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才算是做到孝順父母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尊敬父母
尊敬父母就是要發自內心的敬愛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見。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一個人如果連父母都不尊敬,那就根本談不上孝順。
尊敬父母那就要能虛心接受父母的教誨。父慈而教,子孝而箴。父母的人生經歷比我們肯定更加豐富,當我們的言行有所偏差的時候,只有他們才會真心教導,我們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反感的情緒,而是要反省自己是否正確。
尊敬父母那就要能聽取父母合理的意見。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每個人成年後,有自己決定自己事務的自由。但我們要考慮父母的感受,父母的合理意見我們要認真去聽取和考慮。
當然,現在的年代不是要我們事事順從父母,那是「媽寶」。當自己的意見與父母不合的時候,就要耐心向父母解釋,爭取取得諒解和支持。如果父母實在不能接受的,也不能爭吵和怨恨,而是要做更細致的工作。人之行,莫大於孝。絕對不能因意見不合,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二、感恩父母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連禽獸都知道感恩父母,如果我們為人子女的不知道感恩,那真是禽獸不如。
感恩父母是每個人內心的自然表達。要時刻牢記父母艱辛的養育之恩。也要經常在合適的時候,用語言向父母進行表達。而這點,是我們這些含蓄的中國人經常忽略的。有愛就要及時表達出來,對自己的父母也是一樣。
感恩父母就要對年老的父母進行奉養。奉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遺棄父母那是豬狗不如。現在在城市裡老人都有退休金,所以子女在經濟上的贍養的壓力就會少些。許多農村的老人沒有參加社保,那就還需要子女贍養。
久病床前無孝子。對生病父母的照顧應該是現在贍養老人最大的問題,這也是最考驗子女孝心的時候。那作為子女毫無疑問必須盡心盡力對生病的老人進行照顧,這才是真正的感恩。
三、關心父母
對父母的感恩,除了物質上的回饋,生活上的贍養,我想更多的是要對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在精神上對父母進行撫慰。
在當下,由於生活的壓力和為了事業的發展,子女大多在外打拚,而父母卻成為了「空巢老人」。作為子女來講,不管工作再忙,生活再累,也要時常與父母聯系。關心父母的生活起居,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關心父母的精神狀態。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安排父母與自己能夠居住在一塊,或者自己與父母相離不要太遠。條件實在不允許的,要多去看望父母,陪伴父母。現在許多老人物質並不缺什麼,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四、不擾父母
作為子女,孝順父母,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不能讓父母操更多的操心,更不能打擾父母正常的生活。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作子女的功成名就,讓父母臉上有光,那是讓父母最高興的事情。那怕子女沒有大的成就,能衣食無憂過平常的生活,這也是父母希望看到的。讓父母快樂,這就是孝道。
有一種人,自己無法自立,年紀一大把還要向父母伸手,這種「啃老族」時時讓父母擔憂,那肯定談不上孝順了。
有一種人,自己生活並不艱難,有的還生活得很好。但是對父母態度就是不好,甚至對父母呵斥打罵,那真是不當人子了。
有一種人,持身不正,幹些違法亂紀的勾當。一朝事發,身陷囹圄。甚至送掉了性命,讓白發人送黑發人。讓年邁的父母還要擔驚受怕,甚至經受這種喪子之痛,這是最大的不孝。
五、家庭和睦
兄弟姊妹團結,互相友愛,這也是父母樂意看到的,也是行孝的一種方式。過去的「悌」,是專指弟弟對兄長的尊敬和順從。現在來說,無需弟弟事事對兄長順從,更多的是互相尊重,互相友愛。
兄弟姊妹團結友愛,在家裡就要和睦相處。不要因為一些利益而爭得你死我活,互相間都要能夠退讓。高一點,低一點,反正肉爛在鍋里,不要過於計較。
兄弟姊妹團結友愛,在外面就要互相幫襯。兄弟姊妹各自成家後,都有自己的小家庭。先經營好照顧好自己的小家庭,那是必須的。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也要盡可能的幫助其他兄弟姊妹。當然,這種幫助是互相的,也是有底線的。如果因為幫助其他兄弟姊妹而拖垮自己的小家庭,那也是不可取的。
