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祖先留下一句話名字叫孝順是什麼歌
歌名:中華孝道
作詞:李俊偉
作曲:王鈞
原唱:李昱和
歌曲內容
百善孝為先
孝版敬是根本
天地權恩情永難忘
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
山河歲歲新
中華孝道是美德
傳給後來人
祖先留下傳家寶名字叫孝順
多少年多少代溫暖過冬與春
它沿著歲月走烙下中國印
風風雨雨五千年從古傳到今
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
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
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
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
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
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
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B. 百孝孝為先,下句是什麼
百孝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坦漏陸難忘這是《中華孝道》詩詞。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祖先留下傳家寶名字叫孝順,多少年多少代溫暖過冬與春。它沿著歲月走烙下中國印,風風雨雨五千年從古傳到今。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
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百孝孝為先,孝敬是根本:
父母冷暖我先知,父母悲觀我先懂,不對父母有惡言,搜蔽不給父母來添堵。父母恩重如山,都知養兒多疾讓頃苦,何讓父母心酸楚,烏鴉方知反哺義,羔羊跪,謝母恩。人若不知孝親恩,空來世間走一程。愛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對長輩們的關愛是傳承、是責任。
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以愛心喚醒愛心、傳達愛心,使愛得到遷移與升華,喚醒學生的感恩意識,樹立感恩情懷,進而懂得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身邊的人,對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過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通過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感恩情懷內化為良好的品德。
從基本做起,讓學生們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體諒關心父母,與父母和諧相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以實際的行動孝敬父母。懂得知恩圖報和施恩不圖報的道理,既有報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裡,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在學校,講文明禮貌、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在社會,遵守公德,遵紀守法,關愛他人,關愛社會。
C. 百善孝為先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百善孝為先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當我們取得成功時,在背後為默默為我們奉獻的人,是父母。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的一切!在我們歡樂時,父母會相信我們做得更好,在我們難過時,父母會支持我們,鼓勵我們振奮起來,繼續努力。其實父母要的並不多,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今日你們過得還好嗎?煮一頓再普通可是的飯,對他們噓寒問暖,為他們端茶送水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人是環環相扣的,我相信你待你的父母有多好,將來你的子女也會對你有多好。
人世間難報的就是父母恩,他們給我們一切,我們一生一世都報答不完,我們應當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全部力量報答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
所謂:「百善孝為先」,任何人都要有孝順的心,像二十四孝中的董永、姜詩、王裒、丁蘭等孝子,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父母愛我們勝過自己,無怨無悔的付出,把我們從幼時扶養到現在,恩惠如山高海深。
現在我要講個孝順的故事,晉朝時,有一位叫吳猛的小孩家境貧困,父親賺來的錢只夠一家人三餐溫飽,由於貧窮的緣故,吳猛全家人同睡一間房間,且也無掛蚊 帳。每到夏夜,蚊子總是成群結隊飛來。有一天,吳猛全家睡時,吳猛想:「父母日時勞累,晚時,無法安穩的睡覺,隔天精神一定不好。」於是他便脫去上衣讓蚊咬,果真蚊全飛來叮咬他,父母因而可安穩的睡。隔天,他們疑惑,想一探究竟,看見子脫衣,為之感動。這事一傳十,十傳百,知府知了他才八歲,作為不輸大人,決定送他們蚊帳,以表彰吳猛的孝心。連八歲的孩童都這么孝順,或許現在已無這種沒蚊帳、沒風扇、冷氣的生活,但孝心可佳,正應了「寒門出孝子」這句話。
孝順要即時,等父母不在人世,就為時已晚。父母和子女的親情永不可斷,所以要珍惜眼前。
孝,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如今,孝似乎不知所蹤。
那個周五,放學的我心情極好,正一蹦一跳地往家趕。就在這時,我看見一對爺孫倆。孫子白白胖胖的,穿著名牌衣服,而爺爺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穿的衣服也布滿了補丁,不禁讓人覺得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家人。
如此強大的差距令我有些好奇,為什麼那麼老的爺爺穿得如此寒酸?而孫子卻我不禁向前走了兩步。我看見那位爺爺和藹地說:「乖孫呀,你餓不餓,要不要吃點什麼?」令我驚訝的一幕還在後面。那個看起來可愛乖巧的小男孩,雙眼一瞪,臉上布滿嫌棄的神情,蠻橫地說:「您給我滾開,就您這破爛相,吃得起什麼啊!」
這時一位滿是穿金戴銀的婦女跑了過來,一把抱住小男孩,說:「乖兒子。」我見小男孩的母親來,滿心以為她會訓斥剛才小男孩無理的行為。
但她卻突然看了老爺爺一眼,臉上全是尖酸刻薄之色,一開口,滿是陰陽怪氣:「兒呀,他只是個撿破爛的,以後別和他接觸。」
看到這里,我心涼了半截,現在這么多的老人也無不面臨著這樣的處境,他們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女翻臉不認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大家都像這對母子一樣,長期以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該何去何從?不是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嗎?
