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養老金近幾年分配這么不合理呢囗囗聲聲說公正平能不理解。
關於養老金,一直以來都是不公平的,並非最近幾年。公平不會真的存在,只看是逐漸趨於公平還是趨於不公平,趨於公平我們就姑且認為是公平。
另外由於人口老齡化,養老金會捉襟見肘,所以時不時的社保基金會去股市裡圈錢。還有些政策比如提出65歲退休之類的。種種跡象都在告訴我們,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還是自己多買份養老保險更好。
B. 企業退休養老金為什麼不公平
主要因素包括:當地繳費基數、繳費比例、個人繳費年限等。
例如:當地要專求養老保險繳屬費數最低為上年度全身職工平均工資的60%,即繳費基數,有的單位選擇按60%繳納,也有選擇按80%繳納的。同等情況下。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不同,退休工資不同。
又如:職工上班時年齡不同,退休時的繳費年限就不同,造成單位繳費數和個人賬戶余額不同,在核實養老保險金時也就不同。退休工資存在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2)遼寧抗議養老金不公平擴展閱讀: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高於企業退休人員。
C. 養老金是最大的不公平
養老金是由國家政府設立的社會福利資金,只需職工按期繳納即可在退休後按月領取。然而因為養老金以多繳多得為原則進行發放,導致社會上出現養老金不公平的聲音,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第一,養老金的益處。
養老金屬於我國社保中的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規定所有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必須繳納的社會保險基金。養老金的發放有效降低勞動者在年老後因勞動力下降導致生活受影響的風險,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養老保險的重要性,積極參保。
第二,養老金發放數額根據繳費檔次不同而不同。
我國社保繳費有60%,100%,300%這三種檔次,由參保人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選擇。參保人繳費檔次越高,日後可領取養老金數額越多;反之,繳費檔次越低,可得金額越少。為了維護繳費群體的利益,養老金發放一直遵循多繳多得的原則。多繳多得原則既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養老利益,也尊重了高收入人群的支出,是真正公平的發放理念。
第三,平均養老金發放金額是不公平的。
每個人所繳納的養老金保險金額各不相同,若強行將養老金發放金額持平,那麼對支付較多金額的人群而言十分不公平。如今我國已經在盡量減少社會貧富差距,相信在日後的發展中,養老金發放金額將會隨著社會貧富差距變小而減小。
養老金因個人繳納金額檔次不同,以多繳多得為原則進行發放,實行不等額發放才是公平的表現。
《社會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D. 遼寧阜新基礎養老金為什麼這么低沒人管
我是阜新人,遼寧阜新基礎養老金之所以低和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因為阜新地區的經濟總量比較低,人均收入也低。所以可能養老金相對的繳納也低。
E. 養老金不公平最新評論:養老金不公平何時解決!
養老金的不公平成為社會上最大的不公平,有三點:1、個別養老金過高,有的達到了7、8千甚至上萬元,遠高於平均工資,可知一個人的工資需要交房貸、養孩子、各種應酬等,而一個養老金太高了失去了養老金的意義,降低在職工的積極性;2、養老金之間差距過大,少則兩三千元,多則七八千上萬元,每年按比例調整,使得差距越來越大,應該限高補低逐步縮小差距。雖然有的傻子說多交多得,這也應該體現在剛退休前幾年,隨著時間增長這種差價應該縮小,而不是繼續擴大;3、應取消各種不合理補貼,如上海的高級工程師的補貼,這種職稱只能在工作期間有效,退休後這種職稱不能作為補貼的依據。
抵制延長退休,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到法定退休年齡必須退,企業人員可自願選擇退休,且退休人員一律比准再聘用。
F. 養老金按百分比來調整漲額極其不公平的,這么嚴重的問題為什麼就沒有人反對
其實有人反映過,我覺得原因在於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繳納養老金的數額。
舉個栗子:一個領導,一個工人,領導的工資比工人高很多。所以廠長交了很多養老金,工人相比之下交的要少。退休之後,領導拿的退休金也高,工人的退休金就低。
但是社會公自年年漲,如果養老金不漲,這些退休工人如何能跟上整個社會的發展。所以,養老金是根據社會的通貨膨脹率和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
也就是如果你一開始拿的多,調整之後拿的也多。如果不一碗水端平,比如說給領導少漲退休金,給工人多漲退休金。那麼領導就沒有優勢了,反而領導做得多,拿的反而少了。對領導來說是一種不公平。
