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學生如何孝敬父母
第一,與父母保持良好的聯系。由於大學生長期在外讀書學習,父母在家難免牽掛,所以經常與父母聯系,讓父母知道你的生活,會使他們感覺你一直在他們身邊一樣,這樣的一件小事就能讓父母很滿足。與父母溝通,不要一味的說自己哪些事情不開心,哪些煩惱沒解決,哪些地方不順利。大學生是成年人,要對父母有責任感,要學會主動關心父母。聽到他們得聲音,有沒有疲憊的喘息;夏天來了,他們有沒有注意防暑降溫;工作上會不會遇到什麼煩惱;家裡的人可好;或者聽他們講一些生活瑣碎的事情······在孩子面前,父母是強人,聽到自己的孩子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很鎮定的說「沒事,有爸爸媽媽在」;父母也是小孩,你偶爾的一句關心會讓他們高興好幾天。
第二,常回家陪家人長輩。大學生的假期一般都比較集中。在假期里,你可以選擇跟同學出遊,也可以選擇回到家與家人團聚。大學生與同學在一起的時間很長,能與父母家人見面的時間卻很少。因此父母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陪陪自己。尤其是在傳統節日里,一家團圓是長輩們的心願。所以,常回家與父母家人團聚,既可以多陪陪家人,也有助於大學生培養親情觀念。
第三,學會關愛他人。良好的愛心素質,有助於讓人了解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的美好。關愛身邊的人,使人更依戀親情,發現親情的美好。一個不懂得關愛他人的人,不會有親情觀,更不會有親情觀念。
第四,學會理財,為父母分擔經濟負擔。在大學里,學生有很多機會鍛煉自己,同時也可以做一些兼職作為自己的日常花費。在理財方面,應該做到該花的就花,不該花的不要花,不能盲目追求不屬於自己經濟能力范圍的東西,更不要與人攀比。要知道,大學生現在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辛辛苦苦賺的。孝敬父母,就不能浪費他們的心血。
其實,大學階段是人進入社會前的最後一個階段。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人群,孝敬父母,培養良好的親情觀念非常重要。希望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在小事中學會孝敬父母,培養良好的親情觀念,做一個完整的社會人。
Ⅱ 大學生該如何孝順父母
1、尊重
儒釋道三家來都把孝道放到源最首要的位置,父母是家中真佛,所以要學會尊重。
2、陪伴
漸漸成人後,我們和父母在地理和心裡上的距離會越來越遠。要懂得犧牲時間去陪伴,給父母更多溫情的時光。如果身在異地,要會通過視頻和電話遠程陪伴。
3、耐心
不要動不動和父母頂嘴,讓父母生氣,不要認為父母思想陳舊,難以溝通……這世間其實沒有什麼恆常的真理可以執守。有的只不過是相互的遷就,而這不正是我們欠父母的嗎?
4、養志
這是儒家提出的孝親方案 —— 養父母之志。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幫父母完成他們的心願。
5、成才
讓自己成才,這將是父母最大的榮光,精神層面無上的寵耀。
6、分憂
回家多做家務,承擔父母能力以外的各類家庭事務。管好自己的生活和德行,不要讓父母擔憂。
7、養身
父母操持一生,漸漸衰老,要盡可能在物資、醫療和訊息方面給他們最好的資源,讓他們能多活幾年。
8、學佛
著名學者羅侯羅教授說過:佛教客觀地揭示了我是誰,我將到何處去,並提供了了生脫死的移民方案……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一定要讓父母知道。
【阿彌陀佛,答得不好,還請見諒。】
Ⅲ 當代大學生如何孝敬父母
張帥大學生如何孝敬父母?應該感恩父母一輩子不容易掙兩個錢兒為了供你念書付出了太多太多。所以等你一出息了掙錢了千萬不要忘記了父母。不要叫老爺,非抄襲一輩子。
Ⅳ 當代大學生應該怎樣對父母行孝
忠,孝,禮,儀是我國優良的傳統,作為一位當代大學生孝敬父母1,如果是已工作的,好好工作,在讀書的好好學習專業知識,這是最大的孝.2,在校學習的學會自己獨立,不要總伸手向父母要錢,自力更生,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不攀比,父母培養一個大學生不容易.3,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不丟父母的臉.4,已工作的要常回家看看,多關心父母,力所能及的讓父母生活的更愉快,更開心.
麻煩採納,謝謝!
Ⅳ 大家幫我討論一下:現在的 大學生怎樣孝敬父母
1、好好學習,拿出優異的成績,對得起父母為你交的學費,即使學習不是很好,讓他們知道你很努力。
2、放假時能回家就回家,如果不回的話,做些正事比如勤工儉學等。
3、固定地給父母寫信,打電話也可以,但在這個時代,寫信的作用將會更好,手寫,不要用電子郵件或列印機。
4、把你生活、學習、戀愛中的喜怒哀樂和父母溝通,他們不希望大學把你培養成一個陌生人,你在他們眼裡永遠是孩子。
5、絕對不要為了跟上消費檔次而向父母要更多的生活費,相反,你應該合理地計劃自己的開支。
6、如果有了女朋友,不要把她放在第一位,她可能只陪伴你幾個月乃至幾年,而你父母卻不是。
7、如果你父母來學校看你,一定安排時間陪他們,帶他們吃飯,陪他們上街。
8、不要忘記父母的生日和其它重要日子,不需要買什麼禮物,寄一張賀卡,寫上讓他們寬慰的話語。
9、傾聽他們的嘮叨,不要覺得厭煩,父母的人生經歷是你積累不了的,他們只是在擔心你才會對你羅嗦。
10、避免危險的活動,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喝酒打架和過馬路前都要很小心。
我走過了大學,也算經驗之談吧。相信以後你也會把這些條條對那些學子們說的。可惜當時我做的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