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誇兒媳婦孝順婆婆
贊美,表揚。
1、贊美兒媳婦用她一顆金子般的誠心,愛心,耐心,孝心,無微不至悉心照料公婆譜寫了一曲敬老,愛老,孝老之歌。
2、表揚有個兒媳婦是我的福氣,彌補了沒有女兒的遺憾。兒媳婦照顧的就和親身女兒一樣。
❷ 怎麼誇兒媳婦孝順婆婆
用溫柔贊賞的語氣來誇。
具體的話如下:1、用她一顆金子般的誠心,愛心,耐心,孝心,無微不至悉心照料公婆譜寫了一曲敬老,愛老,孝老之歌,營造了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2、對孩子也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使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受到尊老,敬老,孝老的傳統教育,同時也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兒媳婦孝順,可以拍一些她孝順父母的,日常生活的照片,發到朋友圈,加上幾名贊揚的文字。比如兒媳給婆婆梳頭,或者在商店給老人買衣服,給老人做可口的飯菜等,這些都能讓朋友直觀地看到兒媳是如何孝順老人的。
❸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後進的作用。想擬事跡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面對別人的稱贊,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他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XX年,21歲的XX帶著女孩的純真走進了這個家庭,XX多年來,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XX年XX月,和她生活了10年的婆婆突患腦梗塞導致半身不遂,她為了讓婆婆早日康復,每天下班後無論多忙多累,她都要扶婆婆在院子里練習走路。
後來,婆婆的病情加重,她每天為婆婆喂水喂飯,洗洗涮涮。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婆婆在床上躺了六年。她為婆婆洗澡、梳頭、理發、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婆婆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小芬待我比親閨女還親。」
為照顧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著老母親戀戀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XX年XX月,最疼她的老母親去世了,她在母親的墳前長跪不起,她說:「媽,別人都說我是一個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但我卻不是一個好女兒,這一生最對不起的人是您啊!」XX年XX月,80歲的婆婆帶著滿足安詳地離開了人世,鄰居們感念她的孝心,一個個自發地前來幫忙。
出殯那天,她流著淚跪在老人的身邊說:「媽,讓我再最後侍侯您一次吧!」她為婆婆理順散亂的白發,凈面、打粉底、撲粉、塗口紅,自始至終都傾注著一個媳婦對婆婆的孝心。在場的親鄰都被她的舉動所感動,鄰居一位老人說:「我送走過那麼多的老人,從來沒見過這樣孝敬的媳婦。」婆婆去世後,她怕80多歲的公公寂寞,每天都要給公公講一些外面的新鮮事和報紙上的新聞。
公公有眼疾看東西不太清楚,為了減少磕碰,她每天都要把飯菜盛好端給公公,一天三頓,一年360天,這已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公公有氣管炎,每到冬天就會犯病,為使公公不犯病,剛入秋,她就將兩床棉被彈成一床松軟的被套給公公鋪上。冬天上班之前,她總是把飯菜盛好溫在煤火上,讓公公什麼時候起來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公公愛干凈,她總是把公公的衣服床單洗得乾乾凈凈。
公公在公療醫院做白內障手術,她一有空就到醫院跑前跑後、干這干那,同室的病人都認為她是老人的女兒,老人也感動的說:「我早就把她當成自己的親閨女了!」這么多年,老人無論大病小病,總是第一個給她打電話。
如今,老人已年近90,身體硬朗、精神舒暢,走起路來根本不象90歲的老人,鄰居說他有福氣,他說:「都是媳婦照顧的好」。XX年至今,她的家一直被縣婦聯評選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當公公聽說縣婦聯要往市裡推薦好媳婦的消息後,非要把她推薦上去,她說什麼也不答應。她說:「爸,作為小輩,我們孝敬您是應該的,為什麼非要讓別人知道呢?」
弟媳說:「姐姐的孝心感動了我」
