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春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元宵節的詩句,
1、春節
(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2)除夕口占
明·唐伯虎
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
歲暮清淡無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2、重陽節
(1)《九日送別》
唐代: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清明節
(1)《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2)《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4、七夕節
(1)《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同賦山居七夕》
唐代: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5、元宵節
(1)《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2)《解語花·上元》
宋·周邦彥
風銷焰蠟,露浥烘爐,花市光相射。桂華流瓦。
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
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② 寫出春節和重陽節和清明節和七夕和元宵節的詩句
1、春節
(1)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2)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3)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4)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戴復古《除夜》
2、重陽節
(1)疏籬下、試覓重陽,醉擘青露菊。——吳文英《一寸金·秋感》
(2)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3)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4)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3、清明節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2)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3)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
(4)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4、七夕節
(1)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佚名《迢迢牽牛星》
(2)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3)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
(4)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5、元宵節
(1)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2)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3)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4)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③ 有關春節,重陽節,清明的詩句
有關春節的詩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有關重陽節的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有關清明節的詩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④ 關於春節,重陽節,清明節,元宵節的詩句,每項十首,求了
春節:
1、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宋代) -《元日》
2、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皇甫冉(唐代) - 《春思》
3、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陸游(宋代) - 《除夜雪》
4、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宋代) -《元日》
5、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蘇軾(宋代) - 《守歲》
6、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文天祥(宋代) - 《除夜》
7、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戴復古(宋代) - 《除夜》
8、十年舊夢無尋處,幾度新春不在家。吳文英(宋代) - 《思佳客·癸卯除夜》
9、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文徵明(明代) -《拜年》
10、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沈凍酒。毛滂(宋代) - 《玉樓春·己卯歲元日》
重陽節: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3、《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4、《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5、《九日齊安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6、《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7、《採桑子·九日》——清·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8、《重陽席上賦白菊》——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清明節:
1、清明日
【唐】李建勛 他皆攜酒尋芳去,我獨關門好靜眠。
唯有楊花似相覓,因風時復到床前。
2、湖寺清明夜遣懷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獨憑危檻思凄然。
野雲將雨渡微月,沙鳥帶聲飛遠天。
久向飢寒拋弟妹,每因時節憶團圓。
餳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處邊。
3、清明後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4、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於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5、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6、清明
【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並羽儀。
7、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8、長安清明
【唐】韋庄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9、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10、同錦州胡郎中清明日對雨西亭宴
【唐】張籍 郡內開新火,高齋雨氣清。
惜花邀客賞,勸酒促歌聲。
共醉移芳席,留歡閉暮城。
政閑方宴語,琴築任遙情。
⑤ 關於春節、重陽節、清明節的詩句
1、關於春節的詩句:宋代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唐代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的「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在這一年將盡的除夕之夜,萬家團聚,可我這離家萬里的遊子還滯留在旅途之中。詩句以悠遠的時間性與廣漠的空間感相對照,突出旅人孤單冷落的凄苦心情。
唐代高適《除夜作》的「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大意是在這除夕之夜,故鄉的親人一定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明天又開始新的一年了,斑白的兩鬢又將因思念之苦而增添新的白發。詩人巧妙運用「對寫法」,不說自己思鄉而說故鄉思念自己,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婉曲含蘊。
2、關於重陽節的詩句:毛澤東的《採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唐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杜牧——《九日齊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3、關於清明節的詩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⑥ 關於春節、重陽節、清明節的詩句
(晉)介子推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清)龔自珍
亦是三生影,同聽一杵鍾。
挑燈人海外,拔劍夢魂中。
雪色憚恩怨,詩聲破苦空。
明朝客盈座,誰言去年蹤。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⑦ 關於中秋節 重陽節 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的詩句
清明夜 唐代: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回管暗看花。答
從文獻記載可知,先秦時期我國北方一些地方已有比較嚴格的禁火制度,從官方到民間都有改火的習俗。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即明確記載當時有「司炬」之官,每當仲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類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往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
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在禁火與改火期間,人們必須准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由於古代的禁火制度過於殘酷和嚴厲,並不顧各地具體情況,甚至影響到民眾的生產和生活。於是,漢代發生了周舉在太原一帶廢除禁火陋俗的事件。
漢代的寒食節,很多地方要禁火一個月,到了唐代,寒食節變成三天,分別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宋元時期,清明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
⑧ 春節,重陽節和清明節的詩句有什麼
春節的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__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重陽節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節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有很多種說法。其中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如春節源於臘祭,春節源於巫術儀式說,春節源於鬼節說等,但其中被普遍知櫻接受的說法是春纖螞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毀猛埋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賦予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
⑨ 關於清明節春節重陽節的詩句
關於清明節的詩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專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屬,牧童遙指杏花村。
關於春節的詩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關於重陽節的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