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菊花大會是什麼節日
菊花大會一般對應的是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2、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3、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4、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各地過重陽節的風俗:
重陽節在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陽,收呀么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場」。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宋代《玉燭寶典》雲:「九日食餌,飲菊花酒者,其時黍、秫並收,以因粘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清初莆仙詩人宋祖謙《閩酒麴》曰:「驚聞佳節近重陽,纖手攜籃拾野香。玉杵搗成綠粉濕,明珠顆顆喚郎嘗」。近代以來,人們又把米果改制為一種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將優質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時,撈出瀝干,摻水磨成稀漿,加入明礬(用水溶解)攪拌,加紅板糖(摻水熬成糖濃液),而後置於蒸籠於鍋上,鋪上潔凈炊布,然後分九次,舀入米果漿,蒸若干時即熟出籠,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
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1989年,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第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❷ 我國的老人節在幾月幾日即傳統的什麼聯合國大會把每年的什麼確定為國際老人節
我國的來老人節是9月9日,自10月1日是國際老人節。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的來歷在於我國古人對數字的觀念,在於對「九九」相重的文化認知。按古人陰陽觀念,奇數為陽數,九九相重,故為重陽,又稱「重九」。古人認為,「三、五、七、九」這些陽數為不好的數字,「九」又是陽數中最大的,九九相重,就更是令人恐懼,認為此日容易生災禍,必須採取方式避禍消災,這些方式就成為節日習俗,於是重陽節就產生了。
重陽節關於辟邪的明確表述是來自西晉周處《風土記》記載:「漢俗九日飲菊花酒,以祓除不祥。這是對重陽節源於辟邪的明確表述。重陽節的主要習俗都可以用辟邪來解釋。食用菊花酒、插茱萸都是為了清除不詳的事情。登高可以避禍,因為高處是神仙住的地方,可以給人們以護佑,吃五色重陽糕可以辟邪,因為五色彩紋為邪祟所害怕的。
❸ 速求有關重陽節的班隊會的演講稿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❹ 原來教師節在九月九日
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會議決定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❺ 我國的老人節在幾月幾日系傳統的什麼聯合國大會把每年的什麼確定為國際老人節
1990年第4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1年開始,每年10月1日為「國際老年人日」。回
國際老人節又叫國答際老年人日,以表彰老年人的貢獻並審查影響他們生活的問題。政府機構在確定優先事項時選擇了多種方法。
這些選擇強調了老年人在家庭和整個社會中所扮演角色的不同看法。在某些情況下,措施旨在捕捉社區和社會迅速變化的動態,再次邀請目前對老年人和工作,老年人護理機制,代際支持系統和財政限制的看法。
一些政府制定了基於積極老齡化和自治原則的政策,旨在促進家庭中獨立生活的繼續,提供滿足各種需求的服務和設施。其他人強調家庭關系和支持家庭單位作為老年人護理的主要來源。
❻ 元宵節重陽節國家憲法日放假有沒有在18大會議中通過
曉丹?
❼ 重陽節組織退休人員座談會後能否安排就餐
統一安排餐飲的會議,要嚴格注意勤儉節約。所以對於成本的控制非常重要,自助餐一般可以發餐券控制(很多酒店對於自助餐的開設有就餐人數的最低要求),可以事先制訂餐標及餐譜,嚴格區分正式代表與隨行人員、家屬,特殊要求者可以和餐廳協商。圍桌式會議餐飲安排比較復雜——特別是大型會議的時候。圍桌式餐飲安排需要考慮的問題有:開餐時間、每桌人數、入餐憑證、座次分配、同桌者安排、特殊飲食習慣者、酒水種類及付款等。
會議用餐
大型會議前期考察時要特別注意餐廳及用具的衛生情況,不能讓就餐者出現健康問題。如果就餐者無法按時集合會議就餐,可採取如果某桌夠人數那麼此桌就可以開席的做法,以保證就餐者的權益。
大型會議通常都是上百人參加,大型會議用餐時必須保證參會代表吃好、吃飽,不要有的吃了,有些代表沒吃,就給以後的工作帶來麻煩。關於安排會議用餐有些事項需要特別注意:
1. 盡早預訂會議用餐,為確保訂餐供應無誤,通常在預訂會議時同時附加訂餐意向。
2. 如不合適會議用餐應該提前兩天對訂餐要求、標准、口味進行適當的修改。
3. 餐費同會議費一同交付給會議承辦商。
4. 提前確認會議用餐時間、人數、用餐費用標准(訂餐時間目前包括早餐、午餐和晚餐)。
5. 提前預約好用餐餐廳、包廂要預留好座位;
6. 用餐酒水問題,一般中餐少用或不用,晚上可以適量用一些。
7. 如需品嘗當地特色風味餐,需要訂餐時提前註明。
8. 還要注意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域的用餐的風俗習慣。
❽ 九月九日大會去賓客,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怎樣翻譯
九月九日重陽節,都督閻伯嶼要大宴賓客,事先讓他的女婿寫一篇序文用來在賓客面前誇耀
❾ 2020年敬老月,重陽節慶祝大會通講嗎
敬老院重陽節講話也是祝願這些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幸福美滿。
❿ 單位有權在重陽節,不開老人會議嗎
沒有權。老人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但是,社會分工不同,老人歸社區居民版委員會管理,權有困難找居民委員會幫助處理,對於老人開會,可以由退休人員黨支部組織,你可以向黨支部書要求。網友建議,僅供參考。祝您老健康長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