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好孩子真懂事以後定是個孝順

好孩子真懂事以後定是個孝順

發布時間:2023-08-24 05:26:57

㈠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達後是不是越孝順

不一定,小時候的乖巧和和懂事也可能只是外在的表現,真正的內心是如何卻無人知曉。有些孩子確實比較乖巧懂事,可能乖巧懂事是通過壓抑自己內心的情緒,當脫離父母的管控,就會釋放自己長期壓抑和委屈的內心。長大以後也有可能會恨上父母,變得不孝順。

所有的負面情緒壓抑在一起終歸有一個飽和點,最終將成為一個不定時的炸彈。可能就僅僅因為一點小事,就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家長需要的不是一個乖孩子,而是一個能夠獨立自主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才能夠有正確的三觀,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㈡ 孩子經常的幫著父母做家務,這是不是就是孝順的表現呢

「寶寶你怎麼端了一盆水過來,來,媽媽給你端」睿睿對孩子說,「快放下,這太沉了,容易傷手」,睿睿的孩子卻說:「媽媽,你辛苦一天了,我來幫你洗洗腳」。睿睿聽完孩子的話之後,眼淚就止不住流了下來。睿睿的孩子4歲了,上了小班。從小孩子就特別聽話,很少給睿睿惹麻煩。

或許很多爸媽在看完這個故事之後就覺得睿睿家的孩子長大後肯定孝順,這么小就懂得媽媽累,還給媽媽端洗腳水。如果孩子小時候經常為你做些事情的話,長大後可能會非常孝順爸媽。接下來就談談關於孩子孝順的事情,爸媽快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為你做過這些!

如果你家的孩子經常做以上的這些事情,你就為老了之後有人孝順而暗自開心吧!另外,有這么一個好孩子心疼自己,為自己做這么多暖心的事情,爸媽一定要珍惜這段關系哦!

㈢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會更加孝順父母,這是真的嗎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更加孝順父母,小編覺得這種說法是真的。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的性格就已經形成了,如果一直都很懂事很乖的話,孩子會一直疼愛自己的父母,會聽父母的話,所以在長大之後他們也不會違背父母的意願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㈣ 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並讓孩子成為一個聽話懂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不光要給他們良好的經濟基礎,更重要的是給與他們精神上的關愛,真正教會他們如何做人,教會他們生存的技能是最重要。
一。父母的言傳身教確實非常重要。
1,做孩子的最好朋友,多溝通和交流,時刻了解他在想什麼,
2,不武斷,勇於和孩子道歉,知錯就改,給孩子做好榜樣。
3,經常抱著孩子說,「我愛你」讓孩子感受到溫馨和安全感。
4,鼓勵孩子勇於承認錯誤,用包容心原諒他,他會記憶深刻。
5,從不和其他孩子比較,自己孩子哪裡不如別人家孩子。
6,鼓勵孩子自信和快樂。
7,從小教會他分辨是非的能力,做人太重要了。
8,從小教會他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告訴他健康快樂永遠是最重要的。
9,從小教會他自利,獨立性很重要。
10,從小不嬌慣,不任性,教會他如何與別人友善相處,告訴他做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二。方法:
1,啟發式教育,寓教於樂,生活化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重要。
2,時刻讓孩子感受到你只要用心做,沒有你做不好的事情。
3,不管發生任何事情,我們父母都能幫助他解決。我們也是他最信任的好朋友。
4,多陪孩子玩,分享玩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好多知識。
5,和孩子共同成長,多看書學習。
6,經常和孩子分析日常看到的事情,我從不直接告訴他對錯,我會讓他回答。
7,多帶孩子走出去,開闊視野。
8,多鼓勵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孩子愛好廣泛,知識面寬。
9,只要他自己不累,鼓勵他做班幹部。
10,適當的讓他有點小挫折。他會感受深刻,以後不會再犯同樣錯誤。
11,教會他孝順,學會愛父母。主動為父母做事情。
1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溺愛孩子。如沒做,我不會替他做,我會提醒他完成。

