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形容孝順的成語
形容孝順的成語有很多,以下是幾個常見的成語:
孝悌忠信、慈孝雙全、孝子順孫、孝感動天。
孝悌忠信是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並且忠誠守信。這個成語傳達了傳統文化中對道德行為的重視,其中「孝」是首要的部分。
慈孝雙全意味著既慈愛又孝順。這個成語強調了父母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以及個人在盡孝道時所展現出的仁慈與愛心。
孝子順孫用來稱贊那些對長輩非常孝順,行為舉止非常順從的子女。這個成語體現了對長輩的尊重和照顧,以及對家族傳統的遵循和傳承。
孝感動天則是指孝心非常深厚,足以感動天地。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那些盡孝行為極其出色,甚至能夠感動周圍人或者整個社會的孝順行為。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順被視為一種重要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孝順父母不僅是對家庭的責任,更是對社會的貢獻。因此,人們經常用這些成語來稱贊那些表現出孝順行為的人,並以此為榜樣,傳承和弘揚孝道精神。這些成語也提醒人們要時刻關注家庭關系,尊重長輩,傳承家族傳統,維護家庭和諧。
Ⅱ 贊揚孝道的成語
形容孝道的成語
成語解釋綵衣娛親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回,扮成幼兒,引答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孝子順孫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孝子慈孫對祖先孝順的子孫。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母慈子孝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入孝出悌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謂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王祥卧冰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孝悌忠信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此指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標准。老萊娛親〖解釋〗表示孝順父母。孝悌力田〖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移孝為忠〖解釋〗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移孝作忠〖解釋〗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子孝父慈〖解釋〗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伯俞泣杖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對父母極為孝順
關於孝道的成語
孝道
父慈子孝 父慈子孝 母慈子孝 求忠出孝 入孝出弟 孝思不匱 孝悌力田 孝子愛日 孝子順孫 移孝為忠 移孝作忠 忠孝節義 忠孝兩全
愛國
愛國如家 美人香草 仁人志士 乃心王室
謙讓
出言不遜 傲慢無理 當仁不讓 各不相讓 謙讓未逞 推賢讓能
善良
安良除暴 慈眉善目 存心養性 赤子之心 假仁假義 欺善怕惡
關於孝順的成語
寸草春暉、必恭必敬、行佣供母、戲綵娛親、賣身葬父等。
1、寸草春暉
【解釋】: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難報萬一。
【出自】:唐·孟郊《遊子吟》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就像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一樣,兒子怎能報答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
2、必恭必敬
【解釋】:恭、敬:端莊而有禮貌。形容態度十分恭敬。
【出自】:《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譯文】:看到桑樹梓樹林,恭敬頓生敬愛心,無時不尊我父親,無時不戀我母親。
3、行佣供母
【拼音】:xíng yōng gòng mǔ ]
【解釋】二十四孝之一,說的是東漢時齊國臨淄人江革,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的故事。
4、戲綵娛親
【解釋】:比喻孝養父母。
【出自】:《藝文類聚·孝引列女傳》:「相傳春秋時楚國老萊子事親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譯文】:相傳春秋時楚國老萊子事親至孝,七十歲,經常穿五色斑斕衣服,作孩子開玩笑。上堂,故意倒在地上,為了博得父母一笑。
5、賣身葬父
【拼音】[ mài shēn zàng fù ]
【解釋】:是指家境貧困,父親死後沒有錢入葬,就變賣自身借錢安葬父親。
形容人孝順的成語
寸草春暉 - 孝子賢孫 - 承歡膝下
晨昏定省 - 壽比南山 - 菽水承歡
有關「孝道」的成語有什麼
有關「孝道」的成語有,愛老慈幼 、骨肉至親、恩重如山 、南山之壽 。
形容孝敬父母的成語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鄭咐帆用成語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喊雹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有關孝道的成語
舐犢情深 孝簡敗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葯、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佣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