身教勝於言教,以前娘家父親和弟媳關系處的很緊張,媳婦說公公太倔強,公公說媳婦不孝順,她勸了父親,勸弟媳,但都無濟於事。後來弟媳因為照顧學生在她家住了一個多月,看到姐姐每天都像親閨女一樣侍奉公公,弟媳被深深地打動了,她說:「都說姐姐孝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真的服了。」回家後她主動和老人冰釋前嫌,臟活重活搶著干,老人見人就講媳婦孝順了,弟媳也說老人變的通情大理了。如今,娘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丈夫說:「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丈夫在縣委辦公室從事信息工作,從事文秘工作的她了解丈夫、理解丈夫,為了支持丈夫干好本職工作,她承攬了全部家務。為了做家務,這么多年她中午從不睡午覺,晚上忙到12點多。2003年10月,遂平縣組織一批科、股級幹部到沿海發達地區離崗鍛煉,當時丈夫也在推薦之列。丈夫為上有80多歲的父親,下有正在讀高中的兒子而猶豫不決。
她知道了丈夫的想法後,就對丈夫說:「這正是鍛煉你的好機會,去吧,這個家有我呢!」當她把丈夫送上南下的火車後,才意識到自己又許下了一個沉重的諾言。那年,她背負著工作、家庭、老人、孩子的沉重包袱吃力的在家庭和單位這條直線上奔波著、忙碌著。
為了讓丈夫安心在外鍛煉,公公病了,兒子因打籃球扭傷了手,自己頸椎疼的厲害......她都一個人扛著,從來不告訴遠在南國的丈夫。在她報喜不報憂的一個又一個電話中,丈夫在深圳踏踏實實地工作一年,既開闊了視野,又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管理理念。
兒子說:「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學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子女。兒子從小到大,她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兒子。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
每次買了兒子最喜歡吃的東西,兒子總是先拿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不吃就硬往他們嘴裡填;奶奶去世時,十多歲的.兒子跪在奶奶的身旁鄭重地給奶奶磕了三個頭,以回報奶奶對自己的疼愛之情;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爺爺病了,兒子一晚上不離爺爺左右,把爺爺感動的直掉眼淚;兒子上學、放學的路上常常會遇到一些行乞的殘疾人。
每次他都會把自己的零花錢全部送給他們;學校組織給困難或患病的學生捐款,兒子捐的總要比別人多;坐公交車遇到老人時,兒子趕快讓座並把老人攙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兒子總是主動把雨傘讓給離家遠的同學。如今,已讀大二的兒子尊老愛幼、勤奮好學,學業優秀,任班幹部,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共青團員」。
領導說:「她干工作一個頂倆」
她從事辦公室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十多年來,她從商業到城管,走到哪裡就把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到哪裡。凡和她共過事的領導、同事一提起她就會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說:「勤奮敬業,踏實能幹,工作上巾幗從不讓須眉」。她以工作為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地耕耘在辦公室這塊園地里。
她對自己起草的文件高標准、嚴要求,精益求精。特別是任城管辦機關辦公室主任後,工作忙、任務重,可謂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為趕材料,她和男同志一樣加班加點到凌晨;為趕材料,她很少過星期天和節假日。兒子說她是「拚命三郎」,丈夫說她是「工作狂」。今年「五一」節,兒子和她提前預約要到駐馬店買衣服,但因縣人大要聽城市管理工作的情況匯報,她又變卦了。
原本是一諾千金的她,因對工作的執著而一次又一次失信於兒子,望著兒子失望、無奈、寬容的復雜表情,她常常覺得對不起兒子。幾年來,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她被評為「市女職工先進工作者」,縣「巾幗建功標兵、三八紅旗手」,政府系統辦公室工作「先進工作者」,年年被縣工會評為「工會工作先進工作者」,城管系統「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今年,被駐馬店市文明委評選為「市文明市民標兵」。
同事說:「她待我們情同手足」
她說能在一起共事是緣分,她把同事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無論誰有困難她都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幾年前,單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後突患急病,因其丈夫在鄉法庭工作一時趕不回來,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給丈夫看管,自己在醫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屬趕來。
XX年,單位一位同事得了胰腺癌,她聽說後立即從財務股借了100元錢送到那位同事的手中,同事知道她手頭不寬余說什麼也不收,她硬是把錢塞進同事的手裡。她還經常抽時間去看望她,鼓勵她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