㈤ 想養出一個孝順懂事性格好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如果說想要孩子擁有以上的這些品格,那麼家長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並且在日常的言行舉止中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行為指導,孩子在世界觀剛形成的時候,家長就是第一個老師,你的行為就直接決定你的孩子將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至於懂事,他的第一太大了,我覺得孩子過早的懂事,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所以說只要孩子能明是非就可以。對於孩子來說,過早的懂事,它自己就會變得很累,因為他會把很多別人的情緒或者別人的想法考慮到自己的判斷行為里頭對於孩子的成長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說嗯,在培養孩子懂事這一塊,我覺得剛開始形成的時候,只要是價值觀沒有問題即可,沒有必要讓孩子特別知曉我們現在社會所形成的一些基本規則,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這個世界是在變革的,如果說他的董事是給予我們現在的價值觀上,那麼完全沒有必要讓孩子懂事兒,只需要讓他明事理,懂事非。

㈥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會更加孝順父母嗎

小孩子表現得越乖越懂事長大了以後不一定會更孝順爸爸媽媽,因為長大了以後孩子可能就不再聽爸爸媽媽的話了。有些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聽爸爸媽媽的話,而且在聽爸爸媽媽的話的情況下會被爸爸媽媽誇贊,非常的懂事,非常的聽話。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孩子其實並非是非常的開心,相反小孩子內心一直都在慢慢的反諷,因為小孩子知道自己真實的狀態根本就不是這樣的。

所以說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如果總是被誇懂事總是被誇非常乖的話,那麼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可能就會出現更多的負面因素,而且也會出現更多的負面情緒。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以後可能不一定會孝順自己的爸爸媽媽,相反孩子在長大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出現各種各樣態度上的問題,因此並不一定會更孝順自己的父母。

㈦ 誇孩子懂事孝順的唯美句子

【通俗文案類】

1、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2、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

3、互相贈送禮物的家庭習慣有助於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誠摯的友誼。其主要意義並不在於禮勿的本身,而在於對親人的關心,在於希望感謝親人的關心。

4、子之孝不如率婦以為孝,婦能養親者,公姑得一孝婦,勝如得一孝子;婦之孝不如導孫以為孝,孫能敬親者,祖父得一孝孫,又增一輩孝子。

5、親愛朋友讓我們帶著一顆感恩心,一生一世牢記父母恩情,願普天下孩子愛自己父母,感恩自己父母,朋友們讓我對父母說一聲我愛你。

6、感受陽光溫暖,享受泉水清涼,欣賞自然美景,感嘆大地豐饒。感恩自然,感謝上天賜各類豐厚物質條件。感恩節,愛護自然,創造人與自然和諧樂園。

7、生活讓我變得懂事起來,生活也讓父母變得蒼老了許多,看著媽媽臉上的皺紋和爸爸兩警的白發不由得心疼起來,看著他們倆笑了,笑得如此地欣慰,他們是那麼愛我。

8、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9、孝心是人間的美德,孝心是中國的美德,孝心是世界的美德。

10、在我看來,人生在世無非有兩件事要做,一是孝敬父母,二是實現自己夢想。

11、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翠劣的人。

12、天下有許多父母都是如此,他們一直對我們都是默默貢獻,讓我們齊聲說:「感謝你們直照顧,你們永遠都是我們根源與支柱!」父母愛,讓我懂事了許多,成熟了許多。我們會牢牢記在心底,以我們最大努力回報他們。

13、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

14、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15、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16、孝心是春雨,潤物細無聲;孝心是蠟炬,成灰淚始干;孝心是春蠶,到死絲方盡。

17、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1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19、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20、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為了我們忙碌操勞一生的父母,感恩為了我們辛勤勞動一生的父母,感恩為了我們精疲力竭一生的父母,感恩為了我們費盡心血生的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們理所當然,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

21、孝順是只有人才有崇高情感。孝,是能使愛心由己推人,人人孝順父母,世風自然就會日肅;反之,若連自己的父母都要虐待,怎能善待與自己並無血緣關系的同類呢?

22、父母之恩,即使以高山大海俞之亦不為過。其實,「孝」首先是人的一種需要,是人的一種特殊情感活動。孝順父母,心裡才踏實,生活才充實,才能享受真正的天倫之樂,才能走完沒有遺憾的人生。

23、「孝」是上下五千年來所追求的美德,古人曾教導我們「百事孝為先」意思是教導我們所有善事中孝是最重要的,「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24、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生的一大遺憾,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此刻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

25、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26、您用心點亮了我的心,以愛培育了我的愛。有您,我感到了世界的溫暖。

27、人生在世,什麼事情都不能靠別人,不能偷懶。養育孩子,孝順父母,維護夫妻關系認真工作,什麼都不能偷懶。

28、實際上真正的孝順就是不要讓父母親煩惱,不要出事情。自己有本事給父母親多多念級庇蔭他們,讓他們身體好,這才叫孝順。

29、今天天氣真好,陽光明媚,一家人坐在陽光下聊聊天,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時間多陪陪父母,孝順父母,及時行孝,從我做起,一起來!

