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老人警察事跡

孝敬老人警察事跡

發布時間:2023-08-10 02:34:21

1. 孝敬老人先進事跡簡述範文三篇

孝敬老人先進事跡簡述範文三篇

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下面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孝老愛親模範 事跡材料 ,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孝敬老人先進事跡簡述1

楊玉西,50歲,是一名退休職工。家住長興園。楊雨西同志自從1983年與丈夫結婚後,20多年如一日孝敬婆婆,照顧家庭,婆媳關系親密勝過親生女兒。

結婚時,由於婆家兄弟姐妹多,加之當時經濟條件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楊雨西決定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取消了在賓館預訂的婚宴,僅僅雙方親戚在一起吃餐飯,就算將婚事辦了。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鄰居們的好評。婚後她們跟公婆一起住,由於婆婆身體不好,緊張的工作之餘,她包攬了家裡的大部分家務。後來,她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兒,一家老小更是其樂融融。

婆婆由於早年守寡,一個人將三個子女拉扯大,大半生的窮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冠心病、哮喘、高血壓等多種嚴重疾病,為了讓婆婆身體健康,她和丈夫一起帶她四處求醫問葯。婆婆每月的門診醫療費用都在600元上,而退休工資僅區區500多元,有時婆婆獨自一個人看了病,覺得葯費太高,不捨得買葯吃,她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她想了一個辦法,只要時間允許,每次都氏中親自陪婆婆去醫院看病,看完病後,先將婆婆送回家,她一個人再去醫院劃價拿葯,然後總是對婆婆說,現在葯價又降了,您的退休工資足夠買葯了,我們也不用給您貼錢了,讓婆婆覺得沒有增加家裡的經濟負擔,也安心多了。而實際上,她用自己並不多的工資收入支付了婆婆所有的醫療費用,而她自己在生活上則是能省就省,勤儉持家。近年來,隨著婆婆的年歲越來越高,朱小華還特意為老太太買了電子血壓計、家用氧氣瓶等家庭醫療器具。在飲食上,她也是盡量就著婆婆的口味來,精心安排適合老年人吃的食譜,老太太對媳婦是打心眼裡喜歡。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性格越來越像,都是大大咧咧的,直爽子、樂觀派;共同的愛好也越來越多,喜歡相同的電視劇,同一個影星、同一種類型的歌曲,就連喜歡吃的東西都一樣。婆婆常說“我有這個媳婦真是晚年得福!”20多年的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耳濡目染,兒子也很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時常給奶奶捶背按腰,端茶送水,講小故事給奶奶聽,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

楊玉西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孝順不僅僅是讓老人吃好穿好,還要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讓老人氣順,心情好比什麼都重要。作為媳婦,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回報的。

孝敬老人先進事跡簡述2

游曉莉,女 現年32歲,中國共產黨黨員。筠連縣鎮舟小學教師。作為教師,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哪個孩子掉淚,總要上前問個“為什麼?”“怎麼啦?”竭盡全力幫孩子解決困難。在工作上,兢兢業業,處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工作成績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麼正直、善良、堅強,滿懷深情,無私奉獻,盡力扮演好坦核滲做母親、做妻子、做教師、做親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來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用自己的愛心彰顯出母愛的偉大,用不盡的愛為女兒撐起生的希望。面對年過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為先,積極主動照顧其生活;面對家庭和社會以“愛”裝心。

一、 用不盡的母愛為女兒撐起生的希望

1999年10月與丈夫李春雷結婚組建家庭後於_年3月3日生下了大女兒李沁鴻,全家視女兒為掌上明珠,在_年冬回婆家(高坪鄉),因為爺爺奶奶對孫女的疼愛,用鯽魚熬粥給女兒喝,誰知女兒是先天性過敏體質。從那以後女兒全身生瘡,又紅又腫又癢,而且流濃。我從此帶著女兒走上了漫長的醫治之路。白天既要帶著女兒四處求醫,又要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晚上女兒全身瘙癢,哭鬧不止,又得細心照料,為其擦葯、服葯、撓癢……

我先後帶著女兒輾轉奔波在筠連醫院、宜賓醫院、華西醫院、成都皮膚研究中心、重慶兒童醫院、重慶皮膚研究中心……凡是聽說好的醫生、好的醫院我們都去,結果得到的答案幾乎一樣:現已經轉化為慢性皮膚病,不能徹底根治,只能靠葯物控制病情。見到女兒讓脊兩年來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膚潰爛,一天換洗數次,衣服上照樣血跡斑斑,有時脫衣服時,皮膚和衣服連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讓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長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復復的惡化,盡管這樣過了倆年多,但困難沒有壓倒做母親的我,反而使我變得更加堅強,勇敢地面對。母愛,是母愛的力量使我沒有放棄對孩子的醫治,聽說哪個醫生好,再遠的路,再難的泥濘小道我們也帶著孩子去求醫尋葯。特別是_年在巡司醫治長達半年,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工作,耽誤孩子們的學業,我上午上完課後坐車帶著女兒去輸液,第二天清早帶著孩子輸液,輸完液後馬上趕回學校上課……當看到女兒病情有所好轉的時候,驚喜的淚水會情不自禁地掉下來。

