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重陽節詞語
【必里遲離】:bì lǐ chí lí,陰歷九月九日。作賓語;指專重陽節。
【每逢佳屬節倍思親】: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佳節:原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指到了節日特別想念在外地親人的心情。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節日。
【滿城風雨】:mǎn chéng fēng yǔ,城裡到處刮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壞事。
【明日黃花】:míng rì huáng huā,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作賓語;比喻遲暮不遇。
【過時黃花】:guò shí huáng huā,黃花:菊花。重陽節後的菊花。比喻過了時的或失去意義的事物。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⑵ 重陽節詩詞名句敬老
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翻譯: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2、表達: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衷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
二、《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1、翻譯:薄霧彌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郁悶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卧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此時此地怎麼能不令人傷感呢?風乍起,卷簾而入,簾內的人兒因過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黃花還要瘦弱。
2、表達: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託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
三、《採桑子重陽》
現代:毛主席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1、翻譯: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2、表達:勁厲猛烈的秋風、霜紅爛漫的秋色,鏦鏦錚錚的秋聲更能觸發作者的詩興,更宜於表現金戈鐵馬、叱吒風雲的戰斗生涯,更宜於顯示詩人兼戰士的慷慨悲壯、豪健曠放的性格,更宜於構造雄深高遠、闊大壯美的詩境。
四、《九日齊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1、翻譯: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約朋友攜酒壺共登峰巒翠微。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 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 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 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
2、表達:此詩通過記敘重陽登山遠眺一事,表達了詩人人生多憂、生死無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曠達乃至頹廢,表現了封建知識分子的人生觀的落後、消極一面。
五、《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1、翻譯:昨天剛登上龍山宴飲,今天又在這里舉起了酒杯。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
2、表達:詩人以其極為敏感、幽微的靈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場上,發現了這一詩意的空間。實際上,詩人是借菊花之苦來寄託自己內心的極度苦悶。借嘆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饞離京、流放夜郎的坎坷與不幸,正見其愁懷難以排解。此詩語雖平淡,內涵卻十分深沉。主要表現了作者一生屢遭挫敗和打擊,而在節日里所引發的憂傷情緒。
(2)重陽節語詞擴展閱讀:
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高塔。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茱萸香味濃,配戴可避邪驅蟲,祛風散寒。
⑶ 贊美重陽節的詞語有哪些
尊老敬抄老、源遠流長、襲傳統美德、天高氣爽、秋高氣爽、健康長壽、萬事如意、老當益壯、金秋十月、瓜果飄香。
⑷ 有關重陽節的詩詞
1、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內。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容。孟浩然《過故人庄》
2、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王勃《蜀中九日》
4、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⑸ 形容重陽節的詞語有哪些
形容抄重陽節的詞語有:
必里遲離。
每逢佳節倍思親。
滿城風雨。
明日黃花。
過時黃花。
⑹ 重陽節祝福語簡短詩詞
1、思親堂上茱復初插,制憶妹窗前句乍裁。——現代秋瑾《九日感賦》
譯文:重陽節這天,我剛剛插戴上茱萸,便在窗前給妹妹寫起詩來。
2、年來飲興衰難強,漫有高吟力尚狂。——宋代韓琦《九日水閣》
譯文:近年來豪飲的興致衰敗難以勉強,只有高吟詩歌的才力還十分健旺。
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譯文: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4、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宋代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譯文:又到了重陽佳節,卧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5、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唐代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譯文:塵世煩擾平生難逢讓人開口一笑的事,滿山盛開的菊花我定要插滿頭才歸。
⑺ 重陽節的祝福詞語
、久久的健康圍著你,久久的好運纏著你,久久的愛情追著你,久久的智慧牽著你,久久的開心隨著你,久久的祝福全都送給你,祝九九重陽,久久快樂!
2、九月重陽節,菊花飄香來,秋風送思念,簡訊送祝福,願你愁容散,笑容添,開開心心過重陽,樂樂呵呵心也甜,平平安安一輩子,健康幸福到永遠!
3、九月九重陽又聚首,歡樂無限多,快樂又開心,久久的祝福,久久的祝願,願你的生活幸福如意,祝你的人生健康平安,願你的工作順風順水,祝你的事業如日中天!重陽節的祝福簡訊
4、九月九重陽節到了,祝你好事成雙,愛你的人給你九十九朵玫瑰,朋友給你九十九份祝福,家人給你九十九份關懷,生活給你九十九種收獲,時刻都是九九艷陽天。
5、九月九重陽節,想約你一起來過節,但菊花一采就碎,菊酒一喝就醉,外出旅遊太貴,登高遠眺太累,不如發條簡訊經濟又實惠,祝你重陽過得輕松愉快!
6、九月九重陽節,送你九個結:健康結,快樂結,幸福結,平安結,好運結,吉祥結,如意結,順心結,美好結。願你生活和美節節高,開心一生結結繞!
7、九月九重陽節,吃喝玩樂在山城,雄偉壯闊的長江三峽,璀璨多彩的夜景,秀麗怡人的芙蓉江,火爆刺激的重慶火鍋,多山多霧,祝你多福多壽!
8、九月九遙望空,秋水秋天生夕風;九月九重陽夜,思親思鄉傷離別;九月九飄花香,桂花菊花散芬芳。祝親愛的老朋友們,九月九重陽節快樂!
⑻ 重陽節詞語
重陽節又是老人節,形容老人的詞語有:
【白發紅顏】頭發斑白而臉色紅潤。形容老年人容光煥發的樣子。
【白發婆娑】婆娑:紛披的樣子。形容滿頭白發的老年人的樣子。
【鬢絲禪榻】鬢絲:鬢發如絲;禪榻:僧床。本指老僧的生活。也指老年人所過的近似僧徒的清靜生活。
【白首如新,傾蓋如故】白首:老年;傾蓋:停車,初見。有人相識到老還是不怎麼了解,有人初次見面卻一見如故。
【白首相知】白首:白頭發,引申為時間長。意謂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老年時的壯志。
【不知老之將至】不知道老年即將來臨。形容人專心工作,心懷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炳燭之明】點燃蠟燭,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學不倦。
【遲暮之年】遲暮:黃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垂暮之年】垂:將,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介紹重陽節的文章:
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陽歷的十月二十六日,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基本簡介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
⑼ 重陽節的詞語大全
1、《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回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答。
2、《謝新恩 》——(後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
3、《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⑽ 寫重陽節的詩詞
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二、《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這首詩的解析可參考下面的第三首《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兩首正好可以參讀。
三、《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公元699年,時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寫的《斗雞檄》觸怒高宗,被趕出沛王府,於是年六月遠游到了西蜀。
同一年,盧照鄰來到益州新都任職,是年秋,盧照鄰從益州來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陽節當天,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與王勃、盧照鄰三人同游玄武山,互相酬唱。
王、盧的這兩首《九日》詩,雖然構思相似,但王勃表達的是他對南方生活的厭倦,而盧照鄰表達的是人不可北歸的鄉思。
四、《浣溪沙·重九舊韻》
(北宋·蘇軾)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
異鄉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
茱萸子細更重看。
《浣溪沙·重九舊韻》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送別詞,上片頌揚友人才高器大,表達了對友人的真摯熱愛之情,下片直抒重陽節恨別之情,並化用成句使詞意更加深婉,惜別與留戀之情自見。
全詞詞短情長,語言流麗平易,感情深摯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