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兒子好啊孝順媽媽

兒子好啊孝順媽媽

發布時間:2023-08-20 10:01:21

A. 孩子如何孝順父母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剛剛提到的是父子關系,父子關系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孝道,這個「孝」字是會意字,是一個「老」跟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一個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像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對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是對社會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著父親,也就是說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所以古代的孝子確確實實他那個存心都能夠時時刻刻念著父母。 古代有一個很有名的孝子曾子(曾參),他有一次上山去砍柴,剛好他的朋友來找他,古代朋友來找可能都是走了二天、三天很長的路才到。他母親為人特別忠厚,想著朋友這么找來,這么遠來,那假如又沒見到曾參,這樣對朋友很不好意思。馬上她就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針,這一針紮下去,曾參馬上覺得心痛,馬上覺得一定是母親出事了,趕快快步趕回家裡來。結果一回家,看到他母親話還沒講,馬上跪下來說:母親,到底有什麼事,為什麼我的心一陣痛?結果母親才跟他解釋,因為有朋友過來,我想趕快叫你回來,所以我才這么做。所以古代為人子女的人確確實實是念念想著父母。 那我們現在想一想,我們自己對父母有沒有這樣的態度,為什麼沒有?我們回想一下小時候有沒有人教我們要孝順?沒有人教。每天腦子里想什麼?可能念念想的是自己。我們常常會跟小朋友說,小朋友,你母親喜歡吃什麼東西?他們都說不知道。結果我就問小孩子,我說:媽媽知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他們說當然知道,有什麼、有什麼,講了好幾樣。我說你看媽媽念念為你想,都知道你想吃什麼,媽媽這么照顧你,你是怎麼樣去回饋母親的,居然連母親想吃什麼都不知道。 「親所好,力為具」,父母喜歡的東西我們要盡心盡力去拿給父母,奉養父母。所以我們就跟小朋友說,以後買東西的時候先買什麼?先買母親喜歡吃的東西。藉由這個對比讓他們去感受到母親這么愛護我們,我們卻連這么生活的基本都不了解。所以古代人有這樣的孝心也是取決於他們的父母有做出好榜樣,再加上教育當中以孝道為根本,從小就教他孝。甚至於是鄰里鄉黨互相之間看到孝子都會非常的佩服尊敬,甚至於效法,所以當時候的社會風氣也很好。現在確實在社會上要聽到孝子容不容易?很不容易!所以我們現在已經斷了二、三代,必須從頭開始。 如何引導孩子盡孝道,在我們的教學當中,常常會從母親整個懷孕到生產,接著養育的整個過程,讓他去體會母親的恩德,所謂知恩者才能報恩,知恩才能報恩。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會跟小朋友說,佛陀有一次經過一個地方,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就先頂禮,跟這些白骨頂禮。頂禮完之後學生就問:佛陀,你為什麼跟這一堆白骨頂禮?佛陀就說;這些白骨可能都是我們過去的祖宗,我們應該對祖宗禮敬。拜完這一堆白骨之後,佛陀就叫學生把這兩堆骨頭比較黑的分一堆,比較白的骨頭分一堆。學生就問:這兩堆骨頭為什麼會一邊比較黑、一邊比較白?佛陀接著就說:這一堆黑的骨頭是母親的骨,因為母親在懷胎的過程,整個胎兒的營養都要從母親的身體當中抽出來,所以鈣質流失很多。然後因為整個養育過程非常操勞,所以母親身體就會日漸憔悴,而且在整個懷胎過程是十個月的時間,十個月懷胎是幾十斤重,非常辛苦。 我們做了一個活動,就是把一個雞蛋交給一個孩子,讓他們在那一天當中保護這一顆雞蛋。諸位朋友,結果怎麼樣?結果雞蛋幾乎是全軍覆沒。他們保護這個雞蛋差不多三分鍾又忘記了,漸漸就會蹦蹦跳跳,所以這么一蹦蹦跳跳,雞蛋馬上就破掉了。我們藉由這個體會跟學生講,你看你們保護一個小小的雞蛋一天都保護不了,而母親保護你這么大的一個自己的小孩,保護多久?十個月,所以非常辛苦。懷胎到後期的時候,躺都躺不舒服,覺都睡不好。十個月之後要生產,那更是很辛苦,也很痛苦。 生產的痛比癌症還痛,在產房裡面有一些生產用的床,在床上有兩根很粗的鋼柱,諸位朋友,為什麼有那兩根鋼柱?痛的時候可以拉一下,可以撐一下,把這個痛轉移到拉力當中來,所以相當辛苦。我們跟小朋友說那兩根鋼柱已經彎掉了,什麼樣的力量讓鋼柱彎掉?是母親生產痛的力量連鋼柱都拉彎了,所以這兩根鋼柱見證了母親生產的辛苦、辛勞。我們會接著跟小朋友說,母親生完產之後有沒有說痛死我了,還是她孩子長大之後,她會跟孩子說我生你的時候痛死了,有沒有這樣子講?都沒有。縱使她經歷了這么痛的痛苦,但是生完產之後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念頭是想著孩子健不健康,孩子現在如何。所以母親對孩子的關懷,連這么痛的痛苦她都能夠放下,這是母親生產的恩德。 等孩子生下來了,那更辛苦。所以我們有一個家長就說,她說懷孕還沒生下來以前,覺得希望趕快把孩子生下來;生完產之後,覺得很想把孩子再送回去,別生了。為什麼?因為生下來之後更辛苦,甚至於連覺都睡不好。我記得我那個小外甥,他一歲以前很多時間都在我們家待著,有時候晚上不睡覺在那裡吵,家裡的人是輪番上陣,一個換一個,因為手都快抱斷了。我也成了這個行列之一,但是我幾乎半個小時手都快斷了。所以確確實實母親養育孩子真是很辛苦、很辛苦。 孩子生出來母親要哺乳,就要趕快吃很多營養的東西來提供孩子。在懷孕期間很多的母親因為身體不適,也會常常嘔吐。但是這些母親還是勉強自己要把食物吞下去,為什麼?因為想著這些營養要吃下去才能讓胎兒更健康,所以在這整個生下來之後的養育工作,也是讓母親非常勞累。我聽我爺爺說,我母親生我們三個,那我們三個孩子都要哺乳,母親早上還得上班,所以早上上課上到第二節課,還要馬上利用下課時間趕回家裡來喂我們三個小孩吃奶,吃完之後馬上又跑回學校教書。我母親說她在養育我們小時候,常常下課時間太累了,一打鍾整個人就趴下來,就在講桌上睡著了。她說不知道有多少節課都是她的學生把她搖醒,老師上課了。確確實實又要工作、又要當母親、又要把家裡的事都能夠打理好,確實相當辛苦。 所以我們在引導的過程當中,讓孩子去理解到他們的整個成長都是讓母親非常辛苦,讓他能夠去感念母親對他們的恩德。很多的孩子在聽的過程也會很感動,甚至於有一些孩子眼淚都會掉下來。那我們進一步會引導小孩,我們既然知道母親的恩德,就應該懂得去報恩當一個孝子,那如何當一個孝子?是不是長大之後賺大錢給母親花?買大房子給母親住?這個太遙遠了。所以我們引導孩子是讓他能夠從當下開始落實在生活當中,引導孩子你拿一個拖鞋也是幫母親一個忙,甚至於幫母親拖拖地,幫母親分憂解勞,這都是盡一份孝心。 