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陽節到哪裡
一、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也開始進入曬秋旺季,並舉辦隆重的曬秋節。
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變成鄉村旅遊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婺源賞秋拍攝。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二、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三、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四、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五、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六、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⑵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重陽節習俗,哪些地方在這天會去登高
登高是重陽節的第一件大事。古人登高是為了避難,源於漢朝桓景率家人躲避汝河中的瘟魔。因汝河在低處,躲避汝河中的瘟魔當然要到高處去了。
當年桓景登高的地方,現已成為著名古跡。其地在蔡國(今河南蔡縣一帶)故城西面的一處高台上,高97米,現在叫蘆崗。經過歷史長河的沖刷,現在的山崗只留下一個高60多米的小山頭了。蘆崗上的望河樓即當年桓景登高的地方。
後人模仿桓景登高避難,漸漸形成了重陽登高的民族習俗,取逢凶化吉之意。
⑶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原因有哪些
導讀:重陽節在農歷九月九,新歷時間一般是在10月份,而10月是旅遊的好季節,因此一到重陽,大家會選擇名山大川前去旅遊,一為領略山河風光,一為重陽登高習俗。那麼,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重陽節登高的原因有哪些呢?想知道就和我一起去探查下吧。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重陽節登高是傳統習俗,有登高辭青的說法。
重陽節登高辭青和清明節上山踏青具有呼應作用,重陽節時正值深秋,萬木蕭瑟、氣候涼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在重陽節時還能看到一些綠色,之後天氣逐漸轉涼,氣候由秋季氣候向冬季氣候轉移,草木凋零,天氣嚴寒,出門遠足的機會會少很多,因此,重陽節是秋冬季節最適合出門爬山登高的時候了。
可以在重陽節帶老人登高。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新陳代謝逐漸減慢,老人身體需要經常運動,從而提高代謝、有益於身體健康,重陽節的時候溫度還比較舒服,可以帶上家裡的老人,一起去爬山登高、遠眺山景,對於心情的舒緩、體質的增強都是具有益處的,而且,還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交流,有益於家庭和睦。
重陽節登高的原因有哪些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辟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有一種說法是登高辟邪,在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而古人們為了避免接觸到邪氣,所以才在九九這一天登高以避邪氣。
還有一種說法是登高山祈福,據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在九九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種表達人們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種行為。
古代人們的很多食物大都來自採集和狩獵,而山林中生長的各種植物和動物得以讓人類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們對於山,特別是高山是有崇拜的。
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閑。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葯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葯材等,這種上山採集農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
不過,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氣爽的收獲季節,舉家出遊、登高望遠在時令上是非常適宜的。因此,九九重陽節登高不僅有其文化傳統,還具備符合如今的旅遊潮流。
重陽節登高有什麼意義
登高辟邪氣
在我國的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而古人們為了避免接觸到邪氣,所以才在九九這一天登高以避邪氣。這一說法現在看實在有些不科學。不過,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氣爽的收獲季節,舉家出遊、登高望遠在時令上是非常適宜的。
