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個人繳納養老保險停繳是否有影響
第一,能夠續交。
續交的方式可以這樣來考慮。
一是重新就業,由單位來續交養老保險。單位續交的好處是,統籌部分的20%由單位負責,個人只負擔個人賬戶的8%,既就業解決了生活來源問題,同時也解決養老保險的持續繳費問題。
二是個人辦理續交。如果本人不願意就業,可繼續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辦理續交,但是靈活就業人員辦理續交,如果以前的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口所在地,也是無法辦理的,那就要將養老保險關系轉入戶口所在地。
第二,主要的影響。
一是對繳費年限的影響。按照目前我國退休的有關規定,除了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外,社保繳費必須達到15年,你斷繳了10年,即使現在續交,也相當於繳費年限往後延遲了10年,也就是說減少了10年的繳費年限,這個影響是很大的。
二是對退休金的影響。目前我國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是由社平工資、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等來綜合計算的,減少了10年的繳費工齡,也同樣減少了個人賬戶資金量,對退休金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三是對退休後退休金調整的影響。目前我國每年都要對退休金進行上調,上調比例一般都在5%左右。在退休金調整中一般都是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的方式,其中掛鉤調整,就是和繳費年限、繳費金額進行掛鉤的,退休前繳費時間長、繳費多的,退休金調整時的幅度相對比較大。
『貳』 養老金會因為什麼原因被停發
養老金的停發主要的原因是有幾種,其中一種就是養老金沒有進行相應的認證,其次如果相關的人員涉嫌了違法行為,被公安機關逮捕了,最後一個就是退休以後的人員到國外定居這類人群相關的部門是可以將其養老金進行停發的。
雖然說養老金停發是一個對本人比較嚴肅的問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人的養老保險停發,而且停發的原因也是各種各樣。
一、沒有養老金認證
養老金如果沒有進行認證,而相關的部門是為了防止別人盜用身份來冒領養老金,所以國家就會規定將沒有認證的養老金進行停發,只有進行認證了的才會正常的發放和領取養老金,這一點其實小兵也是能理解的,畢竟也是出於安全考慮,如果養老金沒有進行相關認證是很容易被別人進行冒領。所以發現停發以後,那就請本人及時到相關部門進行認證。
『叄』 如果養老保險中途中斷了,有什麼影響嗎
養老保險是給人們老了之後無法再工作時,生活上面的保障,所以很多人對於養老保險是非常的重視。因為自己工作停了的關系,所以很多人的養老保險也就停交了。
如果養老保險中途中斷了以後能領取養老金嗎?
其實是可以領取的,因為我們的養老保險是根據累計繳費年限來確定的,也就是說當你擁有15年以上的累計繳費年限,那麼就具備了正常領取養老金的條件,很多人在交納基本養老保險的過程中或者車輛的問題或者那樣的問題都會導致自己的養老保險出現中斷的繳費,這種情況下很多人誤認為自己無法辦理退休,一定要保證連續15年的交費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的繳費年限它不是針對於連續繳費而針對於累計繳費,也就是說當你出現中斷繳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只不過這個中斷的社保繳費一旦出現之後是無法進行來補繳的。
『肆』 養老保險停繳會有什麼後果
養老保險停繳會導致領的錢減少。
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按照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養老保險是以老年人的生活保障為指標的,通過再分配手段或者儲蓄方式建立保險基金,支付老年人生活費用。
養老保險的實施具有以下作用:
1、有利保證勞動力再生產。通過建立養老保險的制度,有利於勞動力群體的正常代際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長勞動力順利就業,保證就業結構的合理化;
2、有利於社會的安全穩定。養老保險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口的比例越來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多,養老保險保障了老年勞動者的基本生活,等於保障了社會相當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
3、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各國設計養老保險制度多將公平與效率掛鉤,尤其是部分積累和完全積累的養老金籌集模式。勞動者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數額,與其在職勞動期間的工資收入、繳費多少有直接的聯系,能夠產生一種激勵勞動者的職期間積極勞動,提高效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伍』 養老保險停繳時間過長會有什麼影響
養老保險應盡量連續繳納,不交的直接後果是如果你想領養老金,進行補交的話會需要交的更多(大部分地區地區要按月加收千分之二的滯納金),不補交的話個人領到的養老金金額會受影響。根據有關文件規定,凡企業或被保險人間斷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或按有關規定不繳費的人員除外),被保險人符合國家規定的養老條件,計算基本養老金時,其基礎性養老金的計算基數,按累計間斷的繳費時間逐年前推至相應年度上一年的本市職工平均工資計算(累計間斷的繳費時間,按每滿12個月為一個間斷繳費年度計算,不滿12個月不計算)
舉例來說吧:
如果你2020年退休,正常你的基礎養老金是2019年的社會平均工資×20%,但是如果你在退休之前養老保險中斷了30個月,就是中斷了2.5年,按2年算,你的基礎養老金就是2017年社會平均工資×20%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陸』 社會養老保險斷交有什麼影響
一、養老和失業沒影響,但生育和醫療是有的。二、生育原則上必須內連續參保6個月以上才容能享受待遇,中途斷了,就需要重新繳了。三、醫療停了1-3個月,必須補齊之前的才能享受,停了3個月以上的,除了補交之前的之外,而且還要等3個月之後才能享受醫保待遇。社保指的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這五險中除了養老保險可以斷交之外,其他一旦停交則不能補繳,需要重新開始再次繳納。但是養老保險只要累計繳納15年,在退休後即可按月領取養老金。養老保險最低交納年限為180個月即15年時間,可以多交,到時就可以多領取。同時,養老保險可以累計計算交納年限,即斷斷續續交納是允許的。醫療保險至少需要交納25/30年,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申請享受養老金待遇和醫療報銷(只要續費平時也是可以的)。
『柒』 如果養老金到5000後停漲,可能會有這5個弊端,你知道嗎
關於養老金上漲至5000元就停漲的討論,網上一直吵得沸沸揚揚,那麼這一建議的落地性可行嗎?我認為難度很大,如果真的讓養老金達到了5000元就停漲,以下5個現象或將愈演愈烈了:
第一,大量退休人員開始維權
我們父母那一輩的退休老人,工齡大多在30年以上,養老金在這么多年連漲的積累下,很多人的月收入已經高於5000元,他們交了這么多年的社保,就是等著晚年靠著企業和自己繳存的養老金生活的,也是因為養老金能夠遵循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原則,他們才會堅持這么長時間參保,若養老金真的上漲到5000元停止,這部分退休老人可能會無法接受,大批人將因為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對等的問題,去找有關部門維權。
第五,養老金長效上調和發放受影響
到2020年養老金已經實現了連續16年上漲,今年新華社,央視新聞等媒體也肯定了養老金17連漲窗口期將出現的消息,養老金之所以能堅持長效上調和發放,依靠的是參保人員堅持繳費,但他們的目的很明確,還是希望養老金能拿的越多越好,而對養老金設置上限後,隨著更多人不參保,縮短參保時間,減少參保基數後,養老金賬戶的支大於收問題將越來越嚴重,可能真的會出現賬戶枯竭的問題了。
綜上所述,我覺得養老金設置上限是不實際的,對於擔心自己養老金水平低的人,年輕時就要多努力工作,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工資水平,繼而提高繳費基數,或者在退休後,身體狀態良好的條件下,可以申請延遲退休,多工作幾年,延長參保時間,這樣在退休後也有機會拿到可觀的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