在教如何落實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我們的《弟子規》,所以告訴孩子說只要你做到《弟子規.入則孝》的一條,就是盡了一份孝心。從哪裡開始盡?我們《弟子規》第一句話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從對父母講話的恭敬態度開始紮根,開始做起。像《弟子規》裡面有一句「冬則溫,夏則凊」,這個「冬溫夏凊」的典故是東漢有一位讀書人叫黃香,他的母親比較早過世,所以他就跟他父親獨自生活。因為父親的身體不大好,所以他就很體恤父親的狀況,冬天的時候因為天氣比較涼,他就先躲到被窩裡面去把被子弄暖和;夏天比較熱,他就先用扇子把床搧涼,再請父親上來睡,點點滴滴都是在觀察父母的需要在哪裡。 我們會進一步引導孩子,黃香看到了父母會冷、會熱,所以他懂得去做這一些工作。諸位小朋友,我們父母生活當中還有哪一些需要,我們應該盡心盡力去做到。我們會進一步引導他們,他們就會去思考。有時候在教孩子的過程,常常懂得用一些問題去讓他感受。有一些孩子就會說母親可能會餓、可能會渴的時候,我們馬上懂得倒杯水,拿些東西給她吃。甚至於父母親下完班回來覺得很累,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按按摩,替父母服務服務。相信縱使你的技術不是很好,你有這一份孝心,母親一定會覺得很舒服、很安慰。所以從生活當中的需要去引導孩子。《弟子規》當中又有說到「出必告,反必面」,我們為人子女處處不能讓父母操心,所以到哪裡去一定要告訴父母。你的所作所為能夠讓父母安心,這就是在盡一份孝道。 《弟子規》又說「事雖小,勿擅為」。我們常常問孩子哪一些事不能夠擅自去做,做了之後會讓父母蒙羞,或者會讓父母擔心的事?小孩子其實反應都很好,他們會常常提到的是一些不禮貌的事不能做,一些會讓自己危險的事情不能做。所以透過我們這樣去引導,孩子的孝行就會點點滴滴落在他的家庭當中,落在他的生活當中,這才是把德行落到實處上。所以教導孩子孝,絕對不是一天、二天的功夫,必須要透過你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引導跟提醒。所以我們很多的老師他教《弟子規》、教孝,都是堅持半年以上,讓孩子整個行為都上軌道,把這份孝心完全的內化成他的存心。 教孝當中,我們剛剛提到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為人父母者一定要以身作則,為人子在孝順父母當中,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思考、來用心,從哪幾個角度?從奉養父母的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還有養父母的智慧。我們說養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體健康,我們要時時懂得去關懷,在古書當中記載,差不多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我們就要把他當小孩一樣關懷照顧。老人家在晚年比較容易覺得孤寂、孤獨,而身體也比較虛弱下來。所以我們要能夠常常體恤父母的身體狀況,然後盡這一份孝心,給我們的孩子當好榜樣。像在目前春秋之際,溫度變化特別大,這個時候假如我們沒有辦法回到家裡,就應該打一通電話問問父母有沒有這些禦寒的衣服,棉被夠不夠。這通電話一打,你的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覺到你處處關懷父母的身體,他能感受到為人父母的孝心。 再來父母的健康時時能夠去注意到。而關懷父母的健康還要有正確的知識才行,正確的知識。我們來思考一下,父母假如生病了怎麼辦?看醫生,直覺反應都是看醫生。看什麼醫生?其實中國人對於身體來講最重視的是治未病(還沒生的病),而不是治已病。所以中國人特別注重的是養生的方法,絕對不要等到生病了才來預防,那就很辛苦。我們思考一下,有哪一個人高血壓送到醫院去,然後高血壓好了,有沒有?有沒有哪一個糖尿病患到西醫去看,然後看到最後糖尿病好了?有沒有哪一個癌症病患到西醫去看後來說癌症好了?西醫看的都是把你的症狀解除掉。比方說高血壓,高血壓因為血管塞住了,塞住了很不舒服,所以那個葯一吃下去,你的血管馬上怎麼樣?擴張,這個血液就稍微流過去。所以你就沒有好像快不行,好像塞住了,血管就擴充下去。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心臟病患都怎麼樣?趕快拿葯來,那個葯吃下去是症狀解除了,但是他的血管一天一天就鬆弛掉,到最後血管就壞掉,所以都只是把症狀解除掉而已。 到最後我們去看一下,假如你四、五十歲就開始跟著西葯吃的人,葯要吃多久?要吃一輩子。所以我們看一看很多老人家出去旅遊的時候,包包裡面會放很多什麼?東一包、西一包都是西葯。當我們的父母親晚年都是伴隨著這些葯物在生活,日子好不好過?不好過,所以我們應該去研究更多正確的養生之道,來讓父母的身體真正不需要依靠這些西葯,這樣才是正確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嚀父母親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多在這一方面提醒他。然後在飲食當中讓他了解多吃蔬菜水果,因為健康的身體是弱鹼性的狀態,而肉類食物都是酸性的,所以久而久之體質就酸化。有一句話叫酸性體質是萬病的根源。所以我們應該引導父母養生之道,讓身體慢慢趨於弱鹼性,身體狀況才會好。不然我們思考一下,你所有的內臟把它泡在酸的東西裡面會怎麼樣?這些內臟很快就會退化掉。我們都聽不到內臟在呼喊,都聽不到它們說我都快不能呼吸了,把我泡在這么酸的體液裡面。 所以父母親這些養身的正確觀念,也要透過我們點點滴滴給他們的引導,給他們的積累,他們才懂得如何養身。在看醫生方面,我個人比較贊成看中醫,中醫是治本不是只有治標。所以現在這個時代人都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以醫學來講,去看一個中醫,他把你的脈完之後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告訴你這個要調養半年才能夠把身體調好。很多人一聽半年怎麼樣?嚇得半死,我哪有這么多的時間來調養,結果西醫告訴他一針打下去馬上舒服,他很高興,就馬上打下去了。但是這往後他就必須依靠針、依靠葯來過日子,而且後面的副作用特別大。所以我們自己要真正有正確的知識才能夠讓自己健康,也才能夠讓父母得到身體的健康。 再來養父母之心,就是你時時能夠關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說媽媽打一通電話給你,然後東聊西聊,結果你也聽出來是母親在想念我們,這個時候不等母親開口,應該主動回家去看看。有一些老人家不只是想念自己的孩子而已,還想念小孫子,這個時候我們能夠體恤到父母的這一份心,趕快回家看看。我們有一個老師她在今年元宵節來聽中國文化的課程,聽了之後她非常歡喜,我每一次看她在上課的時候都是非常專注,只要講到一些聖賢的故事,她馬上振筆疾書把它記下來。結果經過三個月之後,有一天她就走向前來,聽課聽了三個月她從來沒跟我講過話,三個月之後才走上講台來,跟我請教了一個問題。那我就先問她,我說:您聽課三個月了,怎麼從來沒跟我談過話?她說:蔡老師,我看你太忙、太辛苦了,我不想打擾你。我們一聽很感動,她的心時時能體恤別人。

