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孝順的兒媳,要遭雷劈」婆婆的朋友圈,就是大型雙標現場,你怎麼看
01
一個婆婆的好與壞,雖說不在兩個人的婚姻關系裡起著決定作用,卻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婆媳關系,向來微妙而復雜,其中的相處過程,需要考驗的是兩個人共同的理解和包容能力,如果有一方做得不夠好,可能就會導致其中失衡。
沒有結婚的時候,張茵是那個很想好好孝順婆婆的兒媳。她認為只要自己待人真誠,婆婆就一定會看到自己的好,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對待自己。
後來才明白,這個世界不是盡如自己想的那般,比如,有很多人,不是你對他好,他也就會反過來對你好的。
甚至還有可能,這種好只不過是一種假裝而已。而她的婆婆,剛好是一個很善於偽裝的人。
結婚之前,她一直慶幸自己遇到了一個好的婆婆。她說自己第一次去婆婆家的時候,婆婆別提有多客氣,一直拉著她的手,親切得好像是親媽見了閨女一樣。
她當時想要去廚房幫忙,婆婆一個勁地在說:「哪能讓你來做這些,你是客人,好好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就夠了。」
走的時候,婆婆還給她包了一個大紅包,並且告訴她,一看見她就感覺很有緣分,希望以後能夠做一家人。
去了婆婆家以後,她在心裡就認定她的老公了,因為無論是他個人的品行,還是他的家庭,此時都在她的心裡全部高分通過。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帶她的男朋友回家見父母,很快兩邊大人就坐在一起商量婚事,一切都很順利。
她結婚的時候,要了六萬八的彩禮,然後娘家添了一部分,湊成十萬當作嫁妝返了回來,她婆婆家沒有任何意義,反正從頭到尾就一句話:「都聽你們的,不能委屈了閨女。」
當時因為婆婆這句話,讓她感動良久,結婚以後才反應過來,婆婆之所以這么好說話,是因為他們家也沒有過任何過分要求吧。
04
而且,她的婆婆偶爾會感慨說兒媳不是女兒,想來老了指望不上之類的話,但也不明說什麼。
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她有的時候看到婆婆的臉色,自己心情也總是跟著不好。
當初她說要分開住,是她的婆婆說家裡經濟緊張,房子也是前兩年才買的,為了兒子以後結婚特意買的大房子。
她想著婆婆也好相處,結婚以後住在一起,說不定還能幫忙做飯打掃房子,兩個人還能輕松一些,也就同意了。
有一次,她因為婆婆出去跳舞回來得晚,就和老公先把飯吃了,但給婆婆留了的,並且是吃之前特意留的菜,婆婆吃得不多,所以全部就裝在一個碗里的。
她婆婆回來以後,當時因為兒子在,倒是沒說什麼,誰知當天晚上她就看到婆婆的朋友圈發了一條消息:不孝順的兒媳,要遭雷劈。
她不明所以,但是婆婆說是看了一部電視劇這樣感慨的。她的婆婆那天晚上回去根本就沒看電視,她一般是在客廳看,那天晚上早早就睡了。
她心裡也壓著火,感覺婆婆的朋友圈真的是大型雙標現場和戲精現場,標准都是她定的,好話壞話張口就來。
心裡的煩惱,她也和老公說過好幾次,但她的老公總是認為是她想多了,說媽沒有那些意思,讓她不要中傷自己的媽。
她說,想來以後,再也不會對婆婆真心相待。
婆媳之間,如果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前後言行不一致,這種虛偽最容易消耗另外一方的真心,同時會在心裡建立起防禦機制,以後雙方想要友好相處將難於上青天。
婆婆對兒媳主動多點真誠,自然也容易換來另外一方的感恩。
我身邊很多成為別人家兒媳的朋友,婚前都是想著好好和婆婆相處的,只是婚後被動改變想法,婆婆的言行舉止,讓她們不得不把其放到對立的位置上。
同時,都不能一開始就把對方視為「假想敵」,要想真的婆媳友好,長路漫漫,兩個人都要把理解二字放在心頭才是。
2. 不孝順的兒媳,為什麼往往更能得到老人的喜歡
在傳統思想中,孝順是每一個個人應該做的,所以很多父母應該從小教育孩子,孝順父母,孝順老人。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做過,但是有這樣一種一個現象,就是孩子越聽話,老人越不關心。原因是什麼?