家庭成員之間,夫妻也好,兄弟姊妹也好,父母子女也好,更多的是互相的奉獻而不是索取,這樣才會家庭和睦,這樣才會真正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做到以上五點,我想也就能夠做到「孝順「了,也就達到「孝道」的要求了,父母也能滿意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慢慢老去,頭發已經斑白,讓我們起而行之,不要找這種那種理由,抓緊時間好好孝順吧。記句一句話:你等得起,你父母等不起。
2. 怎樣才算是孝順
首先,要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保證老人生活無憂。①在老人能自立的時候,尊重他們的選擇,老人一般喜歡住在老家的房子里,因為他們非常需要平靜和懷舊。子女們應提供生活保障,不要憐惜幾個錢。②願意離子女近一點,但又不想擠在一塊怎麼辦?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可給老人買一個公寓(小平米的商品房)。暫時無經濟能力的,也要先租賃一個離自己近點的房子。③願意與子女住在一起的父母,做子女的盡量不要讓老人二次"上崗就業",做飯、洗衣、搞衛生、帶孩子。④遠離父母在外工作的要經常回家,
看看水、電、氣是否安全,父母身體是否安然無恙,及時排除安全隱患,確保萬無一失。實在不能回家的托鄰居和親戚常去家看看,要經常電話聯系。⑤與父母住在一塊的,要多做一些家務,給老人買好吃的、買好穿的,有條件的話按排老人出去遊山玩水。千萬不要嫌棄老人臟和啰嗦。⑥在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和患病的時候,一定要讓老人和自己住在一起,在老人身旁端飯遞茶、倒屎倒尿。萬一工作太忙抽不出身時,也要請人伺候老人。不要在自己身上應證"久病床前無孝子」。
其次,是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倍加關懷,使老人天天開心快樂。有不少子女認為在金錢上和生活上,滿足了老人就算自己孝順了,這是大錯特錯。①常回家陪老人拉拉家常、敘敘舊,耐心聽聽老人們的嘮叨;陪老人走出家門散散步。②給老人洗洗腳、錘錘背、揉揉肩,給予肢體上的交流和溝通。③"孝順"要體現一個順字。盡量滿足老人的需求,不與老人頂嘴、吵架。④讓自己的子女多去陪陪爺爺奶奶。俗話說隔輩親,孫輩可給老人帶去歡樂和笑聲。⑤在外工作不能常回家探望老人的子女,要經常電話聯系,問寒問暖報平安,逢年過節、尤其是老人的生日要送去祝福,千萬不能忘了爸媽的生日。⑥在父母臨終時,就是爬千山涉萬水也要趕回家,陪老人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
最後,子女爭氣、成器,不讓老人牽掛也是最大的孝教。①"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本來是有爭議,但天下的父母,還是最期盼子女們早日成家生育,為本家族延繼煙火、傳宗接代。有了孫子孫女還會給老人平添很多快樂。②在事業上成就一番事業,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讓老人在他人面前抬得起頭,為其感到自豪。③遵紀守法,行善積德。父母最起碼的要求是子女不要違法、犯法,一生平安。在外還要多做善事多積德。
3. 什麼是孝順
問題一:什麼是孝順 孝順是用情感和尊重為基礎的,是發自內心的無私無利的一廂情願的情感流露。有時就是一種理解、關愛、順從、尊重、幫助撫微笑、認同和幫助。
問題二:孝順的含義是什麼 ● 要想有福氣,必須孝順,一個懂得孝道的人在陽間一定會有福。
● 如果做兒女的不孝順父母, 就脫離不了苦難的業海, 不能登陸幸福的彼岸。
● 孝順,孝而不順,就是對爸爸媽媽好是「孝」;跟爸爸媽媽頂撞就是「不順」,所以孝順,孝和順是分開的。
● 如果一個人在家做不到孝順父母甚至傷害父母,那麼無論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難堵住著這個不孝父母的漏洞,因為積福沒有折福快。
● 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因為父母親給你這個身體,你不好好地保護好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
● 你的骨頭是爸爸給的,你的肉是媽媽給的。如果你們損害自己的身體爸爸媽媽會很難過,比你們自己還要難過。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時候,最難過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媽媽。所以說孝順的同時,也要保護好你們自己的身體。
● 孝感天地,能夠為父母長輩祈福就是孝順。