再望去那個街邊的宣傳廣告,百善孝為先,我卻覺得刺眼起來。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
正像《母親》這首歌里所唱的,母親對我們的呵護說不盡;我們每一個兒女都應盡我們的孝心,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恩情。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父母的愛是永恆的。父母在老的時候,也依然愛我們。他們總會讓我們陪他們說說話,其實這不是在耽誤我們的工作時間,而是讓我們能夠有休息的時間,為了我們更好地工作。
古往今來,我國的孝順之士數都數不盡。
三國時期的徐庶,在得知母親被困在敵軍那裡時,痛不欲生,他忠孝不能兩全;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了「孝」。
還有南宋時期的岳飛,也是一個孝順之士。
孝順是我國的一大傳統美德,作為現代的青少年的我們,更應該繼承這一傳統美德。然而,有的人不知道如何孝順父母,甚至沒想過要孝順父母。
孝順,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更是民族前進的動力。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繼承它。
老師今天下午留作業「家風」。「什麼是家風」?邊回家,邊想。
到了家,我把書包放下,就立即去問媽媽:「媽媽,什麼是家風呀?」「你自己感受!」
寫完作業後,該吃飯了,我見媽媽先是給奶奶盛飯,然後是再給爸爸盛飯……最後才是給她自己盛飯。在媽媽盛飯的過程當中,弟弟都去幫媽媽拿筷子、勺子,「我應該做點什麼了」,我幫媽媽把菜都端到了桌子上,等把晚飯擺齊,我就開動了,可是,媽媽阻止了我,說應該讓長輩先動筷,然後晚輩再吃。我吃完飯後,媽媽看我的碗里還有米粒,媽媽就總是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看人家農民伯伯多麼辛苦,你還不珍惜人家的勞動成果……」沒等媽媽說完,我就抱起碗,把米粒都吃光了。
晚飯過後,我讓媽媽給我檢查作業,可是媽媽說:「奶奶的腰不好,讓媽媽給奶奶捶捶腰,再給你檢查作業,好嗎?」我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媽媽經常講,「百善孝為先」,孝,字義是兒女來支撐老人,只有這一輩人孝敬老人,下一輩人才能傳承家風,去孝敬自己的父母。
我們的父母言傳身教,用他們的行動傳承了優良家風,影響著我們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是我們受用一輩子,值得繼續傳承的優良品質。作文
前段時間,電視上總播放《家風是什麼》這個節目,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和評論。家風究竟是什麼?我覺得家風就是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這個家風傳承下去,做一個孝順的家族。
「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但是我的爸爸媽媽就非常孝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奶奶平時有一聲咳嗽爸爸就會拿來水果或端來一杯水,給奶奶潤一潤喉嚨。爺爺的臉上長滿了白花花的鬍子,拿刮鬍刀容易刮破臉,媽媽二話沒說,買了一個電動刮鬍刀。以後爺爺就不必受這種」皮肉之苦「了。
平時一有點時間,爸爸或媽媽就去姥姥家干一點零活。幫他們減輕點負擔,姥爺有困難時最先會想到爸爸媽媽,商量好再解決,他們覺得爸爸媽媽是他們的依靠。
我也孝順爸爸媽媽。我經常幫媽媽幹家務,因為媽媽平時的工作十分勞累,我想讓媽媽多休息一會兒。