陳曉母親家有幾個兄弟,但她母親是家中孝順的一個。她經常抽空回家照顧父母,也給父母買東西做家務。而且永遠不要在父母面前邀功,永遠默默無聞地給自己的一個人。
為什麼最孝順的孩子往往會被老人錯過?三個個理由說實話
如果你的生活一直都是這樣,從來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擋,那對很多人來說,就太平淡乏味了。並不是說越是不聽話的孩子就越應該被重視。父母要平等對待每一個一個的孩子,祝願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戒驕戒躁,擁有一個美好的一個童年,擁有一個一個健康成長的少年故事。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老人更傾向於孝順子女。
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會對好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即使表面上沒有表現出來,也不代表完全沒有影響,因為人總是會吃醋的。如果他們做得不好,必然會導致矛盾。
3. 怎麼對付不孝的兒媳婦
這個問題嘛!兩方之間的關系往往是雙方的原因。如果作為父母的對兒媳很好,然而兒媳卻以德報怨不孝順自己,就可以給她點顏色看看。如果是父母自身的問題,兒媳不孝順就只能怪父母自己了。
不過另一方面,作為父母就要對兒媳好一點,有時候好就是相對的,你對我好,我對你好。有時候婆媳關系就是這莫簡單。如果你的兒媳對你不孝自己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平時對兒媳怎麼樣,在生活中有沒有一碗水端平。
4. 到底如何評價兒媳孝不孝順和公婆拌嘴就是不孝嗎
尊重公婆的想法,表裡一致就是孝順。不一定,如果是正確的,拌嘴僅僅是理論而已。
5. 如何看待兒媳不孝順,兒子還打父母
此故事年代不詳。有這么一個母親,丈夫去世了,和兒子、兒媳和小孫子住在一起。
老人越來越老了,後來耳聾眼花了,又得了半身不遂,連路也不能走了,而且雙手經常不停地發抖。老人吃飯的時候,由於湯勺握不穩,經常把飯菜灑在衣服和桌子上。兒子和兒媳都很嫌棄她,尤其是兒媳婦整天罵她老不死的。
從此以後,他們不再讓老人在院子里吃飯,而且老人即使灑點什麼,他們也不在埋怨,而且有時候兒子還經常喂母親吃飯,慢慢地,他們對老人越來越好了。(故事完)
6. 浙江一奶奶指責兒媳婦不孝敬,不讓自己上門養老,兒媳婦對此有何回應
浙江一位老奶奶指責兒媳婦不孝,不讓自己上門養老,而她的兒媳婦卻表示她只是“禮尚往來”,曾經婆婆怎麼對的她,她如今就怎麼還回去。
這個兒媳婦稱她的婆婆一沒有幫襯他們買房子,二沒有幫襯他們看孩子!甚至在他們非常難的時候選擇了袖手旁觀!如此,她作為兒媳和婆婆沒有情分,何來的孝敬和養老!不得不說,這個兒媳婦說的非常有道理!兒媳和女兒不一樣,婆婆沒有生養過兒媳,情分本就是你來我往,既然沒有情分,兒媳拒絕養老也是對的!
現在已經不是道德綁架就能讓兒媳屈服的時候了!作為老人在能幫襯兒媳一把的時候,選擇了自私自利!那麼到了老了需要人的時候,兒媳不管不顧,也在情理之中!作為婆婆可以指責自己的兒子不孝順,但是沒有權利指責兒媳婦不孝順!兒媳婦憑什麼要孝順呢?兒媳婦要孝順的不該是自己的親爸親媽嗎?!
浙江一奶奶指責兒媳婦不孝敬,不讓自己上門養老,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