● 母親多偉大,把我們養育了一輩子,我們沒有對她付出什麼,希望大家現在對母親孝順,孝字非常重要。中國人講的是孝順,實際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們好好地照顧和孝順自己的父母親。
● 請問大家,我們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好好地洗過臉和洗過腳沒有?而我罩螞櫻們的父母親從小就幫我們洗臉洗腳。
● 慈悲的心是什麼?年邁的老媽媽坐在輪椅上,有些人推著自己母親在輪椅的時候覺得別人在看他,覺得很難為情,好像推著自己的媽媽丟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順地推著自己的媽媽都怕別人笑話你,你這個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氣是在慈悲心中生出來的。
● 老人家不貪什麼,孩子經常孝順孝順,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氣,你給她說幾句好話買點東西,看到孩子很孝順,爸爸媽媽就滿足了。
● 如果你們自己不孝順,那你們的孩子就不會孝順,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白話佛法
問題三:孝順是什麼意思?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物豎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物叢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
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問題四:什麼是孝順,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孝順呢? 孝順的含義有很多,從經濟到精神都有。但現代孝順並不等於就是買些東西,吃頓飯之類,更需要的是發自內心對父母的關愛。也許只是幫老人梳梳頭,或許只是捏捏父母的肩,甚至只是一聲問候,但這份心意會讓父母和子女都共同感動,有心便好。
現在的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贍養。生活條件好了,經濟不愁了,以前看到子女拿點錢帶點東西回來總覺得開心的感覺也不復存在。寧可只是看看孩子有沒有胖了瘦了,心甘情願為他做頓飯,這些都會讓老人們獲得一種經濟上無法獲得的愉悅,來自心理的這種感受會更持久,也更真實。
以前並沒有意識到父母對子女的需要,直到今年我的兒子去讀了寄宿制中學,我的心裡一下子失落了許多,我才明白父母對於我一定也有這樣的失落。我們總是沉浸在「忙、忙、忙」的生活中,卻不知道生命的真正意義在哪裡。我們需要的不是再多的金錢、再多的世人認可,其實僅僅只是家人的那一個會心微笑而已。當把父母擺到和孩子一樣的位子上時,來自父母的會心微笑也會給你帶來愉悅。
我國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程,老年人也不再為經濟狀況煩惱,因此贍養方式無疑要發生變化。現代社會的競爭非常激烈,常會提到時間、競爭、選擇這些生活模式,這將會影響到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其實現代中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已經有所變化,不再完全受傳統束縛,尤其在49年後婦女走出家庭、家庭革命等以後。
在商品社會中,這種關系的變化顯得更為劇烈,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傳統的生活方式。當基本的物質需求都能夠滿足的時候,人們的追求也就更多了,精神上的需求就出現了,這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志。
現代社會的標志是理性化,不論是社會安排還是人際交往,利益最大化成為理性選擇,而親情做不到理性化。即使你說,可以把父母放到養老院,有人照顧起居飲食,還有醫療上的保障,但人是一種感情動物,這種理性的安排中仍然會有感性成分出現。
怎樣才算孝順,這是一個現代人需要面對的問題。現在已經無法完全按照家庭提供的養老功能來贍養父母,應該更換一種新方式,既體現理性的一面,讓生活有人照顧;同時又顧及親情。
我們應該思考一下,近幾十年的教育中有一些問題。並不是要提倡傳統的「孝道」,但確實應該讓人知道除了經濟追求,人還有精神追求,這並不是你可以忽視掉的。在現代教育和社會化過程中缺少了一些道德、倫理的教育,缺乏了這樣的觀念,就會讓人以太忙了而推脫盡孝的責任,而實際上恰恰是忽視了人生中有意義的部分。