30、希望一切安好。珍惜擁有,過好當下。孝順父母公婆,教育好孩子,疼惜伴侶,好好工作。

31、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在父母開始依賴你的時候。覺得自己成熟的是開始在懂得孝順母,愛朋友愛家人的那一瞬間,是心突然軟下來的一瞬間,世界突然變得溫柔,變得明亮起。

32、母愛是最偉大的,百善孝為先。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所以子女的孝也是應該永遠約。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懂得孝順,佛門里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33、家庭幸福的狀態,一定是先有好婆婆,才有好兒媳。先有好丈夫,才有好妻子。百善孝為先,感恩遇見,只是我不懂得怎麼敞開心扉表達。愛他和他一起孝順父母。

34、孩子是父母帶到這個世上的,但不是為了父母而活,當然了孝順父母是一定的。在電視上看到這句話,非常贊同。

35、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能多為他們做就多為他們做些事。我始終覺得唯有愛和陪伴是最大的孝順。小時候聽父母嘮叨慣了,長大了就讓我們都嘮叨一些吧。人一生平安和健康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36、平淡是真,簡單是福。細水長流,天長地久。五原則:相互尊重、互不幹涉、和平共保留隱私、相互忠誠。六人之家:愛屋及烏,像愛自己父母一樣孝順對方父母。

37、百善孝為先。人的一生,有三個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孩子教育不能等,身病不能。

38、只有自己為人父母,才會懂得父母的恩情。事情得踏踏實實地落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才能真正意義上感同身受。在經歷了養育子女的艱辛之後,才會明白父母的不容易,才能懂得感孝順父母。

39、以前的時候,我們總以為,孝順父母就是給予他們很多的物質,為他們做很多的事情。卻不知,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顏悅色地對待父母,才是為人子女最大的孝順。

40、大氣是讓人感覺敬重而不是敬畏,對朋友忠誠,對父母孝順。站在一定的高度,而從不上別人感覺你的高度;更能贏得別人的刮目相看。

41、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心裡永遠放不下的就是兒女,無論年齡幾何,無論天涯海角,心裡掛念的永遠是孩子。我們做子女的,除了盡心盡力孝順父母,萬不可辜負父母的似海恩情。

42、如果說父母是入世的菩薩,那麼佛菩薩則是出世的父母。我們既要真誠的孝順父母,也要真誠的禮敬佛菩薩。這樣,無論我們是入世還是出世,才能擁有出處和歸處。

43、以後不要亂發脾氣了,多考慮家裡,也不要做讓自己以後會後悔的事情,多孝順父母巴,他們老了,有皺紋白發了,經不起折騰。以前總覺得這些會很晚到來,沒想到會這么快,最看不得父母的白頭發。

44、問世間什麼樣的愛是永恆不變的?那無疑是父愛和母愛。這一份愛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隨在我們左右,而我們的到來,也給父母帶來了莫大的愛與關懷。他們用自己偉大的胸部呵護我們成長,給予我們支持。伴隨我們在成長中前行。

45、有個地方,是永遠能夠安然甜睡的港灣,那就是一個父母的懷抱。

46、從小,他們教我們如何成長,如何做人。他們,就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如今我們成了,能為他們做的最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感恩,感恩的心。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只要我們有感恩,就會這堅實的後盾支持下,走到自己的人生巔峰。

47、風是愛的呼喚,雨是情的交融,最愛你的人,最牽掛你的人,永遠是你的父母,是永遠可以突甜睡的港灣,那就是一一父母的懷抱。

48、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穀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小時候父母用手牽著我們,長大以後,父母用心牽著我們,節,多謝你們,爸爸媽媽。

49、世界上最疼愛你的人是父母,所以,世界上最疼愛的人就是父母。我愛我的父母。在你為人生中,可能會有許多愛的人,可千萬別忘記那疼我們父母。那時,我也就很多好朋友,好兄弟。我們需要努力、拼搏正因為我們長大,使他們變得滿頭白發。

50、變為傳統,世界將更完美。你會發現,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是快樂。選擇孝敬老人吧!行動就是證明!