同事感動地說:「小芬,我真的沒有看錯人,你就像我的親妹子一樣啊」!像這樣的事情她已記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每當別人向她提起時,她總是說:「是嗎?我早忘了。」
她勤奮敬業,她尊老愛幼、她團結鄰里、她關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炎炎的夏日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
她叫XX,是XX鎮移穰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多年來,她一直從事養羊事業,是我們XX鎮乃至XX縣唯一的一名養羊女能手。她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在致富路上創造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弘揚傳統美德、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的「五好文明家庭」建設活動中,譜寫了一曲可歌可頌的贊歌。
XX老人今年已80多高齡,身邊無兒無女。她和太夫(生前)思想覺悟頗高,勤勞致富起了好頭。他們自食其力,艱苦創業。她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開始做起了家庭花圈加工,年均收入達到了2000元以上。雖然不算很富裕,但阿趙玉珍始終不忘國家、不忘集體。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開始,她就做軍鞋、捐糧食支援部隊;到和平年代她仍時刻不忘國家、集體和有困難的人民。在籌建「岩會鄉中」期間,她一次性捐款450元贊助教育;她還為報紙上刊登的困難學生某某捐款100元;老人做花圈期間,每逢「六一」,她都要為移穰村幼兒園、小學的孩子們捐款或贈送學慣用品以表達對孩子們的節日祝賀。
同時,為了紀念英烈劉胡蘭,她堅持每年向「劉胡蘭紀念館」寄去相當於一個花圈的錢來表示她的哀悼、敬仰之情;在抗洪救災中,她主動向災區人民寄錢慰問;得知山西唯一的、通過陽泉、平定家鄉的太舊高速公路動工建設,阿趙玉珍老人一次向指揮部捐款1000元人民幣。此外,為了使自己的一技之長能夠傳下去,並且帶動更多的姐妹、兄弟富起來,她主動幫助殘疾人(啞巴)王香平等三個家庭做起了花圈,等等等等。
老人多次被縣政府評為勞動模範,被市、縣、鎮婦聯評為「三八」紅旗手、文明家庭、「捐資助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由於老伴楊永生年前和她一樣熱衷於公益事業,所以致使老伴前年去世時家裡的積蓄甚少,只有百十來塊錢,連買棺材都不夠,更別說辦喪事了。作為侄媳的陳美恆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說:「佰大媽,作為一名老黨員,為黨、為國家奉獻了一輩,現在大伯去世了,大媽一個人孤單單的,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幫大媽把大件的喪事辦了……」陳美恆說著就從家裡拿出了2000元錢。
之後她又主動承擔起了贍養XX老人的義務。這樣,陳美恆和阿趙玉珍這兩個「文明家庭」又重新組合成了一個新的文明家庭。常言說「媳婦不是婆養的」,更何況陳美恆僅是老人的侄媳呢?可陳美恆這個侄媳還真是勝過了親閨女。去年,為了更好地照顧阿趙玉珍,她把自己家的羊全賣了。她說,以後有機會再發展她的養羊事業。現在她的村子裡的石料廠工作。
XX雖說是個女人,可她比男人還能幹。十隻羊的小羊群經過十來年的奮斗,硬是發展成了擁有百隻羊的大羊群。風里來,雨里去,實屬不易啊。現在不放羊了,卻又到了村裡的石料廠工作,她家離大媽住的家有2里遠,每天她都要往返好幾個來回,下午下班後,她要先給老人做好飯,然後再回到家裡給太夫做飯,收拾完,每天晚上都已是九十來點。
不管時間多遲,她總是再獨自一個人黑燈瞎火回到婆婆這頭伺候婆婆,因為婆婆離不開生活了一輩子的小房子、小院子,加上換了地方老人就睡不著。XX兩頭跑為的就是更多的方便婆婆。她說:「現在還年輕,跑跑不礙事。只要我能幹活,有飯吃,就絕不讓婆婆受一天罪。」
今年八十多高齡的婆婆,身體不太好,總離不開人照顧,經常生病XX總是精心照料,端飯、喂葯,照顧得無微不至。按理說,老人沒有兒女,家庭又沒有收入,把她交給社會或村委會,或者靠家「五保」或「低保」,完全符合條件。
但是XX沒有這樣,而是把自己的一片愛心真誠地奉獻給大媽——婆婆。這正是我國傳統美德在新時期勞動婦女身上的發揚光大,在陳美恆和阿趙玉珍老人身上我們還看到了社會主義和諧農村的時代風貌,看到了當代婦女崇高的思想境界,看到了「五好文明家庭」之花正盛開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個村落……
XX把贍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神聖使命,她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把老人推向集體或國家,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一腔的真愛,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的新家庭,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的時代贊歌。為此,黨和政府給了她崇高的榮譽。曾多次被評為「雙學雙比女能手」等;是我們當代婦女的真實寫照,是當之無愧的「五好文明家庭」。