父母養我們這么大不容易,孝順父母並不是要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哪怕是從一件小事做起,讓我們從小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讓中華美德代代傳。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有家規國有國法。「百善孝為先,常存仁孝心。」是我家墨守成規的一條家風家訓。
爸爸經常教導我說:「要尊敬老人,那叫孝順,是中華傳統美德。」在我眼裡爸爸媽媽都很孝順,幾乎每天都會給在鄉下的爺爺打個電話,身體如何、要注意飲食和適當的走走路。我從小耳聞目染,周末我帶上爺爺愛吃的小點心,為他按摩、陪他下棋、散步,給他講故事、逗爺爺開心。
記得有一次,曾祖母不小心從床上摔了下來,雖然看上沒有什麼大礙,但是爺爺還是不放心,及時發現把曾祖母送到醫院做了全面的檢查,經過檢查醫生說沒有大礙,才放心的回家了,但是後面的事情就讓我真的很感動,為了防止曾祖母再不小心摔跤,爺爺就在曾祖母的房間了放了一張床,每天都跟她睡在一起,可以細心照料曾祖母。
這就是我家的家訓、家規,它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銘記家風我也會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將來成為一個國家有用的人。
中國有句古話,叫『百善孝為先』,就是告訴我們要告訴我們懂得孝敬老人,這也是中華的傳統美德。身為學生的我們,正應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
我以前看過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主要講:有一個很老的老人,他眼花耳聾,膝蓋不停的哆嗦,她兒子和兒媳婦把他趕下飯桌,讓他用木板吃飯,老人的孫子看見了,也想用木板給他父母做碗,讓父母老了以後用。父母知道後,明白自己做錯了,把老人請上了飯桌。第二個故事:一個人非常討厭他的父親,便給父親一條毛毯出去『闖闖』。他兒子看見說:『父親,不用給爺爺一條毛毯,給半條就可以了,剩下的半條珍藏起來,你老了以後,我再給你,讓你也出去『闖闖』。那個人聽了兒子的話,知道自己做錯了,從那往後,就非常疼愛自己的父親。
關愛老人,我們應當進盡我們有限的力量去幫助老人,尊敬老人。盡我們一點的一點微薄之力。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馬路上,扶老人過一條馬路,在公交車上讓一個座位。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現在看看這個孝字,上邊是老字去掉匕字而加上一個子。這說明是當人老了以後由兒子背著。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孝道。讓百善孝為先從我們這里繼續發揚下去。
中國有句古話叫百善孝為先。是說世間一切道德,以孝為第一位。
提起孝字,我們很多人應該有羞愧之感。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本該繼承老祖宗的優良品德,但科技不斷進步的我們在道德上卻不斷滑坡,連最起碼的「孝」字都做不到。
最近不斷傳來虐待老人的丑聞。據說有一家敬老院的工作人員竟搧老人耳光,當受到人們質疑時,敬老院不僅不承認錯誤,反而以給老人插嘴為由百般抵賴。看到這則新聞,我真的是痛心疾首。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每個人從小都享盡了父母的百般呵護寵愛。當我們看到這些年邁的老爺爺老奶奶時,難道想不到自己年邁的雙親嗎?只要我們有一絲良心未泯,我們又怎麼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郊的《慈母吟》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句。真的不知道敬老院的工作人員從小受沒受到過最起碼的傳統道德教育。
縱觀千古,有多少子弟因孝敬父母而到人們的敬仰,有的甚至成了千古佳話而流傳於世。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比古代富裕了百倍,為什麼我們的精神世界卻越來越荒蕪和野蠻了呢?