與孝道有關的成語
【大杖則走】: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親用大棍子打他時,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親於不義。舊時宣揚的封建孝道。
【冬溫夏清】: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稱冬暖夏涼。
【冬溫夏凊】:凊:涼。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犯禮傷孝】:觸犯禮儀,損傷孝道。
【雞骨支床】: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孝思不匱】:匱:缺乏。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關於孝敬父母的成語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語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贊美孝心的成語
扇枕溫襲;恣蚊飽血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葯、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
Ⅲ 關於孝順的四字成語
孝順的四字成語
1. 忠孝兩全
忠孝兩全是指一個人既忠誠於自己的國家、事業,又能孝順父母,盡到為人子女的責任。這個成語體現了古代社會對於一個人的完美期待,既要忠誠於國家,又要孝順父母,二者並重。
在古代中國,忠誠與孝道被視為人們行為的兩大基石。忠,是對國家的忠誠和奉獻;孝,是對父母的尊敬和供養。一個人若能同時做到這兩點,就被認為是典範。這一成語至今仍然被用來稱贊那些既事業有成,又盡孝道的人。
2. 慈孝奉親
慈孝奉親是指子女對父母極為孝順,充滿慈愛和恭敬之心。這一成語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孝敬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愛和尊重。
在現代社會,雖然物質條件日益豐富,但很多人依然注重家庭親情。孝順不僅僅是供養父母,更在於關心他們的精神需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陪伴和照顧。慈孝奉親正是對這種行為的贊揚。
3. 孝感動天
孝感動天意味著一個人的孝心非常深厚,能夠感動天地。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非常孝順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僅是表面的供養和尊敬,更是發自內心的對父母的真摯感情。
這個成語來源於古代傳說,講的是一些極為孝順的人,他們的行為之感人,甚至能夠感動天地,使得神明為之動容。雖然現代社會的科技進步讓人們不再相信神話傳說,但這個成語依然被用來形容極為孝順的行為。
4. 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最基本、最樸素的孝道表現。它涵蓋了供養、尊敬、關愛等方方面面,是每個人對生育、養育自己的父母應盡的基本義務和道德責任。這一成語簡單直接,體現了孝道的核心價值。在現代社會,盡管生活節奏加快,但孝敬父母依然是每個人應該堅持的倫理道德之一。
Ⅳ 形容對父母有孝心的成語
菽水承歡
成語釋義: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飲食;承歡:侍奉父母使其歡喜。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返哺之私
成語釋義:返哺:雛鳥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報答親恩。
椿萱並茂
成語釋義:椿:多年生落葉喬木;萱: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稱父為「椿庭」,母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愛老慈幼
成語釋義:愛護老人和兒童。
子孫後輩
成語釋義: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後裔。
孝子賢孫
成語釋義: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現比喻忠實繼承某種主張或舊傳統思想的人
舐犢情深
成語釋義:舐:舔;舐犢:老牛舔小牛的毛以示愛撫。比喻對子女的慈愛之情。
養生送死
成語釋義: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和殯葬。
慈烏反哺
成語釋義:慈:奉養;慈烏:烏鴉的一種,相傳能反哺其母;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兒女英雄
成語釋義:指感情豐富,年輕有作為的英雄人物。
義夫節婦
成語釋義:指忠義氣節雙全的夫婦。
孝子愛日
成語釋義:指珍惜與父母共處的歲月,能及時行孝。
孝思不匱
成語釋義:匱:缺乏。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移孝為忠
成語釋義: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忠孝兩全
成語釋義: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寸草春暉
成語釋義: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難報萬一。
二十四孝
成語釋義:指古代二十四名盡孝的典型人物。舊傳 元郭守敬 弟 守正 輯 虞舜 、 漢文帝 、 曾參 、 閔損 、 仲由 、 董永 、 郯子 、 江革 、 陸績 、 唐夫人 、 吳猛 、 王祥 、 郭巨 、 楊香 、 朱壽昌 、 庾黔婁 、 老萊子
返哺之恩
成語釋義:返哺:雛鳥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報答親恩。
綵衣娛親
成語釋義: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