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父母詩詞歌賦

孝順父母詩詞歌賦

發布時間:2025-04-15 14:37:49

『壹』 對於孝,我國古代有許多的詩詞歌賦在贊美它請收集2--3首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韓詩外傳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版密縫,意恐權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氏子 作者: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白頭老母遮門啼,
挽斷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又雲時俗輕尋常,
力行險怪取貴仕。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嗚呼余心誠豈弟,
願往教誨究終始。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貳』 敬老愛老的古詩詞

敬老愛老的古詩詞如下: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這句詩表達了母親對兒女的深切關愛和兒女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寓意著敬老愛老要從點滴小事做起。

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詩經·小雅·蓼莪》

這句詩表達了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強調了父母對子女無盡的愛和付出,也呼籲子女要孝順父母,敬老愛老。

3、哀哀父母,生我勞瘁。——《詩經·小雅·蓼莪》

這句詩表達了子女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父母辛勤付出的敬意和尊重。

4、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孝經》

這句詩表達了子女對父母身患疾病時的關心和照顧,強調了孝順父母不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是精神上的陪伴。

5、謹身節用,以養父母。——《孝經》

這句詩表達了子女要注重自身修養,節約用度,從而能夠更好地供養父母,讓父母安享晚年。

詩句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重要性:

文化傳承:詩句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口口相傳,代代相襲,從而傳承下來。文化認同:詩句是文化認同的體現。同一種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往往有著相似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這種相似性可以在詩句中得到體現。

文化交流:詩句是文化交流的媒介。通過詩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可以進行跨文化的交流與溝通。文化發展:隨著時代的變化,文化也在不斷發展。而詩句作為文化的載體,也在不斷推陳出新,適應新的時代背景和社會需求。

『叄』 正月二十九拗九節又稱孝順節,感恩父母的古詩詞9首

農歷正月二十九是福州地區傳統習俗拗九節又稱孝順節,這一天子女要探望父母,陪伴父母,給予父母應有的關心,懂得感恩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以千百年來,關於感恩父母的詩詞很多。
老祖宗常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從古自今,我們的血液里流淌的是感恩的音符,所以才有了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首先就是孟郊的那首《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古人常說,父母在不遠行,對於古人來說,交通不發達,此去經年是別離,時間和距離都是耽擱子女孝心的最大障礙。
《送母回鄉》
唐·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李商隱是唐朝末年的大詩人,一生受困於牛李黨爭,成了時代的棄子,48歲英年早逝,這首詩最後兩句「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讀來總是讓人心痛不已,對於子女,我們的父母總是給了我們無私的愛,但是這些愛又無法丈量,無以為報。
《慈烏夜啼》
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從這些流傳後世的詩詞里可以看出,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是懂得感恩的人,老祖宗常說: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馬無欺母之心。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慈烏,較小的一種烏鴉,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稱慈烏。詩人借用烏鴉的行為來自喻,寄託「舐犢情難報,未盡反哺之心」的無盡愧恨和哀傷。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唐·孟浩然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孟郊也算是少年得志,十五歲即被舉薦為孝廉,遠離母親,但是畢竟還是少年,所以對母親和家鄉依依不捨,只好時常向著故鄉秦川的方向遙表孝心,無奈之舉,自我安慰。
《西上辭母墳》
唐代: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這首詩對於成年後的我們總是感慨萬千,小時候總覺得父母啰嗦,長大後出門求生,也覺得父母的嘮叨沒有休止,成家後才覺得父母的不容易。詩人借用當時的景物來襯托失去母親的悲涼,讀來心痛不已。
《閩中歲時雜詠》
清代:林祖燾
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
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
拗九節在古代是孝順父母的節日,也有一系列習俗,比如這一天父母要吃面,代表未來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福壽綿長。同時還有送窮鬼的習俗。這首詩里都對當時的習俗進行了記載。
《孝粥》
清朝:葉夢君
懷橘蒸梨意不同,一盂棗粟雜雙方。
年年報哺同烏鳥,此意榕城有古風。
其實關於拗九粥的傳說,基本上有四種,但是都跟孝順相關,大家可以網路查看,值得後人傳承。詩人的這首詩與白居易的《慈烏夜啼》有異曲同工之妙。
《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這首詩詞類似於孟郊的《遊子吟》,詩人要出門遠行,向老母親辭別,卻看到母親淚如雨下,在這樣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不禁讓詩人感嘆:養子有何用呀?
《歲末到家》
清代: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綜上來看幾首清代的詩詞跟唐代的幾首感恩父母的詩詞都有近似之處,表達了父母對子女無盡的愛,但是子女對父母卻付出的太少,這首詩跟孟郊的《遊子吟》表達的中心思想差不多。
人們常說父母之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呢?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僅剩歸途。行孝欲趁早,孝順節勿忘問安父母,健康長壽

閱讀全文

與孝順父母詩詞歌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痴呆症靶向修復江西 瀏覽:203
退休金民事抵押 瀏覽:722
濟南老年大學高新區 瀏覽:571
土地稅養老金怎麼交 瀏覽:614
老人頭發越來越稀疏怎麼辦 瀏覽:368
贊美孝敬父母的題目 瀏覽:812
長壽硒軟膠囊 瀏覽:482
甲亢長壽嗎 瀏覽:551
長壽古錢幣鑒定 瀏覽:324
老年大學周年賀信 瀏覽:464
天津退休人員社保卡個人賬戶 瀏覽:47
濟南市農民2020年養老金多少 瀏覽:737
小學生到敬老院學雷鋒報道 瀏覽:108
女性農村戶口退休年齡6 瀏覽:294
臨夏養老院收費多少 瀏覽:946
怎麼讓父母打我感到後悔 瀏覽:542
山東曹縣2016年退休金 瀏覽:197
內蒙退休養老金 瀏覽:364
孝順父母活著 瀏覽:24
2018年退休金上調何時到賬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