我們深信,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今天,我們身邊一定會出現更多的、千千萬萬個XX和XX,和她們一樣,把自己的愛、把一片赤誠之心奉獻給社會、奉獻給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們。那麼,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乃至我們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她,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四十年如一日服侍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婆婆,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從不言棄,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跡傳遍周邊村鎮。
1948年出生在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親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的女孩。1966年嫁入**鎮*村組,與大她3歲的李繼春結為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農民,純朴熱情。當時婆婆陳回秀42歲,性格開朗隨和,婆媳關系融洽。婚後盡管家境貧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諧,一家人也就其樂融融。然而,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77年婆婆陳回秀因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不僅家裡花費了大筆的醫葯費,而且婆婆從此由一個健康人變成生活難以自理的殘廢。婆婆是個急性子,一時難以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常耍性子,發脾氣。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生怕婆婆想不開,尋短見。於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勸導,耐心疏導,對她說「癱子也要過日子,何況你能行走,我會服侍你。」在兒媳的鼓勵勸導下,陳回秀慢慢擺脫了陰影,樹立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軌。陳回秀生育了二子一女,女兒遠嫁銀坑,無法常伴身邊,次子李陽春今年52歲一直未成家立業,常年四處流浪,漂泊不定。對母親的贍養也是視而不見、不了了之。
作為長嫂,她是恨鐵不成鋼,對婆婆贍養服侍他們夫婦一概扛起,從不奢求弟弟負擔,1978 年公公去世,他們未要求弟弟付一分錢喪葬費,有次弟弟帶回個女友,夫婦是既當哥嫂又當爹娘,挽留他們在家過春節,旁人笑話又養娘又養弟,說:「我付出點算什麼,只要弟弟有個伴,成個家我就心滿意足了」。然而,不爭氣的弟弟仍與女友分道揚鑣,過起了流浪生活。婆婆陳回秀剛過起失明失聰的生活時,心理也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疑神疑鬼,對誰也不信任,有次鄰居做喜酒,在家制土糕點,香氣四溢,陳回秀誤認為家裡做糕點不給自己吃,很是生兒媳的氣,心疼婆婆要是不失明就不會產生這樣的誤會,於是請鄰居作了解釋,這才解開婆婆心中的結,至今婆媳倆談起此事,還忍笑不止。用博大的胸懷包容著家庭成員的不足,用孝心敬奉長輩,用愛心呵護晚輩,把一個清貧殘缺的家勉強經營得和和美美。
自1977年陳回秀老人失明失聰起,至今已40餘年,一直待在婆婆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從不言棄。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陳回秀老人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當初,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參加集體勞動,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飯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後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務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毫無怨言。