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孩子不孝順是因為父母這5種行為
孩子不孝順是因為父母這5種行為
孩子不孝順是因為父母這5種行為,想讓孩子孝順,遠遠不是把孩子養大、讓孩子變優秀這么簡單。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孩子不孝順是因為父母這5種行為的相關信息。
1、常說,我不指望你養老
經常有父母對孩子說:「你管好自己就行,反正我將來也不指望你養老!」
雖說,父母們養育孩子本就不求回報,一心只盼著孩子自己能過得好就行。但是,明明白白地把自己對孩子無欲無求的想法表達出來,只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經常對孩子說「我不指望你養老」,不但不能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反而會減弱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不快樂。
一方面,孩子會從心底覺得父母竟然這么不信任自己,並對自己將來能不能為父母養老產生懷疑;另一方面,說的多了,反而會讓孩子當真,日後做起事來自然不會顧及父母的感受了。
與其總是跟孩子說「我不指望你養老」,不如適當告訴孩子養育的不易,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但要切忌對孩子說「你得努力,我將來就指望你養老了!」,這會加大孩子的心理負擔。
2、自己不孝順長輩
之前電視上有這樣一個廣告:兒媳給婆婆洗腳,孩子看到了,轉身也跑去端來一盆洗腳水,顫顫巍巍地大聲喊著「媽媽洗腳」。在感動無數人的同時,也讓人引發了對孝順的深思。
記得希臘教育家伊索克拉底曾說,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可見,孝順也是會傳染的。
這是因為,生活在同一個家庭里,父母對待長輩的態度、言語,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長期的耳濡目染,會讓孩子在潛意識里認為將來對待自己的父母也要是這個樣子。
這就導致,父母自己孝順,孩子也跟著孝順。而父母不孝,孩子將來也能成不孝子。
毫無疑問,若是將來想讓孩子孝順自己,首先父母自己就要做好表率。只有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懂得孝順的真意。
3、過度寵溺孩子
生養孩子本就不易,而現在不少家庭只有1-2個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父母手心裡的珍寶。正所謂,疼愛都來不及,當然要把所有的好都給孩子。
於是,在90%的家庭經常可以看到這些:
吃飯時,好吃的都給孩子,還對孩子說「媽媽不愛吃,你先吃」;
家裡有好玩的好看的,都要留給孩子,連老人都不能碰;
甚至在孩子想幫媽媽做家務時,都遭到媽媽一陣反對「你別動,讓媽媽來」
、、、、、、
他們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卻不知道過度寵溺會讓孩子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往後孩子就會越來越隨心所欲,一點也不會體諒父母。
愛孩子本無可厚非,但要有底線。不妨把孩子當做朋友,真誠交流,告訴孩子「我很樂意你幫我」。在孩子給你夾菜,給你好吃的東西時,欣然接受,這會讓孩子覺得分享給父母也是一種快樂。
4、從不教導傳統禮儀
越來越多的父母期望自己的孩子足夠優秀,卻總是對孩子說「你只要負責好好學習就行了,其他的不要管!」
於是,我們常常能看到很多成績優異的「三好學生」,卻鮮少見到「知禮儀,懂感恩,講孝悌」的好孩子。
不難發現,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過分注重成績,甚至只看重成績,幾乎不去教導孩子該有的優良的傳統美德。比如感恩,比如孝悌,比如謙讓等等。
長期被父母灌輸「成績好就什麼都好」的理念,孩子自然就不會注重道德節操方面的追求。
在我看來,養育孩子並不僅僅是為了要他優秀,要他有成就。更重要的,是我們做父母的教會他做人的道理。
5、經常打罵孩子
古語有雲,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說,關鍵時刻不打不成材。的確,不少名人都是因為父母的一頓「棍棒教育」而幡然悔悟,終成大業。
但不得不說的是,古人的教育重點在於關鍵時刻的當頭一棒,而非經常一頓棍棒。
試想一下,孩子犯點錯就非打即罵,時間久了,哪個孩子心裡不會暗生怨言?倘若平時總是對孩子實行家暴,或是對孩子進行冷嘲熱諷般的語言暴力,勢必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想要遠離。
見慣了父母的打罵、污辱,孩子的心裡會有陰影,並且會形成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難保將來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父母。
小孩子不孝順的表現
1、脾氣暴躁,對父母大喊大叫
現在的育兒觀念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基本上家長也都不採用虎媽虎爸那種形式了,類似於「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話漸漸地也不被大家討論了。
這就導致很多家長現在過於溺愛孩子,尤其是祖輩們先天對孫輩的喜愛,也使得孩子越來越嬌生慣養,有一點點不順心就會大發脾氣,長輩們做的事情不合自己的意就大喊大叫。
小華是小區里的一個孩子,爺爺奶奶對他的寵愛那可是出了名的,一出去看見什麼玩具就想要,不給的話就要坐在地上打滾、哭,爺爺奶奶沒有辦法只好給他買了。
這樣一來二去,孩子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經常就用這招來為自己「謀福利」。後來孩子再長大一點,更調皮搗蛋了,連他的爸爸媽媽也管不過來了。