登高山祈福
據《禮記·祭法》中有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代人的生活環境比起現今要艱苦許多,最早時期人們的很多食物大都來自採集和狩獵,而山林中生長的各種植物和動物得以讓人類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們對於山,特別是高山是有崇拜的。因此在九九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種表達人們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種行為。
辭青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春季的踏青一說,實際上與之相對的還有秋季的辭青一說。據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⑷ 義烏附近的旅遊景點
「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絕豎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下面是我整理的義烏附近的旅遊景點,歡迎大家分享。
1、麗水古堰畫鄉:帆影迷離,畫里畫外都是景
晴天和雨天的古堰畫鄉景色全然不同:淅淅瀝瀝小雨下著,甌江泛舟,帆影翩翩。清晨霧起,眼前的甌江水與兩岸青山、周圍的古街古樸村落融入到了一起,模糊了邊界,卻彷彿把人帶入了一副畫中。
高宏悄2、淳安千島湖:千島碧水畫中游
渾然大美的千島湖,既有可與桂林山水相媲美的嬌艷風光,更有賽過太湖洞庭的浩瀚氣勢。外來人進了千島湖,眼瞳先被染綠,心也被水陶醉,「農夫山泉,有點甜」。沒有比這句廣告語更能形容千島湖水的味道了,清洌中透著微甜,是甘露,也是山泉。
3、紹興上虞皂李湖:養在深閨的雨後小清新
駐足湖畔,放眼遠眺,湖面浩淼,漣漪紛呈,波光粼粼。登上湖邊的小山,可以看到皂李湖三面環山,湖光山色豁然開朗,亮麗得迷人。只見,一個大湖在層巒疊翠的群山懷抱之中,猶如一個不事妝容的少女,養在深閨,卻難以掩飾其迷人的魅力。
4、台州臨海羊岩山茶文化園:美輪美奐的雲霧仙境
每當下雨過後,整個羊岩山便籠罩在雲霧里,如同走進了仙境一般,美輪美奐。挑一個下雨的日子裡,泡一杯羊岩勾青,聆聽雨聲,聞著茶香,好不愜意。
5、鹽官古城:江南謎城,探秘古今
鹽官是一座千年古城,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動人的傳說和壯觀的涌潮,可謂一日游千年,滿城盡奇觀。與長城齊名的魚鱗塘、讓雍正揪心的海神廟、使乾隆魂牽的安瀾園,無一不與皇族有著密切的關系;國學大師王國維、教育家鄭曉滄、女作家陳學昭……名人故居如璀璨的明珠點綴其中。
6、德清下渚湖:江南最大的濕地,看白鷺點點
江南最大的天然濕地,下渚湖的神奇在於湖面或開闊如漾,水天一色;或狹窄如港,汊道曲折,遍布湖盪的島嶼沙渚土墩形態各異,隱伏島嶼台墩600餘座。大小土墩長年生長密密翠竹,野生蘆葦,竹筍,樹影婆娑,白鷺點點,還有美麗的風箏在空中自由飛翔。
7、神仙居:神仙居住的地方
神仙居引人入勝之處,在於那裡的一山一水、一崖一洞、一石一峰都能自成一格,有不類他山,異乎尋常,出人意料,匪夷所思的景觀形態。
8、開化:不出浙江看徽派古村黃花
在浙江的開化,有一座古鎮——霞山古鎮。進入古村,可以看到一大批風格獨特的徽派建築,磚雕、木雕形象栩栩如生,花格窗欞浮雕玲瓏剔透,令人嘆絕。最關鍵的是,它不帶一絲的商業味兒,民風淳樸,不會有遊人的喧囂打擾到你。
9、嵊泗:東海漁村感受愜意慢生活
如果你想要尋找一份清澈與閑適,去感受一絲海風與蔚藍,嵊泗,會是一個好地方。這里,白天,萬船雲集,桅檣如林;入夜,燈火萬盞,燦若繁星;PM2.5值年平均50以下;有純真的色彩東海漁村,有愜意木屋別墅「非誠勿擾」;嵊泗還有戚渣「東海魚倉」之稱,你還可以自己出海捕魚,享受極品海鮮!
10、富陽黃公望隱居地:有一種美景叫做人在畫中
一脈靈氣的富春江,讓一代畫聖黃公望在此結廬定居,660年前,元代大畫家黃公望,以富春山水為藍本,繪就充滿傳奇色彩的《富春山居圖》。隱秘在竹海深處的黃公望結廬地小洞天,因周圍山巒起伏,密林遮天,而此地有塊平坦處,抬頭望天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即取名「別有洞天」。
1東陽橫店影視城
橫店影視城,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被美國《好萊塢》雜志稱為「中國好萊塢」。位於浙江東陽市橫店鎮,與義烏市相距36公里,現已建成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夢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禪寺、明清民居博覽城等13個跨越幾千年歷史時空,匯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和兩座超大型的現代化攝影棚。
2金華雙龍洞
距金華市區約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層的雙龍洞之外,還有中層的冰壺洞和最高的朝真洞。雙龍洞分內、外兩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長、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洞內陳放著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3浦江仙華山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浦江仙華山風景名勝區是以山水文化和儒家文化及宗教文化為內涵,以山頂峰林、江南第一家為特色,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以觀光攬勝、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風景旅遊區。