㈧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聰明又懂事長大以後會孝順

每個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純潔無瑕的白紙。然而,有些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越來越懂事,越來越孝順。有些孩子卻變得越來越任性,越來越叛逆。這些都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做父母的都認為孩子小時候要以學習為重,其實在孩子10歲之前培養孩子懂規矩要比督促孩子學習文化知識更為重要。

10歲之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如果在這段時間沒有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性格,以後就會變得更加難管教。如果做父母的能在孩子10歲之前,為孩子立好這3個規矩,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不僅會變得越來越懂事,還會越來越孝順。

讓父母傷心的事情不要做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會特別傷心。然而教育孩子只有傷心是遠遠不夠的,做父母的必須要求孩子以後不可以再犯同樣的錯誤,否則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做父母的給孩子立好這一條規矩,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自控能力,孩子長大之後也會明白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自己好,從而會變得更加懂事孝順。

㈨ 小時候乖巧懂事的孩子長大後會特別孝順嗎

不一定,真的不一定。

因為人的內心想法是很難通過外在表現看出來的。

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我小學同學。

小時候特別懂事,特別乖巧,上課認真學習,放學主動幫家裡幹活。

他是家裡的老大,下面還有弟弟妹妹,父母供養他上學很吃力,但還是義無反顧地讓他上學。

他學習不好,高中時執意選擇退學,父母也勸不住,就隨他了。

到了結婚年齡,父母幫他蓋了房子,娶了媳婦。

父母該盡的義務都盡了,並不虧欠他吧?照理說他應該很孝順吧?然而並不!

他常年帶著媳婦在外打工,極少回來。從不給家裡寄錢,就偶爾打個電話。

直到有一年,他媽生病住院,病情嚴重,家裡人跟他聯系,讓他回來看看。

他拖了很久才回來,一看媽媽癱瘓了,以後需要人伺候了,他馬上就走了。

然後, 換手機號,換住址,跟家裡斷絕了關系。家裡人再也聯系不上他了。

他媽現在還活著,由他弟弟妹妹輪流照顧。

他算是徹底拋棄父母和他這個家了。


第二個,我親戚,是兄弟姐妹中最調皮搗蛋最鬧騰最不安分的孩子。

從小就鬧騰,脾氣又臭又硬,每天不是在打架,就是在去打架的路上。

父母提起他就頭疼,親戚朋友也覺得他早晚會成為小混混,最後淪落到監獄里去。

後來怎麼著,人家長大後可孝順了。

雖然說話不好聽,總是惹他父母生氣,但端茶倒水洗衣做飯,將兩位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


一個人孝不孝順,真的不是看小時候的表現,也不是看性格是否乖巧懂事,而是看他的品德和行為。

這個不一定。

要看孩子的生活環境、教育環境、身邊的人等因素。

不一定的,要看成長道路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要是既沒有陪伴孩子又只是會嚴厲批評人家,可能父母與孩子之間會越來越遠

這個不一定,人長大之後會步入 社會 ,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是否交到良師益友,還有狐朋狗友,這點影響很大的哦

不一定的,如果父母太過於強勢,孩子小時候的乖巧只是迫於無奈,這類孩子長大了會更加的叛逆。有些孩子從小得到的愛比較多,父母引導的比較好,這類孩子一般會比較孝順,正所謂愛出者愛返。舉例如果瓶子里沒有水,你怎麼能倒出來水呢,孩子也是一樣的,從小沒有得到過愛,沒有被感恩孝順等畫面熏陶過。孩子長大了很難擁有愛感恩孝順等。

不一定吧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乖巧懂事,懂得如何體貼和關心父母,個人認為這只是「人之初 性本善」的提現。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扮演的 社會 角色的增多,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會有著很大的變化。如果在他每一個重要的時期都有人正確的引導,或者是他自身通過學習和成長擁有積極向上 熱愛生活 熱愛一切的生活態度,那麼這個「善」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從而會「繼承」小時候的「乖巧懂事」,體現在孝順父母等各個方面。

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我覺得還是家庭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對孩子的內心帶來最大的影響。例如:孩子父母經常爭吵,或者是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方法不正確,再或者對爺爺奶奶不孝順等等現象,都會導致孩子心理對「愛」「父愛」「母愛」產生不好的印象。因此,即使小時候再怎麼乖巧懂事,長大也不一定會孝順其父母。