很多西方人並不那麼講究「孝道」,但並不是不講究親情,而他們比我們活得更自在。現代的中國人太匆忙了,缺少了含飴弄孫、舔犢之情等天倫之樂,而恰恰是這些最簡單的卻是最重要的,而我們往往把人最基本最平凡的享受給忽視掉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該怎麼活,活得更有意義。了解了這些最平凡卻最重要的感受,所謂兩代之間的矛盾也不再成其為矛盾。
對老年人的贍養不再是衣食無憂,而是強調精神需求。比如黃昏戀,很多子女反對,其實老人對生理上的需求已經很少了,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依靠。所以給父母一種精神上的依靠,也是一種贍養的方式、一種孝敬。
問題五:什麼是孝順 自古以來,孝順是中華傳統的美德,繼承了一代又一代偉大而高尚的情操。對於孝順,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定義和概念。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環境,卻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只是反哺之心奉敬父母的多與少,滿意與欠缺的差距,都是心存感恩,孝順的意義卻是相同的。每個人心中都埋有一顆孝順的種子,在父母陪伴成長的過程中發芽,在長大後懂得理解、心疼父母時蔓延,自然懂得了尊敬孝順。?怎樣才算孝順?答案在每個人心中都有相同或不同的。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做人的道理,做人的准則,首先就是要以孝當先。贍養父母是每個做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孝順則是人之常情范疇的升華,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素質高低的砝碼。孝是要竭盡全力對父母的衣食住行提供保障,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一定要讓父母吃飽穿暖,要讓父母不缺錢花。順是要順從父母的意願,不要惹父母生氣不高興,父母喜歡的事,要盡量做到使父母開心快樂,父母不喜歡的事,要盡量避免遠離。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時要面帶笑容,語氣柔和。孝順父母是要給予他們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滿足。孝順是對父母的關心。從身邊小事做起,自我做起,只要心中時刻裝著父母,想著父母,孝順就是心中不滅的火焰。當我們吃到好吃好喝的,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要讓父母先吃,沒住在一起的,一定要給他們留點送點,不要光顧著自己吃飽喝足,長的膘肥體壯。現實生活中的子女吃穿的都要比父母好的多。天氣涼了,當你給自己和孩子買衣服時,是否想到也要給父母增添一些衣裳,他們不需要多麼的華麗和昂貴,只要能夠驅寒取暖,穿的合適舒服,就會感到很開心。天氣熱了,當你躲在空調屋裡都不敢出門的時候,是否想到:父母他們過得好嗎?你給他們安裝空調和電扇了嗎?他們的身體健康嗎?你給他們打電話問候了嗎?我們一定要記得叮囑他們不要在烈日下外出勞作,要在家裡多注意休息,多保重身體才是最重的。孝順是對父母的體貼。小的時候,父母為培育子女長大,他們含辛茹苦,日夜操勞,傾注他們所有的愛。上學的時候,有父親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去交學費,回到家的時候,有母親天天為我們洗衣做飯。而今,子女長大了,成家了,卻不能將父母照顧,快節奏的生活現狀,總是忙的像陀螺轉。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在飛快的流逝,無情的歲月迫使著匆忙的腳步,可憐父母已經慢慢變老。無論你有多麼的忙碌,不要忘了和父母相聚,常回家看看,不要忽略了父母,幫他們洗洗衣服,做做飯。多陪他們散散步,聊聊天,說說貼心的話語,溫暖他們的心,讓父母少一些苦悶的孤獨,多一些快樂的微笑。記住每年父母的生日,不忘在那天趕回去陪父母一起過生日,一起吃蛋糕,道一聲辛苦,說一句祝福,都會讓父母喜笑顏開。收集著一幕幕溫暖動人的畫面,在腦海中放大,留在他們的記憶深處,細細的回味,讓每天幸福的生活都流淌著蜜。能夠常陪伴父母身邊噓寒問暖,能夠陪父母一起過生日,都是子女的幸福。孝順是對父母的理解。父母畢竟和我們不是同一年代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許不是我們所能接受滿意的,但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擁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的樂趣。不要去挑剔父母,不要給他們製造生活上的壓抑,不要去強求改變他們。要面帶微笑,試著去開導勸解他們,讓他們知道社會在進步,人的生活態度和思想觀念也要不斷的提升和完善。翻開過去,就是今天的美好,沒必要生活在過去節衣縮食的年代,餓著肚子,穿著補丁衣服了,沒必要把幾天前剩下的飯菜也吃掉,那樣對身體是不健康的,是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倘若父母聽不進勸說,改變不了長久以來的習慣,我們就要迎合、依照、順從父母,只要他們過得開心比什麼都好。理解父母做的每件事,無論是對的或錯的。理解父母的心情,不要讓他們傷心和難過......>>