4永康方岩
方岩以山岩奇特,風景秀麗而聞名遐邇,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山體平地拔起,四面如削,直聳雲天,峻險非凡,遠望如城堡方山,故名方岩,山高384米。自宋以來,遊人絡繹不絕,是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5蘭溪諸葛八卦村
諸葛八卦村原來叫高隆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西部,是迄今發現的諸葛亮後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築格局按「八陣圖」樣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國內僅有、舉世無雙的古文化村落。
6磐安花溪風景區
花溪省級風景區名勝區坐落在被譽為「群山之祖,諸水之源」的大盤山簏,區內以「賞億年火山奇觀,涉千米平板長溪」為特色。
景點1:松瀑山
赤岸鎮東朱喬岳的雙峰山,系浙江軸心點周圍的最高峰,松瀑山即為雙峰山北面的一部分沿著幽靜的林間小道行至山腰,有一向左小徑隨凹凸不平的石階而下,來到一個叫喬峽的地方,抬眼望去,但見鬼斧神工鑿出的峭壁高聳入雲,峽的兩壁相隔不過盈尺,峽底被三巨石分成三段。一汪清泉穿峽而出,凌空百餘米的瀑布沖岩擊石,卷浪飛珠,蔚為壯觀。峽口石壁上宋人刻有「松瀑泉石」四個清雅端正的大字,由於年代久遠,已不太清晰了。旁邊還有「是人間塵外境,何須入,峭壁深,佳水澈底清,來坐禪,石危多隱者,春來砌岸鋤荒徑」等石刻。退出喬峽向上行,約50步,有石階千級,陡峭直如雲梯,抬頭竟可看見前面行人的腳底。人稱「百步峻」,乃古戰場之關隘。站在岩石上,遙看山色蔥翠疊嶂,平添幾多神秘遐想。是的,不僅僅是松瀑山,整整個喬岳群山遍布神奇色彩的各式景點,因其「滿目青翠籠秀水,雲橫岩疊牽夢魂」而成為一道別致的風景。
交通:從稠州北路向東北出發,沿稠州北路走0.5公里並右轉到銀海路,沿銀海路走1.4公里並右轉到S37,沿S37走3.6公里並直行到甬金高速公路,沿甬金高速公路走10.8公里並左轉到江東南路,沿江東南路走2.8公里並右轉,走3.6公里並左轉,走17.4公里到達目的地。
景點2:德勝岩
德勝岩海拔高381.7米,同那些名山峻嶺相比,它真是小巫見大巫。不過當沿著盤曲而上的石級山路攀登時,感受到它的陡峭。一位學者扶杖神遊時,吟出了「扶杖登高天幾重,步雲俯仰石懸空」的詩句。德勝岩景區內有眾多奇石怪洞。寺院背後的一塊山巔上,趴著一隻巨大的石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的那烏龜的逼真形態真令人叫絕。還有諸如九龍搶珠岩、上岩洞、洪岩洞、冠山等景觀。德勝岩上有一座廟。舊稱赫靈行廟。始建於元初,系為紀念宋兵部侍郎胡則而建。相傳早在元朝時,這里就為邑人所慕。文人學士紛至沓來,留下了不少吟賞風月的詩篇。
地址:位於義烏城北約13公里處。
景點3:祝公岩
竺陽洞三面環山。洞坐東朝西,洞門頂端岩壁上有明萬曆知縣周士英、竺陽洞主虞國奇所書「雲山石室」、「漱石枕流」、及清乾隆年間鶴州虞恩綬所書「雲飛」、「禪岩」等石刻。洞內有里洞、外洞、邊洞和巷弄,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形狀奇巧。最大的洞深約10米、寬5米、高2米多,面積50餘平方米,裡面寬若堂室,光線明亮,可容百人。洞內不僅有胡公廟,觀音廟,還有形態各異的岩石,被稱之為石臼、石枕、石床、石鼓……
地址:位於義烏市廿三里鎮華溪村的武岩山麓。
景點4:銅山岩
離義烏城區約15公里的義亭鎮北的平地上,有一山崖拔地而起。這塊奇崖猶如一隻蹲在地上的雄獅,仰頭朝北伸張。崖體長約50米,高13米,這座獅子似的山崖便是銅山岩。獅頭高仰處,有一張開的獅口,寬近30米,似口腔一般又伸入裡面18米。早在南宋年間,人們就利用崖口和前面平台建造了前、中、後三座氣宇昂然的廟宇。可惜,好光流淌,物換景移,當初獅岩之奇偉景觀幾度被毀,銅山岩幾近睡獅。為適應旅遊觀光的需要,80年代,人們在銅山岩崖口內重新建成了大雄寶殿、胡公殿、並在崖背上建起了六角亭、天王殿。1996年又建成了玉佛殿,並擺放了緬甸國所贈送的高1.6米重約400多公斤的玉佛。傳統的重陽佳節,是銅山岩最熱鬧的時節。方圓百里的遊人和香客紛至沓來,人流量最多時可達二、三萬人。
地址:位於義烏城區約15公里義亭鎮北
景點5:滴水岩風景區
進入滴水岩景區,沿巨岩拾級而上就是胡公殿。殿內不僅有胡則塑像,還有宋朝抗金名將宗澤的塑像。出胡公殿,繞石級而上,是彌勒寺。寺內大殿中高7.5米,腰圍直徑7.3米的彌勒佛由一巨岩雕鑿而成。大殿前兩側,還有兩尊緬甸玉佛。這兩尊玉佛原是緬甸佛教界贈給樂清法華寺的,法華寺方丈得知滴水岩風光秀麗,且頗有建樹,故而轉贈。佛像石質細膩、滑如琉璃,渾身閃閃發光,堪稱雕藝一絕。出彌勒寺沿南側巨岩登高約20餘米,是為紀念元石一贅進士講學於此而建的講學閣。穿過講學閣,數步之外便是賞景的理想處所景賞亭。再繼續攀登數十米,便來到滴水岩巔。這里一座新建成的七層寶塔格外吸引遊人。遊人可沿塔內的石級盤旋而上,不僅能欣賞塔上的石獅、石龍和內壁的千尊佛像,而且每登上一層,還可沿塔外的走廊繞一圈,觀賞一番山下的景緻。直到登上塔頂,蘇溪新貌盡收眼底。
地址:位於義烏蘇溪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