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最喜歡的節日,重陽節(初二英語作文)
雖然九九重陽節離今天還有很長時間,但每當我想起重陽節又稱「敬老節」,我就常常要為奶奶做做事。
一放學,我就立刻跑回家,大喊:「奶奶,奶奶!」但沒有人回應,原來奶奶還沒有回來。我等呀等,等呀等,六點.六點半.七點......奶奶還沒回來,我已經急不可耐了。奶奶終於回來了,我臉上有了一絲笑容,但奶奶剛回來就在忙東忙西了,而且飯還沒吃呢!我心想:奶奶每天工作這么辛苦,回家也很晚,而且一回家連飯都顧不上吃就在幹家務,為我們默默地付出。既然我今天決心要敬老,就要做到最好,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做。我立刻跑到奶奶面前說:「您要掃哪裡啊?」「每個角落都得掃!」奶奶豪不在乎地說。「我來掃吧。」我胸有成竹地說。說著,我便拿起掃把埋頭苦乾地掃起來了。但奶奶說:「還是我來吧,明天要上學的!」我又想:奶奶時刻都是為了我,為了我她可以做掉所有的家務,為了我她可以付出所有的心血......想到這兒,我便說:「您歇會吧,我來幫您做。」奶奶摸著我的頭欣慰地說:「你長大了!」隨後,我便拿起掃把象學校里一樣賣力的掃起來。地面十分臟,於是我從裡面掃到外面,有一團黑乎乎的東西粘在了地上,我怎麼也掃不掉,便試著用腳尖去磨,但是一點也沒用,於是我又去拿了小刀,很費力的把它刮掉,奶奶走過來說:「是不是刮不掉啊,你們平時不要亂吐東西,這就是你們吃的口香糖。」我心想:平時真要注意衛生,這樣掃地就可以省很多時間,同時也變的輕而易舉了。我把垃圾掃成一堆,在掃進簸箕里,又把它們倒進垃圾桶,這才大功告成。通過這次做家務我明白了:一件看似簡單的事,要做好也是很難的。
從這次掃地過後,我雖然很累,但我敬老,我開心。
2. 中國少數民族有哪些節日
五十六個民族中,一些少數民族有哪些特殊的節日?水族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獨龍族卡雀哇:臘月,習俗:剽牛、祭天、跳鍋庄、互邀作客。愛伲族耶苦扎:六月,習俗:打鞦韆、跳舞、聚餐。怒族鮮花節:三月十五日,習俗:採集鮮花、祭祀仙女。怒族年:臘月二十九日,習俗: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盪鞦韆、舞蹈等。
塔塔爾族,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借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各位,以上就是小編知道的,中國一些少數民族的特殊的節日,不知道概括得全不全?
3. 北方人民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老北京人特別抄講究過襲年,尤其講究過年的吃法。昔日老北京曾有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期間老北京的美食。而在今天,這些都已經是人們的家常便飯,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卻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在山東的寧陽縣,大年初一講究吃餛飩,稱之為「填倉」。在黃縣、蓬萊一帶,初一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麵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檯上。小孩子起床後,要攀著門閂打三個鞦韆,據說可以長得快。
4. 我最喜歡的重陽節 英語作文
The 9th day of the 9th lunar month is the traditional Chongyang Festival, or Double Ninth Festival. It usually falls in October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In an ancient and mysterious book Yi Jing, or The Book of Changes, number 6 was thought to be of Yin character, meaning feminine or negative, while number 9 was thought to be Yang, meaning masculine or positive. So the number nine in both month and day create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or Chongyang Festival. Chong in Chinese means double. Also, as double ninth was pronounced the same as the word to signify forever, both are Jiu Jiu, the Chinese ancestors considered it an auspicious day worth celebration. That's why ancient Chinese began to celebrate this festival long time ago.