B. 關於兒女孝敬母親的詩句

1.關於女兒孝敬母親的詩歌

想起您 就想起田野盡頭 那一片苦菜花 用晶瑩的露水 傾吐著鄉間的溫馨 在渺渺的星空下 你懷抱一彎新月 把希望編織成 童話般的呢喃 細細品味小小的繽紛 歲月在您的額上耕耘 您在大地上耕耘 您以無私的胸襟 在平凡里守護一方清新 老去的是容顏 老不去的是美麗的心情母親像黑夜裡的一盞明燈,在我迷失方向時,她會指引我、照亮我,走向光明,母親,母親像秋夜中的明月,在我孤獨、無助時,她會陪伴我、支持我,給我充滿信心。

母親,她一天到晚為了我而忙碌,不辭辛勞,無怨無悔,所以,在這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我要說,媽媽感謝您!我愛您!母親的愛(二)山,沒有母親的愛高;海,沒有母親的愛深;天,沒有母親的愛廣闊;地,沒有母親的愛包容;太陽,沒有母親的愛溫暖;雲朵,沒有母親的愛潔白;花朵,沒有母親的愛燦爛。媽媽誰在我們冷時為我們加衣服?誰在我們餓時為我們煮飯菜?又是誰在我們失敗時鼓勵我們;在我們成功時為我們喜悅?她不是機器人;不是電腦,她是我的媽媽。

媽媽不是聖瑪麗亞,也不是耶穌,更不是上帝,但她卻和聖瑪亞一樣溫柔、慈祥跟耶穌一樣有愛心,像上帝一樣有智慧。啊!媽媽真偉大!愛也許歲月帶走了您的豐采,留給您頭發的蒼白,但它永遠帶不走您慈祥的笑容?媽,在這特別的日子裡,請讓我獻上最誠摯的謝意!母親節快樂。