經過四年多的漫長治療,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總算躲過了“敗血症”這一劫,親戚、朋友、鄰居見到女兒後沒有誰不說:如果沒有父母的精心照顧,細心呵護,早就沒有這個孩子啦!

二、 以“孝”為先 贍養老人

我丈夫的舅舅,姨媽都長期在外,家中只剩下八十高齡的外公外婆。作為外孫媳婦的我義不容辭地挑起了照顧老人、贍養老人的義務。外公今年已經81歲,患有高血壓、心血管、類風濕等,加之雙眼幾乎失明,生活極為不便,走路要人攙扶,吃飯要人夾菜……外婆年事已高,無法料理家務,特別是今年遇到天氣大旱,長期沒有水,靠挑水生活。為此我主動提出與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顧他們。為二老洗衣、做飯、挑水……常常徵求老人的意見,做老人喜歡的飯菜,為老人夾菜,向老人問寒問暖,想吃啥就買啥,需要什麼就買什麼。一旦老人生病,是我首先來到老人身邊,是我最先為老人請來醫生,為老人煎葯端到老人手裡。為此二老經常說:“沒有享到兒媳的福,能享受到孫媳如此精細的照料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 我的父母沒有兒子,僅有倆女兒,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一致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為使二老能早日從陰影中走出來,我成家以後家裡的大事小事都由我處理。作為農村父母最愁的是農忙,但不管是插秧,還是豐收時節,我都會帶上自己的丈夫去幫忙,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穀、收玉米、燒飯、喂豬、割草,樣樣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會盡力盡快給他們買,隔三差五割點肉、買點菜、買些水果帶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過節,總是先為父母考慮,給他們物質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慰藉。每當父母生病時,還是我們護送看病,我們照顧,丈夫在我的影響下也特別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終於從沒有兒子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過著幸福的生活。村子裡不少人羨慕我爸媽,常說:“你們多福氣,有這樣的一個女兒!”

三、 盡心盡力 幫助他人

我的父母生活在農村,整個大家庭上下幾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擁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長輩們的好評,當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那是_年,我堂妹父母外出打工,由於受封建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堂妹的母親一直反對她讀書,為此我就擔起了一個“家長”的義務,對堂妹關懷備至、問寒問暖、主動與其班主任交流,既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時又對其母親做思想說服工作,但其母態度之堅決,寧願拿錢讓她做生意結婚也不願出錢讓其上大學!沒辦法,堂妹考上了重慶大學,學費是一大難題,怎麼辦?“沒關系,只要考上大學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爺、伯父、堂叔一起想辦法,為妹妹籌集了一萬五千元的學費,妹妹終於走進了自己理想的學府深造。

我老爺倆女兒一兒子,倆女兒讀書特別努力,成績優異,可老爺受封建思想,愛兒恨女,加之家庭貧窮,就是不讓女孩讀書,為此我把剛上班的第一個月的工資給了她們上學,最後女兒讀職高畢業,精通電腦,如今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還隨時寄錢給他們,倆老人特別感激我,這姑娘逢時過節都不忘給我們(寄)捎點禮物,不忘當年的恩情。

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只要她們需要幫助,只要找到我,我都會盡心盡力幫助他們。比如村子裡的楊江燕,是智殘兒童,父母忽視她的教育,見此情景我主動與其父母聯系,交談,想辦法與縣殘聯聯系辦殘疾證,與聾啞校聯系。

總之,我是一個熱心腸的人,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要他需要幫助,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地幫助。我想“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作為社會小小的一份子,作為一名黨員,我應該為“構建和諧社會”增磚添瓦,“尊老愛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社會的美德,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應該更好地繼承、發揚!

