沒有義務在你困難的時候去幫助你

閱讀全文

與農村421家庭養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續費養老保險要帶什麼 瀏覽:931
全身體檢體檢什麼項目 瀏覽:438
抗疫典型孝順 瀏覽:890
人不在了養老金 瀏覽:703
60歲的老人心悶心疼 瀏覽:937
職工養老保險提供哪些保障 瀏覽:698
青少年如何減少與父母發生沖突 瀏覽:690
為重陽節擬寫一條主題詞 瀏覽:724
80歲胃癌切除手術嗎 瀏覽:867
晶元最長壽命是多少年 瀏覽:688
會興敬老院收費嗎 瀏覽:571
歡度重陽節的小報 瀏覽:686
說胡話的老人還能活多久 瀏覽:931
老年人能喝四物湯嗎 瀏覽:601
怎麼看職工養老保險檔位 瀏覽:303
小學生二年級孝順父母的主題班會 瀏覽:119
以孝敬500個字 瀏覽:381
養老金個人繳納和單位繳納有什麼區別 瀏覽:107
父母如何同意我去爺爺奶奶家住 瀏覽:103
吉林市養老保險個人編號是什麼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