我希望我們不要忘了孝字,我們要去關心我們的越來越年邁的爺爺奶奶,百善孝為先嘛。
每逢周末,我都會去探望姥爺、姥姥。去之前,爸爸、媽媽會去超市買很多東西,同時還告訴我:孝敬老人不光是買東西,更要多陪陪老人,幫老人多做點家務。我牢牢地記住了爸爸、媽媽的話。
到了姥姥家,我一路小跑到了門口,是哥哥開的門,原來姥爺、姥姥在後院菜地里幹活。我急忙跑過去,和他們一起忙活了起來。他們看著我開心地笑了,不經意間我看見姥爺眼睛裡滿是欣慰,眼角還有亮晶晶的「珠子」一閃即逝。
吃完午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陪著姥爺、姥姥聊天,我還講笑話、故事給他們聽,姥爺、姥姥的臉上洋溢著知足的笑容。看著他們臉上的.笑容,我心想:希望他們永遠能這樣開心。
「百善孝為先」,關愛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公交車上、馬路邊、居民小區里,總是有許多人在真誠地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老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把這個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今年寒假,我們回老家了,我的家鄉在河北,我們這次回老家主要就是照顧姥爺。我的媽媽非常有孝心,她會無微不至的照顧姥爺。
我的姥爺因為環境污染嚴重,導致生病,喘不過氣來、心煩。
媽媽到家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照顧著姥爺吃葯喝粥,每天都把她累的夠嗆,她每天都是前半夜照顧姥爺,後半夜再睡覺。媽媽因為擔心姥爺的身體問題,總是失眠。這樣反反復復的失眠,導致眼睛旁邊出現了濃濃的黑眼圈,人也顯得很憔悴。一天半夜我醒了看見妹妹和外婆都在熟睡,而媽媽卻在看護我生病的姥爺。一會幫姥爺調節吸氧量的大小,一會幫姥爺噴這葯,或噴那葯………累的不行。我問媽媽為什麼不睡覺,媽媽說她等姥爺的病情穩定了再睡。媽媽辛苦了,但是,媽媽的努力沒有白費,姥爺的病情逐漸好轉。在2月13號突然下起了大雪,等雪一停,媽媽就帶著我、妹妹一起把院子里的雪都清了,生怕姥姥姥爺走路不小心滑倒,我們把雪清理完,媽媽又走路去野庄醫院給姥爺買葯。回來的時,媽媽的腳都凍的沒有了知覺,而且腳心和腳背都磨破了。看著鮮血從媽媽的腳中一點一點的流出來,我不禁感到一陣心酸,我以後一定也要像媽媽一樣孝敬父母。
古人都說百善孝為先,我一定要向媽媽學習。
有一位可憐的老奶奶。她有三個兒子,他們幾個都在外頭工作賺錢。在這位老奶奶眼裡,她的孩子是懂事。老奶奶希望她的孩子總有一天會回來看望她,還可能把她接到城裡去,看看那些高樓大廈。可是現實來得比想像殘酷許多。她的孩子這么多年來從來沒有一個來看望老奶奶,可當老奶奶見到孩子們時,她們卻把自己的兒女放在老奶奶家,讓老奶奶撫養,可是一個又一個孩子讓老奶奶增加了許多煩惱。當最小的孫子被接走時,老奶奶終於再也支撐不住了,漸漸地,老奶奶的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有很多人,因為工作的繁忙和種種原因而常常會忘記去看望自己的父母。我真是搞不懂大人們的思想是什麼樣的?有了工作,難道連你的父母就不要了嗎?現在的法律規定子女要常回家看望老人。原本子女操望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如今卻成為了法律。這是社會的進步還是人類的退步?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位老奶奶為了三個兒子簡直是操碎了心啊!得到的回報卻是如此下場,我真是為老奶奶打抱不平啊!
我一定要做個「百善孝為先「的乖孩子!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陽光明媚,我們中隊來到了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左家塘社區的「幸福之家」,看望這里的孤寡老人。
這次走進養老院對我以後的人生道路有著很大的影響,讓我們知道了孤寡老人是多麼的孤獨。我身邊的外婆就是這樣的情況,不久前,我們送走了外公,外公離開後,外婆特別痛苦,她時常會念叨著和外公生活的片斷,外婆對外公的思念全都在她的回憶里。夜晚,每當外婆站在窗前凝望天空時,我總是安慰她說:「外婆,您看!天邊那顆最閃亮的星星就是外公,他在看著你,外公肯定希望您開心一點,好好生活,不要牽掛他。」
我來到養老院才發現,像外婆這樣孤獨的老人其實還有很多,他們沒有兒女的陪伴,很多老人不喜歡說話,所以整個養老院格外的安靜。但是,當我們中隊來到養老院時,養老院頓時就熱鬧了起來。隊員們幫助老人做家務,和他們聊聊天,為老人們表演唱歌、跳舞等節目。老人們看著我們這群可愛的孩子們,笑得特別開心!
活動結束後,雖然大家都很累,但收獲不少。通過這次活動,我了解了孤寡老人在養老院里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需要什麼。所以,我以後我一定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多陪陪父母。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什麼事情都沒有孝敬父母重要。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 。」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做兒女的應對長輩盡的一點責任,也是一份孝心。
孝敬老人,孝敬長輩,孝敬父母……從古至今,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所以我們更應該發揚孝順這傳統美德。陸游曾寫過這樣一首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首詩體現了母親的辛勞,母親從生我們一直撫養到現在,是多麼不容易啊!