2.關於女兒孝敬母親的詩歌

1.母親

作詞:陳木木作曲:丁曉里

演唱:閻維文

小時侯覺得母親很高很高

我總是仰起頭

撲向母親溫暖的懷抱

長大後我比母親還要高

她總是揚起頭

向我發出會心的微笑

會心的微笑

啊母親

為我日夜操勞

風里雨里為我歡喜為我憂

童年的記憶

噢永遠也不會老

如今在我的心裡頭還是母親高

小時侯愛聽母親唱的歌謠

歌中的世界

多麼動人又多麼的奇妙

長大後我的歌聲隨風飄

她常常拉著手

向我發出會心的微笑

會心的微笑

啊母親

送我出家門口

千里萬里讓我飛來任我走

童年的歌謠

噢一輩子也忘不了

如今在我的心裡頭還是母親唱得好

啊母親

送我出家門口

千里萬里讓我飛來任我走

童年的歌謠

噢一輩子也忘不了

如今在我的心裡頭還是母親唱得好

歌曲:左擁右抱

歌手:陳小春 專輯:今生今世

歌曲名稱:左擁右抱("今生今世"粵語版)

專輯名稱:今生今世(ep)

出版年代:2004年

發行公司:bmg

語言類別:粵語

歌手名稱:陳小春

歌手類別:香港男歌手

詞曲:作詞:林夕作曲:包小松編曲:陳飛午

她她一生想我好

她親手牽我上路

還為我三餐也主理好

她她長得比我高

亦未敢跟她抱抱

如做到定有超級風騷

世上最愛我是母親

想睇到我愛的情人

勤勞原為了

看著我極幸福一家親

從當初出生的懷抱

尋找到苦戀的懷抱

我相信靠賣力會做到

去到今天苦戀的懷抱

我信愛令兩位都得到

巴不得左擁右抱

全家福般左擁右抱

而我最愛為何未來到

我信我盡孝心總會得好報

她她只得一個心

天天摧逼要見人

期望我早點拍拖結婚

她她喜歡給我等

若是可飾演正印

誰及我令兩位都開心

巴不得左擁右抱

全家福般左擁右抱

而我最愛暫時未來到

誰也說我孝順會得到好報

2.

紫燕歸來饋瑞糧

椿萱依戀弄嬌腔

高堂愉悅心歡樂

其樂融融曼壽祥

-----文/胡秉言

山東省民族文化學會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臨沂市周易研究會實用易學秘書長,臨沂市河東區作協委員。

中國自古孝為第一,本意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說文解字》解釋篆體孝字雲:「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字寫的就是老人與子女的關系。《詩經》中有這么一段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所謂「百善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因此孝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

所以無論是女兒還是兒子,孝道是我們人生的根本。女兒俗語,是母親的小棉襖。所以應該更加珍重。

3."關於兒女很孝順"的詩句有什麼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詩句,就是組成詩詞的句子。詩句通常按照詩文的格式體例,限定每句字數的多少。宋元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後,詩句內容逐漸擴充和演繹,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後期,詩句演變成沒有了字數的限制的自由體詩歌。

4."關於兒女很孝順"的詩句有什麼

1、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清·黃景仁《別老母》譯文: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2、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唐·李商隱《送母回鄉》譯文:無法報答母親的愛,人生還有什麼追求呢?3、諸子生涯各有成,從來孝順兩邊生。—— 唐釋師范《頌古四十四首》譯文:歷史上各個名留青史的人,他們從來都是孝順的。

4、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唐·李白《豫章行》譯文:老母別子,一片悲天蹌地的哭喊,人心愁煩。

5、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唐·孟浩然《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譯文:十五歲的未冠少年,侍奉在慈母身旁。

6、聽余話,長行孝順酬斯價。——王哲《漁家傲·贈寧生》譯文:聽我一句話,常年行孝順之事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5.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法)拉法格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英)培根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法)司湯達 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

——(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前蘇聯)馬雅可夫斯基 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

——鮑蒙特和弗萊徹 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美國)羅素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羅素 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亞 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

—。

6.父母感激兒女孝心的詩句有哪些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父母感激兒女孝心的詩句有:

1.孝有三:大尊尊親來,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2.父母之年,不可自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3.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4.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5.長幼有序。--孟子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9.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0.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1.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2.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7.關於兒子孝順母親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印度)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的相象!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英國)

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馬克·吐溫

我的生命是從睜開眼睛,愛上我母親的面孔開始的。 ——喬治·艾略特

在你的生命中最荒謬的一天,就算你有一台電動的騙人機器,你也騙不過你的母親。 ——荷馬·辛普森(風靡美國的卡通系列片《辛普森一家》中的爸爸)

媽媽是我最偉大的老師,一個充滿慈愛和富於無畏精神的老師。如果說愛如花般甜美,那麼我的母親就是那朵甜美的愛之花。 ——史蒂維·旺德(美國著名盲人男歌手)

母親對我的愛之偉大讓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驗證這種愛是值得的。 ——夏加爾(法國繪畫大師)

母性的力量勝過自然界的法則。 ——芭芭拉·金索爾夫(美國當代著名作家)

母親們是天生的哲學家。——斯托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作者,美國女作家)

母親,我又看見了太陽的笑臉

又看見了,你陽光的明眸

母親,我知道

只要有太陽光耀的大地

你的微笑就永遠存在

與土地接觸的母親

與莊稼親吻的母親呵

你身上散發的陽光味道

鑄就了你金屬的性格

記錄著你的堅強與執著

母親,我知道

你陽光的微笑

停留在你勞作的土地上

生長出一片綠油油的希望

生長出孩兒們長大的快樂

生長出不向貧困低頭的故事

生長出你成熟的期望

母親,我知道

你陽光的微笑

停留在農家小院

點亮了灶房旺旺的爐火

點亮了鍋碗瓢盆的交響曲

點亮了你生活的強音

點亮了孩兒們血液的沸騰

母親,我知道

你陽光的微笑

堅定了孩兒們走出大山的巍峨

打開外面世界的雙手

迎接風雨的信心

母親,我知道

你陽光的微笑

註定了你的雙手

從不放棄與勞動有關的詞彙

一生無須註解的動詞

在你看來只是一個簡單的重復

母親,我知道

不管我走向何方

走向哪裡

也不管前面的路途有多遠

一路都會有你的微笑陪伴

溫暖我的行程和心房

母親,我知道

你的微笑在太陽里閃耀

太陽燦爛著你的微笑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五言古詩《送母回鄉》「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別老母》搴帷別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8.十首孝敬父母的古詩有哪些