婆婆有晚餐喝酒的習慣,習慣性地每晚備一杯酒;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個便桶在牆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備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無一不安排得妥妥當當。四十年來,很少在外過夜,到十里八鄉喝酒,都要趕回家侍奉婆婆,否則心理不踏實。有次內侄婚慶,要到娘家幫幾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帶到了娘家。改革開放後,兩個女兒相繼成人成家,家境日漸寬裕,為了讓婆婆過得舒心,她買了一台微型電視機放在婆婆床頭,替她清寂解悶。這些年,丈夫李繼春身患高壓血也常需要照顧,有時情緒不好語言上沖撞了老娘,勸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寶,我們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裡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煩呀!雷鋒同志曾說: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用四十年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孝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尊老愛幼、淳樸真誠的博大情懷,塑造了一個農村媳婦博愛、仁慈、善良的光輝形象。
在精心照料下,陳回秀活得有滋有味,雖然84歲了,仍然精神矍爍,容光煥發。她逢人就說:「就是我的好女兒,她是好人,好人有好報呀!」左鄰右舍都說沒有孝敬之心,陳回秀活不到今天呀!這個家也就不像個家。兩個女兒和女婿,在感染下,他們都十分尊重孝敬阿婆。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庭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孝順婆婆,敬重婆婆的舉動,深受周邊群眾的好評,也深深感染了周邊村民,事跡在周邊村鎮廣為傳頌,大家在傳頌中受教育,在傳頌中受感動,在傳頌中升華思想,在傳頌中學習榜樣。有力地倡導了尊老愛老,敬老養老的優秀傳統美德,為創建和美家庭、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表率,樹立了榜樣。
王傳霞,今年48歲,家住邵崗鄉邵崗街道,現從事婚娑攝影服務工作。她有兩個孩子,兒子已結婚,卻都還住在一起。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充滿著祥和氣氛。
王傳霞是當地出了名的好媳婦好婆婆。問起王傳霞對於如何做個好婆婆有些什麼竅門時,她說:「人和人之間哪會沒有什麼矛盾呢?更何況老年人和年輕人在思想觀念上又有著很大差異。因此,和睦相處主要靠彼此寬容,平時我也盡量不拿自己的標准去要求她們年輕人。」她兒媳婦補充說:「我婆婆不僅是好婆婆,還是好媳婦呢!我們奶奶在得病的時候,我婆婆很細心地照料她,給她洗澡,換洗衣服,倒便盆等。」
王傳霞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花錢為父母、公婆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而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叫「順」。人到老年,老人不太講究吃穿什麼的,只要心氣好,比啥都重要。
結婚時,由於婆家兄弟姐妹十三人,加之當時經濟條件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王傳霞決定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彩禮一份不要,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鄉親們的好評。婚後她們跟公婆一起住,努力的工作,為家庭增加了不小的經濟收入。生活富裕了,公婆心裡也樂滋滋的。工作之餘,王傳霞包攬了家裡的所有家務。公婆不識字,王傳霞和丈夫商量,給公婆買了個大收音機,並手把手的交給他們如何使用,把他們樂得跟孩子似的。
後來,她們有了孩子,一家老小更是其樂融融。可在兒子三歲時,公公卻得了重病,經多方治療,病情有了好轉,可後遺症非常嚴重。她見婆婆一個人忙前忙後的侍奉公公,怕她吃不消,便關閉了婚娑攝影店面,和婆婆一起照顧老人。為了給公公治病,幾乎花掉了全部積蓄,到過的大小醫院不下二十幾家,只要有一線希望,她們就不放棄,就這樣,終於留住了老人。
婆婆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人,過去的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胃病、神經衰落、腰痛病、心臟也不太好,為了讓婆婆身體健康,王傳霞帶她四處求醫,在飲食上,也是盡量調劑著吃,最近還特意為老太太買了「孟氏拔罐」,和專治腰酸腿疼得膏葯。老太太對媳婦是打心眼裡喜歡。 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一樣的性格、相同的愛好、喜歡一樣的顏色、就連喜歡吃紅薯、南瓜、和胡蘿卜都一樣。婆婆常說「俺這個媳婦真是隨俺!」二十多年的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盡量滿足老人的要求。耳濡目染,孩子們也爭著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逢年過節也都要給奶奶買上點小禮物。今年春節,王傳霞建議排全家照,老太太非常高興,兒子爭著跟奶奶合影、媳婦也搶著跟奶奶和照、孫子孫女更是爭著、搶著更她拍照,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