2、嫌棄爸爸媽媽的穿著,不願意和他們走在一起
兜媽記得小時候,鄰居家有個女孩,長得十分好看,大家也都很喜歡她。可是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她都不喜歡讓自己的爸爸媽媽來,因為爸爸媽媽在外面打工,衣服穿的不好看,她覺得去開家長會,別人家的父母都穿的很好看,自己很沒有面子。 有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出門,她不是走在前面,就是走在後面,不想和爸爸媽媽走在一起。我問她:「你這樣你爸爸媽媽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肯定也是知道的,他們會難過的。」
可是她竟然說:「反正我以後也是要嫁出去的,還能有多少時間和他們在一起呢?」原來女孩在小時候就有以後要離開父母的這種想法,所以平時也不怎麼照顧到他們的情緒。
3、受到批評從不肯低頭認錯
兜媽以前聽到一位媽媽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我兒子小的時候脾氣就不好,每次犯錯誤的時候你批評他,他從來不會說「爸爸媽媽,對不起,我錯了,以後再也不會犯了、、、、、、」這樣的話,有時候無論你怎麼打他,他都不會說。
我和他爸爸想著等到他長大了就好了,可是沒想到他長大了完全沒有好轉,現在上高中,叛逆得不得了。還是和以前一樣,犯錯了永遠不會道歉。我和他爸爸真的是後悔,已經不知道要怎麼管他才好了。
4、父母打他們的時候會還手打父母
這里說的「打」當然不是指父母家暴孩子,而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予以適當地教育批評。但是當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會吹鬍子瞪眼,似乎就憋著一股氣,最後沒忍住沖上去打了父母的。
如果孩子有這樣的傾向,那一定要注意,孩子小的時候就知道動手打父母,等到長大了,不能說一定會打父母,但是可能性是很大的。
中國有句古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雖然說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卻能給我們一點啟示,就是孩子小時候的言行舉止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將來。
所以家長要是發現了自己家的孩子有上面這四種行為,一定要上心,並且要好好糾正、加以教育,一旦錯過了最好的時機,等到孩子長大了,父母這時候就很難糾正過來了。
『貳』 面對孩子越來越不孝順的行為,家長都該怎樣應對
要不盡完責任,住養老院,不給兒女添負擔,也不看兒女顏色,老也要老的有尊嚴。兩個孩子都說不用,醫生說手術很疼,不用夠嗆,可他弟倆就是不聽。那就讓不孝子女按月交出生活費。不給的話,就毫不客氣地把他們告上法庭,還反了他了!趁著有力氣的時候,攢點錢,今後和老伴相依為命吧。其餘的,只有交給老天了。另外,你與子女的關系也會影響到日後孩子對你的態度……小孩教育不當最先受到報應的就是家長,到現在這家裡總是弄的雞飛狗跳,兩個小孩有時都打架打的噼里啪啦。
防人之心不可無。由其要防不孝順子女的人,房子和錢得把握到自己手裡才最安全。要回撫養費用,解除父女關系。對於不孝的人不要有內疚感,也可以按每個月索要養老費。不知道教作人,也毀了孩子的一生。本人覺得還是應該從父母身上找原因,家庭教育是重點。對孩子的性格或者成長造成了影響,如果有,作為家長應該及時的跟孩子溝通,多多關心孩子為了防指自己老了沒人管。贊點錢。以防萬一。剩下的就順其自然吧,靠老天的安排吧。凡60歲以上老人每星期去社區村委會畫圈(名下子女)。要使全社會都懂得唯老為大子女必孝的新風尚。
『叄』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孝順父母
越來越多孩子不孝順父母的常見原因是:
第一,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父母對孩子都偏向寵溺,長期下去孩子就養成了一種「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認知,在孩子看來錢掙的很容易,也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第二,因為整個社會的教育,都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這個度一旦把握不好就會讓孩子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認為:父母不支持就是在反對和打擊自己。
第三,父母本身的言傳身教,不少為人父母的人對自己的爸媽不好,經常說罵、吵架你並且讓孩子聽到、見過,孩子在這種壞境的影響下怎麼可能懂得「孝順父母」四個字。
『肆』 很多孩子不孝敬老人,如何解決這種社會問題
孝順老人,一直是我國從古至今的優良傳統美德,但是很多孩子都不會去孝順自己的父內母,這個社會問容題,也是大眾所關注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育成人,在我們身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和金錢,反倒而很多人不懂得父母的苦心,長大了之後,依賴父母,繼續啃老,不願意去工作,對父母的態度也是不好的,我覺得這樣的行為是非常惡俗的,
老人的很多經驗都是我們年輕人所沒有的,而且老人的生活經歷要比我們廣,我們應該在年輕的時候接受父母對我們的養育,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後結果接過父母手中的擔子,好好的照顧自己的父母,讓自己的父母在過晚年後,能有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