1、《勸報親恩篇》——清代佚名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譯文: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2、《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慈烏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譯文: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濕衣襟。 慈烏的啼哭聲彷彿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

其他各種鳥類難道沒有母親,為什麼只有慈烏你特別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4、《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聚,從而開了這凄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5、《國風·邶風·凱風》——春秋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譯文: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小樹心。樹心還細太嬌嫩,母親實在很辛勤。

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粗枝條。母親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難回報。

寒泉寒泉水清涼,源頭就在那浚土。兒子縱然有七個,母親仍是很勞苦。

小小黃雀宛轉鳴,聲音悠揚真動聽。兒子縱然有七個,不能寬慰慈母心。

6、《送母回鄉》——唐代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7、《墨萱圖·其一》——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8、《思母》——宋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譯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蘆花打得滿天飄飛,自己落下了傷心的淚水,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再也不會到門口倚靠者柴門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時節,家中糧斷,自己身無長物,只好典當袈裟,糴米回家,奉養老母。

9、《將母》——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紵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譯文:把母親帶到揚州後,就安家於臨時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吧。

10、《墨萱圖 其二》——元代王冕 萱草生北堂,顏色鮮且好。對之有餘飲,背之那可道?人子孝順心,豈在榮與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歲華老。

遊子未能歸,感慨心如搗。 譯文:萱草生在老母親的高堂前,顏色鮮艷而美好。

對著這幅墨萱圖時,杯中常有殘余的酒,背著它時還能怎麼說呢?作為子女的孝順心存在,並不在於你富貴與貧賤。 昨天夜裡下了寒霜,今晨看到的是江水空濛,可嘆人的年歲老了呀!漂泊在外的我沒能回家,這種感慨之心情就像被棍棒錘砸一樣難受啊。

9.關於孝順父母的七言絕句古詩

1、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明·王守仁《元夕二首》

譯文:此時餘姚家裡的廳堂上燈火通明兄第們都來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獨自一人在遙遠的地方。

2、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譯文: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感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3、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母別子》

譯文:母別子,子別母,白天的陽光似乎都因為悲傷而失去了光彩,哭聲中無限凄苦。

4、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出自《誰氏子》韓愈 【唐代】

意思:滿頭白發的老母親掩門而啼。拉斷了衣袖也留不住。——出自明代佚名《勸報親恩篇》

5、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明佚名《勸報親恩篇》

譯文: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C. 誇兒子孝順的話

誇獎兒子孝順父母的話語

1.孝子不登高,不履危,卑亦弗憑,不苟笑,不苟訾(zǐ,隱不命,臨不指,故不在尤之中也。(《大戴禮記·曾子本孝》
2.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3.世上最崇高的名字,就是您──母親。呼喚母親就是呼喚新生;母親就是未來世界的象徵。
4.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能夠解憂。
5.莎士比亞說 再好的東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記憶也有淡忘的一天再愛的人也有遠走的一天再美的夢也有蘇醒的一天該放棄的決不挽留該珍惜的決不放手分手後不可以做朋友因為彼此傷害過!也不可以做敵人因為彼此深愛過
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薩克雷
7.母愛,猶如波瀾壯闊大海,一望無垠藍天,遼闊草原,蔥郁森林,翻滾著,蔓延著,生長著,蓬勃著,像歷史長河奔騰喧涌,永不停息,轟轟烈烈。
8.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關愛與呵護下無憂無慮地度過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他們送我一片明媚的晴空;飄雨落雪的時節,他們為我撐起一把溫情的傘。
9.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此刻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必須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遠渡重洋留學海外,我們時刻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正如世紀老人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的桑葉就要吐絲。」春蠶付出了,也獲得了,得到的卻是人們的贊美與欽佩。
10.感恩是什麼?大家也許知道吧。感恩是一種美德,一種生活態度;是一束陽光,可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猜疑抱怨;是一座橋梁,可將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一種鎮靜劑,可使人在眾多的紛擾中保持平靜;是一種潤滑劑,可消除人與人之間的摩擦……

D. 怎麼表揚兒子孝順媽媽

表揚兒子孝順媽媽可以這樣說:兒子,你真的長大了:你會站在媽媽身後,用小手輕輕的給媽媽捶背;你會幫媽媽端來洗腳水給媽媽洗腳;碰到好吃的東西,你知道給每個人都分-份;現在的你都能幫媽媽端飯、拖地、洗衣服、曬衣服了。媽媽真為你感到高興。

E. 有關於孝敬母親的故事三篇




絕歲殲 【篇一】


從前在一個城市裡面,住著一位富人。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愛練武,不懂文;二兒子懂文,不懂武;三兒子什麼都不懂,但很孝順。


一天,父親病故與世長辭了,三個兒子悲痛萬分。這時大兒子邊哭邊說:「父親都死了,哭也沒用,俺看,先分財產吧!」「好!」「武器就歸俺,你們又拿不動。」大兒子邊挑武器邊說。二兒子咂咂嘴說:「我是學會計的並沖會花錢,所以珠寶就給我吧」大兒子和二兒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書被三兒子拿走。三兒子想了想,說:「父親死了,母親還活著,但母親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兒子撓撓頭,說:「讓母親在三個兒子家各住一個月,習慣了那個,就住哪個!」「好!」


第一個月,母親來到大兒子家,大兒子讓母親扎馬步,挑水,大兒子在廚房裡偷偷吃肉,在客廳給母親吃硬餅,母親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兒子家了


二兒子是個文人,但很狡詐,只給母親喝比水還稀的粥,母親想吃肉,二兒子說:「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餅還硬您吃不動。」母親不敢有怨言,離開了二兒子家!