王傳霞的丈夫一直在機關單位從事小車駕駛工作20多年,因工作經常外出,隨叫隨走。在家時間很少,且不固定,家裡家外全靠她一個人張羅。為了支持丈夫工作,不讓丈夫分心,她沒有說過一句怨言,每次丈夫出差臨行前都再三囑咐,注意安全。
二十多年的婆媳生活,使王傳霞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順」的含義。作為媳婦,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容易,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回報的。
王淑珍,家住馬家村大房東屯,今年58歲,與丈夫劉文科結婚30多年,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一邊照顧公婆一邊開創自己的事業,靠自己的努力開辦了一個繅絲廠,多年來一家人是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受到鄰里的廣泛好評,被評為十星級文明家庭。
她公公至今已去逝十多年了,老人在世的時候,王淑珍就精心照料他,公公生病,腳上的皮膚潰爛得不成樣子,幫他清洗腳上創面的時候,公公問她:「這傷口是不是有臭味啊,俺兒子進屋都說有一股兒味兒。」而她總是笑笑說:「不臭。」然而,怎麼能不臭呢?但是臭也得忍著,不能表現出來讓老人跟著心裡難受,就這樣她一直把公爹伺候到過世。
婆婆現在80多歲了,患直腸癌十年,初期經手術治療,病情大有好轉,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從2010年1月份到現在,她的病情又加重了,卧病在床,生活就不能自理了,大小便沒有知覺,生活起居全靠她一個人照顧。王淑珍家開繅絲廠,每天早晨四點來鍾就得為來上班的工人做早飯,但是每天她都堅持先給婆婆做早飯,煮兩個好嚼又有營養的荷包蛋,然後用羹匙一口一口喂婆婆吃,看著婆婆吃飽了,在去給工人張羅飯菜。一天三頓飯,她都堅持先給婆婆喂飯,再給工人做飯,天天如此。
侍候老人不單單是給她一頓飯一件衣裳那麼簡單,最難的還是給老人擦洗,收拾屎尿。婆婆卧病在床,大小便根本就沒有知覺,拉尿在褲子里那是常有的事,不但氣味熏人,而且一收拾準的弄得滿手都是屎尿的,最多一天她給婆婆擦過7次大便,她委屈的哭了,但她從來沒有責備過婆婆,沒少給她擦洗收拾,也沒少喂過她一頓飯。她小姑子在庄河一家養老中心幹活,她看她這樣侍候老人太辛苦,心疼的對她說:「嫂子,老人不能吃太多,不運動,吸收不好,大便次數就會增多。」而她卻覺得,跟婆婆生活在一起30多年了,從她嫁過來起就一直把她當母親對待,跟她建立了很深的婆媳感情,要是少喂婆婆點飯吃,看她吃不飽,她就會很心疼,只要婆婆能吃飽飯,吃得好吃得開心,她心裡就踏實了,多擦幾次大便辛苦點又算得了什麼呢?自從婆婆生活不能自理,她堅持每天都給她洗2-3次手,經常給她洗頭、洗床單、換洗衣服,每天最少給她換尿不濕3次,費用達10多元錢。在她的照料下,婆婆卧病在床這么長時間,身上從沒生過褥瘡。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老人病時間長了,就不招兒孫待見了,但是她卻覺得照顧婆婆越久,心裡越是牽掛她,越是放不下。今年2月份,她姐姐因病去逝,她去姐姐 1 家幫忙料理後事,但是心裡始終放不下婆婆,總覺得心裡不踏實,她不在家她怎麼辦呢,誰照顧她吃飯,誰照顧她大小便,能照顧得好嗎?勉強在姐姐家住了一宿,第二天早晨一大早她就給她愛人打電話,問婆婆早晨怎麼辦,誰照顧她吃早飯,誰給她收拾屎尿?她愛人說她不在家他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她一聽就更不放心了,馬上讓丈夫開車接她回家,給婆婆做飯收拾屎尿,收拾停當之後才去姐姐家幫忙。她愛人一共兄弟姊妹9人,他三哥看她很辛苦,要幫她雇一個保姆照顧婆婆,她沒有答應,不是心疼錢,就是覺得老人跟她在一起那麼長時間,就跟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她要用自己的孝心來回報她,悉心照料她,讓她幸福的渡過自己的餘生。
;❹ 表示媳婦孝順婆婆的成語
婆媳和睦==
關於孝順的成語
1.舐犢情深:比喻父母疼愛子女的深情。
(老牛舐犢、舐犢之愛)
2.椿萱並茂:比喻父母健在。
(椿榮萱茂、雙親猶健)
3.義方之道:父母以正道教導子女。
(義方教子、教子有道、義方之訓、趨庭之教)
4.寸草春暉:指父母對子女教養的恩情深重,兒女竭盡心力亦難以回報。
(罔極之恩、昊天罔極)
5.無忝所生:勉勵人進德修業,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揚名顯親)
6.養生送死:指對父母應盡的孝道。
(晨昏定省、問安視膳、扇枕溫衾)
7.綵衣娛親:身穿綵衣逗父母開心,比喻孝順父母。
(承歡膝下、冬溫夏凊)
8.慈烏反哺:比喻子女報答親恩。
(烏鳥私情、扇枕溫被)
9.菽水承歡:指子女能克盡孝道。
(菽水之義、口體之養、承歡膝下)
孝子賢孫 忠孝兩全 移孝為忠 孝子愛日 入孝出悌 子孝父慈 披麻帶孝 忠孝節義
