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孔子關於孝敬的名言

孔子關於孝敬的名言

發布時間:2024-05-06 08:05:24

1. 孝道的孔子名言警句

關於孝道的孔子名言警句22條

一、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二、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三、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四、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五、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六、長幼有序。——孟子

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八、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九、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十、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十一、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十二、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十三、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十四、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十五、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十六、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十七、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十八、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十九、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二十、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二十一、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二十二、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二十三、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二十四、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二十五、 父母唯其疾之憂

二十六、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二十七、 三年無改於父道,可謂孝矣。

;

2. 百善孝為先孔子名言名句

一、欲速則不達。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只是想要速度,卻往往達不到目的地。急功近利,往往會出差錯,反而適得其反。

二、禮之用,和為貴。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學而》。禮儀的作用是要與人們和平相處。就是告訴我們人為設置這些禮儀是為了達到人和人之間和諧的狀態,並不是把人約束起來。

孔子十大經典語錄,深刻又內涵,看後受益匪淺(深度好文)
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其他人。這句話是孔子所主張的處世原則。

四、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里仁》。君子在言語上遲鈍,但做事情卻能十分敏捷。

孔子十大經典語錄,深刻又內涵,看後受益匪淺(深度好文)
五、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為政》。通曉就是通曉,不懂得就是不懂得,這便是智慧。不懂裝懂就是無知,學到的知識越多,越應當學會虛懷若谷。

六、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已經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再說了。已經做過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議論,過往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孔子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被那些過去的事情所困擾。

孔子十大經典語錄,深刻又內涵,看後受益匪淺(深度好文)
七、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沒有仁德之心的人,不會長久的處於困境,也不會長久的身處按了。有仁義之心的君子會安守仁道,有智慧的人會通曉仁道的利處。

八、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放於利而行,多怨。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里仁》。孔子認為,君子之間的交往,與利益無涉,而是出於道義。如果牽涉到利益,往往就產生很多糾葛。

3. 孔子孝的名言

孔子關於孝的名言合集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名言易於留傳,是濃縮的精華。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名言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孔子關於孝的名言合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孝的名言1

1、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3、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4、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6、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釋義:

1、有子說:「做人,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而喜好冒犯長輩和上級,是很少見的;不喜好冒犯長輩和上級,而喜好造反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就產生了。所謂「孝」「悌」,可為「仁」的根本吧。」

2、孔子說:「後生小子(弟子在這里指的是年紀幼小的人),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的房子(《禮記·內則》:「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這里的弟子指命士以上的人物而言。入是入父宮,出是出己宮)便敬愛兄弟。寡言少語,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精力,再去學習文獻。

3、孔子說:「當他父親活著(父在,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他父親死了,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對於父之道長期地不加以改變,可以說做到孝了。

4、孟懿子(魯國大夫,姓仲孫名何忌,懿為謚號)向孔子問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不久,樊遲(孔子學生,姓樊名須,字子遲)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向我問孝道,我答復說,不要違背禮節。」樊遲問:「什麼意思?」孔子道:「父母活著,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死了,依照規定的禮節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5、孟武伯(仲孫彘,孟懿子的兒子)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回答說:「做父母的只是為孝子的疾病發愁(意在做孝子的應該體諒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讓父母擔憂)。」

6、子游(孔子學生,姓言名偃,字子游)問孝道,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夠養活父母便行了,至於狗和馬都能夠得到飼養,若不存心嚴肅的孝順父母,那養活父母和飼養狗馬怎麼去區別呢?」

孔子孝的名言2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5、巧言亂德。

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7、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11、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1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道不同,不相為謀。

14、不學詩,無以言。

15、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7、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8、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20、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21、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22、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23、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24、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5、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6、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7、禮之用,和為貴。

28、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0、過,則匆憚改。

31、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32、不學禮,無以立。

33、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34、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35、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36、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3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3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39、巧言令色,鮮矣仁。

40、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4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2、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43、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44、聽其言而觀其行。