母親來到三兒子家,三兒子看到母親比以前消瘦了許多,馬上給母親做了特別多的好吃的讓母親吃!從此,三兒子獨自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任務,不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還天天陪母親聊天,給他講書里的故事。母親在三兒子家裡生活的越來越開心,身體也越來越好了,她逢人就誇自己的三兒子。但三兒子面對別人的贊揚,只是笑笑,說:「母親把我們養大,現在我所做的不及母親養育我們的十分之一,沒什麼可誇的!」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的耳朵里,他們派眾神去迎接母親和三兒子,把母親授為吃苦耐勞佛,把三兒子授為孝順神!從此三兒子孝順母親的美德就在人間流傳開來。





【篇二】


我上床的時候是晚上11點,窗戶外面下著小雪。我縮到被子裡面,拿起鬧鍾,發現鬧鍾停了,我忘買電池了。天這么冷,我不願意再起來。我就給媽媽打了個長途電話:


"媽,我鬧鍾沒電池了,明天還要去公司開會,要趕早,你六點的時候給我個電話叫我起床吧。


"媽媽在那頭的聲音有點啞,可能已經睡了,她說:"好,乖。"


電話響的時候我在做一個美夢,外面的天黑黑的。媽媽在那邊說:"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開會的。"我抬手看錶,才五點四十。我不耐煩地叫起來,"我不是叫你六點嗎?我還想多睡一會兒呢,被你攪了!"媽媽在那頭突然不說話了,我掛了電話。


起來梳洗好,出門。天氣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間茫茫一片。公車站台上我不停地跺著腳。周圍黑漆漆的,我旁邊卻站著兩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我聽著老先生對老太太說:"你看你一晚都沒有睡好,早幾個小時就開始催我了,現在等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車還要五分鍾才來呢。終於車來了,我上車。車的是一位很年輕的小夥子,他等我上車之後就轟轟地把車開走了。我說:"喂,司機,下面還有兩位老人呢,天氣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麼不等他們上車就開車?"


那個小夥子很神氣地說:"沒關系的,那是我爸爸媽媽!今天是我第一天開公交,他們來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發來的短消息:"女兒,媽媽說,是她不好,她一直沒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擔心你會遲到。"


忽然想起一句*人諺語:


父親給兒子東西的時候,兒子笑了。


兒子給父親東西的時候,父親哭了。


看過的,記得做一個孝順的子女,這一輩子,欠的太多的,能讓你欠的,而且不求回報的也只有父母,不要抱怨媽的嘮叨,…多多體諒他們。





【篇三】


我曾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13歲的女孩在一個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餅。主人也給女孩一個月餅,女孩沒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個房間去了,沒有人注意女孩吃或不吃,在只有女孩一個人的房間里,一個香甜的月餅,在女孩陌生的眼裡顯的很模糊了。有一個熟悉的背影愈來愈清晰:她駝著背,淌著汗……鋤草、拾糞……在烈日下,在雨中……艱難地支撐起一個家。她就是小女孩的母親。小女孩的鼻子酸了,淚水模糊了她的眼睛。於是,她用那雙顫抖的小手用舊報雀伏紙包了一層又一層,小心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著讓她的母親嘗嘗啊!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小女孩終於獲得了回家的機會,稚嫩的小手鄭重地捧出月餅,從未有過的喜悅襲遍全身:「媽媽,您嘗嘗……」


古人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滿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激,才能體驗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激之心。從我出生以來,每時每刻都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中,同時,我也學會了關愛,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學回家。剛進門,就聽見媽媽在呻吟,咦?媽媽怎麼沒去上班?我感覺不妙,奔進卧室,只見媽媽臉色蒼白地躺在床上。此刻,我眼睛充滿淚花。媽媽微笑著說:「沒事,先做作業吧。」「媽,怎麼會沒事啊,吃葯沒有?」「待會吃。」我學著平時媽媽的樣子,用手摸媽媽的額頭。啊!好燙啊!我非常果斷的說:「不行,讓我來吧!」可是,我的腦海一片空白,該怎麼辦呢?突然,我想到我以前發燒的情景。於是,我跑到洗手間,又用水把毛巾浸濕,擰干放在媽媽的額頭上,並把溫度計夾在媽媽的腋下。放完一切,我坐在床邊問媽媽病情。我幫媽媽撐著身子坐起來。媽媽笑著說:「好多了,去學習吧。」但是我心裡湧起一股力量和責任,必須堅守在媽媽身邊。


在等待漫長的十分後,我一看體溫計,媽呀!三十九度!我趕緊在葯箱里翻出幾瓶退燒葯,認真地看說明書,上面寫著:飯後服用。於是,我決定先給媽媽做飯。媽媽曾在我發燒時,給我做了面湯,並告訴我:發燒喝面湯比較好。好!就決定做面湯,並在湯里下了一個荷包蛋,面湯的香味撲鼻而來。這是,我的肚子開始*了,但我忍住飢餓把面湯端到媽媽面前,對媽媽說:「媽,先喝碗面湯吧。」媽媽激動地點點頭。我輕輕地舀了一勺湯,用嘴輕輕地吹了幾下,感覺不燙時,才喂給媽媽喝。媽媽平時就是這樣照顧我的。媽媽服了葯睡下後,我一直守在媽媽身邊,給媽媽換毛巾。漸漸的,媽媽的燒退了,我這才想起作業沒寫,便趕緊去寫作業。第二天早上我一起來,就來到媽媽的屋裡,問她怎麼樣了。她說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誇我:「我們的孩子長大了,會照顧媽媽了,是個有孝心的孩子。」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孝」讓我真切地體會到親情的溫暖,奉獻的偉大。同時,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義――就是發自內心的關愛。

F. 古時兒子為什麼對媽媽那麼孝順

以後兒子為什麼對媽媽那麼孝順,首先因為古代的時候對那個家教孝道比較注重,然後其次古代的兒子比較孝順。

G. 贊美兒子孝順母親的感人句子

1.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

2. dear媽媽:這十幾年來你辛苦了!期望在這個性的日子送上我個性的問候!祝:母親節快樂!媽媽我永遠愛你!