補充:
扇枕溫襲;恣蚊飽血\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葯、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佣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卧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乳姑不怠、滌親溺器、棄官尋母 孝子賢孫 /忠孝兩全/移孝為忠/孝子愛日/入孝出悌/
子孝父慈/披麻帶孝/忠孝節義/
❺ 懷念感恩贊美婆婆的句子有哪些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句子吧,不同的句子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大有不同。那什麼樣的句子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懷念感恩贊美婆婆的句子有哪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我的婆婆就是這樣一位善良、慈愛、無私奉獻的長輩。作為兒媳的我,為今生能遇到這樣一位,象親生母親一樣疼愛呵護自己的好婆婆感到幸運,這是上天賜予我的緣份,賜予我的福份啊!如果真的有來生,我還甘願做婆婆的兒媳婦。
2、每次去鄉下看望婆婆,我都享受到了最高的禮遇。在鄉下,人們待客的最高禮節就是宰雞,每次去鄉下婆婆總是挑出最肥的母雞宰了燉給我吃,還翻出她結婚時只蓋過一兩次的被子讓我蓋。也常常因為我突然襲擊式的光臨,窘得婆婆手忙腳亂地打掃房子,最後弄得滿屋子塵土飛揚。每次看見我們吃飽喝足了,她的臉笑得就象綻放得正旺盛的菊花,並拱著手站在大門外面,只要看見有人從門口過路,她就忙不迭地宣傳她兒媳婦下鄉來看她的這一喜訊。
3、婚後十年,家中的菜園子幾乎都是婆婆來管理,婆婆在門前為我種下了一片草莓,又在窗前栽上了幾壟番茄。我知道那是她讓我吃的方便。一次,婆婆見我下班回來忙回家去取茄子苗,可我只是打了個站就走了。婆婆拿回菜苗沒見到我,她以為我在睡午覺就沒忍心叫我,我那婆婆一邊拔院子里雜草一邊等我醒來,直到把門前的草拔光也沒見我人影,她從窗戶往裡看時才知道我並不在家。直到傍晚時分婆婆才見到我,當我得知婆婆竟然等了我一下午時心中充滿了愧疚。感謝婆婆,是她讓我們的院子呈現出生機一片。
4、曾經聽說過許多婆媳不合的故事,也曾經讀過許多歌頌母愛偉大的文章。當一個人既是婆婆,又是母親,扮演雙重角色時,總是被兒媳詛咒,被女兒贊美。我的婆婆是一個極平凡的人,又是一個極不平凡的人。感謝貴報給我提供機會,讓我用我並不熟悉的方式,說出婆婆在世時,我不曾說出的話。我非常懷念讓我敬重的婆婆,僅以此小文,獻上我的一份思念,作為祭奠。
5、在我們的生活中,家庭矛盾我們聽最多的就是婆媳之爭,自古以來,婆媳矛盾就是男人們在處理家庭問題最棘手麻煩,一方是生他養他的母親,一方是將要和自己共度一生,為他生兒育女的妻子,要讓他如何去選擇,去割捨?我是一個比較幸運的女人,從小我就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現在又擁有了一個好婆婆。這是我今生最大的滿足。
6、常年的辛勞讓婆婆的腰彎了又彎,可她依然每天堅持鍛煉,我知道她是不想給兒女增加負擔。感謝婆婆,是她用再也直不起來的腰為兒女撐起一片天。感謝婆婆,感謝她給我的關懷,是她讓我心中無比的溫暖;感謝婆婆,感謝她給我的支持,是她讓我有勇氣戰勝困難;感謝婆婆,感謝她給我無私的母愛,讓我笑著面對未來!
7、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不如不覺間,我和婆婆有緣成為家人已有二十幾載。經過歲月的洗禮打磨,婆婆對我的關懷照顧,象母親般的愛,早已深深地鐫刻在我的心裡。我剛跟老公結婚時,他家非常困難。我老公是長子,上有八十歲老奶奶,下有四個就讀弟妹,我公公是那種單純的男人,不管事,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擔就落在了婆婆瘦弱的身上。但我婆婆是個勤儉持家、堅強好勝的農村婦女,把這一大家子打理得井井有條。雖然窮,但大家和睦相處,幸福綿綿的。跟婆婆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就象跟自己的媽媽一起一樣踏實。
8、從那一天起,她就真的把婆婆當成了自己的媽媽,在她的心裡早逝的母親只存在於自己的心裡,那音容笑貌已記得不再分明,而面前的`婆婆卻是這樣的親近與真實,她的溫暖與慈愛和記憶里的媽媽又有什麼不同?她說,她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這句話,你對別人付出了真情,即使對方是榆木,時間長了自然也會感覺到,也會作出相應的回應,將媳婦當成自己的女兒,將婆婆當成自己的媽媽,又有什麼不可以?
9、婆婆總是對我們說,吃不窮穿不窮,打算不到就受窮,話雖朴實,但理兒卻是真真的。婆婆和我們在集體宿捨生活的半年時間里,經常有同事下班晚了都會來我家蹭飯,當然也會飽飽的吃上一頓婆婆做的現成飯,婆婆也十分樂意給他們做,她總是說都是孩子,離家又遠,能吃上我給他們做的飯菜是我的福氣。久而久之,大家打心底里喜歡我的婆婆,喜歡她的善良,喜歡他的大方,更喜歡她無私的付出。這就是我的婆婆。