孝敬老人先進事跡簡述3

馬__,男,布依族,32歲,中共黨員。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馬__同志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父母身上,與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馬__同志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邁的父母,兩個哥哥和姐姐,下有沒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兒子,並且父母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2019年,哥哥因患骨裂住進了醫院,父母年邁而且家裡需要料理,於是他日夜守護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顧,復診時,由於當時沒有電梯,他背著哥哥奔波在樓上樓下十餘次,沒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顧,長時間的治療,也許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蒼,此次手術非常成功,哥哥逐漸康復,他笑了,年邁的父親笑了。

馬__同志的父母已年過六旬,患有高血壓、風濕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里床頭上常用的葯物整齊擺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應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顯得乾乾凈凈,鄰里看見了無不誇贊。老人老了,兒女們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馬__同志只要一下班就會准時回到老人身邊,陪老人拉家常、談瑣事,讓老人擺脫孤單和寂寞。

馬__同志承擔贍養老人重擔十餘載,三世同堂,毫無怨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很好地詮釋了孝道。




2. 民警幫忙年邁老人收稻穀,這背後有怎樣一個暖心故事

民警就是應該成為為人民服務的好警察,畢竟警民一家親,而近期一則民警幫助年邁老人收稻穀的事情上了熱搜,大家都直呼這才是為人民服務的好警察。而在這背後也有一個非常暖心的故事,讓大家聽了之後都深受感動,這樣的人民警察真的是太暖心了。接下來帶大家一起看一下這背後的故事。

一:年邁老人詢問兒子什麼時候能放回家。

每當看到這種事情的時候,大家的心中都是非常酸的,因為正是秋收之際,大家都在忙著收秋,收地裡面的各種莊稼,而這位老人家裡面也有四畝稻田,但是自己和老伴已經年邁,收不動秋了。所以老人才去到派出所詢問自己的兒子什麼時候能夠放回家,好回家收稻穀去,聽的大家都太心酸了。

希望老人的孩子能夠痛改前非,等到出來之後好好的孝敬自己年邁的父母,畢竟老人身體不好了,家裡面還是有孩子需要照顧他們的。

3. 大同交警化身外賣小哥照顧老人,你從這名交警身上學到了什麼

在杭州市某公安分局,民警們化身外賣小哥,連續五年為老人上門送餐,這已經成為了該派出所民警們的習慣。關於大同交警化身外賣小哥照顧老人,你從這名交警身上學到了什麼?我認為民警這樣的舉動十分令人感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在十年前,民警在走訪中得知費奶奶和老伴行動不便,經常沒飯吃,所以就讓老人一起到派出所食堂搭夥吃飯,後來分奶奶的老伴去世,民警們就開始上門為她送飯。其次,民警已經連續五年為費奶奶送飯,持之以恆的精神網友們非常感動,雖然是上門送餐這樣的小事,但是派出所的民警們卻可以一直堅持。最後,為人民服務,是人民警察的服務宗旨,像這樣正能量的好人好事應該多宣傳,多表揚,讓青少年們多學習。

一:民警們五年來就堅持為老人上門送飯,飯菜都是派出所食堂的。

在十年前,民警在走訪中得知費奶奶和老伴行動不便,經常沒飯吃,所以就讓老人一起到派出所食堂搭夥吃飯,後來分奶奶的老伴去世,民警們就開始上門為她送飯。


關於茄塌大同交警化身外型鎮賣小哥照顧老人,你從這顫租圓名交警身上學到了什麼?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4. 急求「十佳文明家庭」事跡材料

張秋燕家庭
張秋燕作為女兒在父母面前盡了孝心,作為兒媳代替丈夫在公婆面前盡了孝道,作為母親既當爸又當媽,把女兒培養成優秀大學生,單位愛崗敬業。從警20多年來,先後被評為優秀黨員、文明警察、十大傑出婦女、十大標兵、十大傑出青年、全市十佳衛士、省優秀人民警察、好軍嫂等榮譽稱號。

孔金玲家庭
和丈夫謝玉奇結婚20多年來,夫妻互敬互愛,互諒互讓,很少有紅臉拌嘴的事兒。他們孝敬父母,兩人經常利用節假日看望老人,幫助老人打掃衛生、洗衣服、做飯、買衣、買菜,給零用錢。對待孩子,愛護而不嬌慣,關心而不溺愛,如今兒子考上大學,還擔任年級長,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夫妻兩人還義務八年幫助縣二高一名貧困學生,使其考上了大學。

范西海家庭
家住薛店王圪當村,全家和睦,鄰里團結,勤勞致富,教子有方,多次被評為「五好文明家庭」。妻子谷端三十多年如一日,視公婆如爹娘,每天早上燒雞蛋茶端到二老床前。公公患腦梗塞、腦萎縮住進醫院,她日夜守候,老人吃什麼,喝什麼,隨要隨到。平時鄰里相求,全家都熱心幫忙,被當地干群譽為鄰里團結、樂於奉獻的好榜樣。