另外,領導是少數。給少數人增加一點,也容易辦到。反之,如果給工人增長哪怕是一點點,因為工人多啊,總量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不能做到領導比工人多,不能做到繳納養老保險多的人,獲得的養老金多。那麼以後誰還會去繳納養老金。在貧富分化的不公平面前,繳納養老金多卻不能獲得相應的利益,是更大的不公平。好比你在銀行存了一萬塊,另一個人存了一塊錢。為了保障公平,取錢的時候,你的一萬塊只能取出一塊,而那個存一塊的也取一塊。那麼你多存的9999就沒意義了。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至於貧富差距,說白了,其實就是就業問題。工人收入少,沒有很多錢像領導那樣繳納養老金,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以說貧富分化從一開始就存在了,通過調整養老金,並不能解決貧富分化的問題。
貧富分化最本質的問題在於人們的境遇不同,能力不同,如果能普及教育,讓每個人獲得相同的機會和對等的機遇,每個人發展的都很均衡,就不會有貧富分化的問題。從繳納養老金的時候就做到大家的收入差不多,那麼以後養老金按照比例調整就不會有很大的分化。
所以說如果有不公平,就是教育的不公平。
G. 中國養老金問題主要沖突點在哪,目前形勢如何
養老基金的籌資范圍窄
就我國人口結構而言,我國已經邁入了老齡化社會,為了能夠使老齡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當務之急是如何籌集到更多的養老資金。盡管早在1991年《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國發[1995]6號)文件中確定的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求建立資金來源多渠道的養老保障體系,但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面依然狹窄,主要來源是國家預算和企業營業外列支的生產性收益。並且,國家並不鼓勵人民多存養老金,而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國則鼓勵多存養老金,為國家財政減輕負擔。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加重,如果不採取措施,我國財政負擔會越來越重。
行政管理體制與養老金制度不相匹配
首先,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社會養老保險統籌層次較低,主要原因是我國對養老保險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屬地化管理,即市(縣)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由地方政府管理,所以市(縣)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必然成為地方政府利益的首選目標。省級政府的統籌目標是綜合平衡全省各市(縣)、各行業部門之間的利益,所以便出現了省級養老保險機構與市(縣)級養老保險機構利益的沖突,使得省級統籌難,全國統籌難,全國高度統籌更是難上加難。2011年7月1日,國務院啟動了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目標是覆蓋全國60%的地區,至2012年的時候覆蓋全國。很明顯,在「量」上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將是完美的蛻變,但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種分級行政管理體制使得省級統籌、全國統籌難以實現「質」的飛躍。
其次,由於徵收、支出、管理全部由社保部門負責,造成了行政工作人員的浪費。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的政策制定、費用收繳、投資運作、監管查處都是由社保部門負責。社保局通過單獨組織一批專業人士對企業進行財務核算、監控企業員工工資,通過專業征管軟體對各個企業進行調查、稽核、收繳。這一過程造成了社保基金的額外支出,甚至有些地方的社保基金40%以上被當作行政費用浪費掉了。與我國相比較,在智利、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對養老金的徵收都是由稅務部門操作,獨立的政府或者私營的基金管理公司負責投資,最後統一由社保部門負責養老保險金的支出及政策標準的制定。
雙軌制的存在造成了不公平的現象
我國機關事業單位與城鎮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金制度在設計與運行上大相徑庭,出現了雙軌制現象。20世紀90年代,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初步建立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即當代人養老費用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社會統籌即代際轉移支付,另一部分由當代人工資的一定百分比部分儲蓄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仍保持著現收現付制模式,即用年輕在職一代人的收入來支付當代退休人員的養老費用(代際轉移)。由於制度的不統一,雙軌制也造成了在城鎮企事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兩部分人員在參保義務及待遇水平不平衡,引發了社會矛盾。更有專家表示,社會保險的雙軌制是社會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養老保險基金違規挪用現象嚴重
