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張萌認為孝順應該孝為先,孝順到底是孝重要還是順重要
孝道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因為父母生養育我們,照顧我們長大,當父母老了,我們也長大之後,肯定要學會孝順父母才是最重要的。孝順二字,孝在前,順在後,很多的人覺得對於父母來說孝更重要,也有的朋友會覺得順更加的重要,其實我想說的是這兩者都很重要的,只不過需要我們自己去根據實際情況判斷一下而已。因為一味的愚孝也不好,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一味的順從更不好,有的時候會害了父母,所以說需要自己去做出選擇。
一:孝是對父母好。所謂的孝無非就是對自己的父母好,孝也分很多種,有小孝,有大孝,你經常給父母買東西,照顧父母的意識起居這是孝,你經常回家陪伴自己的父母,帶父母出去散心這也是孝。不管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這都是應該的。但是我們不應該愚孝,因為很多的時候父母的思想和我們的思想不一樣,不是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有的家裡面重男輕女,父母讓女孩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男孩,不給就是不孝嗎,並不是,這種孝我們不提倡。
父母撫養我們長大,我們給父母養老,趁著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多盡孝,不要等到失去了之後才去後悔。
㈡ 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第一,父母生育來了我們,給予自我們生命,滴水之恩,尚且湧泉相報,更何況是養育之恩
第二,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不辭辛苦的在外賺錢養育我們,還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們,一切都是為了能讓我們在最好的狀態下成長,此愛無私,不求回報,更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和孝敬。
第三,拋開個人感情,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其道德、法律都要求我們要有一顆孝順父母的心,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人類能延順到現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我們沒有做好孝順父母的榜樣,怎麼有說服力讓自己的孩子以後孝順我們呢?
㈢ 父母就是孩子的明燈,該怎麼讓孩子意識到孝順的重要
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讓孩子懂得孝順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明白了孝順的真正意義,他們也才能夠明白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對於自己的重要意義。同時也只有明白了孝順的意義,孩子們才能夠學會熱愛生活,熱愛家庭。
再次,讓孩子體會父母辛勞。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辛勞,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現在有些孩子根本就不懂得父母的辛勞,也養成了不會感恩的壞習慣。他們覺得父母對自己付出是應該的,所以在生活中就變得索取無度,最後變成了“啃老”的孩子。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所以要讓孩子明白生活的不容易,體會父母的辛勞,這樣孩子就會明白父母的不容易,也就會變得體諒和孝順父母了。
㈣ 在孝敬父母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在孝敬父母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把所有具體落實到行動上,不能單憑嘴上口空說完就算。行孝無關經濟能力、無關身份地位,只與你有沒有落實到行動上有關。
很多人總想著,等我將來有錢了,我就給我父母買這個那個,或者,等我退休了,我再好好陪陪我的父母……子曰,子欲養而親不待,意思就是當你想贍養雙親,可能他們已等不及便過世了。真的等到你實現了自己目標的時候,很可能你早就已經失去了孝順父母的機會。所以孝敬父母,應當從現在開始,從你還能夠跟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開始,不要讓自己抱憾終身。
㈤ 孝道的重要性
弘揚孝道文化,提高全體國民的基本道德素質,是當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孝道也是形成現代人際關系和諧的價值淵源,還可以說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親行孝,歷來是做人的根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家庭和睦、社會安定、民族團結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情懷的感情基礎和道德基礎。古代的孔孟儒學提倡的孝道,行孝者對社會公德負責,肩負著社會責任。從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和面臨的現實看,正處在傳統走向現代化的轉型期,伴隨改革開放的步伐,舊的道德規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與重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道德文化體系和體現時代精神的倫理精神,是每一個中國人所面臨的道德選擇。傳統孝道文化中倡導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對加強中華各民族的團結、齊心協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著溯宗歸祖和凝聚性的作用。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當代社會公民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和出發點。盡管在當代社會,人們似乎更加註重社會角色和社會道德,而不甚重視其家庭私德,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中國古代視孝道為一切道德之基本,是一種更為深刻而淵源的思想觀念,是一種不宜移易的理念。
其次,在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的今天,倡導孝道文化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和現實的指導意義。目前,我國的老年人口已逾1.3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國的老年人口基數大、來勢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況下迎來了人口老齡化。據有關資料預測,到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2.8億,約占總人口的20%,80歲以上的老年人數也將達2500萬人。到那時,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相當於美國的總人口,兩倍於日本的總人口,其中80歲以上的老年人也將超過澳大利亞的總人口。可見,如何安排和解決好億萬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將是我國21世紀的重大戰略任務之一。為此,我們略做分析便知在我國倡導和弘揚孝道文化的重大意義。
中國的養老方式是以家庭養老為主,這是幾千年形成的傳統模式。中國的老年人口70%以上還生活在農村,大多數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還比較低,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必須依靠家庭成員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們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幫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家庭養老是我國普遍認同的養老模式,它賴依存在的思想基礎就是傳統的孝道觀念。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我國家庭養老的功能有日益弱化的趨勢,傳統的孝道觀念也開始淡化,歧老、虐老的事件也不時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宣揚傳統的孝道文化,積極倡導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方面,黨和國家已經認識並採取了積極的舉措。如1996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對敬老養老的要求進行了具體的規范。2001年9月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把尊老愛幼作為每一個公民的基本道德。黨的十六大報告中也指出,「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文化,也是貫徹江總書記提出的「以德治國」戰略思想的具體體現。這對於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效地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等,都將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㈥ 孝順重要還是自己的理想重要,你怎麼看
我覺得自己沒遇見真心想一起生活的才單身有什麼丟人的!這個社會對女生太多惡意了,有點自己的想法就被罵女權!如果你經濟夠獨立,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如果你還花爸媽的錢,就聽爸媽的!好好跟爸媽談談,如果談不攏也不必頂著孝順的名義去妥協,你會後悔的!你未來的生活不是被逼無奈的情況下一定要順著自己的心意,別人說女權癌什麼的都是廢話,自己過得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我有底氣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活著!
㈦ 孝順這個詞有多重意思,你覺得孝順是孝重要還是順重要
一、對於孩子來說,年輕時孝重要一些,長大了順重要一點,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孝也對順也對,都有更好。
一個家庭世界最美的時光歲月就是彼此交往彼此成長的心靈情感,讓各自生活人生都是彼此滿意的朝朝暮暮。
當孩子還是未成年人時,孝順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大人需要操心的現實世界特別多,唯你孝順最重要。
孝順就是孩子忙好自己應該忙好的生活人生,大人負責管理衣食住行的精神世界。
孩子常常不明白這種孝順有哪些優點,但也慢慢習慣這種優點利於自己長大。
㈧ 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急用!快!
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古語講: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可見,孝道在人美行為版中的位置。可以試想權,一個連生育、養育自己父母的人,都不能給予應該的孝順、回報,還有可能有真情對待其他的人嗎?中國古代的24孝是有些誇張、愚昧,但是,它反應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對於自己的父母要盡全力滿足他們的願望和要求,而這些要求,是絕對不會過分和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