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老保險為什麼單位金額查不到
單位繳納的具體金額多少和參保人本人無關。
以後退休時計算養老金中的基礎養老金金額是按歷年「繳費基數」算的,不涉及到「具體金額」。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按實際金額計算的,所以對賬單上有個人賬戶的具體金額。
2. 為什麼養老保險單位繳費顯示為0
1,在網上查詢養老保險繳費情況,一定在本人實際參保繳費的社保中心網站查詢。2,確認單位確實辦理參保繳費,並且單位辦理參保的個人信息正確。3,如果仍然無法在網上查詢到養老保險信息,可以本人持身份證到參保的社保中心大廳辦理查詢。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3. 養老保險單位繳費的顯示是0是怎麼回事
1,在網上查詢養老保險繳費情況,一定在本人實際參保繳費的社保中心網站查詢。
2,確認單位確實辦理參保繳費,並且單位辦理參保的個人信息正確。
3,如果仍然無法在網上查詢到養老保險信息,可以本人持身份證到參保的社保中心大廳辦理查詢。
4. 養老金以前都顯示公司繳納金額,現在為什麼不顯示了
公司交納有規定比例,不能減少,並進入統籌賬戶。只要個人交納了,公司部分省不了。所以對個人而言,公司只有交或不交之區別。所以,是否顯示與個人關系不大。要知道具體交多少,可上社會保險網上查,公開的。
5. 養老保險查詢怎麼看不到單位繳費部分
社保分為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個人只可以查詢個人賬戶的錢,而單位繳納的歸入統籌賬戶,所以無法查詢。
6. 養老保險繳費記錄只能看到自己繳費部分,不能看到單位繳費部分是怎麼回事,是單位沒繳費還是不予顯示
看到自己繳納部分,證明單位已給你繳了,因為只繳個人的沒有單位的,社保部門是不受理的。
單位繳納部分在記錄上沒有具體金額,是因為和個人無關,以後計算養老金並不按單位繳納的具體金額計算的,而是按繳費基數計算的。
個人只需要關心養老保險對賬單上的三個數據,1,個人繳費金額,2.每年繳費基數,3,累計繳費月數。只要只三個數據無誤,你就可以放心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7. 企業上交的養老保險怎麼顯示沒有參保
摘要 因為單位繳納的部分是劃入養老保險統籌的,不劃入個人賬戶,所以在社保養老保險系統上看不到,只能查詢到個人繳納部分。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模式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結合,社會統籌部分實行現收現付制,個人賬戶部分實行基金積累制。參保人員和企業為社會統籌部分繳納的保費,並不用於為個人進行積累,而是主要用於為已經退休的老年人發放養老金;同樣,參保人員退休之後所領取的社會統籌部分的養老金,不是來源於自己以前繳納的保費,而是來源於在職年輕人所繳納的保費。養老保險繳納是個人和單位分別按比例繳納的,知道個人繳納的金額,可以根據當年的養老金繳納比例算出來單位繳納了多少
8. 我的社保卡裡面的余額怎麼只顯示我自己交費的金額,看不到公司交的那部分呢
這屬正常情況,公司繳納的費用社保局統一計入社會統籌賬戶,是查詢不到的。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社保基數申報和調整的時間,一般是在7月。
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半則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新的參統單位(指各類企業)單位繳費費率確定為10%,個人繳費費率確定為8%,個體工商戶及其僱工,靈活就業人員及以個人形式參保的其他各類人員,根據繳費年限實行的是差別費率。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勞動者,繳費基數在規定范圍內可高可低,多交多受益。
職工按月領取養老金必須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且已經辦理退休手續;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了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的繳費義務;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
9. 養老保險查詢怎麼看不到單位繳費部分
單位交的部分都進到統籌裡面去了,在社保網的個人信息里查看不到,這個沒有影響,因為退休時統籌數據不發生關系。只要個人賬戶不少就行。
退休金是根據你個人賬戶的多少,工齡的年限,退休時當地上一年社平工資,你繳費的年限,還有你繳費基數的檔次,根據這些系數要在你退休的當月還可以算出來,提前算無法算出。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