哦,不僅僅是母親,還有我們的每一位長輩,我們都應該孝敬他們:平日中多幫他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他們勞累時,為他們捶捶背,洗洗腳……因為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沒有我們現在這美滿的家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話體現了古人對長輩們的關愛。仔細想一想,長輩們把我們撫養到現在很不容易,於是,我們不能讓他們感到孤獨,所以,我們一定要孝敬他們,讓他們快樂!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一個人如果不孝敬自我的父母,他就不可能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為了子女含辛茹苦,操勞一輩子,此刻,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本事了,做為兒女就應當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多多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安度晚年。我的老奶奶今年九十多歲了,不幸的是在去年患上了腦梗塞,成了植物人,長期卧床,不醒人事。爺爺奶奶辭去了外地的工作,不論嚴寒還是酷暑,夜以繼日,盡心盡力地精心照顧老人。他們每一天給老奶奶梳頭、洗臉、擦身子……為了防止老奶奶皮膚感染,每一天給她翻身好多次,用成人紙尿片接大小便……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人世間難報的就是父母恩,他們給了我們一切,我們一生一世都報答不完,孝順父母也是我們每個小學生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孝,是父母工作完回到家我們能送上的一杯熱茶;孝,是給父母捶捶背,讓他們緩解肩上的沉重;孝,是為父母端上一盆熱水洗洗腳,讓父母解除一天的疲勞……
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僅要孝敬自我的父母,還要尊重身邊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讓我們大家一齊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孝老,莫到懺悔時,再報父母恩!
我願做一名新時代的小孝星,做孝敬老人的傳承人。
D. 百孝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這是什麼詩
不是詩詞,是李昱和演唱的《中華孝道》中的歌詞。
作詞:李俊偉
作曲:王鈞
歌詞: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祖先留下傳家寶名字叫孝順,多少年多少代溫暖過冬與春
它沿著歲月走烙下中國印,風風雨雨五千年從古傳到今
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
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
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簡介
李昱和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王秉銳教授和李靈燕教授,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青年獨唱演員。李昱和在音樂道路上潛心刻苦學習十多年,多次獲得國內外各種文藝賽事獎項。她演唱聲情並茂,感染力強,清純甜美的演唱風格,舞台形象熱情活潑,優雅大方,委婉大氣。
一直以來,李昱和在民通的時尚新民歌道路上進行不懈的探索和發展,努力樹新民歌流行概念,立新民歌通俗風華,精巧地把傳統的民歌精華與通俗合璧,揚現代感極強的「民歌中國風」流行風尚,是「民歌中國風音樂」的傳播者,走出了一條融通俗的時尚新民歌之路。
E. 有一首歌唱的是中國孝道的歌名是什麼也有廣場舞
《母親》
母親
-
閻維文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內給你拿
你雨中的花褶傘有人給你打
你愛容吃的那三鮮餡有人
她給你包
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
啊這個人就是娘
啊這個人就是媽
這個人給了我生命
給我一個家
啊不管你走多遠
無論你在幹啥
到什麼時候也離不開
咱的媽
你身在
那他鄉住有人在牽掛
你回到
那家裡邊有人沏熱茶
你躺在
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淚
你露出那笑容時有人樂開花
啊這個人就是娘
啊這個人就是媽
這個人給了我生命
給我一個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
無論你官多大
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
咱的媽
F. 中華孝道歌詞 歌曲中華孝道歌詞
百善孝為先
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難忘
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
山河歲歲新
中華孝道是美德
傳給後來人
祖先留下傳家寶名字叫孝順
多少年多少代溫暖過冬與春
它沿著歲月走烙下中國印
風風雨雨五千年從古傳到今
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
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
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
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
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
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
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G. 百孝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這是什麼詩
這不是詩詞,是李昱和演唱的《中華孝道》中的歌詞。
此首具有鮮明傳統公益文化特色的作品《中華孝道》,自從在網路中打榜推出以來得到了眾多觀眾的普遍喜愛,此首作品也有望計劃拍攝成一首具有代表性孝德文化作品MV,以便更好地傳播孝德文化。
音樂是美的傳承,以音樂來推廣傳統文化,更能夠讓人更好地接受,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當然也會有其他更多方式,此首作品能夠給人們美的享受司時,能以更多的實際的行動與力量投入到孝德文化推廣中。以時尚理念來傳承傳統文化,傳唱著五千年的孝德文化,"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祖先留下傳家寶名字叫孝順,多少年多少代溫暖過冬與春,它沿著歲月走烙下中國印,風風雨雨五千年從古傳到今。
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