45、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4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7、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48、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0、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51、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5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3、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54、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55、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5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7、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5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5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60、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61、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62、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5、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66、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67、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6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9、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70、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71、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2、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73、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74、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

75、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76、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7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78、不遷怒,不二過。

79、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80、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81、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82、君子之行也,度於禮。

83、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4、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85、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86、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8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88、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89、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91、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9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93、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9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95、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9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7、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蒞之,則民不敬。

98、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99、放於利而行,多怨。

100、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01、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102、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3、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10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105、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06、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107、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108、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109、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10、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11、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12、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113、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1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115、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116、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117、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18、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孝的名言3

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4、見得思義。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8、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1、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5、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16、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

4. 孔子的孝道名言警句以及解析

關於孔子的孝道名言警句以及解析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7.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意思是: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意思是: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意思是: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4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5.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6.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19.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20.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21.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2.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3.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25.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7.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28.要知親恩,看你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意思是: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思是: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

5. 孔子孝敬老人的名言名句

1、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2、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3、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4、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5、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6、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7、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8、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9、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10、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11、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12、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13、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15、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6. 孔子說的孝道名言

一、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翻譯:有子說:「那種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人,卻喜歡觸犯上級,是很少見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的人,更是從來沒有的。有德行的人總是力求抓住這個根本。根本建立了便產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二、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翻譯:孟懿子問什麼是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不久,樊遲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麼是孝道,我對他說,不要違背禮節。」樊遲說:「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死的時候,依規定的禮節安葬他們,祭祀他們。」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三、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翻譯:孔子說:「如果能夠長時間地不改變父親生前所堅持的准則,就可說做到了孝。」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四、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翻譯:子游請教孝道,孔子說:「現在所說的孝,指的是養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馬,也都有人飼養。對父母如果不恭敬順從,那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五、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翻譯:孟武伯問什麼是孝道,孔子說:「父母只為孩子的疾病擔憂(而不擔憂別的)。」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7. 求所有的孔子關於孝順的名言!

1、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年輕人應該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誠信,廣施愛心,親近仁人志士。能輕松做到這些,才可以從事理論研究。

2、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譯文: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夠養活父母便行了,至於狗和馬都能夠得到飼養,若不存心嚴肅的孝順父母,那養活父母和飼養狗馬怎麼去區別呢?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父母的年齡不能不知道,一邊替他們高興,一邊擔憂

4、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當他父親活著(父在,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他父親死了,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對於父之道長期地不加以改變,可以說做到孝了。

5、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做父母的只是為孝子的疾病發愁(意在做孝子的應該體諒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讓父母擔憂)

註: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

8. 孔子孝道的名言含解釋

孔子關於孝道的名言大全(含解釋)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豐富知識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什麼樣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孔子關於孝道的名言大全(含解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7.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4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5.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6.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19.千萬經典,孝義為先。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20.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21.首孝弟,次謹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3.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25.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7.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28.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
閱讀全文

與孔子關於孝敬的名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閆學晶演唱孝敬爹和媽 瀏覽:903
2018江蘇企業退休職工漲工資 瀏覽:711
80歲想把自己立戶口可以 瀏覽:574
河南省農村戶口獨生子還激養老金嗎 瀏覽:296
疫情期間老人最需要什麼 瀏覽:173
子女買父母房子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50
廚師體檢不合格怎麼辦 瀏覽:385
小孩子發脾氣打父母怎麼辦 瀏覽:944
社區組織重陽節活動橫幅 瀏覽:320
衛生局老年大學 瀏覽:71
老人如何換匯 瀏覽:910
臨河縣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21
林氏孝順的故事 瀏覽:874
養老保險續交會怎麼樣 瀏覽:265
2歲半寶寶有50度近視 瀏覽:147
朝陽市老年大學 瀏覽:358
退休金改變不了生活品質 瀏覽:928
吉林敦化有敬老院嗎 瀏覽:7
河北省百歲老人一共多少 瀏覽:92
紅房子養老院 瀏覽: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