企業繳納的20%的養老金納入社會統籌賬戶中,而養老基金的徵收、支出、管理監督均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這不免會出現「左手監管右手」的現象。統籌賬戶中的社會養老基金在被使用時,各省各市沒有任何的披露,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也不會匯報基金的投資用途、投資回報率,造成了基金違規挪用現象愈演愈烈,進而將影響擴散到全國。這種缺乏制約與監管的管理體制使得養老保險基金最終可能成為沉沒成本,得不到任何投資回報。我國人口基數很大,在老齡化社會來臨的情況下,這種違規挪用保險基金的行為會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的打擊。
養老金的收益性較低
從遼寧省做實個人賬戶的實踐結果來看,我國養老金投資於銀行協議借款和國債的投資回報率低於2.5%,遠遠低於我國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養老基金的低收益難以支撐我國老齡人口的正常生活。以美國為例,美國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對接,養老金成為美國資本市場上三大主要機構投資者之一。美國逐漸科學地協調養老金的安全性與收益性,運用投資組合,分散風險,在風險一定(盡量低風險)的情況下,實現養老基金投資高收益。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的養老金投資收益均在10%以上(扣除通脹因素後)。在中國對養老基金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借鑒美國的養老保險體制,以部分積累制為根本,實現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模式。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該法於2011年7月1日開始實施,按照「十二五」規劃,基本養老保險有望在五年內實現全國統籌。在我國養老金體制實現由市(縣)統籌到省級統籌,最終達到全國統籌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以上種種問題,我國養老保險體制的改革必然會形成一種趨勢,因此我們應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養老保險體制。
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確實偏高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回答委員詢問時表示,現在的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確實偏高,「五險一金」已佔到工資總額的40%至50%。他透露,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並軌的有關文件近期將印發,並將進一步部署。
H. 養老金改革後退休中人的退休金為何那麼大的差距極不公平。請問原因
一、兩者退休金領取的規定不一致
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金領取的標注是按照之前的規定,即工齡10年以下的發放60%的工資,10到20年的發放70%,20到30年是80%;30到35年是85%;35年以上是90%。
再加上還有各類生活補貼和福利津貼,合計起來事業單位職工退休之後待遇不會比在職期間降很多,一般都是維持在之前的70%左右。
企業職工退休金就完全是按照人社部規定的「退休金領取」標准了,即基礎性養老金和個人賬戶所繳的養老金按照比例每月發放,另外會根據工齡,每滿一年工齡,增加1%的社會平均工資。不過即使是兩項加起來也沒有多少,也難怪兩者之間的差距會那麼大。
二、"養老金並軌"改革未完成
2014年10月份,為了進一步縮減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職工之間的養老金差距,開始實行「養老金並軌」政策,但是直到今天,因為各種原因,似乎並沒有看見很大的成效。
I. 上海退休工人抗議養老金不公平遊行有這事嗎
沒有。
據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2011年2月11日,互聯網上有兩段所謂「上海企業退休人員遊行抗議」的視頻在傳播。
上海市公安局立即會同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公安機關查明:該視頻是2011年2月11日發生在波斯灣島國巴林首都麥納麥的民眾遊行片段,被境外人員拼接編造了所謂「上海退休人員抗議遊行」的謠言文字內容後發布在境外社交網站。
(9)遼寧抗議養老金不公平擴展閱讀
網路不是法外之地,對於編造、傳播謠言混淆視聽、製造恐慌的行為,上海市公安局將堅決追查到底,依法打擊,絕不姑息。
警方提醒廣大網民要遵守法律法規,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若發現網上傳播不實信息,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積極維護社會誠信,共建和諧清朗的網路環境。
J. 遼寧中人退休後朴發過度養老金後哪位中人超過老辦法的退休金了
中人計算 養老金公式三道:基礎養老金、個人賬 戶養老金、過度性 養老金。三個公式 得出的數相加,就是中人的基本養老金,這時才是完整的養老金。
這是全國統一規定,一部法律,任何一個地區都不會把它割裂開來發放,割裂開就不是基本養老金了。
你的說法不能使人理解,既不符合規定也不符合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