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和父母因為個人感情的問題冷戰,被逼著分手,如果不分就斷絕關系,我做不出選擇,保持沉默,是不孝嗎
在中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兒女的婚姻大事向來都受到父母的牽制,哪怕是在思想開放的21世紀,因父母不同意而分手的現象時有發生。一邊是愛情,一邊是親情,父母不同意究竟應該怎麼辦?
曾聽到過一個心理指導老師講解過這個問題,覺得他回答得非常的好,他說:「導致親情與愛情對立的原因,主要是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戀人間注重的是感情,而親人們注重的是條件。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導致了認識上的分歧,並引發了親子沖突,從而導致了親情的對立。所以,當愛情遭遇親情的反對時,切莫與親情對抗、疏遠,而要主動與親人溝通,理解他們也是為你好,把你的感受、對戀人的了解及內心的想法,都一一告訴父母,爭取用你的認識,去影響他們的認識,同時還要考慮親人的意見是否有正確的一面,用反向的思維去驗證愛情。實際上,兩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你未來的幸福,只要你找到了真正的愛情,你們婚後幸福,父母會從現實的答案中轉變自己的觀點;不要用父母一時的滿意換走你一輩子的後悔,所以在愛情與親情的沖突中,愛情應佔主導地位,。當你遇到了愛情時,首先應大膽的去愛,然後再爭取父母親人的支持。」
在愛情與親情的選擇中我們應該以愛情為重,不要輕易放棄愛情。畢竟父母不同意也只是因為他們在為你著想,在為你的未來著想,他們的心依然是愛著你的,所以先以愛情為重,後以親情為重,對父母用之行動,曉之以禮,相信到最後你的父母也會體諒你的。
2. 不結婚就是不孝的行為嗎
我覺得完全這就是謬論。為什麼不結婚就是不孝呢?難道人生來就是為了結婚嘛?難道盡孝就是要結婚嘛?難道只有在結婚後才能表明我們是有多麼愛自己的父母而不讓父母操心的嘛?我覺得都不是。
首先,我覺得一直以來我們的傳統思想所傳達的一種理念就是,人生而因父母之恩,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我們平安健康地長大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報恩。同樣,我們在平安長大的同時,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變得更加優秀。因為在他們的思維里,只有我們變得優秀才能有一個光明穩定的將來,能夠在這個社會上立足。但是,他們還有一個思想就是想讓子女的生活能夠穩定下來,也就是能夠有自己的家庭,在以後的日子裡,有個噓寒問暖的人也就不再擔心了。這就是結婚問題,很多人都需要面對,但是又不是著急能來的。
其次,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觀念沖突。父母就想讓自己的子女身邊有個互相依靠的人,能夠互相幫助在以後的日子裡,能夠不懼生活的風浪,迎風破浪,也就是生活能夠平平安安,不用擔心以後沒有自己陪伴的日子裡,子女孤苦無依。婚姻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溫暖港灣,才是能夠找到幸福的地方。
而我們就不會那麼覺得,因為我們遇到真愛到結婚就是一個自然而然地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幸福也不取決於結婚。很多到了該結婚年齡的人,就會被父母催了,但是我們並不著急,因為在我們看來,婚姻不是人生的全部,它也並不是幸福安穩生活的保證。畢竟,心靈的自由和身體的自由是同等重要的。我們報答父母的方式也不是結婚這一條選擇的方式。
只是,在父母的眼裡,他們就是想你能夠有一個共擔風雨的人,也不至於你以後自己面對所有的風雨。畢竟,在他們的心裡,更多想的是你以後有多幸福。我們最不能辜負的就是父母的真心,但是我們也不能用婚姻當做盡孝的方式,直到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人。
3. 不結婚就是不孝嗎
在古代讓爹媽不開心就是不孝,沒有孩子更是不孝中的大不孝...不結婚,怎麼生孩子?所以,不結婚在古代算不孝的.在當代,不算了...
4. 一個女人什麼都好,就是不孝順男方父母,怎麼辦呢
我個人覺得男方可以主動很孝順女方的父母,來感動女方,或者也可以,調節一下婆媳之間的矛盾,做一些讓他很開心的事情,自己買禮物,假裝是父母送給媳婦兒的,讓他開心,也會主動的去孝順你的父母。
5. 處了半年的相親男一直強調孝順,還說結婚後搬出去就是不孝順,所以我問他如果以後和他父母發生矛盾
如果相親男士這個態度,你就沒有必要和他相處下去了,因為他認為你就應該孝順他的父母,他自己孝順是他應該的,但是如果強迫你去孝順,你並不欠他家的,而且發生了矛盾,要看誰有道理,他義無反顧的幫著父母,以後你會受氣的。
6. 女朋友不孝順,可是對我好,條件也好,捨不得分手,怎麼辦
她沒有錯~~畢竟那錢是人家父母自己賺的~~給不給,是她的自願~~
我覺得問題在於你自己吧~~
她的錢對你很重要吧??
雖然,你一直強調,她對你很好很好~~
她的錢對你更好更好吧~~
自己的父母靠自己養~~
放不下物質的享受,
就不要說人家不孝順~~
捫心自問吧~~
父母很重要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