3. 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此刻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必須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遠渡重洋留學海外,我們時刻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正如世紀老人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的桑葉就要吐絲。」春蠶付出了,也獲得了,得到的卻是人們的贊美與欽佩。

4. 「孝」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來所追求的美德,古人曾教導我們「百事孝為先」意思是教導我們所有善事中孝是最重要的,「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的為他們去掉。

5. 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

6. 知恩圖報,善莫大焉。

7.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

8. 康乃馨的芬芳為母親溫馨的綻放,花兒的美麗如母親般慈祥的笑臉,淡淡地清香讓人陶醉心房,俗話說,父是天,母是地,多想永遠依在您懷里,不想走出您的手心,可是鳥兒有了翅膀,就會有要飛的慾望,我不斷地想飛,然而飛不出您深深地牽掛,無論我走到哪裡,您永遠都是我心靈的港灣。——白宇

9. 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10. 家是安穩的歸宿,家是彼此的約定,家是永恆的追尋;無論家多麼貧苦,它依舊是我們最安逸最豪華的驛站!

11.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12. 感恩母愛至永遠,這是發至肺腑的永遠不能忘懷的至深情感。盡管已入暮年,子孫滿堂,對母親的摯愛和懷念,刀刻斧鑿般地鑲嵌在心底,永恆。

13.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蒙田

H. 關於兒女孝順父母的詩句

1.父母感激兒女孝心的詩句有哪些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父母感激兒女孝心的詩句有:

1.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3.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4.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5.長幼有序。--孟子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9.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0.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1.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2.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2.贊美女兒孝順的詩句

1、《婦女之孝二十首-其十九-李孝女》宋代林同

奔喪脫賊手,廬墓至終身。

此大丈夫事,誰雲一婦人。

白話譯文:奔喪後自賊人手中逃脫,便在墓前結廬守喪一生,這是大丈夫才做的事,誰知是一個婦人所為。

2、《秦女休行》唐代李白

西門秦氏女,秀色如瓊花。手揮白楊刀,清晝殺讎家。

羅袖灑赤血,英聲凌紫霞。直上西山去,關吏相邀遮。

白話譯文:西門有秦氏之女,名女休,其色美如瓊花。她為了祖宗親之仇,手持白楊刀,大白天前去刺殺仇家。她衣樁上灑滿了仇人的鮮血,贏得了為親人報仇的好名聲。殺人之後,她逃至西山,被關吏所擒獲。

3、《論語》春秋孔子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白話譯文: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並且常常記在心裡。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4、《汝墳貧女》宋代梅堯臣

適聞閭里歸,問訊疑猶強。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質無以托,橫屍無以葬。生女不如男,雖存何所當!

白話譯文:最近聽說有的同鄉已回家,打問消息疑慮生死心慌張。果然在那冰冰寒冷冬雨中,老父凍僵死在壤河岸邊上。女子質柔體弱無力將父拖,橫屍曠野又無銀錢作埋葬。始知世上生女不如只生男,雖存世上究竟何事可承當。

5、《論語》春秋孔子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白話譯文:父母愛的東西,做兒女的也應當去愛;父母尊敬的人,做兒女的也應該去尊敬。

6、《浪淘沙·題花農侍郎女兄秀瓊館遺詞》清代許禧身

割臂奉高堂。葯餌親嘗。

心欽孝女志非常。

一旦驂鸞何太速,話也心傷。

白話譯文:割手臂侍奉父母,親自替父母嘗葯,心裡佩服孝女的孝心並非常人。仙人駕著鸞鳥何必這么著急,說著也傷心。

3."關於兒女很孝順"的詩句有什麼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詩句,就是組成詩詞的句子。詩句通常按照詩文的格式體例,限定每句字數的多少。宋元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後,詩句內容逐漸擴充和演繹,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後期,詩句演變成沒有了字數的限制的自由體詩歌。

4.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白話文釋義: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唐代:孟郊《遊子吟》

白話文釋義: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話文釋義: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春秋《禮記》

白話文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出自秦漢《孝經·聖治章第九》

白話文釋義: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為尊貴。人類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重要的了。

5.十首孝敬父母的古詩有哪些

1、《勸報親恩篇》——清代佚名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譯文: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2、《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慈烏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譯文: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濕衣襟。 慈烏的啼哭聲彷彿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

其他各種鳥類難道沒有母親,為什麼只有慈烏你特別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4、《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聚,從而開了這凄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5、《國風·邶風·凱風》——春秋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譯文: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小樹心。樹心還細太嬌嫩,母親實在很辛勤。

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粗枝條。母親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難回報。

寒泉寒泉水清涼,源頭就在那浚土。兒子縱然有七個,母親仍是很勞苦。

小小黃雀宛轉鳴,聲音悠揚真動聽。兒子縱然有七個,不能寬慰慈母心。

6、《送母回鄉》——唐代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7、《墨萱圖·其一》——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8、《思母》——宋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譯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蘆花打得滿天飄飛,自己落下了傷心的淚水,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再也不會到門口倚靠者柴門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時節,家中糧斷,自己身無長物,只好典當袈裟,糴米回家,奉養老母。