10、婆婆勤快而且大方。每天都要把小小的屋子收拾好幾遍,因為是集體宿舍,公共衛生全靠自覺,平時大家都各忙各的,衛生不是很好,但大家都睜隻眼閉隻眼就一直那麼過著。自從婆婆來了之後,每天早上婆婆收拾好我們的小房間之後就順便把走廊、衛生間、公共廚房的衛生一起打掃了,因為婆婆的勤勞贏得了住在集體宿舍的大學生們的尊敬。剛開始,老公還有些不滿意,讓婆婆以後不要打掃公共衛生區了。可婆婆卻說都是出來工作的孩子挺不容易的,照顧好自己就很不錯了,自己閑著也沒啥事兒,環境干凈了大家住著也舒服些。
11、在我坐月子期間,婆婆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從不讓我沾一點涼水。她說我身體不好,晚上就陪我睡,小孩換屎尿布全是她,不讓我起床照看小孩,孩子哭鬧,她怕影響我休息,就把孩子抱到另一房間哄睡,餵奶粉也不叫我起來餵奶。婆婆晚上照顧孩子,休息時間本就很少,一大早又要起來先煮一碗香噴噴的雞蛋甜酒給我喝,接著又殺雞燉湯,做飯,喂豬、狗、雞、鴨,洗衣掃地,一樣不落,象陀螺一樣,不停地轉。忙完冢里了,又得下地幹活,她一天忙到晚,做牛做馬的,無怨無悔地照顧著這個家,照顧著我。
12、婆婆對我們充滿了無比的愛心,她也需要我們的愛,但我總是太容易忽略,也太粗心,總是重物質輕精神,忽略了她的情感需求,以為經常給她錢,讓她衣食無憂就是對她的孝順。在我眼裡,婆婆一直很健康,她跟我說,她平時是連減冒也少,偶爾的不舒服主要是腰疼。我認為她腰疼是她年輕時太辛苦乾重活的結果,再加上年老了,好像老年人都腰彎的,也沒太在意。跟她說話的時候,總是以吩咐的形式,叫她別累著,有空跟別人聊聊,而她跟我說話時,我總是顯得不耐煩。現在,婆婆去了,我才對自己的行為後悔,但願婆婆能原諒我的無知。
13、婆婆熱情大方。集體宿舍里住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大多都是畢業後過來的,算算差不多有近三十人,那會兒真的很熱鬧,感覺時間也很好打發,下班廚房最熱鬧,叮叮當當的鍋碗瓢盆聲就像好聽的交響曲,雖說都在做飯,但年輕人們的廚藝實在是不敢恭維,也就勉強能吃吧,這個時候婆婆總會丟下自己手裡的活兒給他們說怎樣做才好吃,時間長了,似乎大家的做飯水平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不少,我想這應該共歸於我那善良的婆婆。婆婆是個喜歡熱鬧的人,大家一回來她就非常開心,除了經常給他們交做飯還免費為他們做一些家鄉的特色小吃。
14、她是個如此平凡的女人,一生圍著家庭轉。她又是如此的不平凡,讓每一個她身邊的人,在她去世多年後不斷地念叨她、思念她。她死時不滿六十歲,留給活人千萬的遺憾,無限的思念。世上婆婆惡名多,能夠讓兒媳滿意的婆婆少之又少,能夠讓兒媳贊揚的婆婆就更是難找,而能夠讓我這樣既各色又挑剔的兒媳說出婆婆的好來,真是奇事。我在此寫下此文,獻給曾經給我關心和照顧的婆婆,作為當年我未能盡孝的補償。
15、婆婆經常給我們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才受窮,雖然婆婆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用意,可我知道這句話包含著深刻的含義,這是他們老一輩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年輕人過日子不像他們那樣細,但一定要學會計劃,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和婆婆相處了兩多,我們沒有發生過任何矛盾,而且還相處的非常融洽,從心底里講,婆婆真的是一個很和藹的老人,她待我如自己的女兒一樣。這就是我的婆婆。
16、婆婆樂善好施。她在家與鄰居們和諧相處,出到兒子所在的單位與兒子們住,也很受其他人的尊重,這都緣於她的善良與不計較的品格。她跟我說,幾十年了,她沒跟鄰居吵過一次架。親戚鄰居們有什麼小困難,或者急用三幾十塊錢的,也樂意找她,她也從不讓她們為難。有親戚鄰居要用錢,錢數多出了她的能力范圍,她會叫我們幫忙,我們也盡力滿足她的願望,但背後卻多次勸她,叫她別理那麼多,並批評她,她也不出聲。當她病重時,村裡很多人都去看她,大家都說起她的好,我才更感婆婆品格的可貴。
17、她是位極平凡的女性。普普通通的出身、普普通通的工作、普普通通的生活:生兒育女、相夫教子、鍋碗瓢勺、油鹽醬醋。她一生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事,更沒有曲折動人的經歷。雖然趕上了新社會、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光,但因她只想著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兒孫、照顧好自己的丈夫,照顧好自己的家,操勞半生的她,竟沒有離開過她生活了一輩子的北京,一生中最遠的一次出行,就是離北京最近的天津,那還是親戚的一次盛邀。
18、一個人,要懂得感恩,懂得知足,這樣就離她要找的幸福不遠了,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家鄉,有疼愛我父母關心著我,這里,有冷暖相伴的老公和婆婆的關懷!最後我想告訴大家,婆婆也是媽,是我們最親的人!
19、婆婆是個受過苦的女人。一個從皖北農村走出來的女人,一個在新疆種地、打工勞作了幾十年的女人。一個撫養七個孩子成家立業的女人。一個給予他人溫暖和愛,自己無所求的女人。我從婆婆身上感觸最深的是她悲憫的胸懷。從她的嘴裡聽不到一句抱怨的話、指責的話。我不知道面對生活中的諸多不如意,她怎麼就能夠善良平和地去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