這不一定,看具體事例,我先給大家分享兩個故事:

在A家庭里,有哥哥和妹妹兩個孩子。有一天,媽媽帶著兩個孩子逛街,逛得口渴了,媽媽給兩個孩子買冰淇淋,但是媽媽一摸口袋,只夠買一根冰淇淋,要求兩個孩子一起分享。最後哥哥把冰淇淋讓給了妹妹。吃完冰淇淋後,妹妹好奇地問哥哥為什麼自己不吃,哥哥說:「哥哥應該愛護妹妹呀!」妹妹很溫暖,後來當她有零花錢時便給哥哥買了一根。


在B家庭里,有姐姐與弟弟兩個孩子。有一天,媽媽帶著兩個孩子逛玩具店,只買了一個玩具,也要求兩個孩子一起分享。姐姐看了一眼自己的媽媽,然後默默地把玩具給了弟弟,最後玩具壞了,姐姐還沒機會玩。多年後姐姐抱怨媽媽:你總是罵我沒有照顧好弟弟,所以這么多年我都是委屈我自己……媽媽愕然。


這兩個家庭的孩子有什麼區別呢?A家裡的是自願的乖,而B家庭的是被迫的「乖」。

其實很多孩子長大後的乖不乖,關鍵看父母的養育方式。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很「乖」,他們並不是真正「乖」,更多的是一種委屈求全。

但這種委屈求全,帶來的都是心理壓抑。這種人格,就像被裝進塑料袋的兩只蝴蝶,盡管他們對外有強烈的願望.,但永遠隔著薄膜,這層薄膜,就是父母的意願。

不一定的。

有的可能是因為對父母持有懼怕心理,裝出來的乖巧懂事。長大了,漸漸的有了逆反心理,對父母就不會太孝順。

有的可能因為家庭及周遭環境的影響,思想比較早熟。會考慮周全。

有的可能是真的對父母很尊重,教育方式恰當,就很乖巧懂事。長大了有感恩之心,懂得怎麼對待父母。

不一定吧!因為……你怎麼知道……ta不是裝的……嘿嘿開玩笑!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不一定

我認為主要有兩點:環境和自身性格主要影響著我們發展

我一朋友,獨自在家沉默寡言隨性自在,父母回來會約束自己,變得乖巧懂事。在校同樣,但成績一般偶爾中下,談不上拖後腿就平平無奇,家裡成不了驕傲的小乖巧,學校里成不了氣候的小透明。

分析:家庭環境,父母拿人比較,欠缺鼓勵與耐心,久而久之自己也關閉心門;校園環境,獨來獨往少與人交際,逐漸落後,改變變得無力。從而陷入不惹事、乖巧聽話的模樣。

但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

當情緒積壓到一定程度,就會成倍引爆

最壞的角度思考:

一報復:「小時候,我已經受夠了,要麼就斷絕關系」一旦父母還像小時候要求一樣,別說孝敬了,怒吼出這句的時候,孝不孝順不知道,但真斷絕還是有可能的

二消極:「我改變不了一切,但我能改變自己」自虐式傷害自己,父母是枷鎖,所以孝順是會孝順的,真情快樂是不會有的

孩子在成長萌芽的時候絕離不開一起生活人的影響和環境

所以是怎麼讓孩子乖巧懂事的呢

小時候乖巧懂事長大後會特別孝順嗎。

與好孩子真懂事以後定是個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張嘴睡覺 瀏覽:862
80歲老年人怎麼養生 瀏覽:81
如何做老人助力輪椅 瀏覽:597
寶寶出生15天體檢什麼 瀏覽:528
養老院老人拉肚子怎麼處理 瀏覽:916
母親孝順外婆的作文 瀏覽:321
老人靠腸管進食能活多久 瀏覽:134
十年不體檢是什麼心理 瀏覽:542
養老保險男女 瀏覽:294
老人機如何打開王者榮耀 瀏覽:197
2014北京退休金計算器 瀏覽:299
父母離婚孩子如何處理 瀏覽:429
老年大學教學管理工作好做嗎 瀏覽:222
鞍山老年大學電話號碼 瀏覽:550
海淀體檢大廳健康證長什麼樣 瀏覽:418
女孩子會遺傳父母的哪些基因 瀏覽:155
孝感市農村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81
70歲中風治療要多少錢 瀏覽:418
城市農村養老模式 瀏覽:315
體檢胸透結果等多久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