吳萬心家庭
薛店鎮吳村3組村民,全家13口人,四世同堂,和睦相處,團結鄰里,勤勞助人。吳萬心今年73歲,是村裡出了名的大孝子。母親行動不便,他幾乎每天都去集市買早點和老人愛吃的東西,老年人最怕孤獨,方圓幾里哪裡有廟會、哪裡有戲,他都帶著家人陪著老人去趕會、看戲。其長子吳國強在河北保定市做生意,生意做的十分紅火,但他富裕不忘鄉親,自己出資帶領二十多名貧困戶去河北保定做生意,使他們很快走上富裕之路。
劉淑娟家庭
家住白廟趙庄村,男到女家落戶,劉淑娟夫婦在本村開了一家萬客來便民連鎖店,父親劉如讓,開了一家理發店,母親葉會珍無怨無悔挑起了看管孩子、料理家務的重擔,以分擔女兒的負擔。一家人和和睦睦,尊老愛幼,齊心協力,共奔小康。

孔祥孟家庭
家住冢頭鎮柿園村,兒媳於巧娜十年如一日,盡心盡力照顧老人。90歲的奶奶行動不便,每天早晨,她替奶奶梳頭、洗臉、倒便盆,爾後攙扶奶奶坐桌前吃飯。公公的衣服、被褥全是她拆洗的,冬天冷了,她做了兩床前被褥給奶奶、公公鋪,而自己床上的仍是十年前結婚時的。她與鄰居和睦相處,親如一家。誰家有困難,她都伸出援助之手。

宋春孌家庭
家住廣天楊庄村,夫婦結婚23年來,相敬如賓,相互體貼,對老人孝順,對子女疼愛。婆婆患腦溢血後遺症,生活不能處理,宋春孌床前孝敬四、五年,直到老人病逝。夫婦倆頭腦靈活,有主見,幾年前,建起了一個鋁製品加工廠,產品暢銷30多個縣市。宋春孌夫婦還是熱心人,誰家紅白喜事需要幫忙,他們都會放下手中的活去幫忙,還對生活有困難的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王秋霞家庭
家住堂街鎮丁庄村,全家20口人,一家人父母仁慈,子女孝敬,和和睦睦,其樂融融。王秋霞公公72歲,婆婆68歲,她總是主動幫助老人做家務,問寒問暖,還把單身的叔叔接到自己家,管吃管住。妯娌之間,王秋霞總是以身作則,從不搬弄是非,姊妹4個過得就像親姐妹一樣。平時,村上誰家有紅白喜事,她總是主動前去忙前忙後,誰家要是有個大病小災,她總是既出錢又出力。

馬國志家庭
家住長橋坡馬村,一家祖孫三代26口人,六個兒子中,除了老四在本村外,其他五人均為國家幹部。平時分七個灶吃飯,每到周末,弟兄幾個總是相聚老家,看望老人。老人病了,六個兒媳爭著為老人看病,平時老人花錢,幾個兒媳總是每次回家你50元,我100元,不等老人花完,錢就送到家了。他的家投資3萬多元,修通了村上的水泥路,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吳玉祥家庭
家住渣元宋堡村,吳玉祥六個子女,五個子女分別在平頂山、上海等地工作,照顧二位老人的重擔都落在了二兒媳仝紅珍身上。仝紅珍沒有絲毫怨言,日常三餐變著樣給老人做可口的飯菜,閑暇日陪老人嘮嗑、看電視,把二位老人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二兒子吳自敏先後辦過機瓦廠、麵粉廠等,2005年5月又在市郊區投資20多萬元建成一座環保免燒磚廠,生意紅紅火火,當年實現了贏利,還在市區購買了房子。

閱讀全文

與孝敬老人警察事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乙肝體檢到哪裡查 瀏覽:819
高端男人去養生館做什麼 瀏覽:838
葯店重陽節營銷 瀏覽:641
淺談養老金問題 瀏覽:580
河北手機怎麼繳納個人養老保險 瀏覽:297
報父母恩經文有哪些 瀏覽:63
老人的衣服怎麼樣才能洗干凈 瀏覽:233
養老金在哪兒取 瀏覽:503
老年痴呆的學名叫什麼病 瀏覽:237
父母沉默怎麼溝通 瀏覽:710
重慶市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 瀏覽:154
養生館如何招股東分成怎麼分 瀏覽:778
企業僱傭退休人員怎麼付工資 瀏覽:796
老年人看報紙用什麼手串 瀏覽:937
南京養生堂有什麼用 瀏覽:650
普蘭店交養老保險在哪 瀏覽:101
殘疾人長壽 瀏覽:742
山東企業退休人員2014年漲工資最新消息 瀏覽:489
浙江養老金上調2019 瀏覽:50
特定餐飲服務提供者多久體檢一次 瀏覽: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