問題六:你認為的孝順是什麼 ---看到你談到的問題,就知到你是個孝子,要不然也不會問得那麼深刻。我認為孝順是廣義的,當然對父母的孝順也就不外乎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 首先看精神方面: 1、自己要勤勞發奮、發展好自己的事業,不要好吃懶做、不要走歪門邪道,這是對父母精神上的最大安慰; 2、對父母言語溫和、行為尊敬、事事都能表現出關心父母的行動; 3、父母與兒女必竟有年代差別(也就是常說的代溝),所以在看待事物和處理問題方面和兒女們有一定的差異,在這方面兒女們就要遷就父母一點,口頭上要順從他們一些; 4、平時對父母經常噓寒問暖(電話也行),讓他(她)們消除孤感; 在物質方面: 1、首先要解決父母的基本溫飽; 2、其次才是根據自己的情況給予父母豐富的物質享受(如果沒有解決好溫飽,就談不上享受); 3、對父母的物質享受是沒有界限的,就要看你本人的情況了,如果你條件很好,很富裕,只給父母的基本生活,那也等於不孝;如果你條件較差,經濟很困難,這種情況下能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這也是孝敬。 總之,只要是真心對待父母(不在於物質的多少),父母就滿足,父母能滿足,就表現了你的孝順。 但願天下的子女都能孝順自己的父母, 祝願天下的父母都能享受子女的孝敬。 此為天倫之樂也!
問題七:"孝敬"與"孝順"的具體區別是什麼? 孝敬和孝順雖然都是孝道,但還是有微小差別的。孝敬是對老人無條件的尊從,有時會變成不分好壞的聽,這裡面有敬畏的意味。而孝順是在贍養老人方面不但要孝敬,而且不和老人已般見識,明知他錯了,但表面上還要裝作聽他們的,主要是為了他高興,但事情過後你該怎母做還怎麼做。
問題八:「孝順」是怎麼理解的? 《孝經》諫諍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孔子的弟子曾參問孔子:「冒昧的問您下,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說是孝嗎?」
孔子立刻回答道:「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當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就要設法婉轉的去勸阻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會陷入不義之中。如果一味的順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樣又怎麼能夠稱為孝呢?」
孟子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然而孟子並沒有說出其他二不孝具體是指什麼。後來漢代人趙岐指出:「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屈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其中第一種不孝就是一味的順從父母的話,陷父母於不義。
對父母盡孝是天經地義的,上到天子,下至平民老百姓都是一樣的。同時孔子和孟子都指出要孝但不一定要順。該順則順,不該順就不順。
另一方面,父母在養育我們的時候,我們年小,不懂事,做了錯事,父母對我們是教育,批評,甚至打罵,這是用這種方式來教育我們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教育我們為人處事。那麼,他們年老了,一些行為處事偏激或者過分了,我們就不能勸阻嗎,或許,老人家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為了我們好,但是,用錯了方式方法,那也是不能接受和理解的。作為子女,對父母要孝,同時也要對父母尊敬,與其孝順父母,不如孝敬父母。
問題九:孝順的順是指什麼 意思是 先做到順從了,才能夠進一步做到 孝敬。不能順從,就難以孝敬。
因為我們孝敬父母、師長,所以我們與他們相處時,順從他們的意志,使得他們心裡「順暢」,身體健康。
4. 怎樣才算是孝敬父母
怎樣才算孝敬父母
①陪伴:多陪陪父母。我們是父母的希望,而父母是我們的依靠,父母比我們養大不容易,所以我們一定要多陪陪父母,不要讓父母感到孤單,尤其是成家以後,常回家看看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②關心:關心父母。我們不僅要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而且還要關心父母的心理健康,知道父母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讓父母在你的關心中快樂地生活,這是我們作為兒婦最應該關心的事情。