The custom of ascending a height to avoid epidemics was passed down from long time ago. Therefore,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Height Ascending Festival. The height people will reach is usually a mountain or a tower. Ancient literary figures have left many poems depicting the activity. Even today, people still swarm to famous or little known mountains on this day.
這是一篇例文。
5. 中國節日和紀念日大全
1、春節來
春節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自要的節日,時間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自古以來春節就有一個非常好的寓意,我們把春節寓意為新的開始,新的一年,所以是正月初一的這個時候。古時候,新年並不是正月初一,反而是四節氣中的立春。
2、冬至
古代大部分人都認為冬至是冬季的開始,特別是唐朝的時候,很多人喜歡過冬至。冬至是一個節氣,有很多南方人會在這一天吃熱騰騰的餃子。
3、清明節
也叫踏青節,是過了冬至後的第108天,清明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在這一天都會去掃墓或者祭祖。從周朝開始就有清明節,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在中國不只是漢族人過清明節,還有很多少數民族也都會過清明節。
4、中元節
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5、七夕節
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
6.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整首詩的意思是
白話釋義來
獨自離家在源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6)我喜歡的節日重陽節800字擴展閱讀: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
王維作品風格關鍵詞: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備之妙。"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
王維有很多詩清冷幽邃,遠離塵世,無一點人間煙氣,充滿禪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含義而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這正是王維佛學修養的必然體現。王維的生活的時代,佛教繁興。士大夫學佛之風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幾度隱居,使王維一心學佛,以求看空名利,擺脫煩惱。
7. 國際愛鳥日作文
其實動物們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行為,目的基本上都是同一個——生存。確保自己、自己的後代和自己的種群活下去,是動物們的終極目標。青蛙每次產下數量極多的卵,是為了確保經過天敵捕食和激烈競爭後,還能有存活的後代,牛羊每次只生一個寶寶,但寶寶生下來很快就會跑,母親還會細心呵護照料它,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目的卻是完全相同的,都是確保自己的後代能存留下來。
鳥兒們也是這樣,有些鳥類獨自生活,常常是為了減少被天敵發現的機會,或者避免同種之間爭奪食物,有些鳥類卻喜歡群居,群居也是為了更好地生存。
小鳥們集群湊在一起,任何一隻發現了危險,就會用叫聲通知大家,一群鳥都能及時躲避敵害。有時候一大群鳥共同行動,會給敵人營造出一種「我面對的是一隻大型動物」的錯覺,從而不敢貿然進攻。尤其各種小型鳥類基本都在蛇類的食譜中,但蛇眼神不好,靠嗅覺和感知溫度來捕獵,一群小鳥擠在一起,蛇會誤以為是一隻大動物趴在樹上,就不會靠近了。
群居生活也為繁殖帶來了一些便利,很多群居性的小鳥在交配季節雖然成對行動,但也會把鳥巢搭築在鄰近的地方,一大片鳥巢都集中在一個范圍內,同樣便於預警和防禦敵人。在少數群居性的鳥類中還有著「保姆」的角色,在繁殖期,除了鳥爸爸鳥媽媽忙得不可開交,還會有一些「親戚」一起協助撫育後代,它們多半是鳥寶寶的哥哥姐姐或叔叔阿姨,會幫忙孵蛋、警戒、保護雛鳥或外出捕食。
有些小鳥平時成對或成小群生活,只有在秋冬才聚集成大群。我們知道,體型越小的動物,體表面積與體積的比例就會越大,要想在寒冷的冬天保持身體的溫度就越難,這時候就要靠擠在一起來取暖了。它們覺得冷為什麼不回窩呢?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世界上的絕大多數鳥類,只有在繁育後代時才會築巢,平時都不住在窩里。
體型越小的鳥兒天敵就越多,就像水中的小魚一樣,群體生活可以增加成活的幾率,這些排排站的鳥兒很好地遺傳了它們祖先的這種特徵,即使現在天敵沒那麼多,它們還是會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