9、《將母》——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紵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譯文:把母親帶到揚州後,就安家於臨時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吧。

10、《墨萱圖 其二》——元代王冕 萱草生北堂,顏色鮮且好。對之有餘飲,背之那可道?人子孝順心,豈在榮與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歲華老。

遊子未能歸,感慨心如搗。 譯文:萱草生在老母親的高堂前,顏色鮮艷而美好。

對著這幅墨萱圖時,杯中常有殘余的酒,背著它時還能怎麼說呢?作為子女的孝順心存在,並不在於你富貴與貧賤。 昨天夜裡下了寒霜,今晨看到的是江水空濛,可嘆人的年歲老了呀!漂泊在外的我沒能回家,這種感慨之心情就像被棍棒錘砸一樣難受啊。

6.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1. 遊子吟:遊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詩歌的一種名稱。

2. 寸草:在這里象徵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幹叫做心。在這里"心」字雙關。

[簡析]

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遊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女兒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7."關於兒女很孝順"的詩句有什麼

1、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清·黃景仁《別老母》譯文: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2、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唐·李商隱《送母回鄉》譯文:無法報答母親的愛,人生還有什麼追求呢?3、諸子生涯各有成,從來孝順兩邊生。—— 唐釋師范《頌古四十四首》譯文:歷史上各個名留青史的人,他們從來都是孝順的。

4、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唐·李白《豫章行》譯文:老母別子,一片悲天蹌地的哭喊,人心愁煩。

5、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唐·孟浩然《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譯文:十五歲的未冠少年,侍奉在慈母身旁。

6、聽余話,長行孝順酬斯價。——王哲《漁家傲·贈寧生》譯文:聽我一句話,常年行孝順之事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8.關於兒子孝順母親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印度)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的相象!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英國)

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馬克·吐溫

我的生命是從睜開眼睛,愛上我母親的面孔開始的。 ——喬治·艾略特

在你的生命中最荒謬的一天,就算你有一台電動的騙人機器,你也騙不過你的母親。 ——荷馬·辛普森(風靡美國的卡通系列片《辛普森一家》中的爸爸)

媽媽是我最偉大的老師,一個充滿慈愛和富於無畏精神的老師。如果說愛如花般甜美,那麼我的母親就是那朵甜美的愛之花。 ——史蒂維·旺德(美國著名盲人男歌手)

母親對我的愛之偉大讓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驗證這種愛是值得的。 ——夏加爾(法國繪畫大師)

母性的力量勝過自然界的法則。 ——芭芭拉·金索爾夫(美國當代著名作家)

母親們是天生的哲學家。——斯托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作者,美國女作家)

母親,我又看見了太陽的笑臉

又看見了,你陽光的明眸

母親,我知道

只要有太陽光耀的大地

你的微笑就永遠存在

與土地接觸的母親

與莊稼親吻的母親呵

你身上散發的陽光味道

鑄就了你金屬的性格

記錄著你的堅強與執著

母親,我知道

你陽光的微笑

停留在你勞作的土地上

生長出一片綠油油的希望

生長出孩兒們長大的快樂

生長出不向貧困低頭的故事

生長出你成熟的期望

母親,我知道

你陽光的微笑

停留在農家小院

點亮了灶房旺旺的爐火

點亮了鍋碗瓢盆的交響曲

點亮了你生活的強音

點亮了孩兒們血液的沸騰

母親,我知道

你陽光的微笑

堅定了孩兒們走出大山的巍峨

打開外面世界的雙手

迎接風雨的信心

母親,我知道

你陽光的微笑

註定了你的雙手

從不放棄與勞動有關的詞彙

一生無須註解的動詞

在你看來只是一個簡單的重復

母親,我知道

不管我走向何方

走向哪裡

也不管前面的路途有多遠

一路都會有你的微笑陪伴

溫暖我的行程和心房

母親,我知道

你的微笑在太陽里閃耀

太陽燦爛著你的微笑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五言古詩《送母回鄉》「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別老母》搴帷別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I. 怎麼表揚兒子孝順媽媽

1、首先進行口頭上的誇贊,誇獎兒子孝順媽媽是對的,是好孩子。
2、其次進行物質上的獎勵,獎勵做對的事情可以對自己身心有益。
3、最後進行精神上的引導,引導他做的是對的,要一直做下去。

閱讀全文

與兒子好啊孝順媽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定哪個醫院體檢最好 瀏覽:266
重陽節名詩古句 瀏覽:207
鄭卅金水區老年大學電話 瀏覽:904
老年大學教學記錄 瀏覽:786
16年退休金漲不漲中央定了沒有 瀏覽:215
吉林省離退休漲工資 瀏覽:339
重陽節的感想200字 瀏覽:176
社區養老服務站主要業務是什麼 瀏覽:754
賣老人營養品需要多少錢 瀏覽:661
老年人沒辦過銀行卡怎麼實名微信 瀏覽:894
上海養老金斷交 瀏覽:286
貴陽市老年大學舞蹈隊簡介 瀏覽:18
什麼國家適合長期養老 瀏覽:40
成都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怎麼買 瀏覽:323
什麼是鏈式養老 瀏覽:186
吃播3歲70斤 瀏覽:432
長春換駕照去哪裡體檢 瀏覽:149
學校我們的節日重陽節活動簡報 瀏覽:781
派遣制員工養老金能拿多少 瀏覽:209
沈陽教師退休金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