③脾氣:不隨便對父母發脾氣。父母可能有的時候做事情影響到了我們的心理,但是我們千萬不能因此而對父母發脾氣,因為在父母的心理他們一定不是有意而為之,我們要做的是了解情況,然後去引導父母。
④溝通:經常和父母溝通。當然作為兒女的我們一定要經常性地和父母進行溝通。溝通不僅可以解決矛盾,還可以解除誤會,讓子女和父母的關系更加的親近。這樣才算是對父母有的孝敬之心。
5. 怎樣才算孝敬
怎樣才算孝敬?孝敬是指,和顏悅色,常回家看看,善待老人,尊敬父母
6. 怎樣才算是孝順父母之舉
一、時常抽出空來陪伴在父母身邊。
正常情況下,就物質方面而言,父母對兒女們的要求基本上可以算是無欲無求的。但是在這方面無欲無求,並不代表他們在精神方面也能做到對兒女們無欲無求。尤其是對於那些年紀已經比較大的父母而言,他們更加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忙中抽空來陪伴一下自己。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接下來能夠跟子女們相處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若是不給子女們施加些壓力,好讓他們能夠時常抽出空來陪伴在自己身邊。那等有一天他們不在人世了,他們擔心真正為此感到惋惜和後悔的人,反倒會是他們的子女。因此,若是你能夠做到時常抽出空來陪伴在父母身邊,那起碼能說明你很有孝心。
文章圖片2
二、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對於很多成年人而言,父母的年紀已經非常大了。很多在他們看起來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可能父母早就已經做不到或者做得比較吃力了。比如說洗腳泡腳這件事,年輕人會覺得打盆水洗個腳是件極其簡單的事情。但是在他們那些可能得了腰肌勞損等疾病的父母看來,打盆水其實就跟能要了他們的命似的困難。
若是父母有此情況的年輕人能夠做到經常為父母洗洗腳,那即便他們再怎麼不把此舉當回事,在他們的父母心中,他們也算是盡了孝道了。當然了,除此之外,他們明顯還可以為父母打掃一下家裡的衛生,或者為父母做上幾次飯等。
文章圖片3
三、關注父母的想法,並幫助他們達成心願。
很多年輕人的父母,年紀越大,越不好意思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訴給自己的孩子。尤其是一些有關他們的心願的想法,就更加不敢輕易讓他們的孩子知道了。原因無他,就只是因為擔心他們的孩子知道了他們的想法或者心願後,會給他們的孩子添麻煩。
比如有的父母就特別希望能時常跟自己的孫子孫女待在一起,哪怕啥也不做,只是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他們笑和鬧也好。可即便如此,有些為人子女者卻很容易忽視父母的這一想法,或者對父母的這一想法表現出很抵觸的樣子來。若是你能做到關注父母的想法,並幫助他們達成心願,那起碼你的父母會覺得你很孝順。
文章圖片4
四、好好照顧自己,不讓父母為自己擔心。
很多人在孝順父母這件事上,可能存在一個很大的錯誤認識。即總是覺得只有自己為父母做了某些事情後,才能算是孝順父母了。但是實際上,能做到好好照顧自己,不讓父母為自己擔心,也能算得上是為父母盡孝了。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若是我們長這么大了,連自己的身體都照顧不好,那父母能對我們放心嗎?父母對我們不放心,哪裡
7. 怎麼樣做才算是真正的孝順
真正的孝順,就是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成為爸媽眼中的驕傲,還有你的生活過的幸福,也是給予他們最好的孝順。父母不求孩子能給他們帶來多少錢財,只盼孩子健康平安,生活美滿。
1、做到學業有成是孝順。要是你還是在校的學生,不管你是高中還是大學,請認真努力的付出自己的努力去學習知識,雖然知識的實用性沒有那麼的關鍵,但是你一定要努力的學習考一個好的大學,找一個好的工作,父母高興的就是你拿著錄取通知書回來的那一刻,父母最高興的就是你拿著畢業證書回來的那一刻。
4、早日讓父母抱孫子是孝順。孩子是家庭生活的催化劑,也是家庭生活和諧與否的關鍵產物,所以要是你們能夠早日為父母生完孩子,讓他們抱上孫子,那麼父母的心就落地了,以後就等著享福啦。
8. 你覺得真正的孝順是什麼樣的
我覺得真正的孝順是陪伴父母,並且在他身邊一直照顧著他們,因為孝順,畢竟不是一下就形成的這個特點一定是一朝一夕表現出來的,所以說孝順的話就一定要對父母以及自己的親人好一點,也已經他們小時候總是陪伴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